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弟子规全鉴全文阅读 > 第35章 余力学文:职场之海,学为舟楫(1)

第35章 余力学文:职场之海,学为舟楫(1)


  当今社会,竞争如此激烈,所以想要在职场之中地位稳固不被淘汰,那就要不断地完善自己,从而应对不断到来的一个又一个挑战。在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之后,《弟子规》以“余力学文”作为结尾,就是要告诉我们,诸如孝、悌、谨、信之类,是我们需要努力做到的,但这并不是全部,因为无论什么时候,学习,不断地学习,都是必要的。作为一名员工,要把学习贯穿到自己的工作当中,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职业素养,只有这样,才不会被淘汰,也才会更加接近职业生涯的成功。

  1.学文与行,不可偏废

  【原典】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释义】不能身体力行勤于实践,只是死读经典,纵有知识,也只是增长自己华而不实的浮夸习气,这样成了什么人!仅仅是身体力行,却不肯读书学习,就容易任由自己的偏见引导着去做事,事理的真谛也就蒙昧不清了。

  实践和学习,得两手抓

  不管是学习还是实践,都是非常重要的,哪一点都不能偏废。

  光知道学习,不知道用行动来实践,“学而不行”,这样的人是华而不实的,表面看上去很有才华,实际上却是绣花枕头,这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结果。就好像古代的某些读书人,天天标榜自己读了多少圣贤书,懂了多少做人做事的道理,但是真正让他做的时候,却一点都做不好。在企业中,有的员工谈起工作计划来头头是道,等到真正去做的时候就不行了,执行不力,计划再花哨又有什么用?这样的人,是不值得我们去尊重的。

  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白,要想做一名好员工,不光要懂很多工作上的知识和技能,关键是还要能付诸实践,能够用到实际工作当中。不仅能够说到,而且也能做得到。

  如果你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你的某些同事在阐释工作计划的时候,嘴上说得很漂亮,但就是工作做不好。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对于一名员工来说,真正做到执行到位是多么重要。

  相反,你也会发现,有些同事不光说得好,做得也很好。这类言行一致的人,会兢兢业业地对待工作,严格按照自己所说的话来行动,为所说的话负责。正是这看似最平淡无奇的举动,成就了许多企业和员工自身的辉煌。

  “说到”而且“做到”是优秀员工必不可少的素质。在现实工作中,做到、做好是体现一名员工执行能力的关键。在今天,“说到不如做到”这一简单而意义深远的工作宣言,既是员工对待工作的准则,也是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座右铭”。

  老板布置了任务,你不能光说所谓完美的计划,动用自己脑子里所有关于这项工作的知识来证明,你能够完成,而是一旦接受下来,就一定要交给老板一个满意的答案,就一定要做到把说出来的计划完美地执行到完成工作的过程当中。这就是实践的重要性。这也是为什么说光知道学习,不知道实践是根本不行的。

  当然,反过来,光知道实践而忽略学习,这样可以吗?答案当然也是否定的。“学而不行”的人华而不实,“行而不学”的人也有自己很大的缺陷,例如他们会原地踏步,永远没有进步的时候。而这样的人,在知识爆炸的今天,难免遭遇被淘汰的命运。

  阿春高考成绩不错,顺利被某重点大学录取,但就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同时,母亲突患急症入院急救,被确诊为脑溢血,虽因抢救及时已无生命危险,但从此瘫痪在床。母亲住院抢救就花了不少钱,到后来出院后卧病在床,平时的护理也需要不少钱。这无疑给阿春本不宽裕的家庭造成了重创,望着白发愁眉的老父和躺在床上的老母,阿春决定放弃学业,以帮助老父维持这个家的生计。为了偿还给母亲治病欠的债,他决定出去打工。

