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弟子规全鉴全文阅读 > 第19章 谨:职场风云,谨为第一(5)

第19章 谨:职场风云,谨为第一(5)


  我国古代的经典《中庸》,在第一章就提出“慎独”的概念,是说君子在独处的时候,更要谨慎自己的言行,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更要对自己的道德修养严格要求。“君子慎独”,是一个人高素质养成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个人在没有别人看到或知道的情况下,最容易放松对自己各方面的要求,可能在人前表现得彬彬有礼,人后却本性毕露粗俗不堪;人前恨不得成为道德楷模,人后却满脑子坏主意。这样的人,首先做不了君子,再者,可能会短时获利,但是时间一长,隐藏得再深,也会被别人认清真面目,从而影响他将来各方面的发展,让他离真正的成功越来越远。因此,不管有没有人监督,都能做到最好的自己,都能对自己进行严格的要求,这是一个想要成功的人应该追求的。

  有人的时候谨慎,没有人的时候也要谨慎。用现在常用的一个词来解释,那就是自律。自律对一个人的成长和日后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所谓自律,是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自律并不是让一大堆规章制度来层层束缚自己,而是用自律的行动创造一种井然的秩序,来为我们的工作生活争取更大的自由。

  自律不是约束,而是真正的解放。如果选择了自律,让自律成为一种习惯,你会发现,原来自律的人才是这个世界上真正自由的人。“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就是在强调一个人要自觉、自律、自我约束。

  古语有训: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放马,易放难收。历览古今,纵观中外,大凡有所成就之人,无一不是克己自律的。

  从我们耳熟能详的“悬梁刺股”“闻鸡起舞”的故事可以看出,自律不仅仅是一个人事业发展的前提,更是一名员工在职业道路上获得成功的捷径。

  在美国旧金山有一个知名的舞蹈团,一天,精彩的演出结束之后,有位记者去采访剧团的首席女舞星。记者问:“您最喜爱的食物是什么?”这位舞星兴奋地回答:“巧克力!”记者颇感诧异。因为众所周知,多吃巧克力会造成体重增加,这对于一个舞蹈演员来说,无异于职业生涯的一个灾难,尤其是女演员。看到她标准的舞蹈演员的身体线条,记者好奇地问:“那您多久吃一次呢?”女星的回答是:“哦,是这样的,巧克力的味道,在15年前就已经成为我的一个美妙的回忆了。”

  成功有两个最重要的条件:一是坚定,二是忍耐。坚定需要永不屈服,百折不挠;忍耐能够经受得了挫折,坚忍不拔。这位旧金山的舞蹈明星就很自律,克制住了会对自己的职业造成伤害的欲望和要求,才保持了她所希望的身材,并且成为一代舞星。

  对于一名员工来说,自律是获得成功的基础。自律体现的是一种忠诚、敬业精神,一种勇担责任、自动自发的态度,一种勤奋进取、协作创新的能力。企业需要的正是具备这种精神的人:他们总是能快速、自动、高效地完成任何任务,而不是去推卸责任,寻找借口为自己开脱,更不会因为禁不住某些方面的诱惑而做出有损职业道德的事情来。

  人都是欲望的集合,聪明的人与愚蠢的人的最本质区别就是聪明之人可以把握一个度,让合理的欲望成为自己追求成功的梦想;而愚蠢之人则是昏庸无度,贪婪无度,想要把可要不可要的、合理不合理的统统据为己有。这样收获的,只能是一无所有,甚至还会“负债累累”。古往今来,只有欲望而没有自律的人,最终都会尝到苦果,也许只是几年的欢乐,却要用一生的悲苦去抵偿。

  如果你想成为老板眼里的好员工,请学会自律吧!

  12.慌忙畏难,难以成事

  【原典】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释义】做事切勿慌慌张张,忙中容易出错;不要畏惧困难,也不可草率行事。

  企业需要勇于接受挑战的员工

  有道是忙中易出错,即使事情再急,在做的时候也不能慌慌忙忙、急于求成,这样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拖别人的后腿。如果事情确实比较困难,也不能因此而退缩,假如你畏难,那么困难就会瞬间变得更大,一个人的信心是可以强大到令你吃惊的地步的,只要你不怕困难,事情终有做好的那一天。事情再小,也不能轻视它,更不能有忽略它的想法,因为再小的事情,只要做不好,就有可能影响全局。

