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是一个团队,而团队是由一个一个的人构成的。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需要团结协作,共同为了企业的明天而努力。因此,企业中的每一名成员,都要做到相互关爱、相互帮助、相互尊重。作为一名员工,要明白“泛爱众”对于所在企业以及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想得到他人的关爱,就要先关爱他人,而关爱他人,就是关爱自己。
1.凡是人类,皆须关爱
【原典】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释义】凡是人类,皆须相亲相爱;因为同顶一片天空,共枕一块大地。
团队的发展,需要齐心协力
每一个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爱,所以大家要相互关爱、相互尊重、相互合作。人类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就是因为“爱”。孙中山先生说:“物种以竞争为目的,人类以互助合作为目的。”这里面自有一定的道理在。人类有很强的社会性,而这种社会性就要求人与人之间要相亲相爱、相辅相成。没有关爱、尊重和合作,就没有人类浩瀚的历史和如今高度发达的文明。
想要办成任何一件事情,只靠一个人是不行的。哪怕你认为自己是在单打独斗,但是如果细想,你还是脱不开别人的关爱和帮助。因为身处在社会中,你所做的一切事情,都与人类社会这个整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互助体系。
例如中午下班后,你需要去饭店或者单位食堂吃饭,而饭是需要厨师做的;假如你自己带饭,也需要用微波炉热,而微波炉是别人生产的;假如你家离单位近,中午回家做饭,不用单位的微波炉,那也脱不开别人的帮助:菜是别人种的,是别人运到菜市场的,是别人卖给你的。如果再往下想,厨具、炒菜用的食用油、煤气……真是越想越多。
因此,千万不要说我不需要别人。不管愿不愿意,你都需要而且一直都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来维持你的生存,乃至你的生活。
在企业中,同样如此。我们不可能离开领导和同事的关爱和帮助,离开大家的共同协作,单独完成哪怕一项简单的工作任务。你即使能力再强,在单位里地位再高,也需要与领导和同事共同努力,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互相关爱和帮助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工作才能做好,企业才能做大做强。因为一个企业就是一个团队,而团队的发展,需要大家相互合作,齐心协力。
很多人有这样一种错误的认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某一件事情,关系到自己时往往说“我”,和自己无关时往往说“他们”。其实,为什么不把“我”和“他们”变成“我们”呢?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完全凭借一己之力干好所有的事情。你总会需要别人的帮助,需要与别人协作。
承担工作的能力和有效地与人开展合作并没有冲突,独立完成工作是个人能力的体现,而合作则是一种工作的方法,在具体的工作中,两者是互相结合的。我们知道,合作是为了使团队中每一个人都发挥出最大的优势,使工作成果达到最好,在合作的过程中,分工明确后,每个人都一定要有独立完成自己工作的能力。想要得到最好的结果,选择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出自己最大的优势就是成功的法则。
在我们的周围不乏那些有才华却不喜欢与别人合作的人。这样的人让公司的管理者非常头疼。这样的员工,往往就是把“我”和“他们”分得很清楚的人,个人意识特别浓,总在一味地追求个人卓越而忽视或无视团队的成败。这样的人永远都不会是一个可以成就大业的人,只适合自己单打独斗。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团队中每一个人的力量才是你创业的不竭源泉。因此,尽管某人很聪明,但他的优秀就长远来看也是没有更大发展空间的。十根筷子一根根很容易被折断,但绑在一起则不容易被折断。
对于就职于公司的每一名员工来说,学会有效地与人合作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有人会质疑说同事之间谈不上什么合作,就是在给老板干活,其实,两个同事间为了同样一个目的共同做事就是合作,只是存在分工的不同。同事间的合作被人们称为共事,没有特意地强调是在合作,事实上,合作在工作中无处不在。在绝大多数时候,公司会安排好一件工作合作的人选,所以,员工在工作中学会怎样与人合作,学会与人合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对工作的进展和自己今后的发展都很有价值。