  来到城市,阿春在一个建筑工地上找了一份工作。起初他是个苦力工,在工作期间,阿春边干边学,很勤快,对任何不懂的东西都向有关的师傅请教。由于在实践中虚心学习,阿春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掌握了几种主要建筑工程必备的技术。但这只是实际操作知识,阿春又利用那点有限的休息时间,购置了建筑设计、识图、间架结构等相关书籍资料,开始在蚊子叮、灯光暗的工棚里学习。因为他的努力学习,并且不断地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不久,他就成为了师傅的小助手,工资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第二年,阿春基本掌握了基建的各种操作技术和原理,渐渐由助手被提升为技术员,工资又涨了不少。由于阿春的好学肯干精神以及扎实的功底,公司试着给阿春一些小项目让他独立管理施工。阿春仍旧没有忘记不断地学习,并且他越来越发现,在工作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无论是对于工作还是学习本身,都有着非常好的作用。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就是不知道自己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因为两者已经有机地融为了一体。

  由于措施得当和管理到位,公司交给阿春的每个小项目,他都完成得非常出色。在这期间,阿春仍没放弃学习,自修了哈佛管理学的系列教程,还选学了一些和建筑有关的学科,准备参加自考,完善自我。

  几年后,阿春因为自己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又有了更大的提升,之后和一个交情不错的建筑工地老板共同合作,一个出力一个出钱,开发了一个新的建筑项目,他现在已是一个工程公司的经理,但即使是这样,他仍在远程教育网上进修和业务相关的课程,同时不断地把学到的知识立即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这样相互促进,工作干得越来越好,学业学得越来越扎实。

  在企业中,一个光知道学习的员工和一个光知道工作的员工,都不算是最好的员工。只有能够真正把学习的知识,有机地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的员工,才是企业最需要的人才。像故事中的阿春,如果他在参加工作之后,只知道上面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而不知道去学习,去不断完善自己,那么,他可能一直到现在,还只是个建筑工地的小工,无法成为后来管理整个建筑公司日常运营的经理。由此可见,不光要好好地干工作,还要不断去学习,只有实践和学习两手都抓得牢牢的,才能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为将来职业生涯的新发展打好基础。

  2.要做学问,贵在专一

  【原典】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释义】读书的方法,须注意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确实都要做到。做学问要专一,不能这本书没读完,又想着那本书,这本书没有读完,另外的书不要开始读。

  工作中做一等一的专才

  读书需要细致认真,只有这样才能够把书读好,心眼口,一样都不能少,要用眼看,要用嘴读,要用心记,这是把书读好的方法。要想做到这几点,其实是不容易的,需要一个人有坚强的毅力,需要不断地去努力。同时,做学问要专一,不能一本书没读完,就想着下一本书。

  做工作也是如此,在企业之中,我们的目标应该是认真细致地对待每一项工作,争取做最优秀的专才。

  在职场上,如果你想和别人竞争,首先就要有一些自己有而别人没有的资源。这里所说的资源,就是指专业知识。

  成功大师拿破仑·希尔博士曾说过:“专业知识是这个社会帮助我们将愿望化成黄金的重要渠道。也就是说,你如果想要获得更多的财富,就应不断学习和掌握与你所从事的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不管怎样,你都要在你的行业里成为一等一的专才。只有这样,你才可以鹤立鸡群、出类拔萃、高高在上。”

  成功的前提是在某一方面要有很深的储备。我们身边有许多很会夸夸其谈的人,天文地理,经史子集,什么他都知道,但他也仅限于知道别人的东西,自己什么也没有。这样的人算成功吗?我们的答案是:他不能算作成功,充其量是一个储备知识的机器。

  现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要成为一个全才很难。社会需要的是合作精神,是学习能力。它不需要我们把一切知识都储备好,但它需要我们有一种能力,一种需要什么马上就能学会的能力。最现实的做法就是钻精钻透一种知识,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认真学习以应对将来的需要。当然,在钻研这门知识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地涉猎相关的知识以开拓自己的思维和视野。

  因此,在工作中要想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人,你一定要掌握一门专业。没有专业,在工作岗位上就是个可有可无的人。如果你所从事的工作是什么人都可以做的,那么,你就是个无论什么时候,什么人都可以顶替的人。所以,要想成为办公室中的不可或缺者,成为人见人羡的成功人士,首先要做的便是掌握专业知识,成为行业的专才。

  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才更具有竞争力。而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专才更适应社会竞争。

