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混乱的1930年海军协定会议之后,帝国不得不暂时放弃了新一级重巡洋舰的建造——保留下来的图纸成了后来的主力重巡,第二代西川级的蓝本。
但是本来计划的“远”系列重巡洋舰计划也搁浅了。就像同时期的美洲人和欧洲人做的那样,两艘已经铺下龙骨的重巡被紧急改装成了其它的东西——航母。
作为30年代开始成熟的新舰种,在拥有大量战列舰和准战列舰的帝国来说,似乎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玩具。不过因为帝国海军“中央团”和传统海军门阀系的争斗,这两艘航母居然获得了相当多的预算以及资源——原来采购用于老的罗成和甘宁号等现代化改装的钢材都被这两艘船调用了。
作为第一级帝国海军真正意义上的舰队航母,定远和镇远的意义相当深远——也就是在这两艘航母上,帝国海军的新生力量得到了全面的锻炼,为以后的一飞冲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帝国通过对这两艘航母的运用,也学到了相当多的经验,为以后的经远级的成功积累了经验和技术。
同时,这一级航母也为帝国海军的终极全通甲板航母——海龙级的诞生做好了铺垫。
不过在1935年的时候,匆忙下水的两舰甚至连飞机都没有搭载就上了战场,而危机结束之后,两舰更是返厂进行了彻底的整改,直到1938年才分别再次入役。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一级航母的情况。
定远号:
标准排水量:25800吨,公试排水量:29877吨。
动力:4台蒸汽轮机,8座重油专用锅炉,总功率162500马力。航速34。5节,续航力9800海哩/18节。
舰载机(39年状态):35式“雷霆”舰载战斗机20架+3备用机(拆分状态);33式“朱雀”舰载攻击机27架+4备用,33式“玄武”轰炸机28架+5备用,合计75架+备用12架。
武备:16门120mm高平两用炮(2联装*8座),31门30mm机关炮(2联装*8+3联装*5)
最早的定远号装载了夸张的155毫米和203毫米重炮,这也是其排水量超标的主要原因,整改之后这些不合时宜的重炮全部被拆除了,带来的后果是,定远号不仅航速达到了设计航速,而且载机数量和航空汽油以及弹药的携带量都增加了。
全舰设计编制:1600人,40年现代化改装后数量增加到了1876人。
同级的镇远号基本情况和定远号类似,但是因为其装甲带取消以及没有安装重炮(炮管数量不足,后来一直没有上过舰),排水量相对定远一直小一些,35年试航时候的数据是25700吨。
两舰都参加了多次帝国海军的海上战役,其中定远号于1944年8月在武隆外海被重伤后自沉,全舰生还870人。
镇远号则诞生了帝国海军的一个传奇——该舰几乎打满全场,而且全身而退,除了1943年那一次差点要了命的鱼雷攻击,该舰直到战争结束都还处于良好的战备状态。
其在改建为海军博物馆的计划被否决后,于1956年在罗阿图环礁核试验中被作为靶舰,舰身结构在冲击破毁坏之后就地坐沉于环礁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