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电视综艺节目编导全文阅读 > 第48章 舞台小品等语言类节目导演(4)

第48章 舞台小品等语言类节目导演(4)


  也许创造动作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因为它提供了真实的幻觉。现实生活中,人们很少站在房间的中央相互交谈。相反,他们总是忙着那些成百上千充斥于生活之中的必须要做的事情。一位女士与一个生意伙伴一起在办公室时,她可能会做些笔记,整理办公桌,或打几个电话。如果这些行为使场景的主旨更突出,当然更好。一个男人在家里与一个邻居在一起时,可能会修篱笆、修剪草坪或给草坪浇水。这些行为对真实的幻觉有所帮助,同时也表明了这个男人的本质。

  动作分两大类型,即形体动作与心理动作。形体动作可作为完成某种心理动作的手段,它是带有从属性的。形体动作以心理任务为依据,而完成一个心理动作,往往需要完成一系列形体动作。因此,心理动作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做法,心理动作决定形体动作的性质。心理动作可分为表情性的与言语性的,外在的与内在的。心理动作除通过外部动作形式表达外,还可借助语言和面部表情来表现。特别是面部的细微表情,即特写的微相学。

  演员处在光天化日之中、众目睽睽之下,加上表演中的一切又都是假的,如果事先缺乏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培养、锻炼,进行表演时,就很容易出现精神紧张和肌体紧张,以至造成心慌意乱,心跳过速,四肢僵硬,手足无措。倘若这样,演员就必须强化意志,全面锻炼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消除私心杂念和外界干扰,将注意力集中于角色之中,集中于与对手的交流之中。无论遇到何种场合和何种情况,都能战胜心理的紧张和恐惧,达到泰然自若,镇定自如。

  二、动作与规定情境

  规定情境,指演员塑造角色面临及身处的各种情况的总称。包括剧本的情节、事件、时代,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活动的环境。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在此之前及此时此刻所处的境况等。

  弄清楚剧本的规定情境,是为了使演员能够把握住并且感觉到角色的具体生存环境。有的剧作家在剧本中对规定情境描写得非常明白。如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与生活环境等。

  (一)规定情境与动作的关系

  规定情境与动作密切相关,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规定情境是角色展开动作的依据和条件,它制约着角色动作的性质、样式和角色的心理活动,使动作具体化、多样化和个性化。演员在创作中对角色的规定情境感受得愈具体、深入、生动,动作就愈鲜明、形象、准确。掌握好规定情境,并不断地深入地挖掘,强化规定情境,是使表演动作克服一般化,达到有艺术吸引力的重要因素。

  在规定情境发生变化下的表演,就是我们在表演中说到的事件、判断和适应。

  事件——在一个行动过程中,发生了意外的情况,影响、干扰或阻碍了动作按原来的目的正常进行。

  判断——对周围环境或自身的情况发生变化的观察、感受和分析过程(表演中常以内心独白的形式出现,即表演中的思维、感受的过程)。

  适应——为完成既定任务(原有目的的动作),对变化了的主客观情况所采取的新的动作,以排除障碍达到目的或改变原目的。

  在表演中,只有做到在规定情境发生变化的事件中,能够正确地判断并有机地适应,同时能进行新的动作时,才算有了初步的表演能力。学会在不同规定情境下的有机动作,也是在表演训练中能概括一切的极其丰富的重要内容。

  它既是表演的入门,也是表演升华到高层次产生出闪光魅力的关键所在。

  一个导演如何向观众传递角色的所思所想。在小说或故事中,这种传递很容易:作者只要告诉读者人物头脑中正在想的事就行了。对导演来说,这个问题就有些困难了。

  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是选择一种观众都明白的象征物。我们的生活充满这种象征物:我们所爱的人送给我们一件有趣的T恤衫、一个高中时棒球赛的奖杯、一叠发黄的信、一只童年时代破旧的玩具熊。角色对这些象征物的态度使观众能了解他们心中所想的和他们的感受。例如,当一个前重量级拳王深情地看着挂在墙上的拳击手套时,观众会明白他正在想什么。当一个妇女擦拭死去的儿子的自行车时,观众会理解她的感受。

  观众要比演艺业中那些自大的人所想象的聪明得多。观众会抓住任何一个导演给予的暗示,渴望去了解,愿意去参与。但他们需要一个契机,一个有象征意义的地点、事件或人,这是导演必须提供的。

  导演的一个主要职能是控制观众的注意力,使之能注意在故事发展过程中每一个最具戏剧效果的事物。导演主要通过设计演员和摄影机的位置,将他们认为重要的因素最大化,不重要的因素最小化;强调积极因素,消除消极因素。另外,通过一系列的技巧,导演还能决定他们的素材应对观众产生多大的影响。

  (二)思想或情感通过动作外化

  观众如何辨认出真实的情感呢?通过角色的言语?还是通过他们的行为?

