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弟子规全鉴全文阅读 > 第23章 信:诚为人基,信为命本(2)

第23章 信:诚为人基,信为命本(2)


  承诺了,就应该努力做到。乱开“空头支票”,答应了做不到,只会毁坏自己的声誉,断了自己的前程,使你在公司中很难有立足之处。

  以上只是以许诺为例,来分析在职场轻易说话容易带来的负面效应。其实不光是许诺,在任何时候,只要是身在职场,说话就不要太轻率,例如不要轻易对某件不太了解的事情做出自己的评论,不要轻易传播不确定的信息等等,这也是我们每一名做员工的所应该注意的。要知道,“信”除了要守信用、要兑现承诺之外,还有一个意思,就是准确,就是不模糊、不模棱两可。对于不准确的事情或者传言,我们千万不要随意地去评论或者传播,以免对别人和自己产生负面作用。

  4.语言表达,清晰为准

  【原典】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释义】说话时声音要能够让人听清,语速要慢一些,切忌语速太快、吐字模糊不清。

  说话清晰准确,为工作加分

  上文已经提到,“信”的一个意思就是准确。本节这四句原文,说的便是这方面的问题。一个人说话当然是越清楚越好,语言本来就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如果自己口齿不清楚,或者虽然口齿清楚,但是内容不清楚,都会给交流带来一些障碍。因此每个人在这方面一定要注意,特别是在职场之中,更要重视这方面的问题。

  周丽在进入公司后,工作非常卖力,而且也很注重在平时和同事们搞好关系。但是,公司每次评优评先,都没有她的份。对此,她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有一天,她实在忍不住,问很要好的一个同事李纯。李纯回答道:“啊?要不是你今天问我,我以为你早就明白呢。按我的分析,你各方面做得都很好,关键的原因就在于,你的工作是行政啊,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职责,当然就是上传下达了。但是——我说了你可别生气啊——虽然你的普通话没什么问题,但是很多时候你传达上级指示的时候,表述得不是太清楚,经常搞得大家一头雾水,次数一多,甚至有时候同事们都怕你传达上级意见了。”

  周丽这才明白个中缘由。从此之后,她努力让自己说话更加简洁准确,经过半年的努力,她终于得到了自己在公司中获得的第一个评优评先的名额。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语言进行交流,表达思想,沟通信息,交流感情,从而达到建立、调整和发展人际关系的目的。中国人讲究“听其言,观其行”,把语言谈吐作为人品的一个重要内容。正因如此,下面两个方面的问题就需要每一个职场人士注意了。

  (1)说话要准确。所谓的言谈准确,就是口头语言表达的时候要合乎语言规范,主要就是要说普通话。在我国,99%以上的人以现代汉语作为交际工具,而汉语标准语又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北方语为标准音,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则的。说普通话要力求标准,少出差错。

  要想使自己的普通话合乎标准,首先应当避免的是发音上的错误。由于汉字当中的形声字比较多,有人常常想当然地读偏旁,结果就读错了音,比如,有人把“瀑(pù)布”说成“暴(bào)布”。还有的人不注意多音及异义字词的使用,把“山大(dài)王”说成“山大(dà)王”等等。除了语音规范以外,遣词造句也应当力求准确。我们就以称谓为例,我国汉族所用称谓词语规定得十分严格,亲兄弟的子女互称堂兄弟姐妹;亲兄妹、姐弟、姐妹的子女互称表兄弟姐妹。这些称谓所涉及的关系人们一听就能明白。可是在香港方言和英文里,亲兄弟的子女互称表兄姐妹,如果在大陆这样说法,就会把听者弄糊涂了。

  只有把话说对,说得准确,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遵循统一的标准,人们才能更好地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联络感情。

  (2)说话要清晰。言谈清晰,就是要把话说得清楚,说得明白。这是进行有效传播的重要前提,能够消除社会交往中的语言障碍。那么,怎样才能把话说清楚、说明白呢?

