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弟子规全鉴全文阅读 > 第12章 出则悌:职场之中,悌为守则(2)

第12章 出则悌:职场之中,悌为守则(2)


  以就餐为例。吃饭每个人都会,但是,能否在一些场合用恰当的方式就餐,还是有很多学问在里面的。我们在自己家里,由着性子来,想怎么吃就怎么吃,也并非不可以,但是作为一名员工,要明白在一些场合,例如在参加同事聚餐,或者参加有领导出席的公司餐会等情况下,一定要注意用餐方面的礼仪,因此下面提到的相关宜忌,就需要我们特别注意一下了。

  当同桌的几个人围坐在餐桌旁准备就餐时,你自己一个人手拿筷子敲打碗盏或者茶杯;领导或者坐主位的长者尚未示意开始,自己一个人就已经狼吞虎咽;不等喜欢的菜肴转到自己跟前,就伸长胳膊跨过很远的距离甚至站起来挑食菜肴;喝汤时“咕噜咕噜”、吃菜时“叭叽叭叽”作响;用餐尚未结束而饱嗝已经连连打出,这些现象都有碍观瞻。那么,怎样的吃相才算雅呢?

  在入座之后,一面做好就餐的准备,一面可以和同桌的人随意进行交谈,以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用餐氛围。不要旁若无人,兀然独坐,也不要眼睛紧盯着餐桌的冷菜之类,显出一副迫不及待的样子,或者下意识地摆弄餐具。开始用餐时应注意只有当主人示意开始时,客人方可开始;用餐的动作要文雅,夹菜时不要碰到邻座的客人,也不要把盘里的菜肴拨到桌上,更不能打翻盘碗。

  使用筷子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一些礼仪上的忌讳:一忌敲筷,即在等待就餐时,不能一手拿一根筷子随意敲打;二忌掷筷,即在发放筷子时要轻放,距离较远时可以请人递过去,不能随手掷在桌上;三忌叉筷,就是筷子不能一横一竖交叉摆放或一根是大头,一根是小头;四忌插筷,即不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能把筷子插在菜上或饭碗里;五忌挥筷,在夹菜时不能把筷子在盘里翻来搅去,也不能让两个人的筷子在盘中发生交叉;六忌舞筷,也就是在说话时不能把筷子作道具在空中乱舞或者用筷子指点别人。

  当然,用餐的礼仪远不止上面所说的这些,下面再举几例并稍作说明:

  (1)不要在用餐时当众搔痒。大家都知道搔痒的举止不雅。搔痒的原因很多,有些属于病理的原因,例如体质过敏,皮肤好发疱、疹,有时奇痒难忍;有些属于生理的原因,如老年人因皮脂分泌减少,皮肤干燥,容易产生瘙痒。在出现这类情况时,当事者要按所处的场所来灵活掌握。如处在极严肃的场合,就应稍加忍耐;如实在忍无可忍,则只有离席到较隐蔽的地方去搔一下,然后赶紧回来。因为不管你怎样注意,搔痒的动作总以避人为好。尤其有些人爱搔痒纯粹是出于习惯且无意识,只要人稍一坐停就不断用手在身上东抓西挠,这更是不好的习惯,应尽量克服。

  (2)用餐时要防止发自体内的各种声响。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人对发自别人体内的声响都不太欢迎,甚至很讨厌,诸如咳嗽、喷嚏、哈欠、打嗝、响腹、放屁等等。当然,这些声响有的只在人们犯病或身体不适时才有,例如打喷嚏,常常是在一个人患感冒的时候才发生。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正确的做法是用手帕掩住口鼻以减轻声响,并在打过喷嚏后向坐在身边的人说声“对不起”以表示歉意。但是,有的声响却是习惯所造成的,主要是因本人不重视、不关心别人的心理所致。比如,有些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哈欠连天,像这样就是很不好的习惯了,应当注意改正才是。

  (3)用餐时不要将烟蒂到处乱丢。许多人反对在餐桌上抽烟,究其原因,与不少抽烟者缺乏卫生习惯不无关系。有些吸烟者不注意吸烟对别人所造成的不便,他们不了解,不吸烟者除了害怕烟味会引起呛咳外,随风吹散的烟灰也使人感到不舒服,有时带有余烬的烟蒂还容易引起事故。这些都使不吸烟者有一种自发的抵制吸烟的情绪。所以,如果吸烟者随意处置吸剩的烟头,将它们丢在地上用脚踩灭,或随手在墙上甚至窗台上揿灭等,都是很令人讨厌的。对此,也必须自觉加以纠正。

