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是一个人的安身之基,立命之本。任何企业都提倡诚信,也会要求内部的每一名员工,都能做到诚信。假如员工做不到,那么企业轻则受到利益损害,重则危及整体发展。员工诚信,就是要对领导、对同事、对客户真诚相待,言而有信。毋庸置疑,职场之中,诚信是一名员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1.开口说话,诚信为先
【原典】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释义】凡是开口说话,必是诚信为先;欺骗和胡言乱语,怎么可以呢!
保持诚信的美德比什么都可贵
不开口则已,只要一开口,必须是诚信为先。如果做出了什么承诺,那么下一步,就是要认真地去兑现承诺。一个只知道夸海口,只喜欢胡言乱语,只善于欺骗的人,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孟子曾经说过:“人无信则不立。”他还说:“言而有信,人无信而不交。”可见诚信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作为一名员工,当然不可不明白,诚信与否,对于自身的形象和发展,是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的。
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诚信已经远远超出了道德的范畴,成了在职场立足的根本。对于一个职场中人来说,保持诚信的美德比什么都可贵。《弟子规》告诫我们:“凡出言,信为先。”做人一定要讲究诚信。信用是一种承诺,一种保证,就是一诺千金,做人最根本的原则就是讲诚信。
诚信可以分开来讲,那就是诚实和守信。诚实,就是忠诚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就是遵守诺言,不虚伪欺诈。而许多人的前进之路不顺畅,恰恰是因为他们失去了诚信,没有人再相信他们,从而失去了客户,失去了朋友,也没有人愿意帮助他们,自己把自己的路给堵上了。
很多大型公司选人、用人的标准都非常严格,其中第一条就是要诚信,由此可见诚信在职场中的价值。
一家着名的公司需要招聘业务主管,前来应聘的人很多。经过几轮的筛选,到最后一轮时只剩下了3个应聘者。其中一个叫海森堡的应聘者忐忑不安地最后走进考场,还没有坐定,人事部经理就一脸惊喜地跑过来抓住海森堡的手,激动地说道:“我可找到你了!”然后,他转头对女秘书说:“就是这个年轻人,没错,就是他!上帝,就是他在公园的湖里救了我可怜的女儿,不留姓名就走了。真巧在这里碰到他了!”起初还一脸迷惑的海森堡,忽然脑子里亮了一下——如果我承认是他女儿的救命恩人,那么结果……他仿佛看到了幸运女神在向自己微笑。但是,最后他还是选择了镇定地对经理说:“不,先生,您认错人了。”“认错了?不,不,我不会认错的!”海森堡坚持辩解道:“您确实是认错了,先生,上周我根本就没有去过公园,哪个公园都没有去过。”说完,他坦然地笑了。
两天后,海森堡去公司任职,他关心地问人事部经理的秘书:“经理女儿的救命恩人找到了吗?”秘书大笑起来:“救命恩人呀?经理根本就没有女儿。”
海森堡以自己的诚实赢得了他渴望的理想工作。
上文提过,诚信可以分开理解,分为诚实和守信。
所谓诚实,就是忠诚老实,不讲假话。诚实的人能忠实于事物的本来面目,不歪曲,不篡改事实,同时也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思想,光明磊落,言语真切,为人实在。
所谓守信,就是信守自己的诺言,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说话算数,讲信誉,重信用,履行自己的义务,承担自己的责任。
诚实是守信的基础,守信是诚实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不诚实很难做到守信,不守信也很难说是真正的诚实。但是两者也是各有侧重点的,诚实侧重于对客观事实的反映是真实的,对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感的表达是真实的;守信侧重于对自己应承担、履行的责任和义务的忠实,毫无保留地实践自己的诺言。