  首先,要反应敏捷,思路清晰。如果遇事抓不着头绪,“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说出来的话必然含混不清。

  其次,在言谈中要尽量使用明确精练、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模棱两可、似是而非、晦涩难懂的语言。

  再次,说话要力求简单明了。生活中常有这种情形,有的人不顾场合、时间、地点,说起话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有的人车轱辘话来回说,生怕别人不解其意,或是穿插一些不必要的交代,节外生枝,不着边际。结果,主干被枝蔓掩盖了,听者如坠入云雾中,不知其所云。

  此外,我们还应当特别注意同音异义字词的使用,以免发生误会。在汉语的口语当中,容易引起歧义的词语很多。例如“全部(不)及格”“治(致)癌药物”“老张同志是作协(做鞋)的”等等。遇到这类容易引起误解的词语,说话人可以换一种表达方式,交代清楚,如“全都及格了”“治疗癌症的药物”“老张同志是作家协会的成员”。这样对方就不会产生歧义了。

  总之,无论你身处什么位置,做什么性质的工作,都免不了与同事和领导交流,这时候,说话的清晰与准确,就非常重要了。做好了这一点,你就能成功地为自己的工作加分。

  5.说长道短,坚决避免

  【原典】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释义】遇到有人在人前背后对人说长道短,只要不关乎自己,就不要管闲事惹是非。

  职场最忌讳对别人说长道短

  似乎职场上永远不缺这样一种人:捕风捉影,搬弄是非,听到什么风吹草动,先自己加工一番,然后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出去。这种“长舌妇”一类人就像职场上的蛀虫,他们最开心的就是把周围的人和事都闹得鸡犬不宁。还好,他们一般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大家需要做的就是引以为戒,并对这类人“敬而远之”。

  诚然,职场如战场,“政治游戏”每天都在上演。“我只告诉你一个人”,这句话真是太耳熟了。但是,连小孩子都知道,一旦你说出一个秘密,就不要幻想它不被传播出去。流言迟早会传到当事人的耳中,而受害者对传播的罪魁祸首的怨恨也迟早会发作。

  你的隐私有没有被当做小道消息四处流传?你有没有议论过别人的隐私?职场中人,恐怕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的经历。由于小道消息往往更关注个人,多和个人隐私有关,很容易引起别人的好奇心,一传十,十传百,三人成虎,假的也会变成真的,就会产生极强的杀伤力。

  古时候就有“曾参杀人”的故事。

  曾参的母亲正在家里面织布,这时候,有人突然过来告诉她:“曾参杀人了!”曾母泰然自若,说我儿子怎么可能杀人,继续织布。过了不长时间,又来了一个人,同样是对曾母说:“曾参杀人了!”曾母依旧非常镇静地织自己的布,对此根本不予理会。又过了不长时间,第三个人过来了,同样是说:“人们议论纷纷,说曾参杀人了!”这时候曾母再也坐不住了,把织布的梭子扔在了地上,关上院门,找到梯子,翻墙从僻静的地方逃跑了。

  而事实是,曾参根本就没有杀人,但是虚假消息的一再传播,连曾参的母亲都没办法做到不轻信了。

  由此可见,即使传播的是假的消息,但是传播的人数和次数一增多,它的杀伤力就变得非常之大,甚至有时候远超人们的想象。

  一般来说,每家公司都少不了有一个或者是几个“小广播”的角色。研究表明,竞争越激烈的企业,小道消息越盛行,因为总有人能从给别人泼脏水中获益。

  “为什么××总是和我作对?这家伙真让人烦!”“××据说两年内换过好几个男朋友,哎,真的是无法理解人家的生活!”……办公室里常常会飘出这样的流言,要知道这些流言是职场中的“软刀子”,是一种杀伤性和破坏性很强的武器,这种伤害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它会让受到伤害的人感到非常痛苦。

  既然如此,己所不欲,就要勿施于人,在职场切忌对别人说长道短。

  在人背后说长道短,不管他们所说的事情是否属实,单是这种做法就足以令人鄙视。千万不要为了一时的快意就犯了这个职场大忌,这不仅有损你的形象,更会招惹不必要的麻烦。

  不在职场说长道短,就要做到不对自己的同事指指点点,不在人前背后说同事的坏话,甚至是传播同事的隐私。

  如果你想在企业中有一个好的发展前途的话,那么,请你还是不谈同事的隐私为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既然是隐私,当然就不希望外人知道,而你偏偏在那儿说长道短,怎么不叫人恼火呢?

  既然是隐私,旁人自然不能知道得很详细、很清楚,即使有所知晓的人也不会是通过正常渠道知晓的。于是,道听途说,添油加醋,离事实往往很远,这也从侧面表明,传播的这些闲话,很多其实都是虚假的。你传播人家真实的隐私就已经令人愤怒,再加上一般情况下,传播的内容绝大部分都是虚假的,这怎么能不让人暴跳如雷!

