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弟子规全鉴全文阅读 > 第26章 信:诚为人基,信为命本(5)

第26章 信:诚为人基,信为命本(5)


  而另外一些人,面对批评时是另一种表现。他们会在听到批评时开心地接受,听到对自己的赞美,反而会惶恐不安。他们在面对批评甚至是指责时,能够正视它们,反躬自省,问题存在的话,就勇于想办法改正,不存在也不会对这些批评或者指责太介意。这样才是正确的态度。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员工是难能可贵的,这样的人,才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而且这种帮助大都很有效,因为它主要针对的是你的缺点。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一句话,叫做“感谢批评你的人”。

  在成长过程中,那些常常批评你的人,才是你真正的朋友。当听到批评你的意见时,你应该做的第一是感激,第二是感激,第三仍然是发自心底的感激。“闻过欣”,对那些常常批评你的人心存感激,不仅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成熟的心态。对于批评,许多人总会觉得不好接受,尤其是当众的批评。然而事实是:批评对于心理脆弱者而言,是一种心灵打击;对于强者而言,却是进步的动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被别人赞美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反之,没有人会从心底很乐意地接受别人对自己的批评与责备,即使知道自己做得确实不怎么样。

  但是,如果从内心接受了别人的批评,并且反思自己,改正自己的不足,你将会赢得别人的喜欢与赞赏。

  乔治刚到瑞典的时候就明白,自己最迫切的事情就是赶紧找到一份工作,以维持生计。

  他写了好几封求职信,然后用电子邮件发了出去。

  结果不是太好,所有公司都婉拒了他的求职请求。而且最令乔治气愤的是,有一家公司竟然在回信中毫不客气地写道:“你对我们的生意了解得太少,就连用瑞典文写的求职信也是漏洞百出,我们目前根本不需要增添新员工,即使需要,那个来我们公司工作的人,也不会是你。”

  乔治当即敲动键盘,想回信反驳并痛斥那个发信人一顿。可是信写了一半,他就停了下来,心想:“也许这个人说的也有些道理。我学过瑞典文,而且自信学得还不错,不过,难道事实跟我想象的真的这么契合吗?”他打开电子邮件的发件箱,仔细地看自己发出去的求职信的底稿,结果发现,还真有两处语法错误被自己忽略了。

  “虽然他用这种难听的话来批评我,但却帮了我一个大忙。我应该做的,不是回信谩骂,而恰恰是要感谢他呀!”乔治突然之间觉得心中非常宽慰。随即,他的手在键盘上又开始忙碌起来,只是,这一回写的是感谢信:“贵公司能在百忙之中给我回信,并且指出了我的错误,让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这对我实在是太好了。一开始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信中会存在文法上的错误,对此我觉得很惭愧,也很难过。我现在打算更努力地学习瑞典文,以改正我的错误,希望有一天能用正确无误的瑞典文再一次给贵公司写求职信。”

  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几天后,乔治再一次收到了那家公司的来信,是请乔治去他们公司一趟。乔治应约前往,并最终得到一份能够立竿见影地改变他这个初来瑞典的异国人生活的工作。

  在生活和工作中,对于那些批评和指责你的人,你的态度会是怎样呢?愤怒、不屑,还是反驳?请不要这样做,因为能够指出你错误的人恰恰是你最应该感谢的,因为他指出了可能连你都没有意识到的问题,从而提供给你一个完善自我的宝贵机会。

  面对批评,不应躲闪、不应反感,应该做的是接受。而对于那些真诚地批评你、指出你实际存在的问题的人,更要由衷地感谢。

  感谢批评你的上司,无论亲和或者苛严,他都是提早开启你认知人性差异的老师;苛严与高标准是在逼迫你成长。

  感谢批评你的同事,不管价值观是否接近或者相去甚远,同事的批评能够让你进步,甚至连他们的谩骂也完全能让你变得智慧而包容。

  感谢批评你的人,无论批评的内容是老生常谈还是花样翻新,前者在锻炼你的耐力,后者让你适应变化。不同的人总站在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讲述同一个异常浅显的道理,能不能去领略其中的奥妙全在于个人的造化。

  赞美固然让你风光无限,批评更能让你显得冷静而稳健。批评让你倍加珍惜赞美的满足感,批评让你懂得理性地选择!爱之深才会责之切,那些经常批评、指责你的人,你甚至可以把他们当做你人生的导师。

