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推理 > 地底荒城之冰窟魔眼全文阅读 > 第一章 盘口风

第一章 盘口风


东北乡村的大集上,人头攒动。四面八方村屯的人不断汇集到这个并不太大的镇政府所在地,只是为了这好几天才有一次的热闹日子。很多人甚至放弃了打麻将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业余文化活动,不惜赶了十几里山路来到这里,因为这样的日子不只有品种繁多的生活用品出售,更有各个厂家组织的促销活动,每每有这样的活动举行,厂家一般都会雇用一些二三流文艺团体里面的二三流演员,上演一些带着荤口的二人转,甚至还有些在冬天里敢于冒着严寒衣着暴露的舞蹈表演,于是这些活动的现场就成了集市上最具人气的地方。不光是男人们趋之若鹜,甚至也有些妇女来这里学习些卖弄风骚的手段。每到这些舞蹈表演的时刻,一般都是口哨声,不怀好意的大笑声响成一片,嘈杂无比。r

如今许朔就背了一个老大的包裹混迹在这样的人群当中,一米八几的个子略微显眼了些。不过打扮得颇有些土气的他倒是看不出和这些农民有什么不同,虽然穿了厚厚的棉衣,还是能看的出身体的健硕,方方正正的脸也算得上五官端正,尤其是那双眼睛精光四射,这和他受过多年的特种训练有很大的关系。整了整背后背着的包裹,许朔在人群中挤来挤去,有些被挤到的人不由得轻声咒骂着,许朔也不还口,只在心里暗骂着晦气。r

对于许朔来说,运气一直是与自己不搭边的一件事,从学生时代开始就不怎么招老师待见,惹是生非的名头一直挂到了高中毕业。考大学倒也印证了老师的话,你这种人,一辈子别想有出息。几分之差落榜后,家里人也是对他有些失望了。直接送他参了军。在部队本也有考上军校的机会,无奈又给一个有权有势的家伙抢去了名额,许朔耐不住性子去找上面理论,结果又给发配到了某个有着超级残酷称号的特战分队受了好几年的魔鬼训练,好不容易熬到了复员分配了工作,以为终于能安安稳稳的生活下去了,想不到工厂又倒了闭。许朔总结自己的人生时说过,如果自己不倒霉,那就是走了大运了。r

二十几岁的人了,总不能再吃自己的父母了,还好许朔在特战分队时候和一个叫曹大有的战友建立了情同手足的革命友谊。大有大有,就是家里大大的有钱的意思吧,许朔第一次听见这个名字就认定了名字决定家世这个理论。曹大有的家世也确实对得起这个名字,虽然他对外总说自己家是专做土木工程的,不过私下里他和许朔说过,事实上他的祖宗是专门破坏地下建好的土木工程的,简称盗墓。r

曹大有的家族叔叔伯伯很多,不过到了他这一辈就只有曹大有一个男丁了,眼看着祖上的一些方术技巧就要失传,这些叔伯自然对曹大有管教甚严,等到曹大有十九岁参军时,理论上已经足够担得起盗墓小宗师的名号了,无奈只是身体条件不太好,虽然在叔伯的指导下也经常练习些防身的功夫,在部队却怎么也比不上先天条件好过自己太多的东北大汉许朔。许朔看他体弱就经常帮上一把,一来二去的两个人自然就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友。整天厮混在一起,曹大有常和许朔说些鉴别古物的方法,偶尔也讲些祖上传下来的盗墓故事。许朔虽说上学的时候学习差,不过那不是因为不聪明。几年下来倒也学了很多这方面的秘技,虽说无处实践,不过许朔也知道,多一技傍身总是好事情。r

等到工厂倒闭,一时间生活无着,许朔这才想起所学的这些也许可以去倒腾些古物,暂时混口饭吃,于是拿出自己的积蓄,背起包裹就出了门。转了两天的车才来到这个叫茂和镇的小地方,许朔早就听说这里是个出文物的地方,虽然地处偏僻,只有四五个小小的自然屯的茂和镇是出了名的穷镇,甚至就连县里面都觉得它的存在是个累赘,不过这里几年前忽然间就来了一伙人,从老百姓家里收走了好多东西,大到门口的大石墩,小到吃饭的碗无所不包。而且都是出价不菲,这才引起了政府的重视,还颇打击了几个月才刹住这股收购风。不过有些价值的早就没剩下什么了,国家也就没有派出什么考古的队伍来考察,也就是这些事见报之后才使茂和镇的名字为人所知。许朔来这里,早就知道会有些小小的风险,不过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许朔性格如此,自然也不在乎这些小小的风险。而且许朔相信那种大规模的收购总会有些东西成为漏网之鱼的,他早知道这里是三国时期西凉重镇,自然憋着一股劲,万一给自己淘到了蜀汉大将马超小时候的尿壶,岂不是一夜暴富。到那时候也改名字,不叫许朔,叫许大有。让别人也知道知道只有大大有钱的人才能叫大有。r