单枪匹马在任何工作中都不可能出彩。比如在营销团队中,营销工作是一个系统而整体的工作,光靠几个人或单方面的工作是不可能完成的,在现代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中充分强调利用各种资源,实现最佳组合,形成最大的营销力。所以,加强团队意识的培养是提高营销队伍战斗力的重要手段。同时市场内外环境瞬息万变,营销工作的战略和战术也是动态的,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随时调整。如果只耍个人英雄主义,不懂得关爱他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团队的整体创新能力和工作质量,自己也会随之受到影响。
作为一个业务员,小赵的业绩在公司里一直都是最好的,因此,他就开始飘飘然地逐渐脱离团队了,尤其喜欢对客服部的同事指手画脚。
本来客服部的同事们都非常支持小赵的工作,只要是他的客户打来的电话,他们马上进行售后服务。但是,小赵不但不感激这些同事为自己的工作提供了帮助,反而经常说,如果不是他的业务做得好,哪来这么多售后服务给客服部的人做?产品卖不出去,客服就得全部辞职回家喝西北风!客服部的同事看到这种情况,渐渐地没有一个人再愿意管小赵的客户了。结果,小赵的客户因为售后服务跟不上,一个个地都不再跟小赵合作了。业绩一落千丈的小赵,最后只得选择辞职。
表面上看,可能真容易给人一种错觉:小赵说得没错啊!产品卖不出去,哪来的售后?但是,事实上却不一定真的如此。因为一个企业是个完整的团队,任何工作的成功与否,是需要看大家相互协作的程度的。小赵可以说,我卖出去产品,才让客服部有活干,要照这个逻辑,客服部是不是也可以说:我们的服务不到位的话,就再也没有人愿意买你卖的产品了。
总之,作为一名成熟的员工,千万不要犯小赵这样的错误。大家在一起工作,同在企业这个平台上,良好的状态应该是这样的:谁也需要谁的帮助,但是谁也不欠谁的。大家都是为了工作,需要的是认真协作,做好了,目的也就达到了。如果想要分清楚,到底是谁帮了谁,那就跟前文做菜的那个例子差不多了。到底是谁创造了这盘菜?炒菜者自己?很难说这是正确的答案。
很多事实都告诉我们,合作是获得成功的必然趋势,作为员工来说,能和同事们相互关爱,能快速有效地融入企业的团队中,同事间能达成最有成效的合作,是老板们想要构建的一种企业文化,因为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工作模式。
有人说:没有完美的个人,却能有完美的团队。这说明如果一个团队能切实做到齐心协力的话,它的力量是多么强大。由此可见,同事之间真正做到相互关爱和密切合作非常重要。
2.大才大德,名声自高
【原典】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释义】德行高尚的人,名声自然崇高;人们所敬重的,并非他的容貌。大德大才的人,声望自然很高;人们佩服的,并非是他会说大话。
不要说得头头是道,做得乱七八糟
一个人如果修养好、德行高,那么,他的名声自然就好,人们自然会不自觉地拥护他。而如果仅仅是外表长得俊美,想要得到人们的敬重,是不可能的。一个人的德大才大,名望自然就大,不是说一个人会说大话,就能让人们敬佩。一个有理想的人,必定是脚踏实地不断学习和完善自己的人。说大话很容易,做大事却一点都不容易。
总体来看,一个人与其在意自己的相貌好与坏,不如在意自己的修养和才学的高与低。人们所看重的不是表面,而是内在。隐含的意思是,既然“行高者,名自高”“才大者,望自大”,那就踏踏实实地完善自己,不是外表上做得好(貌高),就能够得到人们的认可的。
前文提到过的春秋时期的晏婴,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是不妨碍他成为齐国的能臣,不妨碍他成为齐国名相,更不妨碍整个齐国的百姓都爱戴他。包拯在民间一贯的形象是面如黑炭,史书上并未明确记载他到底是不是如此,如果是真的,那么他这样的一种外貌,按照中国传统的审美来看,很难说是“貌高”。但是,他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在家孝顺父母,在外刚正不阿,因此,千百年来,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还是非常高的。
由此可见,“貌高”者不一定为人所重,为人所重的也不一定“貌高”。这个道理可以放到任何一件事情上,都说得通。例如在企业里,一个人只知道做表面文章,实际工作能力却不行,那么他短时间可能可以迷惑住一些人,但从长远来看,是绝不可能在这个企业中生存下去的。
作为一名员工需要明白,企业和老板看重的是一个员工真实的内在的工作能力,而不是表面上的“能力高超”。
有一个刚刚毕业于某名牌大学的年轻人,参加了某公司举办的招聘会。他的能言善辩,给该公司的老板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没错,这位年轻人说话逻辑清晰,而且能恰到好处地引经据典,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饱读诗书、才华横溢。
当时他应聘的职位是业务员,最底层的那种工作,所以老板当时还比较感动,觉得这个年轻人并不好高骛远,不仅给人印象是很有能力,而且愿意主动从基层干起。
为了试探这个年轻人,老板顺着问了下去:如果给你这个岗位,工作该怎样开展?