许诺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不要轻率地许诺,而一旦许诺,就要慎重对待,千方百计地去实现它。否则,如果你总是信口开河地开“空头支票”,失信于人,不仅破坏了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还会给你带来其他方面的损失。一旦别人对你失去了信任,那你就会陷入孤立的境地。那就真是“诈与妄,奚可焉”了。
一个商人坐船过河时船沉了。商人不会游泳,所以他拼命地大声呼救,正好有一个打鱼的人听到了。商人求生心切,就对渔人许诺说:“你如果救了我,我给你100美金。”渔人把商人救上了岸,但是商人却只给了渔人50美金。渔人斥责商人言而无信,商人反责备渔人太贪婪。渔人生气地走了。后来,这个商人坐船时船又出了事故,再次遇到了渔人。这一次渔人没有再救他,而且对旁边的人说:“他就是那个言而无信的人。”众渔人停船不救,商人最后淹死在了河里。从这个寓言故事中,我们应该明白,也许,你会认为一次的不守信并不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大的损失,但你要知道,这很可能就是失败的开始。
守信的力量是巨大的。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你若能因此而得到领导、同事以及客户的信任,那么对你个人形象的树立、个人事业的发展是极其有益的。可能短时间内你看不到它的好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守信的价值会给你的事业带来巨大的帮助。
总之,职场之中,保持诚信的美德,比什么都可贵。要想获得职业上的成功,必须用诚信树立自己的口碑。
2.说话要少,内容要好
【原典】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释义】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要实事求是,不要妄言取巧。不要讲邪恶虚伪的话、肮脏下流的话,以及市井小民粗俗不堪的话,千万要慎戒之。
怎样说话是职场大学问
话说得多,明显没有话少好,因为话说得越多,出现纰漏的风险就越大。而话说得再天花乱坠,也不能算是说得好,因为真正说得好的话,必然是实事求是的话,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的话。此外,话说得好还包括不说内容不良的话。粗俗肮脏、邪恶虚伪的话,最好做到坚决不说,这些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注意的。
古往今来,说话一直是一门大学问。多少人成功是因为他的嘴,而多少人失败也是因为他的嘴。
作为一名员工,要明白一个其实并不深奥的道理,那就是少说话,多做事。有道是言多必失,与其因为管不住自己的嘴而承担“失”的风险,还不如直接少张嘴,有这方面的精力不如多放到实际工作上面,让工作成果替自己说话。另外,话说得多而且不到位的话,反而对于自己在领导和同事眼中的形象有着巨大的损害,轻则认为你这个人轻浮不踏实,重则认为你根本就不适合现在的岗位都有可能。
如果在某些时间或者场合,必须要张口说话,那就要谨守一条铁律:话一定要符合实际,内容一定要恰到好处,坚决不要“豪言壮语满天飞”。即使这件事你有十分把握,最好把话说出来的时候,只说七分。也就是常言所讲的“话说七分满”,这绝不是不诚实的表现,反而是一种谦虚的人生哲学。
某公司新接了一个项目,老板想将它交给路小志去做。于是,他把路小志叫到自己的办公室,首先把公司的这个新项目的大概情况介绍了一下,让路小志有一个大体的印象,然后说道:“小志啊,项目呢基本就是这个样子。这样吧,我给你时间考虑考虑,你也好好想想自己的实际情况,然后过来告诉我,这个项目你能不能接。”
话说完,下一步就剩路小志说完“那我先出去了”之类的话,然后抬腿走人了。老板也显然已经做好了这方面的准备,说完之后,就开始埋头看一份秘书送来的文件了。没想到就在这时候,路小志却拍着胸脯说道:“不用考虑了,您刚才介绍的项目我已经大致了解,我觉得没问题,一定能把这个项目做好,交给我您就放心吧!”