  还有人会想,不就随便聊聊嘛,我也不是说有什么非常卑鄙的目的,再说了,我又没有当着这个同事的面说,他怎么会知道?

  这可真像孩子一样天真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所以,与其寄希望于同事不知道,还不如自己不参与谈论同事的隐私为好。

  聪明的职场人士应该知道,万一获悉同事的某些秘密,最好要装不知道。不但不对这个同事泄露半句,对其他同事也保持缄默。如果不知道的话,聪明人当然更不会去打听或者去传播了。

  尊重别人的隐私权,是尊重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每一个有教养的人都应该自觉地要求自己做到这一点。好奇是人的本性。但是,探听别人私生活的隐秘,则是人性的一个弱点。

  因此,养成不谈论别人私生活的习惯,也是同自己身上的本性弱点作斗争,它将帮助我们使人格更加净化。

  在现实生活里,总会有一些人爱在背后说人闲话、爱搬弄是非。有人听了闲话,转身就忘得干干净净,而有些人却把闲话留在脑子里,还不时地回忆,然后再添油加醋地传出去,却不知道这是一件多么愚蠢的事。职场之中,无论你出于什么动机,在背后说人闲话都是一种极不好的行为。有时候你议论别人,也许只是图一时口头的快活,并没有什么恶意,可是实际结果往往会超乎自己的想象。记住,当你的舌头蠢蠢欲动时,赶快把注意力集中到工作上,这才是你成功的根本。

  不在职场说长道短,同时也要做到不对自己的单位或者领导风言风语闲话连篇。

  “我们老板太抠门了!”

  “我们公司太落伍了!”

  在吃午餐的快餐店或下班后可以喝上一杯的酒吧,经常能听到同事之间的牢骚和背地里说的坏话。但是,很可能在你想不到的地方,有人会听到你的“高见”,一定要谨记,说人坏话时的面目最可憎。

  张勤从进入某家公司做业务员以来,业绩一直非常好。但他有个坏毛病,就是常常背着他的老板去向别人夸耀自己是多么能干,甚至还说他老板的坏话。

  张勤工作能力绝对数一数二,但就是关键时刻在嘴上捅娄子。可能是碍于他的业绩一直不错,老板一直没对他怎么样,但是时间一长,谁也受不了别人背地里对自己说长道短。终于,张勤工作范围调整,被责令负责某一个非常偏远地区的业务工作。

  背后议论老板是非是一种非常不好的习惯,对人对己都没好处。但在工作中,总是有一些人为了逞口舌之快,无所顾忌地在背后对公司或者老板说长道短,然而没有不透风的墙,你说的话不知什么时候就会传到老板的耳朵里去。所以,这种习惯还是改掉为妙,毕竟这关系到自己的饭碗。

  总之,职场最忌讳的就是对别人说长道短。聪明的员工都懂得,首先是管好自己的耳朵,不该听的赶紧躲开,实在躲不开,听了就当没听见;其次要管好自己的嘴,不光别人的闲话自己不继续传播,自己更不能“制造”闲话,要知道说同事,甚至是领导和企业的坏话,对我们自己没有任何好处。你的“唇枪舌剑”似乎让你一时痛快了,但是,真正的坏结果可能已经在未来等着你。

  6.见贤思齐,刻苦努力

  【原典】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释义】看见他人的优点或善举,要立即想着去学习看齐;纵然能力相差很远,也要努力去做,以期逐渐赶上。

  领导的长处,要多多学习

  在《论语·里仁》中,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是本节中“见人善,即思齐”的来源,同时,也是现在常用的一个成语“见贤思齐”的出处。见到贤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要内心自我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存在同样的问题。那么,需要我们看齐的贤人到底有多少呢?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如果真要找学习的对象,那么,每三个人里,就至少有一个可以作为我们的榜样。如果真要想努力完善自我,那么,按照孔子所说的这个概率,毫无疑问,我们身边的很多人都可以成为我们“思齐”的“贤人”,例如单位的一些领导、同事,就在这个范围之内。

  对于自己,要多看缺点,以期待能够通过努力而改进;对于别人,要多看优点,以期待能够通过学习而完善自己。在单位,要在这方面多留心,有的同事或领导修养好,有的能力强,每个人表现优秀的一面,都可以成为我们努力学习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