优秀的员工明白,坚持学习好处多
读书计划要做得宽松一些,但是真正实施的时候就要加紧了。这样坚持下去,学问自然会不断地增长。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不懂的问题,就要随手把它们记下来,不然时间长了可能自己也容易忘记,从而把它们忽略掉。不仅如此,还要随时随地向别人请教,只有抓住一切机会去学习、去解决疑难的问题,自己的学业才会不断进步。
工作当中也是如此,谁也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我们只有坚持有不懂的地方就向相关的同事请教,才能够有效地促进自己工作能力的提升,只有在职场中不忘坚持学习,才能够在知识爆炸的今天,让自己在企业中站稳脚跟。
坚持学习,重要的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坚持,使之成为习惯。伟大的生物学家巴甫洛夫成就斐然,当人们赞叹他的聪颖和智慧时,他是这样回答的:“从一开始工作,就得在积聚知识方面养成严格的循序渐进的习惯。”我国现代教育学家叶圣陶说:“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所以,让学习成为习惯,坚持每天抽出时间学习,我们将受益终生。
坚持每天学习,并不需要每天抽出很多的时间,学习的重要性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坚持,使之成为习惯,哪怕每天只有半个小时、一个小时的时间。比如,按一天学习一个小时计算,一个月就是30个小时,一年就是365个小时,十年就是3650个小时。那么一生呢?计算出来的数字将是惊人的。这个数字对于学习任何知识都是相当可观的。而相对于我们每天荒废的时间,比如闲聊、看无聊的电视节目、睡懒觉等,这一个小时简直不值一提。所以,没时间学习纯粹是借口,是一个不成立的借口。
如果你是一个上进的、渴望成功的人,那么,从今天开始唾弃这个借口,培养坚持学习的习惯。记住: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关键看你怎么来挤。关于这一点,梁实秋在几十年前就曾有《利用零碎时间》的美文专门谈论,其中有这样一句话:零碎的时间最可宝贵,但是也最容易丢弃。
古人就很懂得利用零碎的时间,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东汉末年,有个名叫董遇的人,他从小就喜爱读书,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掌握了不少知识。那时候,董遇每天要和哥哥一起上山去打柴,再挑到镇上去卖,换取一点收入来糊口。每天回到家时,人已累得筋疲力尽了,可董遇仍然不顾劳累,利用休息的时间专心读书。经常是已经夜半时分,董遇那间小屋里却仍然亮着灯。读书的时间长了,一阵睡意向他袭来,他赶忙起身,在水缸里舀一盆冷水,用毛巾蘸着洗脸,冰冷的水立即让他清醒了,他又坐在桌前,埋头苦读起来。
有时碰到阴雨天,无法外出打柴,董遇便早早起床,稍稍梳洗之后,就开始读书,一读就是一整天,有时连饭都会忘记吃。有一次,他正读得入迷,忽然觉得头上一阵冰凉,抬头一看,原来是小屋破旧不堪,经不起风雨的长时间吹打,屋顶漏雨了,他赶紧找个木盆接雨,然后拿起书本,伴随着雨滴敲击木盆的声音,整个人又沉浸到书中去了。
到了冬天,破旧的小屋四面漏风,但依旧无法阻挡董遇读书的热情。经常是书读了没多久,董遇的手脚就被冻得不听使唤了。这时候,他就会使劲搓双手,不时地哈口热气,使劲地用脚跺地,实在不行就在屋里来回跑几圈。慢慢地,他的身上微微发热,手脚也不再那么僵硬,他就会再次回到桌前,继续读书。
就这样,董遇利用冬天、晚上、阴雨天,这平时不用干活的“三余”时间,坚持博览群书,孜孜不倦,终于成为三国时期有名的学者。
董遇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机会学习,令我们钦佩不已,他最终取得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其实,我国历史上很多最终干出大事业的人,无一不是坚持学习的典范。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就曾总结出自己的“读书三上法”。在其《归田录》中有言:“余平生所做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意思是说,他生平所写的文章,多是在三个地方写就的,即马背上、床上和厕所里。这样的刻苦和坚持,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但是,世界上不知有多少聪明的人,因为将时间轻易浪费而导致终生碌碌无为,无所成就。