  (4)吐痰务必入盂。随地吐痰,也是一种令人侧目的坏习惯。有些人由于积疾较深,随意将痰到处乱吐,甚至在用餐时也如此,这确实是种令人作呕的不文明行为。因为,随地吐痰之所以惹人厌恶,不仅由于痰是脏物,吐在地上会直接弄脏地面,而且还由于痰内有大量细菌,会间接污染环境,传播疾病,损害人的健康。所以,文明的做法应当是将痰吐入痰盂;如果周围没有痰盂,就应到厕所里去吐痰,吐后立即用水冲洗干净。

  用餐的礼仪是每个人都必须掌握的,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疏忽而在席间做出不雅举动,那会极大地损害你的个人形象,并给你与别人的交流带来障碍。作为一名员工,对此更应该重视,否则对自己有百害而无一利,甚至有可能将吃饭的问题演变成自己还能不能有饭碗的问题,对此不可不慎。

  4.长辈要求,积极回应

  【原典】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释义】长辈呼唤别人时,应立即替长辈去叫;如果那个人不在,自己就到长辈面前询问有何吩咐。

  哪怕是额外工作,也要乐于去做

  如果长辈有事要叫某人到身边来,自己听见了,即便被叫的这个人不是自己,也要积极回应,向那个被呼唤的人代为转达长辈的要求或者命令,以便那个人能够尽快地来到长辈身边,不让长辈因为等待而着急上火。如果自己找半天,就是找不到长辈要叫的那个人,或者那个人根本就是很不巧地在长辈传唤的时候不在,并不代表这事就跟自己没关系了,要积极地来到长辈身边,说明情况,让长辈了解为什么这么久那个人还没来,同时,询问长辈有什么事情要吩咐,那个人既然不在,看看自己能不能帮上什么忙。如果能帮上忙,那就积极去做,不要说这本来应该是某某人做的事情,因为能完成长辈吩咐的任务,不管最终是谁把事情做成的,长辈都会是高兴的,也让长辈省了很多心。

  不要认为现在通讯发达了就不会出现上述的事情。诚然,网上即时聊天工具很方便,但是,如果人不在电脑前,那就不行;手机当然更方便,现在它的功能也越来越多,至少会给人一种错觉,似乎任何事情只要你愿意,都可以通过手机来完成,但是,假如它关键时刻没电了呢?假如领导找你的时候,手机没信号网也上不去呢?所以说,即使是现在,长辈或者领导找人找不到的情况其实一点也不少见。例如在单位里,留心观察的话,你就会发现,这样的事情还是能够经常碰到的。一旦遇到这种情况,作为员工,我们应当做的,其实也就是上文提到的那些。

  此外,我们也可以从中领悟到,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会上传下达。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传话,如何更清晰地表达上级的指示或者要求,如何更如实、更贴切地传达给下级,其实里面的学问还是很大的。

  另外,我们更应该从中领悟到,“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更深层的意思是:上级有任务要交办,却因为种种原因,被交办人不能够做这方面的工作,那么作为一名优秀的员工,我们应该乐于去帮着做,即使这个任务对于你来说,其实是额外的。

  大学毕业后的李静刚进公司时,还带有些学生的青涩,她不仅外表其貌不扬,能力也不出类拔萃,但之后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她在每一个部门都做得有声有色,每一次调动都令人刮目相看。

  这家公司规模很大,部门庞杂。李静先被分到人事部,做的是并不起眼的文员工作。在工作中,很多其他老同事不愿意干的工作,不管是不是李静的工作范围,他们都推给她去做,而李静都接受了,并且乐此不疲。不仅如此,甚至有些额外的工作她也主动去做,在别人抱怨工作百无聊赖,老板苛刻,地铁太挤的时候,她则在完成自己的工作之后,认真地熟悉公司的部门、产品以及主要客户的情况。

  有一次,营销部经理偶尔经过李静的办公室,看到她工作时认真的样子,立即向上级打报告,要求她去顶他们部门的一个空缺,结果得到了批准。

  来到营销部,李静发现自己的视野骤然广阔起来。而在工作状态方面,同原来一样,她总是主动去做那些公司需要做的事,很多仍旧是额外的。在别人嘲笑这个年轻姑娘“傻气”的时候,她已经做出了几份扎实的调查分析报告。一年后,她已经是营销部公认的举足轻重的人物了。

  一直在暗中观察员工表现的公司老总暗暗点头。从此,李静的工作更忙了,而且忙的内容变得比之前重要得多。比如,去见公司的一些重要客户、去谈判,老总都会带上李静一起去。

  每一次,李静都不负众望,能够漂亮地完成工作任务。后来,在李静初来公司时工作的人事部的那些老同事依旧习惯性地懒散和抱怨的时候,她已经成了公司管理层的高级管理人员。

  企业是一个大团队,对于员工来说,多做一些工作,即便这些工作本来并没让你去做,即便是额外的,只要在你能力和精力范围内,最好去做。这是提高你工作地位的重要条件,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总能增加一些可能连你都意想不到的才干。因此,在领导需要的时候,积极地接受派遣,只要“企业呼”,自己就应该“应”,不管这些工作是不是额外的,只要自己有时间和精力,就试着去抓住这个锻炼自己的机会,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团队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你还更容易受到老板的重视,进而获得良好的个人发展机会。

