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第六感之谜:破译生命中的隐形密码全文阅读 > 第20章 用第六感重塑自我形象(3)

第20章 用第六感重塑自我形象(3)


  不要觉得这种方法太白痴,试过之后你就会明白它真的可以为你建立起快乐、积极的第六感。应用这种暗示疗法的最佳时间,是在我们最疲惫的时候,或者说在我们的意志最薄弱的时候。而且,一定要心口如一,内外统一,绝对不能自相矛盾——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第五节)重塑自我,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只有去掉我们旧的固执的缺点,激发体内的潜能量,才能重新塑造一个全新的自己。所以,重塑自我,就是由内而外创建一个全新的自我感觉,建立自己的新生活。一个人,他要想被现在所处的世界所接受,必须要重塑自己,不断适应新的环境,不停学习。

  而能否重塑自我不是要看外界环境怎样,而是取决于自己的内心。

  在古时有一位仁爱的智者在山中讲学授徒,前去学习年轻人很多。在一天早上,天还未亮,四周一片漆黑时,智者召集了徒弟,问了他们一个问题:“你们谁能告诉我,什么时候可以算作是黑夜的结束,白天的开始·”

  徒弟们面面相觑,这时有一个比较机智的徒弟说“是不是可以说,当你能看见前面走过来一个动物,并能分辨出它是一只绵羊还是一只山羊时,就是黑夜的结束,白天的开始?”

  仁爱的智者智者轻轻摇了摇头。

  另一个徒弟说:“那是不是当你能看见远处的一棵树,又能说出那棵树是梨树还是桃树时,就是黑夜的结束,白天的开始·”

  智者再次摇头。

  徒弟们在一阵猜测过后,终于忍不住问智者:“师父,那您说黑夜是什么时候结束的?”

  这时仁爱的智者平静地回答说:“当你无论看到一个男人或者女人的脸,都能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时,黑夜就结束了。如果你做不到,那么无论何时,你的心都在黑暗之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爱,你就能活进永恒的白天里。同样也说明,是否可以重塑自我,并非取决于外界的环境是黑夜还是白天,而是完全取决于我们的内心。

  当我们发现自己的生活变得很不顺利时,这是一个不好的消息,因为我们已经选择了让自己置身于目前的生活境况之中。但是,还有一个好消息,因为我们可以选择让自己置身更好的环境,改变自我的认识,并且激发潜能。也就是说,现在及将来的我们可以是什么样的,将完全由自己做主,这一重大的决定,没有谁可以代替,它的投票权一直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当你决定要改变自己、重塑自我时,不能只是“想要”改变,而是“一定要”改变。因为内心期望强度的大小,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第六感,只有当这种第六感非常强烈时,才足以促使你不断改变、完善自己。如果程度不够强,则很可能在遇到困难挫折时就止步不前了。

  有一位年轻人慕名去向苏格拉底求学,希望苏格拉底能教他智慧,让他变得更优秀。

  苏格拉底把他带到一条河边,二话没说,“扑通”一下就跳了进去。年轻人大惑不解:难道大师要教我游泳吗?这时他看到苏格拉底在向他招手,让他也跳进河里去。于是年轻人犹豫了一下,还是跳进了河里。但是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刚跳进河里,苏格拉底立即抓住他将他的脑袋按进水里。年轻人拼命挣扎,刚一出水面喘了半口气,就又被苏格拉底按进水里……最后年轻人终于拼尽全力挣脱了苏格拉底,拼命地爬上了岸。他大声问道:“大师,你到底想干什么?”苏格拉底竟置若罔闻地爬上了岸,径自走了。

  年轻人追上苏格拉底,一改前面的大声质问,虔诚地说:“大师,请恕我愚昧,我还没明白您刚才的深意,还请指点一二。”这时苏格拉底微微一笑,心道:孺子可教。于是开口说道:“年轻人,如果你想向我学习的话,就必须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就像你刚才强烈的求生欲望一样。”

  改变自己,重塑自我,你有什么样的欲望呢?是否有求生般的欲望?心理学中有一个“期望强度”的概念,说的就是一个人在时限自己期望达成的目标过程中,面对各种挫折与挑战所能承受的心理限度,或说其欲望的牢固程度。就像苏格拉底对年轻人的启示一样,改变自己、重塑自我的欲望,也应该要有求生般的强度。因为一个人的期望强度若太脆弱,他就将无法面对残酷的现实或自身的缺点的挑战而半途而废。只有那些一定要成功的人,他们应有足够牢固的期望强度,建立起坚定、自信的第六感,最后方能排除万难,坚持到底,直到成功。成功学界流行一个着名的观点:成功来源于你是想要,还是一定要。如果仅仅是想要,可能我们什么都得不到;如果是一定要,那就一定有方法可以得到。

  有了足够强烈的欲望,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积极地付诸行动。第六感的一大作用就是直观地指导人的行为、行动,没有行动,感觉再好也无实际意义。

  在实践的过程中,如果最常遇到的就是挫折。如何对待挫折,就好比如何在赛车道上拐弯,这是体现出人与人之间差距的地方。挫折降临时,能抱持良好的心态越过挫折,你获得的就是一次质的进步。

  着名图书策划人,磨铁文化发展公司总裁沈浩波,创业之时,以一个诗人的心态和热忱,向朋友筹借了十几万资金,进军图书出版业。在事业起步开始运营后,接踵而至的就是挫折。由于经验不足,很快十几万的资金就赔了个光,接踵而来的就是巨大的债务负担。此时,沈浩波陷入回天无力,欲罢不忍的窘境。