年轻人立即舌灿莲花地讲述了自己对工作的构想,听得老板直点头。销售工作嘛,口才很重要。最后,年轻人被录取了。
可惜,年轻人在入职后的半年里,几乎没有做出来什么成绩,销售业绩甚至不如那些当初并不被老板看好的同期入职的其他同事。
面对惨不忍睹的“工作答卷”,老板叹了口气:“我以为找到了良将韩信,没想到其实是个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年轻人很快就被公司辞退了。
正所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一名真正被企业看重的员工,不应是表面上看起来多么有能力,而实际上什么都做不成的人。“人所重,非貌高”,企业所看重的,是能切实把工作做好的人。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乱七八糟,这样的人在任何企业里都没办法生存。
3.别人优秀,不要嫉妒
【原典】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释义】自己有能力,不要自私自利,要懂得帮助别人;他人有能力,不要嫉妒甚至毁谤。
对于领导和同事,要懂得欣赏
如果自己有能力那当然好,不过不能因此而自私自利,害怕帮助别人,就好像帮了别人自己会有很大损失一样。就好像上小学的时候,你的同学学习很好,你想请教他一道题怎么做,他却不愿意教你,好像教了你,你就会超过他的成绩似的。这种心理对于成年人来说,是要不得的。
如果他人比你有能力,千万不要嫉妒,更不能做出诸如毁谤人家之类的事情来。对方有能力,不服气的话就应该完善自己,争取超过对方。而嫉妒对方,甚至是用某些伎俩来打击对方,这种态度是绝对不可取的。就好像孙膑和庞涓的故事一样,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对他百般陷害,最终庞涓还是被孙膑打败,落得个赔上性命的下场,自食其果。
在工作过程中,如果有些问题你有能力帮助同事解决,就要无私地伸出援助之手,对方会非常感激你。如果有的同事能力出众,你应该做的,是真心地佩服对方,想方设法学习对方的长处,变嫉妒为欣赏。
如果你的同事工作能力很强,而你又能够真诚地用欣赏的眼光和赏识的语言来肯定对方,那么你将收获和谐的同事关系,以及关键时刻来自于对方的真诚的帮助。
况且,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因此可以说,美存在于你的眼中,如果相信他人是优秀的,你就真的能在每一个人的身上找到优秀的人格品质。欣赏别人,是人生中一种积极的、阳光的、乐观向上的态度,更是一种气度和胸怀。所以,在工作过程中,要学会欣赏你的领导和同事。
小何是一家体育用品公司的文员。这个位置看似不起眼,而且并不像公司那些生产部门一样压力大,但是真要忙起来的时候,也是让人手忙脚乱。小何因为刚入职,到公司不到半年,加上年轻、马虎,在被催得紧的时候,经常因为疏忽让自己打印出来的文件有问题。有好几次,总经理发现错别字之后,立即语气柔和地提醒小何注意。小何当然点头称是,说以后一定不再马虎,但是心里却很不以为然——一个体育用品公司的领导,抓效益就好了,天天抠这些文件上的错别字有什么意义?
就这样,毫无疑问地,问题又出现了,而且这次是在公司红头文件的大标题上出现了一个错别字。小何看着文件上的标题,感觉那个字就好像红着眼睛在瞪着她一样。赶紧修改啊!但是一切已经来不及了,当时正在开会,每个人手中都有一份这样的“问题文件”。总经理忍无可忍,会也不开了,当众狠狠地批评了小何一顿。小何委屈地哭了,然后辞了职,跳槽到了另外一家公司做同样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