几天之后,老板问他进度如何时,他才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个实际做起来……还真没想象中那么简单……”老板一时都不知道该说他什么好了。
这是把话说得太满而给自己造成窘迫的例子。
其实,无论是在做事方面还是做人方面,说话都不能太绝对。
在做事方面,对别人的请托可以答应,但不要“保证”,应代以“我尽量,我试试看”的字眼。上级交办的事当然接受,但不要说“保证没问题”,应代以“应该没问题,我全力以赴”之类的字眼。这是为万一自己做不到所留的后路,而这样说事实上也无损你的诚意,反而更显出你的谨慎,别人会因此更信赖你,即便事没做好,也不会责怪你。
在做人方面,与人交往时,如果出现意见分歧,不要口出狂言,更不要说出“势不两立”之类的话,不管谁对谁错,最好是闭口不言,以便他日需要携手合作时还有“面子”。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对人不要太早下结论,像“这个人完了”“这个人一辈子没出息”之类盖棺定论的话最好不要说。
说话不留余地等于不留退路,要么成功、要么失败的简单逻辑已经不适合复杂多变的社会。为此付出的代价有时是你无法承受的,因此,与其与自己较劲儿,不如改变一下说话的方式,给自己留下余地。
把话说得太满,并不能与自信画上等号。而话说七分满,也绝不是不自信的表现,反而是一种谦虚。从一个人说话的态度,可以看出他的自信,真正有自信的人,懂得谦卑。不要把话讲得太满,进可攻,退可守,不至于让自己变得被动。
总之,怎样说话,该说怎样的话,不该说怎样的话,这在职场之中,确实是一门大学问。
3.轻易说话,进退两难
【原典】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释义】在没有得知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不知道真相的传言,不可轻信并任意传播。对不合义理的要求,不要轻易答应或者许诺;如果轻易允诺,就会使自己进退两难。
身在职场,说话不要太轻率
《弟子规》在这里告诉我们:对于一些不清不楚的事情或者传言,一定要做到不言不传——不评论、不传播。这个道理不用多说,每个人其实都懂。对某些事情或者传言妄加评论,甚至是进行传播,这于人于己都没有任何好处。尤其是在职场之中,对这类问题更要慎重。
同时,《弟子规》还告诉我们:面对不合义理的要求或者事情,不要轻易答应去做,否则容易让自己进退两难,不管是践行还是不践行自己的承诺,都是错误的。
总之,不管是面对不确定的事情或者传言,还是不合义理的要求或者事情,自己千万不要轻易说话,更不要轻易地表露自己的意见,甚至是做出承诺。
在职场之中,一些话如果轻易说出去,很可能就会让麻烦“轻易”地找上自己。
就以向别人承诺为例。诺言其实就是一种特殊的债务。承诺别人,就等于自己对别人负债,一旦不能兑现,难免招致别人的不满。
一般情况下承诺是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做出的,由于工作中的情况经常会因某些因素的改变而发生各种变化,导致承诺不容易兑现,如此一来,你的形象就会受损,别人因你不能信守承诺而不相信你了,别人也不再愿意与你共事,不愿再与你打交道,那么,你只能去孤军奋战。有些人在生活或工作上经常不负责,许下各种承诺,而不能兑现承诺,结果给别人留下恶劣的印象。如果承诺某事,就必须办到,如果你办不到,或不愿去办,就不要答应别人。承诺时要留有余地,而生活和工作中有许多人把握不了承诺的分寸,他们做出承诺很轻率,也不考虑后果,结果使许下的诺言不能实现。
陈戈是某公司的一名中层干部,领导着一个部门。有一天,当被本部门试用期马上要满的5名员工问起转正方面的问题时,陈戈拍着胸脯许诺说:“我有信心,各位都能够顺利通过试用,正式被公司录用。”
但当他向公司高层申报时,出了问题,公司不能给他那么多的名额,最多只能留下3名。他据理力争,跑得腿酸,说得口干,还是不能解决问题。他又不愿意把情况告诉本部门的这几个新员工,只对他们说:“放心,放心,我既然答应了,一定要做到。”
最后,结果公布了。不光没被录用的人大失所望,就连被留下来的人,也对这位部门领导很有意见。
陈戈因为轻率许诺,结果弄得自己“里外不是人”。
在工作中,不要轻率许诺,陈戈的故事就是我们很好的反面教材。
当然,这里的许诺不仅仅是领导对于下属,下属向领导也千万不要轻易许诺。例如在接受任务时不要斩钉截铁地拍胸脯,把话说得太满,应该给自己留一定的回旋余地。当然,这种留有余地不是给自己不作努力寻找理由。自己必须竭尽全力去实现诺言。即使是自己能办的事,也不要马上答应,要三思而后行,因为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你原来可以轻松做到的事可能会因为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而有了一定的难度。如果你轻易承诺下来,会给自己以后的行动增加困难,对方也会因为你现在的承诺而导致将来的失望。所以,即使是自己能办的事,也不要轻易承诺,不然一旦遇上某种变故,让本来能办成的事没能办成,那么,你在老板眼里就成了一个言而无信的人。
另外,承诺时不要把话说得太满,以为天下没有办不成的事,那样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为人处世,应当讲究言必信,行必果,身在职场,这一点需谨记。因此,承诺不可随意为之,信口开河。明智者事先会充分地估计客观条件,尽可能不做那些没有把握的承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