滴水成河,积少成多。如果每天你看三个小时的电视剧,不妨抽出一个小时来学习;如果周末的时候你早上醒来赖在床上,不妨赶紧起来读书;如果上班途中没事,不妨思考一下接下来的工作计划;如果你的时间是用小时来计算的,不妨将单位缩小为分钟。
优秀的员工都明白,坚持学习好处多。当今时代是知识快速发展和更新的时代,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学习呢?学习和我们的生活、成长、成功、发展息息相关。学习拓宽我们的工作视野,学习是我们走向成熟的阶梯,学习使我们的工作能力不断提升,学习为我们在职场上的成功铺平道路,学习是我们能够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
4.学习环境,整齐洁净
【原典】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释义】房间要清洁,墙壁要干净,书桌要洁净,笔墨摆放要端正。
办公桌整洁,工作才有效率
在古代,先生会教育学生们保持自己书房的干净整洁,笔墨纸砚要放到固定的位置,其余的地方也要有条有理,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学堂学习之余,有一个好的环境温习功课,从而促进自己的学业进步。
对于一名员工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自己所处的工作环境让人感觉到舒适了,才有可能把工作做得更好。因为环境对人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因此,我们要在企业里维持良好的工作和生产环境,而想做好这一点,首先就要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办公桌开始。例如办公用品要放到自己办公桌上固定的位置,一是可以随用随取,而不是用的时候找不着,二是可以让自己的办公桌显得不杂乱,这样对工作过程中良好心情的保持也是有一定影响的。
卡森刚踏进职场的时候,还是个小得不能再小的职员,不过幸运的是,他在朋友的引见下,得到了一次拜访大名鼎鼎的理查德先生的机会。
理查德先生是当地最有名的企业家之一,他管理的L·C·集团总能在竞争中胜出一筹,销售额和利润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
在去L·C·集团的途中,卡森总是忍不住想象着理查德先生办公室的模样。他想,像这种级别的大企业家,他的办公室一定非常宽敞明亮,办公桌一定异常巨大,同时上面有堆积如山的资料——大集团的老板,肯定有非常多的事务等着他。当然,他也想到了理查德先生肯定会有秘书帮忙打理,但是他坚信,并不是所有事情依靠秘书都能够完成。所以他想象着当他敲开总裁办公室的门时,理查德先生一定会匆忙地从堆积如山的资料后面抬起头来,说:“你看,我实在是太忙了!”想到这里,卡森突然有些感动,心说自己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职员,在这位着名企业家如此忙碌的时候,还愿意跟自己见一面甚至会与自己进行一次有意义的谈话,这太让人感觉温暖了。
终于来到了集团的总部,当卡森在秘书的带领下走进理查德先生的办公室后,他大吃一惊:办公室非常宽敞,办公桌“个头”也够大,但就是在这个大办公室里的大办公桌上,竟然没有一份文件!是的,一份都没有!
卡森疑惑地看看办公桌,又看看理查德先生,忍不住问道:“对不起理查德先生,恕我冒昧——这就是您的办公桌?”
“是啊。”理查德先生立即看出了什么,“我猜你的办公桌上一定堆满了东西。”
卡森又吃了一惊,自己的办公桌上确实堆满了东西,一坐下去,别的同事简直就看不到自己了。很明显,忙碌的时候,自己就被办公桌上乱七八糟的东西“埋葬”了。
理查德先生又问:“你没觉得那样会影响你的办事效率吗?”
