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电视综艺节目编导全文阅读 > 第39章 音乐电视(MTV)节目编导(1)

第39章 音乐电视(MTV)节目编导(1)


  音乐是心灵的呼唤,是流动的情绪,是感情的宣泄。确切地说,它是一门体察和表达人们内心情感世界的时间艺术。雕塑、绘画、摄影是空间艺术,电视是时空相结合的综合艺术,音乐电视正是通过音乐(歌曲)和优美画面的两度虚拟,以意蕴化的音画组合,使观赏者和审美者来完成审美的体验。音乐电视的美和它的功力是在音乐与画面的“虚拟”的融合中。从美学上讲,艺术的作为,在于朱光潜先生讲的“虚拟”,越是虚拟的才越见艺术功力,要不然也不会出现印象派、抽象派的音乐和绘画。

  音乐电视(MTV)的主要内容是3~5分钟的影像与流行歌曲相结合的录像带。音乐电视一诞生,就成一种音乐时尚、一种潮流,并风靡欧美等国。音乐电视于20世纪90年代初传入我国,并在1993年开始兴起,迅速成为我国优秀民族音乐的媒体和推出音乐作品的重要手段。音乐电视这种节目样式,为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尤其是青年人,更把它当做一种时尚、一种潮流、一种文化。

  第一节音乐电视的基本特征

  一、音乐电视概念

  MTV——音乐电视,最早源于美国,大约是20世纪80年代。“MTV”这一英文是MUSICTELEVI SION音乐频道的缩写,是泛指专门用于播出电视音乐歌舞节目的频道。在这个频道中,既有电视音乐,又有电视歌舞,还有歌曲广告片等,简而言之是传播音乐歌舞的频道载体,并非是今天我们认识的一种节目形式和节目制作形式的代名词。

  音乐电视是运用电视技术手段,以音乐语言为抒情表意方式,以画面语言为烘托的辅助表现形态,给观众以音乐审美感的电视艺术片种。

  音乐电视的特征是:画面依赖于声音而存在;画面具有广阔的艺术时空;画面讲究创意;画面表现音乐多采用意画对位方式。

  音乐电视创意的美学基础是以人为本,不同文化背景音乐电视的创意不同。音乐电视的创意类型有:叙事情节型、情绪感受型、抽象变奏型、超现实虚构型。

  音乐电视的空间形态有:现实空间、虚化朦胧空间、抽象的超现实的空间、歌手的主体空间。音乐电视的运动有:人物的运动、自然界生活中的运动、摄像机的运动、特技运动。这些动态结构与音乐相结合,将听觉的美转化为视觉的美。

  中国的音乐电视起步比国外晚10年,大约是在90年代初,在促进中国音乐电视的发展中,中央电视台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1993年,中央电视台创办了第一个播出音乐电视的栏目——《东西南北中》。同年3月,《东西南北中》栏目推出了第一期音乐电视作品,一种新的内容、新的样式、新的节奏,一个鲜明个性化的节目,一时间使中国的电视观众有了较深刻的印象,使人精神为之一振,许多国人喜欢上了这种电视节目的样式。这种新的节目——音乐电视全面调动了电视所拥有的各种技术、艺术手法,丰富了音乐的想象空间,找到了具有强烈节奏感的画面表现形式。在中央电视台的带动下,各地方电视台、各大电视制作公司、文化传播公司、歌星等纷纷参与加入音乐电视的拍摄,在许多人喜欢但还不了解音乐电视是什么的时候,音乐电视已红红火火地在中国发展了起来。

  音乐电视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是因为音乐电视赋予音乐新的意境、新的形象、新的美学特征,使演员和观赏者对音乐的理解得到了更为生动和形象的艺术发展。二是因为它为歌唱家艺术形象的永久性保留和艺术声誉的宣传提供了最快捷的新的手段。三是因为它开掘了人们欣赏事物美的两大器官,实现了音乐艺术(听觉艺术)和电视艺术(视听觉艺术)的完美结合,给观众带来了美的视听享受,因而深得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观众的欢迎和喜爱。

  音乐电视具有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观众欢迎和喜爱的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一种很富有生命力的电视文艺形式。四是因为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成为老百姓日常生活娱乐和欣赏便捷的陶冶方式,带有很强的商业卖点价值,有一个很强的经济市场,融资较为方便,销路广。

  《宣传舆论学大辞典》对电视音乐艺术片的解释是:运用电视技术手段,以音乐语言为抒情表意方式,以画面、语言为烘托的辅助表现形态,给观众以音乐审美感的电视艺术片种。

  虽然电视音乐艺术片的概念较大,但其形态与音乐电视并无两样。所以,音乐电视是电视音乐艺术片的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

  二、音乐电视的特征

  音乐电视节目的特征有哪些?它与电视音乐、电视音乐片有什么区别?