许朔到了茂和镇已是天擦黑了,只好先找了个小旅店住下,旅店的老板姓吴,黑黑胖胖的圆脸,眼睛多少显得有些狡诈。能在这种兔子不拉屎的地方开旅店如果不狡诈恐怕也没钱可赚了。不过吴老板待客倒是热情,把许朔让进房间就开始忙里忙外的送晚饭,送热水。还和许朔拉起了家常。许朔明白,自己人地两生,倒不如和吴老板盘盘口风,也好知道哪里的古物最多。免得像个没头的苍蝇般乱撞,这次出来毕竟是动用了自己的积蓄,要省吃俭用。但是有求于人也也没更好的办法,干脆去对面餐馆要了些酒菜,拉吴老板坐下来,一边喝酒,一边有一搭无一搭的唠了起来。r

吴老板告诉许朔这地方原本不叫茂和,而叫猫耳山,据他的爷爷的爷爷说,猫耳山的名字来源于正对小镇的一座大山,因旧时曾如猫耳而得名,后来特殊时期中农业学大寨,给老百姓一顿乱挖,早就不复当年猫耳的形状了,可见当年工程之浩大。上几年给人收走的文物多是那时候在猫耳山挖出来的,老百姓也多不识货,于是都被用在了日常生活中,就像那时候挖出来的大石条,就给很多人家用在院墙上。有些瓷器也不是用来当米缸就是当潲水桶了。说到这,吴老板眨了眨略显精明的眼睛,对许朔说:“我看这位先生不是什么走亲戚的,也不像什么生意人,难不成也是为了那些古物而来?我奉劝您一句,那些东西还是少招惹为妙。先且不说这行当于法不容,容易招来牢狱之灾,就是那些物件好像也很有些煞气。碰这些,不吉利啊!说完,自顾自的喝了一口酒,掰了只鸡腿大吃起来。r

许朔闻言一愣,看来这吴老板还不是一般的精明啊,单凭外貌就能瞧出自己的来意,不过既然来了,就不可能空手而归,毕竟自己这次也算破釜沉舟来淘金的,又岂能半途而废呢?许朔抿了一口酒,说道:“吴老板果然有双慧眼,当着明人就不说暗话了,我还真是想来淘些宝贝的,苦于人地两生,如果吴老板能给些明示,好处自然是少不了你的。”r

吴老板颇有深意的一笑,“看来你是误解我的意思了,你当我是那种见财起意的人吗?虽说常年居住在这种小地方,可也算衣食无忧,还不至于为了一点好处就自降身价,其实我是看你年纪轻轻,还能有大好前途,何必来趟这里的浑水呢。你大概只是从报纸上知道些这里的事情吧,报上写的那些东西连整件事情的皮毛都算不上,我现在告诉你,你来淘宝贝事小,可是那些淘宝贝的无一不是贪心不足,你若见了那些东西自然就知道了,如果你执意要去我也不再勉强,只告诫你一句,拿到东西,速速离开还好,若要究其根底,必定九死一生!”说完,一口饮尽了杯中的酒,站起来就要走出去。r

许朔心里起急,忙说:“吴老板留步,我承认是我看低吴老板的为人了,还请吴老板恕罪,只是这里面有些事情还要向吴老板请教。”于是许朔和吴老板说起了来这里的前因后果,无非是自己如何运气不佳,生活所迫一类的事。吴老板听后叹息一声:“也罢,既然如此就告诉你一个去处吧,猫耳山下有个叫东营子的小村屯,你去那里找一个叫张三瞎子的人,此人过去曾是哪个村里唯一的老师,自从有次进猫耳山寻找一名失踪的学生,眼睛不知什么原因就失明了。此后一直疯疯癫癫,说自己有多少多少宝贝,不过他家徒四壁,也从没人见识过他的宝贝,但此人疯归疯,却极少说没影的话,你去碰碰运气也好,不管是否淘到宝贝,切记尽快离开。决不可进猫耳山一步。我言尽于此,只能祝你好运了。”说完,头也不回的走出屋去。r

许朔听了吴老板一席话,也不由得心中打鼓,早就曾经听曹大有给自己讲过曹家祖先盗墓的往事,虽然是曹大有添油加醋后的传奇故事,不过也绝不会是空穴来风,那些古墓的凶险自己早有耳闻,更奈何吴老板绝不肯说出猫耳山究竟藏着什么样的凶险,想了想也就释然了,自己来不过是想收些古董维持生计,又不是想实践从曹大有那学来的盗墓技术,更何况自己孤身一人,就是想也没那个胆量,古墓中幽暗阴晦,可不是自己这种生在红旗下,长在阳光里的人能受得了的,倒不如老老实实的吃饱饭,睡一觉。等天亮就起程去找那个张三瞎子,运气好就能收到点东西,然后带回家里出手,如果能卖个好价钱也就不枉这一路辛苦了。r

想到这里,许朔自己草草吃完了桌上剩下的东西,本来喝了些酒已经醉意上涌,也没收拾桌子躺在床上就睡了过去。r

这一觉睡得少有的踏实,直到太阳老高许朔才从床上爬起来,乡下的酒确实质量上乘,晚上喝得虽然很多早上却一点也没有头晕的感觉,相反倒觉得精力充沛,许朔简单的收拾了一下,随便吃了点东西就出了房间,吴老板正在门口迎客,见到许朔,眼睛忽然闪过一丝惋惜,“吴老板,我出去了。”许朔淡淡说了声走出了旅店。吴老板忙拉过许朔的手叮嘱道:“昨晚我说过的话,不管是不是见到东西都要速速离开,切记切记。”说完紧紧捏了捏许朔的手,也不管许朔的不解转身招呼客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