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克的冒险获得了初步的成功。实际上,根据后来的记录,他本人并不一定了解事情的全貌,只不过,这个投机者在适当的实际提供了一个可用的跳板而已。
前几天还对他不冷不热的美洲方面代表立即给了他一个比较积极的回复:美洲可以考虑租借并保护离岛以及类似的地方,甚至有可能和十三州建立大使级的外交关系。
不过这个代表也反复提醒他,这个事情的最终结果要看帝国那边的反应以及美洲太平洋舰队的武装行动后果而定。
维克当然是满心欢喜,他立即在十三州那边发表了一次激动人心的演讲,并且鼓里更多的“占领”行动发生。
而这个时候,帝国舰队的第一批封锁舰只已经开到了离岛附近洋面,开始执行封锁任务了。
“春分”和“白露”同级,这个根据二十四节气命名的驱逐舰系列是帝国的主力舰队远洋驱逐舰。
两舰因为十分考前担任侦察任务,到达海域之后立即变成了封锁舰队开始驱逐未经许可的所有船只并对路过的船只登船检查。
不过在到达海域的第二天,他们就遭遇了两艘和他们怀着差不多目的的美洲太平洋舰队“福莱切”级两艘驱逐舰“汉纳”号和“维克托”号。
一开始,十三州雇佣来的运输船看见帝国军舰掉头就跑,跑了一会儿之后,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很可能是“汉纳”号的阻止,他们又掉头回来了。
“春分”号立即加大马力开了上去,拦住了他们的航线,“白露”紧随其后。
根据事后“春分”的作战记录说明是这样的:
“1405时,舰长下令按照事先的布置拦截运输船,并且向来犯舰只发出各种信号,要求其离开这片海域,但是对方不为所动,也没有发出回应。”
“1430时,我舰完成加速转向并进行了阻拦,对方运输船略有减速,同时后方的驱逐舰靠近我舰。”
“1445时,在警告未果后,我舰白露发射空包弹武力示警,并发出拦截和撞击警告。”
“1451时,运输船通过封锁线之后,我舰实弹开火,在航线前方进行拦截警告。”
“1455时,白露的尾部起火,但是没有发生爆炸,舰长下令进入战斗状态,并开始转向进行对舰作战准备。”
“1517时,我舰开火四次,白露开火6次,命中敌舰两次,敌舰一艘退出战场,我舰尾部舰桥受损起火,多人受伤,舰身第四龙骨轻微损伤(近失弹)。”
“1547时,我舰主动退出战线,敌舰也进行了规避。同时发现空中目标,全舰进行防空警告。”
1547时“春分”发现的飞机其实是一航战的一艘巡洋舰起飞的水上侦察机(航母上的飞机还在挂弹,巡洋舰上的飞机是第一时间起飞的。)
而发现飞机的出现也吓了美洲人一大跳,这一次的驱逐舰战斗算是匆匆结束了。
根据统计,“春分”和“白露”两舰共发射130毫米炮弹270发,30毫米炮弹3700发,几乎打光了全部的鱼雷(两舰本来就装载不多,因为减重赶路,只有发射管里的6枚,没有再装填能力)。
作战结果,根据“春分”和“白露”两舰以及跟上的水侦的考察结果,敌舰“汉纳”似乎动力受损,尾部上层建筑被毁,另一艘也轻微受损,但是动力应该完好,也能发射火力。
而“春分”时候被发现因为大量近失弹造成舰壳损坏比较严重,不得不拖回去大修,但是记录中的第四龙骨并没有受损。
“白露”的运气不错,全舰除了建筑物受损之外,竟然没有阵亡,而此舰是挨炮弹最多的。
此战就海军战术来讲没什么亮点,两边的指挥官都是中规中矩,连写上教科书的资格都没有。
但是这次战斗的影响却意义很大。
首先,这是第一次帝国武装封锁南洋地区受到挑战,并且发生实质性的交火(至于谁先开火这个现在也有争论,因为事后查明记录中的白露尾部起火是因为电气事故而不是中弹,而奇怪的是,同样时间点,汉纳号记录的是敌舰尾部炮台先开火——似乎是把起火的爆燃当成了开火,但是现在已经没人能搞清楚他们记录的敌舰开火是那一艘了,而春分开火的恰恰也是尾部炮台打的第一发,但是时间点和对方记录对不上号)。
此后,随着帝国一航战飞机的出现,白天的制海权直接落入到了帝国手中——太平洋舰队的航母因为锅炉事故回国了。而到了夜间,太平洋舰队开始派出驱逐舰掩护运输船进入离岛海域。
帝国对此无可奈何,因为舰队数量问题,不可能在夜间进行有效的监视,所以这种运输的规模也随之越来越大。
到了六月中旬,当大本营通过航空侦察发现岛上的工程完全没有停止的意思——一次关于夺取离岛夜间制海权的战斗计划也就提上了日程。
在政治上,帝国的外交部门开始和美洲人打嘴炮——两国都召回了大使述职,但是依然保留了一个沟通的渠道。
因为承认不同的国家身份而导致奇怪的外交事态,这个在历史上并不少见,帝国和美洲在36年就是这样:帝国依然是美洲在亚洲最大的贸易目的地,美洲的产品依旧在帝国畅销,帝国的生丝茶叶和日用品依旧占据了美洲很大的份额,但是两国在南洋又处于一种实质上的交战状态。
美洲的说法是:去离岛的是美洲在那里的民间公司开发人员,美洲有义务保障自己租借地的合法建设。
帝国的说法是:这是帝国和澳洲的租借地,其它一切都是非法的,帝国要予以驱逐和没收。
在唯一的一次驱逐舰海战之后,这样打打嘴炮似乎也没什么,美洲人继续建设着离岛上的房屋和设备,而帝国也维持着对离岛租借地的“封锁”。
不过随着美洲人“剃刀”作战计划的形成以及帝国“戊”计划的完本,这两个巨人开始一步步走向了更大规模的冲突之中。
“剃刀”计划非常大胆,这是一个要打时间差的计划:舰队将派出重巡洋舰编队进行护航,而护航后并不离去,而是在附近海域待机,等白天帝国舰队来这里之后(这段时间都是驱逐舰接近离岛附近海域,因为现在水位问题,大型舰只不能太靠近这里),直接武力驱逐。之后太平洋舰队的分遣舰队将在这里海域占据有利位置防御反击,完全造成军事占领的事实。
这个计划很大胆,姑且不说帝国的航母威胁,就算是帝国用传统的水面舰只硬吃,太平洋舰队也不一定吃得消——当然,如果帝国愿意付出足够代价的话。
而帝国方面也进行了有趣的准备,这就是“戊”方案。
这个方案基本上是“剃刀”的白昼版:帝国海军的重巡洋舰编队在入夜前要悄悄进入有利阵位,在夜间狠狠打击“偷渡者”们。
这就是第二次离岛海战的基础——两个戏剧性的方案,结果导致了更加戏剧化的结果。
1936年6月19日1700时,帝国南洋舰队的重巡洋舰编队开始悄悄接近了离岛,而太平洋舰队的,规模差不多的重巡舰队也随着准备夜间运输的队伍做好了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