  第一,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与分工相对应的知识结构也越来越细,故专业也向更加复杂的方向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同样趋于细化,趋于高端化,因此对人才专业化的要求是十分明显的。

  第二,适应社会竞争在于适应社会需要,人才与社会之间是双向选择的关系,全才选择面广,却只能被选择一次,而且还有不确定性。“机会每个人都能遇见,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兑现。”全面广博只是炫耀的资本,分工细化的现代社会要求的是高精尖的人才,也就是专才。

  第三,专才拥有某一领域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会比全才更具有吸引力。而在复合交叉领域内,最终的研究与实践也落实在单一领域。因为全才的个人作业缺乏效率,分工把精力集中于个别的领域,更有利于实现社会价值。

  当然,常言说:学无止境。对于一个身在职场的年轻人来说,即使你已经拥有了专业知识,也要不断地学习。当你的专业知识矿藏只比别人丰富一点点,或者并不比别人丰富,甚至匮乏时,更应如此。无数事实表明:不断地充电学习,更新专业知识,和每天保持干练的形象同等重要。不断充电,可以让你了解所从事的行业和职位的最新资讯,适时地根据最新的职业要求,补充自己的技能。

  要记住,在职场中,能够让你安身立命的就是你的专业知识。而且专业知识一定要精。做到这一点的,才能成为职场一等一的专才。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最初在石油公司工作时,因为既没学历,也没技术,结果他得到的岗位是:检查石油罐盖有没有自动焊接好。这是整个公司最简单和枯燥的工作。每天洛克菲勒看着焊接剂自动滴下,沿着罐盖转一圈,再看着焊接好的罐盖被传送带移走。这样的工作让洛克菲勒感到厌倦,但是最终他还是坚持了下来。因为他发现,即使是在这样一个似乎微不足道的小岗位上,照样有它的“门道”,不是谁来了就能够干好的。他决定,既然公司让我做这个工作,那我就先想办法把它做到最好——争取做这个方面最专业的员工。

  于是,洛克菲勒在工作过程中,开始认真观察罐盖的焊接质量,并仔细研究焊接剂的滴速与滴量。后来他发现,当每焊接好一个罐盖,焊接剂要滴落39滴,而经过周密计算,实际只要38滴焊接剂就可以将罐盖完全焊接好。发现这个貌似细小的差别后,经过反复实验,洛克菲勒终于研制出“38滴型”焊接机,这样,每只罐盖比原先节约了一滴焊接剂。积少成多,因为公司规模大,焊接量多,短时间内可能没什么明显效果,但是,一年之后,洛克菲勒的这个改进竟然为公司节约出几百万美元的开支。洛克菲勒也因此受到了公司的嘉奖。

  员工的本分就是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追求工作的尽善尽美、精益求精。年轻的洛克菲勒正是凭着他不断完善的专业技能迈出日后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直到成为世界知名的石油大王。如果一个员工不想惨遭淘汰,就必须创造非凡的业绩,这一切只有把专业知识学精用精,才能帮你实现。

  工作中你是否问过自己:“我还能改进吗?”要练就高超的专业技能,这是一个人作为员工的本分,因为无论从事什么行业,要想在该行业中站稳脚跟、做出一番成就,就必须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必须以精益求精的态度不断提高自己,也正是这些,决定了你的工作价值。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一名员工如果不能在某一领域做到熟练地掌握专业技能,那就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甚至还会是下一个遭淘汰的人。对于一名员工来说,专业能力就是工作的能力、生存的能力,任何时候,这种能力都是你所拥有的最宝贵的资本。

  成为企业不可被替代的员工,并不是一定要成为领导者,普通员工一样可以成为不可被替代的人。一个企业里,不同的员工有不同的工作能力和作用。重要的不是你具有多少种能力,而是你所具有的专业技能是否突出,是否能够超出他人,只有成为一等一的专才,才是一名员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也是一名员工变得不可替代的最终因素。

  3.随时随地,不忘学习

  【原典】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释义】读书计划要宽松,但用功要加紧;工夫到了,学问自然就通了。不懂的问题,要随手记笔记,有机会随时向良师益友请教,求得确切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