  到目前为止,在电视理论界、在电视实践中还没有一个既明确又有权威性的定论。没有权威性的定论的原因:一是因为音乐电视是一种新的电视文艺节目样式,发展快、变化怪、形式多,它的制作者与生产者——经纪人、音乐人、制片人、编导是一种以实际性为主的艺术创作形式,音乐电视的理论研究往往落后于音乐电视创作的实际。二是创作音乐电视的基本上是一线电视台的编导,他们都忙忙碌碌于电视节目和音乐电视的创作中,很少有时间去搞些音乐电视的研究和总结,一旦他们能静下心来搞些音乐电视的研究和总结时,音乐电视新的花样又出来了。三是从电视艺术创造的规律上讲,一种新的电视样式的出现,是不断发展前进和在完善之中,这种新的艺术创作样式既不可能是电视理论工作者固步自封研究的结果,也不可能是一部分编导创作的音乐电视作品就是音乐电视创作的终结的样式,它有待于一个较长期发展,在较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科学分析、归纳、总结其创作的特征,得出相对一致的共识。

  回过头来看,音乐电视从电视歌曲的概念到频道的说法,再到音乐盒带,再发展到今天,人们所见到的音乐电视其历程也不过是短短的二十几年,在这二十几年中,音乐电视其概念、特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值得庆幸的是,音乐电视在这几年中发展极其的迅速,策划创作的水平也越来越高,制作的音乐电视节目也越来越精湛,已基本上趋近于本质的电视节目样式。

  (一)画面依附声音

  一般的影视片的声画关系,声音处于依附画面的地位,即声音是次要的,画面是主要的。画面是吸引观众的兴趣所在,声音只是烘托或帮助画面更清楚地表现主题。而在音乐电视中,声音是画面赖于存在的条件和基础。

  在音乐电视节目中,音乐起到叙事抒情以及说明和阐释的作用。通过一首音乐曲或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组合,引起观众的情感,从而产生一种由联想到幻觉的审美愉悦,让观众在这种审美的愉悦过程中体味生活、了解人生,起到感化人的作用。所以,首先应该有一首好的乐曲或歌曲,然后有精美的电视画面烘托包装,才成为一部好的MTV作品。

  画面在音乐电视中是创作者对音乐意境的感悟的具象表现。在音乐电视中,它与音乐互为补充、相互协调,完整统一地表现同一个主题。两者关系是和谐的,相得益彰的。音乐旋律和歌词所提供的意境,要通过画面的进一步阐释和再塑,才能得到延伸和准确表达。

  (二)时空抽象艺术

  一般的电视音乐在舞台或演播室或实景拍摄完成,其时空特征较为现实,而音乐电视的时空表现更具艺术特征。在时间表现上,可从远古到现在再到未来;在空间表现上,可以是现实空间,也可以是幻想的空间、特技的空间,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其时空特征多为表意性的,故而更能体现出音乐电视的电视艺术特征。

  (三)创意决定成败

  音乐电视有别于一般的电视演唱歌曲。它是在创作者充分理解音乐作品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电视手段,设计创作与音乐作品相适应的画面,将音乐与画面相结合而成的电视屏幕艺术。在这里,电视的画面是为表现音乐为目的而出现的,而一般的电视歌曲,其画面仅是为传播歌曲而出现。往往在屏幕上看到的仅是演唱者和简单的背景,画面并没有刻意为音乐而作。而音乐电视要求画面按音乐的结构、意境,采用更多的电视手段来创作。所以其画面创意更能体现出电视屏幕艺术的魅力。

  (四)音画互补对位

  音乐和画面相对独立地表现各自内容,音乐的听觉内容与视觉内容并不一致,但是两者又是一个统一的艺术体中两个不可分割的侧面,它们互相补充、协调,通过组合,升华为一个共同的主题。如反映香港回归的题材《365里路》,其音乐歌词内容找不到一点与回归内容有关的含义,但是和具有回归内容的画面相结合,使歌曲主题升华到回归上。

  但也有采用音画统一的方式的,即音乐歌词内容与画面内容的统一。如广东电视台制作的音乐电视作品《海阔天高》,通过歌词表现“青春飞翔”的内容。画面是身着泳装的青春丽人、在天空飞翔的飞机以及3个在蓝天映衬下做飞翔造型的美少女歌手。这里采用了平实的表现手法,将歌词与画面统一起来,共同表现“青春飞翔”的主题。