  11.明知故犯,就是罪恶

  【原典】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释义】无心之过,称为错;若是明知故犯,就是罪恶。

  不怕做错事,就怕做错人

  有一种错,叫做无心之过,因为无心,所以更值得原谅,既然并非是有意的,这时候所犯之错和他这个人的品质本身没有必然的联系。有一种错,叫做明知故犯,因为是“有心非”,所以这时候所犯之错能够直接反映出这个人的人品。

  就拿生活中看起来比较小的一些事来说吧。例如到商场、地铁里,在乘坐扶梯的时候,国际惯例是“右侧站立,左侧急行”。但是我们总是有机会看到有人在乘坐扶梯时,在左侧直愣愣地站着,尽管他的前面空无一人,而后面却因为他排了一个长队。

  有的人是真的不知道有这方面的惯例,即使看到提示牌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因为很多提示牌只写四个字,也就是上述国际惯例的上半句。对于这类人来说,上扶梯和上普通楼梯一样,只是脚下的这个“楼梯”会自己动,因此他只要没急事,也就乐于站着不动,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它尽可能大地发挥电梯的作用。而且更大的可能性是,他认为上了电梯就应该一动不动,直梯如此,那么扶梯也该如此,谁让它们都是电梯呢?当然,问题的关键在于,他在平常上楼梯的时候,在左边走也是走,在右边走也是走,所以当上了这类他认为像楼梯的电梯之后,他才会觉得站在哪里都一样,却不知道自己的无心之过已经客观上给别人造成了困扰。对于这样的人,他们虽然做错了,不过情有可原,是无心之过,他们如果在将来了解了该惯例之后,可能就会非常自觉地靠右侧站立,所以说,这类错误和人品是没有必然联系的。

  然而,我们也总会看到,有些人明明知道该靠右站立,但偏偏我行我素,想怎么站就怎么站。特别是在地铁这类高峰期人流很大的公共场所,他们这种行为的负面影响就变得很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自己悠闲自在,不代表别人不急。遇到有人赶时间,扶梯左侧如果畅通,就可以省下很多麻烦。这时候如果有人故意在左边堵着,那可真是让赶时间的人“从电梯上堵到心眼上”了。有些人是与人方便,自己方便;有些人则不然,他们觉得自己舒服了就行,别人的感受根本不管,更有少数极端的人,以靠自己的“努力”让别人不方便为乐。对于这种明知故犯的人,我们就不得不怀疑,他们的人品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

  从小处看大处,一个处处谨守公德,为别人着想的人,必定是个品质好的人;一个只想着自己,就连小事上也喜欢给别人造成困扰的人,如果他是故意的,那就真的是做人的问题了。

  不是有心做错的,称为过错,这只是做错了事。若是明知故犯的,便是罪恶,这就不只是做错事那么简单了,连做人方面也出现错误了。做错事可能只会暂时影响一个人,但是错了却不知悔改,甚至是明知故犯,就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仔细观察我们的生活你就会发现,在宁静的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是亲切的、温和的、有爱心的、宽容的。在工作中难免犯错,特别是刚刚参加工作的人,倘若能够正确认识所犯下的错误,并真诚恳请他人原谅,很容易就会得到别人的宽恕,因为你是一个坦白的人,你在品质上是没有问题的。年轻人气盛,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再加上来自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难免会因一时冲动或考虑欠佳而做错事。正所谓“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做错事不一定是百分百的坏事,因为错事能让你头脑更加清醒,从此不再犯同样的错。

  而那些丧失道德观故意做错事的人,不仅会遭受到道德的谴责,甚至还会受到法律的审判。有一些没有道德的人,在发展自己的事业时,非常爱耍小聪明,他们把顾客当成了傻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所生产的产品都是以次充好,想以此来欺诈消费者。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盘算着怎么去骗钱,这种唯利是图的行为不仅违背了商道,还会损失掉顾客。顾客会上当,但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上当,所以他们的顾客会越来越少,没有了顾客,经商者就没钱可赚了。

  由此可见,做人是关键,拥有好的品质最重要,但是要做到这一点是最难的。面对人人都有的私欲和贪婪,在思想上稍有松懈,就可能酿成巨大的错误。

  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做人有污点会很难改正,甚至需用一生的时间来修复。而这种修复永远不能使其如初般完好。做错事可能只会暂时影响你,但是一旦做错人,就会影响你的一生。因此,不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也不管面对怎样的问题,都需要三思而后行,不要因为年轻气盛而丧失理智,更不要被眼前的一点暂时的小利挡住了眼睛。如果是自己的无心之失结果犯了错,以后注意改正就是了,千万不要知错不改,甚至是明知故犯。还是那句话,不怕做错事,就怕做错人。作为一名员工,对此应提起高度的重视。