  总之,《弟子规》在本节中,主要想传达的意思就是,在做事的时候,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情况,都不能急于求成,而另外两种态度——轻视它还是畏惧它——也都是不对的。

  子夏在做了鲁国的一个小官之后,请教老师孔子该如何处理自己职权范围内的政事,孔子告诉子夏一句话,其中有一个词,就是“欲速则不达”。急于求成,反而会耽误事儿;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认认真真按部就班,反而有可能提前完成任务。这说的是做事不能太着急忙慌。

  而面对一些困难的事情,我们应该做的当然是“勿畏难”。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在给儿子写的一封信中就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可以取代毅力。才干不可以,怀才不遇者比比皆是,一事无成的天才也很普遍;教育也不可以,世上充满了学无所用的人。只有毅力和决心无往而不胜。”

  而当轻视那些小事的时候,我们应该想到出自《韩非子》的那个成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事无大小,都要认真去做,“勿轻略”,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在面对任何事情的时候,我们都要秉承这三种重要的态度:不慌忙,不畏难,不轻视,这样做起事来就会顺利得多。特别是“勿畏难”,每一个人都应该从中得到启发,从而指导自己今后的工作和生活。

  在企业中,管理者最希望员工能够在问题面前不畏惧,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些员工在遇到该办的事情时怕困难,犹豫退缩,这是哪个企业都不愿看到的。作为一名想要有所作为的员工,我们要做“职场勇士”,做敢于向问题挑战,能够解决问题的员工。

  “职场勇士”与“职场懦夫”,在老板心目中的地位有天壤之别,根本无法并驾齐驱,相提并论。一位老板描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员工时说:“我们所需要的人才,是有奋斗进取精神,勇于向问题挑战的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世界上到处都是谨小慎微、满足现状、惧怕未知与挑战的人,而勇于向问题挑战的员工,却非常稀有。

  然而,只有具备勇于向问题挑战的精神,才能获得成功的青睐。职场之中,很多人虽然颇有才学,具备种种获得老板赏识的能力,但是却有个致命弱点:缺乏向问题挑战的勇气,只愿做职场中谨小慎微的“安全专家”。对不时出现的那些异常困难的工作,不敢主动发起“进攻”,一躲再躲,畏难退缩,恨不能避到天涯海角。他们认为:要想保住工作,就要保持熟悉的一切,对于那些颇有难度的事情,还是躲远一些好,否则,就有可能撞得头破血流。结果,终其一生,他们只能从事那些平庸的工作。

  西方有句名言:“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他的命运。”不敢向高难度的工作挑战,是对自己潜能的画地为牢,只能使自己无限的潜能化为有限的成就。与此同时,无知的认识会使天赋减弱,因为像懦夫一样的人,不配拥有这样的能力。

  如果你不敢向问题挑战,那么永远不要奢望得到老板的赏识。作为企业中的一员,要想让老板器重自己,就必须能够化问题为激励、为推动力,做到面对任何问题都能声色不变,处之泰然,并妥善解决。这样,就有可能使老板加深对你的印象。善于动脑子分析问题并能妥善解决问题,给老板的印象是金钱买不到的。

  如果面对问题,你总不能妥善解决,那么问题就会成为你工作的负担,这不仅是你本人的不幸,也是老板的不幸。因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总会不可避免地遭遇各种问题的困扰。它们的出现,就像太阳日升夜落般自然。所以,老板迫切需要那种能及时化解问题的人才。

  从根本上讲,老板欣赏处事冷静,敢于挑战自我,解决企业中出现的问题的员工,因为老板之所以能达到老板的位置,其自身敢于直面问题、能够妥善解决问题是一个重要原因。

  一个人对待问题的态度可以直接反映出他的敬业精神,在问题面前你所要做的是敢于挑战,而不是畏难逃避,否则就会失去老板对你的信赖。老板如果这样看待你,就不会再对你委以重任。

  甲乙丙三个业务员一起供职于一家公司。公司的经营出了一些问题,虽然产品不错,销路也不错,但产品销出去后,却无法及时收回货款。

  公司有一位客户,半年前就买了公司10万元的产品,但总是以各种理由迟迟不肯付货款。

  公司决定派业务员甲去完成回款工作。那位大客户没有给业务员甲好脸色,他说那些产品在他们这个地方销得一般,让业务员甲过一段时间再来。

  业务员甲知道这位大客户不好惹,心想这工作太难了,不好完成,于是便返回了公司。

  业务员甲无功而返,公司只得派业务员乙去。

  业务员乙找到那位客户,那位客户的态度依然很无赖,说他这段时间资金周转很困难,让业务员乙体谅他的难处,说等他的资金到位了一定还钱。业务员乙也无功而返。

  没办法,公司只得派业务员丙去讨账。

  业务员丙刚跟那位客户见面,就被客户指桑骂槐了一顿,说公司三番两次派人来逼账,摆明了就是不相信他,这样的话以后没法合作了。业务员丙没有被客户的指责吓退,他见招拆招,想尽办法与那位客户周旋。那位客户自知磨不过业务员丙,最后,只得同意给钱,开了一张10万元的现金支票。