  “事实胜于雄辩”这句老话适用于所有视觉的戏剧媒体。虽然对白通常对角色思想或情感提供了可靠的洞察途径,但是有时候言语并不可信。一个显著的例子是:人们会撒谎以掩盖自己的弱点。一个胆小鬼会勇敢地否认自己的恐惧,一个在新工作环境中感到紧张的妇女会假装很镇静。问问一些人感觉如何,有些人会夸大其词,有些人会轻描淡写,另有些想博取同情的人会干脆编造一些表面的问题。

  一个害羞的男孩与一个胆小的女孩在月光下可能会谈100件与他们心中所想所感毫无关系的事情。但他们的思想和情感是这个场景中最重要的内容。因此,导演的目标是将这些情感外表化,使观众感知他们这种情感的深度和本质。

  情感是大部分场景中的重要内容,但它是潜在的、观众不能看到的,因而必须通过对白、面部表情、演员的动作或身体语言将情感外化。

  在现实生活中,心理与外部特征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是找不着的。而人与人的差异正是由一系列的特征所区别,这些特征的总和构成人的个性。在日常生活里,最普遍最直接的观察就是看被观察对象怎样说、怎样动等。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善于观察、细心观察,便会看到人的心灵深处,看到诗情画意,看到生活中的戏剧……

  1.穿着打扮与道具装饰

  人们的穿着打扮,是民族、地域、职业、地位、爱好的反映,也是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的表露。什么样的人穿戴打扮成什么“相”。比如衣服的式样、价值、品牌等。特别要注意细微的变化,这是内心情绪变化的外观。当然,也有和身份不合的穿着打扮的特殊情况,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的人像是穿着别人的衣服似的。另外还有“伪装”的情况。

  道具装饰方面,什么人拿什么,穿什么,用什么,各有所好,各不相同。女人拎什么包,戴什么首饰;男人抽什么烟,是旱烟、水烟、香烟、雪茄,还是抽烟斗,还是马合烟。人物的身份区别很大,不同的道具装饰,体现不同的职业、特点及其态度。

  2.神态情绪与姿态举动

  一个人总是生活在他自己一定的精神天地里,为着一定的生活目的而活动着。虽有外露和抑制的种种情况,但总是能让人看见的。特别是眼睛这扇心灵的窗户,很难隐藏住内心情绪的秘密。脸庞上的肌肉结构与神态,从嘴角、眉梢,可透出内心的喜悦;从皱纹的排列方向,可感到抑制不住的心底悲痛和苦难经历;兴奋时,呼吸急深,能清楚地在面部表情上显露,并会引起声调和音色上的明显变化等等。但也有真实情感在一种掩饰下表露为另一种形态,甚至相反的。如紧张故作镇静,沉重反作轻松。另外对事物态度的表现是敏捷或是迟钝,应观察分析其原因。

  姿态举动方面,每个人的站、坐、行、走各有特点。有共同的,也有不同个性的。舞蹈演员和运动员,工人和农民,知识分子和军人,领导干部和一般群众,在姿态举动上各有所异。职业带来的习惯动作,常为我们创作人物提供了典型的表现手段。有时衣着变了,但从姿态举动可看出这个人过去的历史痕迹,如一个人穿着老百姓的衣服,但他的姿态,一举一动,都说明他是行伍出身,当过军人。

  3.言语谈吐与行为方式

  什么人物说什么话,用什么词汇和什么语气,以及言语的表达方式,都是因人而异的。就连口头语、习惯用语也会各显特点。言语谈吐关系到一个人的民族地域、不同年龄、文化修养、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表达能力,特别是在不同的情境下,会有不同的语言内容以及不同的言语形式。要特别观察语言的个性色彩和那些言简意赅的寓意深刻的言语,同时要记住幽默风趣的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