  在当时那巨大的挫折打击之下,沈浩波没有沮丧、退缩,而是以坚忍的决心和过人的魄力,毅然决定再借5万,在吸收以往的经验教训基础上,认真调研市场,打造出了《北京娃娃》一书。此书一炮走红,使他赚到了第一桶金。

  继此之后,沈浩波的事业迎来了春天,陆续出版了《草样年华》、《诛仙》、《明朝那些事》、《盗墓笔记》等超级畅销书。如今的“磨铁”已是一颗出版界的新星,其年度销售码洋达4000万之巨!而沈浩波更是志得意满,踌躇满志地站在成功的高台上,把眼光投向了更高的视角。

  成功不会是偶然的。一个真正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必当志存高远,决不可以一时一事的挫折为念。面对挫折,不能消极退缩,而是要跨过它、粉碎它,将其踏在足下,作为自己攀登的基石,垫高自己的脚跟。古人正所谓“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里的坚韧不拔之志,就是最好的第六感,它助你屡败屡战,不达成功绝不休。

  (第六节)双向沟通的训练

  沟通是人与人间交往的基础,如果没有沟通,人与人间会充满了不信任感和敌对心态。

  曾有位西方心理学家做过一项实验,他把两个在囚的犯人,关进一间完全黑暗的屋子里,结果是不用多长时间,两人就发生相互攻击的行为。相反,如果把他们关进一间明亮的屋子里,他们则会慢慢进行沟通接触,有的甚至会因此成为朋友。

  在一个完全黑暗的屋子里,我们对外界的感觉是陌生的,产生的第六感也可能是对未知的恐惧感。恐惧感让你全身警惕,对外界高度对立,一有风吹草动,就可能觉得是危险信号,所以攻击行为就会发生。相反,在明亮的空间里,我们可以通过感官判断,获知安全的环境信号,产生安全的第六感,进而就有了沟通的心理需求。由此可见,在沟通之前,我们需要正视内心的恐惧。

  有一位在某大型跨国公司做销售的员工杰克,他刚开始做销售的时候,每次去拜访客户前,都要绕着客户的小区转上五六圈才有才有勇气去敲客户家的门。而拜访的结果,也总是差强人意。

  后来有一次,他们公司的销售经理给他们做培训时,他鼓足了勇气,说出了自己的这个心理障碍。

  这位经理跟他说:“你是害怕客户的门后有鬼吗?”

  他说:“当然不是?”

  经理又问:“为什么不是?”

  他说:“因为根本就没鬼。”

  经理接着说:“那就对了!你这种恐惧感,就是来自你内心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对于未知的鬼你不会恐惧,为什么在销售时你心中却还藏着一个让自己恐惧的‘鬼’呢?”

  经理还对他说,感到害怕的时候,要勇敢地面对恐惧,盯着它看,直视它的眼睛,那时,恐惧自然就会慢慢败退消失——因为它本来就同鬼一样,信则有之,不信则无。

  当你开始盯着恐惧时,就打开与内心沟通的桥梁,开始与心灵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它真的很可怕吗?请为我描述它的具体样子。

  心灵这时就会问你:你觉得它是怎样的?

  啊,它很可恶,让我不敢迈出脚步,不敢伸手去敲门。

  那么,你害怕什么呢?

  我害怕被拒绝。

  为什么拒绝?

  因为他们会觉得我是不速之客,理由不充分,无法说服对方。

  那么,你是这样的人吗?

  显然,问题很快到达了真正的层面:你是否自信,是否拥有说服对方的能力,以及能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魅力。心中的鬼,正是你的不自信。到了这里,我们解决问题的窗口就打开了。毫无疑问,这时的你,需要充分检查自己的硬件,然后大声地告诉自己的心灵:我很好,一切正常!如果害怕,那是因为你先在心里相信自己揣着“不自信”的鬼胎了。

  那么,将恐惧推在一边吧,你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

  威尔逊曾经是美国军队的一名牧师。他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他乘坐的飞机被敌军击落,他跳伞落到了新几内亚高山的丛林里。他当时害怕极了。但是他知道,恐惧有两种,正常的恐惧感和不正常的恐惧感。此时,试图控制住他的,正是那一种不正常的恐惧感。

  他决定立刻消除这种恐惧心理,于是他对自己说:“威尔逊,你不能向恐惧投降,你所渴望的是安全获救,你会有出路的。”

  他站在一条小路上,让自己的呼吸平静下来。当他感到放松下来的时候,他便开始祈祷了:“无限的主啊,你将飞机引到了这条路上来,现在,你将引导我走出丛林,让我安全获救。”他这样大声地对自己喊了十几分钟。

  “突然,”威尔逊说,“我感到心里面被什么东西叮了一下,那就是信念。我被一种力量带领到了小路的另一头,在那儿有一条道路,我就开始沿着那条路走,走了两天后,我奇迹般地看到了一个小村庄,村里的人很友好,他们给我吃的东西,最后把我带出了丛林。最终,我被一架救援飞机接走了。”

  威尔逊及时地调整了心理状态,他的信念救了他——让他拥有了自己一定可以走出去的第六感,这也是他对主观的智慧认同的结果,也是与内心进行良好沟通带来的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