  业务员丙很开心地拿着支票到银行取钱,结果却被告知账上只有99920元。很明显,对方又耍了个花招,那位客户给的是一张无法兑现的支票。第二天就要放假了,马上就到春节了,如果不及时拿到钱,不知又要拖多久。

  遇到这种情况,一般人可能一筹莫展了。但是业务员丙依然没有退缩,他突然灵机一动,自己拿出100元钱,把钱存到客户公司的账户里。这样一来,账户里就有了10万元。他立即将支票兑了现。

  当业务员丙带着这10万元回到公司时,公司董事长对他刮目相看,让公司其他员工都向他学习,后来公司发展得很快,他自己也很努力,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就当上了公司的副总经理,后来又当上了总经理。而业务员甲和业务员乙仍旧是公司里普通的业务员。

  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只要敢于挑战,愿意去想方法,就能解决棘手的困难。有责任意识的人面对问题的时候,不会畏难,更不会推脱逃避,而是问自己,我还能做些什么?他们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而不负责任的人,只会找借口却不会主动想办法解决,哪怕有现成的办法摆在面前,他也难以接受,这就是一流员工与末流员工的根本区别。

  13.不近恶地,不问邪事

  【原典】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释义】容易发生吵闹打斗的不良场所,绝对不要接近;对下流或者怪诞的事情,绝对不要好奇过问。

  没有谁能成为争吵的胜利者

  容易发生打斗的场合,充满嬉笑吵闹的场合——泛指不良场所——别说是去到那里,连接近都不要接近。很多场所,例如赌博、色情等是非之地,本来环境就很杂乱,在那里聚集的人也是鱼龙混杂,远离这类场所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环境的好坏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不能被坏的环境带坏,不能让不良场所这种类似于染缸的地方,给自己不良习惯的养成提供温床。

  对于那些内容上下流或者怪诞的事情,不要因为好奇而去过问,因为这些事情很容易改变我们本来纯净的思想,以至于影响一个人日后的成长和发展。而偏偏就是这类事情,对于人的吸引力非常大,所以对此不得不慎。

  这些引申到现代企业中,也自有它的一番道理。例如作为一名员工,不良场所肯定也要远离,这个跟古人是没什么区别的;如果有同事叫你去这类场所,也要婉拒,同时,对于这样的同事也要慢慢地“敬而远之”。而“邪僻事,绝勿问”,里面的学问就更大了,不光内容下流或者怪诞的事情不要问,很多其他的事情——可以统称为不该问的事情——也不要打听。所以在这里,“邪僻事,绝勿问”,换一种说法,就成了“不该问的事情,绝对不要问”。这里的“邪僻事”,含义显然扩大了,不光内容“邪僻”的不要问,就是内容上没有好坏之分,但是涉及别人的隐私或者企业的机密的,我们也不要问,因为如果问了,即使这件事内容不“邪僻”,但它有可能让“邪僻”找上你——影响你在领导和同事中间的形象,影响你的工作,甚至是影响你未来职业道路的发展。所以,一个聪明的好员工,总是能够在这类事情上,把持好自己。

  争吵的双方永远没有哪一方会获胜,就算你在争吵中占了上风,却输了感情,丢掉了自己的涵养。

  争吵往往不是为了什么大事,而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事虽不大,吵起来却伤了感情、伤了和气。

  三国时的曹操,很注重接班人的选择。长子曹丕虽为世子,但次子曹植更有才华,诗文名满天下,很受曹操器重,于是曹操产生了换世子的念头。

  曹丕得知消息后十分恐慌,忙向他的贴身大臣贾诩讨教。贾诩一方面做曹操的工作,一方面对曹丕面授机宜。贾诩对曹丕说:“愿您有德行和度量,像个寒士一样做事,兢兢业业不要违背做儿子的礼数,这样就可以了。”曹丕深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