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电视综艺节目的类型与结构形式
一、电视综艺节目的类型
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和界定标准,综艺节目可以有许多不同的类型。按照播出方式的不同,有录播综艺晚会和直播综艺晚会之分:
录播综艺晚会——即先录后播的综艺晚会。把准备就绪的综艺晚会提前录像,然后经过后期的编辑、制作、合成,诸如外拍资料的插入(包括广告)、特技的运用、字幕的添加等加工处理,根据确定的晚会长度要求,安排在既定的时间内播出。录播的综艺晚会可以弥补或删除录像过程中出现的差错,并充分运用特技手段精心进行后期加工和包装。
直播综艺晚会——把准备就绪的综艺晚会根据排定的播出时间,直接录制播出。即在录像的同时,节目便已被同步播出,在“第一时间”与观众见面。
直播的综艺晚会不存在“后期”问题,现场感较强,容易“造势”。它要求各环节必须充分准备,精心组织,精心实施,确保准点播出,万无一失。直播晚会中出现的纰漏和差错,也将“原生态”地暴露无遗,不像录播那样,可以“后期”加以弥补。另外,超时问题也是直播晚会的痼疾,有时直播中不得不删减压缩后面的内容。
按照是否进入固定栏目,综艺晚会可以区分为:
栏目化综艺晚会——在专有的固定栏目内播出的综艺晚会,它的栏目长度是固定的,播出时间也是固定的。从中央电视台到省、市地方台,都有一批这类栏目化播出的综艺晚会。如中央台的《综艺大观》、《正大综艺》、《曲苑杂坛》等,地方台的《梨园春》(河南台)、《萝卜白菜》(河南台)、《星光50》(山东台)、《开心100》(福建东南台),这类栏目不论直播或录播,都有比较稳定的栏目形象,影响较大,受众广泛,大多是各台的名牌栏目。
非栏目化综艺晚会——也即不进入正常综艺栏目,而是编导录制后另行安排播出的综艺晚会。它的播出时间和长度均不固定。这类综艺晚会多为指令性的时政晚会或行业晚会。
按照综艺晚会的特点,大体可以分为:
节庆晚会——为节目或重大活动庆典以及重要纪念日而准备的晚会。如围绕每年的“五一”、“五四”、“六一”、“七一”、“八一”、“十一”、中秋节、老人节、元旦、春节、元宵节等所做的综艺晚会;为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等所做的庆典晚会;为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改革开放30周年而做的纪念晚会等。
主题晚会——又称专题性综艺晚会。即有着较为单一的鲜明的专门主题表达,而非多主题并存的晚会。前述重大活动的庆典晚会、重要纪念日晚会以及行业宣传晚会(如“3·15消费者维权日晚会”、“环保日晚会”)等,大多围绕某一既定主题展开,因此也称主题晚会。
行业晚会——宣传行业特点、展示行业形象、普及行业法规、宣传行业重大活动的晚会。这类晚会不论长短,从内容到形式,有着突出的行业化宣传色彩和商业炒作成分,“三句话不离本行”是其基本追求和特点。这种晚会往往由行业承担全部或大部分制作费用。总体上来看,艺术水准相对难把握一些。
上述电视综艺节目的分类,只是大而言之,是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标准试作的划分。实际上各地在实践中创办的不少综艺节目,都各有千秋,很难简单地将它们归属为哪种类型。
二、综艺晚会节目的结构形式
综艺晚会节目的结构,指的是以各种手段或方式,将丰富多样、色彩各异的节目有机地贯穿连接起来。时下晚会创作者的倾向是,重节目而轻结构。
在策划、创意和实施中,编导注重的是节目的选择和编排,至于对晚会整体结构与节目的艺术整合、有序搭建以及如何实行“贯穿”,则较少顾及。但结构问题毕竟是回避不了的,任何一台综艺晚会事实上都有一个结构样式问题。
(一)串联式结构
这是综艺晚会最早采用的一种结构方式。即主持人通过撰稿人写就的串联词,将不同题材、体裁、内容、风格的节目连接起来,形成一台完整的节目体系。这种结构犹如穿针引线,上挂下连,虽失之于简单,却能通过串联词承上启下,连贯一气,具有一定的结构效力。因为每个节目间都有“话”要说,主持人频繁上场,故而还能为演员赢得少许休息时间和场景转换时间。但这种结构方式也遭致一些批评。主要原因是:综艺节目在艺术上呈多元态势,单一的串联难免力不从心,结构能力有限。尽管如此,由于历史的原因,操作起来驾轻就熟,串联式结构在各地并不减少的晚会中,仍在被广泛地采用。
(二)段落组合结构
综艺节目尤其是大型综艺晚会,是由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小节目组成的。