卡森不由得挠了一下头,承认了这一点:确实被那些文件搞得心烦意乱,而放慢了做事的速度。
理查德先生又说:“年轻人,我送你句忠告吧:‘要想提高办事效率,先从整理你的办公桌开始。’”
每个刚踏入职场的人,可能都会像卡森那样,办公桌上堆得满满的,仿佛堆得越多,越显得自己忙,就有一种成就感。甚至总能找出借口,说自己无暇顾及这类小事,或是怕清理东西时,把需要的或是有价值的文件也一起清理掉了。实际上,如果你的面前总有一大堆文件、报表、信件,这暗示着你一定经常受到困扰,因为只要翻翻里面的东西,就可以发现很多东西根本没有用处,而你却为此花费了时间。有人做过试验,在某种情况下,自己曾经翻阅同一份文件达137次,你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既降低了工作效率,又冲淡了工作热情,办公室的生活质量必然跟着下降。
美国西壮铁路公司董事长罗西说:“一个办公桌上堆满了文件的人,若能把他的桌子清理一下,仅留下手边待处理的那些,就会发现他的工作更容易做了。这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办公室生活质量的第一步。”
所以,你要养成保持办公环境整洁、有序的习惯。如果现在的办公桌上文件堆积如山,你可以按照下面几点去做:
(1)阅读办公桌上的文件等资料。阅读的速度要快,因为大多数文件都是你曾看过的,大概有个印象,你只要确定文件的主要内容是否重要就行了。
(2)当即挑出没有用的文件等资料,毫不犹豫地扔进废纸篓里。你可以把文件捏成一团,然后丢进纸篓里,也可以整张丢进去。
(3)把挑剩的重要文件归档,小心保存。这些文件里,应包括参考资料和存档用的其他记录,你要在上面做标记,以便放进“每日备忘录”。把“第一次阅读”卷宗随身带着,当你有空时,拿出最上面的一篇阅读。然后做记号,便于存档或是把它扔掉。因为第一次阅读对你所要达成的事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你得将阅读列入时间表里。当阅读和保存的卷宗太厚时,抽掉最下面的文件,很快地再评估一下其价值,看看是否要丢掉。如果没有保存的价值,要立即扔掉,无须再看一眼。
(4)如果你无法扔掉或归档,这时候最好的做法就是立即采取行动,比如是封来信,你就马上回复它。
(5)在办公桌变得整洁有序之后,在每天下班之前,都要整理你的办公桌,把明天必用的和稍后再用的文件按顺序放置,把没有用的文件扔进纸篓里,保持桌面整洁有序。
按照上面几点去做,你将会很快养成保持办公桌整洁有序的习惯,你也能从中受益无穷,发现自己像变了个人似的,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工作轻松多了,也容易出成绩了。
5.心不端正,字不工整
【原典】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释义】墨磨偏了,说明心思不端正,字写出来不工整甚至歪歪斜斜,说明心浮气躁。
心不在焉是干不好工作的
古人写字的时候需要先磨墨,而磨墨的时候如果心不在焉,就容易把墨磨偏,这会导致墨水磨出来不均匀,严格来说这样的墨水是不能用来写字的,就算写出来也是这个笔画颜色深那个笔画颜色浅,字因为墨水的不均匀而显得很难看。同时,即使是墨磨好了,写字的时候心浮气躁,也是不行的,特别是古代用毛笔写字,如果心绪不安或者思想不集中,是没办法写好字的,别说写字,甚至连毛笔都握不稳。因此,我们学习的时候,一定要专心致志,态度一定要端正。
心不在学习上,是没办法学好的。同理,如果心不在单位里,是没办法做好工作的。作为一名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一定要摆正工作态度,很多工作之所以出现失误,都是因为我们用心不专,没有把正确的工作态度引入工作中。因此,一名合格的员工,首先是一名对待工作心态端正的员工,是一名真正把心放在单位里的员工。而如果完全相反,工作上心态不端正,或者这名员工的心根本就不在工作中,甚至是轻视自己的单位,这样的员工是不可能好好工作,也不可能做出什么成绩来的。
小李在进入某公司之后,每天按时上下班,老板交办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没事儿他就浏览浏览新闻,或者在网上和朋友们聊聊天。有时候其他同事会善意地提醒他,让他注意点影响,毕竟是工作场所,最好把心都放到工作上。但是他立即反驳,说道:“我又不是工作没做完,休息一下不行吗?再说了,老板给我多少工资?我犯不上没事儿给自己找事儿干吧。说白了这就是个谋生的工作,公司又不是我的,我才不用那么卖力呢!”
其实好心劝说他的都是跟他关系不错的同事,这个小李自然也非常清楚。不过,他仍旧忍不住要把自己的所谓“工作哲学”给说出来。对于他来说,公司就是个给他发工资的地方,仅此而已。有时候,他甚至还跟这几个关系不错的同事说:“你们劝我也是为了我好,不过,说实在的,我真没必要那么努力。还是那句老话,公司是老板的,不是我们员工的!”
小李的心根本就没在这家公司。他甚至偷偷浏览招聘网页,经常幻想哪天有猎头看上自己,把自己挖到一家待遇又好工作又轻松的大公司。就这样时间一长,连老板交给他的分内工作,他也开始挑肥拣瘦起来。这样一来二去,工作越做越不好,老板对他的意见也越来越大。有一次,小李在“研究”某公司的招聘信息时被老板发现。结果可想而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