  从音乐电视的特征中可以看出,一部成功的MTV作品,必须有一曲好的乐曲或一首好的歌曲,同时还应配上表现音乐意境的、具有创意的电视画面。

  第二节音乐电视的创意

  音乐电视创意的核心是画面的结构形式。

  音乐电视创意由叙事与写意两个部分组合而成。

  音乐电视独立的叙事系统由歌词所指构成,其独立的表意系统由镜头画面视觉所指构成。由音乐所产生的韵律、情感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视听感觉和视听效果。

  创意的目的不在于表现什么,而是怎样去表现,怎样将抽象的音乐旋律转化为具体形象的视觉画画。

  创意中,画面主要强调其写意功能。音乐中的歌词大都为叙事,如果画面中再强调叙事,则画面就变为图解歌词。寻找歌词所描绘的气氛、意境、感觉、情绪,并将其镜头化是画面创意的根本。

  创意的创作就是要在歌词与画面中找到一种结构形式。

  音乐电视中,镜头对歌词原意既是一种诠释,又是一种超越;既是一种气氛展示,又是一种感觉创造,一种创作者对歌词、对作曲的认同分析的理解。

  如《好大一棵树》的创意以写实的手法借物拟人。画面中乡村、学校、教堂、村落、孩子、老师等都是借物、借景。利用这种借物、借景将树的概念具体化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拓展了歌词的描述,烘托了音乐本身的气氛,为音乐形象、歌词形象找到了具体的载体。音乐电视的创意不是图解歌词内容,而是要超越和表达歌词所表达的含义,力求寻找最容易表现创意的画面。

  一、音乐电视创意的概念

  创意是指具有想象丰富、独特新颖的创作构思。

  音乐电视的创意是指给音乐电视中的音乐形象系统和歌词表意系统创作构思一个视觉形象系统。

  (一)音乐电视创意的美学基础

  音乐电视的美学特征是通过音乐电视创作者在创意上的艺术追求来体现的。也就是说,不同的创作者,其创意是不同的,因而其美学特征也有差别。

  但既然同属音乐电视这个文艺样式,总有其共同的美学特征及创意规律。东西方音乐电视创意的基本美学基础,都是以人为本作为音乐电视的基本的美学基础。以这一特征为美学基础创作出的音乐电视,尽管千姿百态,多姿多彩,但其美学的基础都是一样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听众和观众为本位,强调创作者与听众观众的交流,缩短两者之间的距离感。

  以人为本作为音乐电视的美学基础,与音乐的美学观念有关,因为“音乐的意义存在于音乐的参加者(作者、演奏者)与欣赏者的关系之中”。在这样的美学观念下,多数音乐电视在创意上都努力创造一种演唱者与欣赏者密切交流的气氛,强化这种亲密关系。

  如有些音乐电视,其场面直接就是演唱者与群众的场面,歌迷在歌手亢奋情绪的鼓动下,狂热奔放,直接参与了演唱的活动,这种交流是最直接的。

  但更多的音乐电视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在创意上更强调人的意识的复苏以及自我的反思,呼唤自我的复归及自我心理的调整,其创意更具电视的艺术特质。

  如广东电视台制作的音乐电视《海阔天高》,其创意就是展开青春理想的翅膀,在海阔天高的空间里遨游、飞翔,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在画面创意上安排了一个个充满青春活力的泳装丽人作为美好青春的象征。而在天空飞翔的模型飞机则是理想飞翔的象征。

  再如国外的一部音乐电视《美丽的孩子》的创意则是对自我童年梦的追寻。这部音乐电视在现在和过去的两个时空中交替进行,而且在画面创意中用了一个洋囡囡作为过去童年生活的符号象征。歌手在追忆中讲述了童年对世界的认识。画面中,小时候在庄严的教堂里奔跑,暗喻对宗教的模糊理解;而随风飘动的窗纱则是儿时对美好的渴望。作品最后以一座旷野上孤独的小屋作结束,表示歌手孤独的心灵。

  我们从以上的例子,更清楚地理解音乐电视是以符号美学为特征的创意。

  在音乐电视中的画面和人物以及各种字符的组合,都是某种意义的象征。这些模糊的人物及文字概念没有特定的指向和含义,但都能调动观众巨大的想象力,使观众在观赏音乐作品后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对作品进行定位,体味人生,得到美的愉悦。

  音乐电视这些创意的美学基础,导致了创意的五彩缤纷,也导致了音乐电视创意的品位区别,反映了创意者的世界观及价值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