  5.长辈面前,谦虚有礼

  【原典】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释义】称呼尊长,不可直呼姓名;在尊长面前,不可炫耀自己的才能。

  人在职场,谦虚是美德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在长辈面前,一定要谦虚有礼。例如,称呼长辈,直呼姓名肯定是不行的,偶尔为了区分要呼姓名,后面也要加上尊称,例如××叔等,这属于有礼;再如,即便觉得自己再了不起,也最好不要在长辈面前炫耀才能,倒不是说只要是长辈就肯定比晚辈能力强、才能高,而是为了强调,谦虚是一种美德——没有哪个长辈愿意看到自己的晚辈是一个爱炫耀的轻浮之人。这里的“见能”指的就是炫耀才能。“见”与“现”相通。

  上面说的道理,在职场之中同样适用,这一点其实大家没有一个人不清楚。称呼领导,不要直呼其名,要按照职务称呼,即使遇到特殊情况,他在企业中没有一个明确的职务,但是,地位却与领导差不多,那么,也要加上诸如“先生”“老师”之类的尊称。

  这个道理大而化之,就是无论在自己面前的是什么人,无论自己有多么了不起,都应该记住,谦虚有礼是美德。

  春秋时期,齐国名相晏婴手下有一个车夫。他觉得能够给堂堂的相国晏子(对晏婴的尊称)驾马车,那可真是太了不起了。再加上晏婴在齐国乃至诸多诸侯国中有很高的名气和威望,这更加让这个车夫精神振奋,他开始变得心高气傲,把谁都不放在眼里。

  不过话说回来,能给这样的高官做车夫,在那个时代也并非易事。而能够嫁给这样的人,相信也是一些女子所愿意的。但是,这个车夫的妻子有一天突然宣布,要离他而去,不跟他继续生活了。

  车夫大吃一惊,他想不到妻子有任何可以离开自己的理由。当然,他也不希望妻子离开。车夫非常焦急地问妻子:“日子过得好好的,你这样做是为什么啊?”

  妻子说:“你是晏婴的车夫,难道真的不明白?晏婴身为相国,在齐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诸侯国中威名远扬,即便如此,今天我见到坐在车上的他,态度却非常谦恭。你再看看你自己,只是一个车夫,却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作为一代名相,晏婴那么谦恭,当车夫的你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呢?真是自不量力啊。”听完妻子的话,车夫总算明白其中缘由,羞了个大红脸。从此,车夫痛改前非,变得谦虚起来。

  谦虚的本质是尊重,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在你面前傲慢无礼甚至是炫耀浮夸的人,你会感觉到他对你的尊重。而一个谦虚的人,必定是一个对人尊重的人。

  在职场之中,我们做员工的也应该以做人谦虚、对人尊重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例如在与领导接触的时候,适当的敬语还是必须要说的。当然,其中的度要把握得当,敬语说多了和不说都不好,说多了就是谄媚巴结,不说又有对领导不尊重的嫌疑。不要说“我对人的尊重不是表现在嘴上,而是表现在行动上”,在与领导接触的时候,用语言表达出一定的尊重还是必要的。而且,领导大多日理万机,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揣摩一名员工的内心是对他多么尊重,这时候你的语言是否能透露出这方面的意思,就显得很重要了。况且,做下属的在跟领导谈话的时候,说一些必要的敬语本就无可厚非,这也是上下级之间对话时应该形成的一种合理的语言环境。

  再如,不光在长辈面前不要过于张扬自己的才能,在领导面前也是如此。一个原因是上面提到过的,过多地表现自己容易被领导认为这个员工不够谦虚,太轻浮,没有一个稳当劲儿。另一个原因则是,经常在领导面前夸耀自己能力有多强,万一领导真的相信了,给你一个重要的工作,假如你到时候反而做不到你所夸耀的程度,你在领导的心目中形象必然有所损害,这就得不偿失了。而如果你一直能够做到谦虚一些、谨慎一些,那么,同样一个工作交给你,即使到时候你没有完成得多完美,领导也不会苛责你什么。毕竟,一直谦虚待人的你,可能在接受任务之初就说了:“这个工作我一定尽我所能!”而不是说:“放心吧领导,这事儿包在我身上,以我的能力一点问题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