  12.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原典】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释义】知错能改,错误就会慢慢消失;如果千方百计掩饰过错,那就是错上加错。

  犯了错误要勇于改正

  错误是人生必修的一课,每个人都要细细研读。承认错误需要很大的勇气,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面对它,并寻求改正,否则就等于是逃避,就等于犯了第二次错误,错上加错。如果犯了错误勇于改正,错误就会越改越少,渐归于无过,如果故意掩盖过错,那反而增加了一项掩饰的罪过。

  可见,抬起头承认自己的错误,是非常重要的。任何人潜意识深处都是争强好胜的,自负是人的本性。但即便如此,人们对待错误还是有区别的。愚蠢的人往往对别人的批评置若罔闻,而聪明的人最大的特征是,能够谦虚接受别人的批评,坦然地说“我错了”。

  年轻时候的富兰克林,可能因为自己懂的多一些,有些骄傲自大,特别是与人谈论问题的时候,显得非常咄咄逼人。他父亲的一位挚友看在眼里,找了个机会对他说道:“富兰克林,你想想看,你不尊重他人意见,事事都自以为是的行为,是不是有些不合适呢?没有人能够受得了你骄傲的言论、逼人的态势,这样下去,你的朋友们都会远远地避开你。而且你确定自己知道的,就真的比别人多吗?”

  听了这一番话后,富兰克林大受震动,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决定痛改前非。渐渐地,他的态度变得谦虚了,言行也不那么咄咄逼人了。随后,他变成了一个到处受人欢迎和爱戴的人际交往高手。

  试想如果富兰克林没有接受意见改正自己的毛病,仍然是一意孤行,说起话来还是不分轻重,不把他人放在眼里,那么,他想取得日后的那么多成就的话,就会多很多障碍。

  接纳别人的意见不是怀疑自己,而是在相信自己的同时,不妨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把别人的批评意见当做一笔鞭策自己的珍贵馈赠。因此,犯了错误,就要直面错误,想办法改正。只有这样,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

  出生在底特律的黑人青年热佛尔,从小在贫民区长大。由于童年时缺乏爱抚和指导,他学会了逃学、破坏财物和吸毒。之后他因为犯罪,被送进了监狱。

  或许有人会觉得这个身处花样年华的青年,这辈子彻底毁了。但是,后来的事情表明,似乎并不是这样子。

  在热佛尔服刑期间,有一天,监狱里的一个老年无期徒刑犯看到他在打垒球,于是对他说道:“孩子,你是有能力的,有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并且成为一个好人,不要因为自己进了监狱就自暴自弃!”

  在听了老人的话之后,热佛尔突然意识到他具有一个囚犯所能拥有的最大自由:他能够选择在出狱之后做些什么,他能够选择不再成为坏人——例如,好好努力当一个垒球手。

  于是他更加刻苦地训练自己在垒球方面的技能。此后,底特律垒球队当时的领队马丁在友谊比赛时访问了热佛尔所在的监狱,他同样看到了这位黑人青年在垒球方面的天赋。在他的努力下,热佛尔成功假释出狱。后来,经过自己的奋斗,热佛尔一跃成为了垒球队的主力队员。

  这个当初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青年,曾经做了很多错事,并且已经入狱,但是,他并没有自暴自弃,没有灰心失望,更没有破罐子破摔。他对自己说:“我能够做出决定。”他选择了痛改前非,不再重蹈覆辙,他也最终给自己的人生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不怕做错事,就怕做错人。今天的人们,更加关注那个在垒球场上英姿飒爽的热佛尔,而他年轻时做的错事,却很少被人提起,即使是提起,也是作为知错能改的典范而被人们津津乐道。“过能改,归于无”,知错能改,就会逐渐消除之前犯错的影响,并从中吸取教训,提升自身。

  作为一名员工要明白,在日常工作中,每个人都难免出现失误,如果真是因为自己而导致工作上出现某些问题,那就大胆承认,勇于改正。这样的员工才是勇于承担的员工,才是更容易取得进步的员工,才是企业最需要的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