导演在编排这些节目时,有很强的主观意识即编导思想在内。或按节目类型,呈跌宕起伏的马鞍形设计;或依出情、出彩、出趣、出味等高潮点设计;或考虑演员知名度的高低,将其出场顺序错开,或为情绪、情景、情节的需要而转换。
总之,有意将整个晚会节目分割成若干段落或单元、板块,每个段落或单元间才有主持人及串联词的出现。每个段落间都会设计一个高潮点。这样,主持人上场次数和对节目的品评大为淡化,只有在节目过渡困难,或需要升华、转换主题时才出场。这种“少啰嗦”既可体现对观众的信任与尊重,又可让观众根据自己对节目的理解和想象去鉴赏:高潮迭起,好戏连台,也许是这种结构试图追求的艺术效果。如中央台2001年春节戏曲晚会就采用了段落组合结构,整台晚会分为《世纪第一春》、《闹春宵》、《赏华章》、《满庭芳》、《重回眸》、《谱新篇》、《会群英》、《传薪火》、《世纪将军令》九大板块,晚会节目虽长,但人们却看得津津有味。
(三)篇章组合结构
庆典类、纪念类综艺晚会或大型文艺演出,场面宏大,隆重热烈,规格较高,在结构处理上往往采用篇章组合式。即将整台晚会根据内容和风格的不同,分别组合,设若干个篇章,每篇内组合若干个节目,形成相对独立的单元。
如上、中、下篇或上、下篇,或直接设篇名,用以表明或强化晚会的立意及主题。
中央电视台的《欢庆香港回归文艺晚会》,其结构就是篇章组合式:1.序曲——天涯共此时;2.火篇——血火百年祭;3.水篇——归帆踏浪来;4.土篇——真情满中华;5.尾声——世纪钟声。这样的结构,更加突出了历史与现实的对照,更能体现普天同庆、大气磅礴的总体风格,自然也传达出了编导对晚会史诗品格和庄严凝重效果的刻意追求。
(四)组合回旋结构
将同类型或风格相近的节目分别组合、编排在一起,在不同场地演出,还可以插入即时性的采访报道,再通过回旋方式将它们随时导入屏幕。这样的结构可以使不同口味的观众相对集中地欣赏自己喜欢的节目,同时又有身临其境的亲切感。例如公益性晚会《生命交响曲》,倡导人文传统与环保意识,其结构形态即是将主题分解为“生命的诞生”、“生命环境的破坏”、“生命与东方文化”、“生命与未来”四个相关主题,统率各类节目,形成回旋变奏式的四个“乐章”,加以光色、舞蹈、音乐、景物等多种表现因素,以组合整台晚会。
(五)多元综合结构
不是刻意将节目按某种主题或意念分割成若干单元,而是顺其自然;主题并不那么集中,而是主题多义或“无主题”。这种多元并存的结构,实际着眼于大领域、大视野、大参与、大舞台,最后综合归结成一个大主题。如北京台的《走向春天》,就采用了这种结构方式。这台晚会景点多、节目多、民俗多、年味浓,编导将整个京城当做舞台,派出“欢乐”、“吉祥”、“美满”、“幸福”四辆拜年彩车奔向四面八方,把京城百姓和海外华人如何过年、春满乾坤的动人场景同步播出,使观众觉得和晚会很贴近,从而大大增加了对晚会的关注感。晚会看似散点四射,而主会场则是欢乐汇集的海洋。这样的结构,不是漫无边际,实则突出并强化了晚会“喜迎灿烂春天”的总体气氛。
其他结构方式还有编年史诗结构、教点式结构、平行并进式等,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第二节电视综艺节目的总体策划
任何一台综艺节目,不论主创人从中是否标有“策划”字样,实际上都有策划人员在工作,都有一个幕后的策划过程。没有策划,便没有节目的总体架构;没有节目内容,综艺节目便无从诞生。
策划是综艺节目的总体设计,构架出未来节目的基本风貌和个性特色,决定节目的主题风格和艺术取向。能否匠心独运、别具慧眼,策划出具有全新理念、全新思维,给人以全新感受的综艺节目,有几处“亮点”的方案,取决于策划者的水平。
一、策划的必要前提
前提之一:当地的地域文化背景与当前的时事形势。同是“改革开放”题材,内地和沿海的文化背景大相径庭;同是“教育题材”,山东和广东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可能一样。假如在四川搞一年一度的“巴蜀文化节”,地震灾害发生前后策划活动或节目的角度肯定有很大的差别。
前提之二:可能拥有的经费实力。这个问题至关重要——这次节目的经费将是什么来源?大致能有多少?因为它首先决定你可以调动的创作力量,其次影响你可以运用的演员阵容。经费充足,你可以利用“外脑”,请高手、大腕为你创作,请各路明星为你撑台面;经费不足,你只能“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利用当地的现有人力资源。
前提之三:当地或外地曾经做过的同类节目。所有的文艺节目都必须遵循一个原则:既不能照搬别人,也不能重复自己。所以策划之前你必须了解别人和当地都做过怎样的同类节目,否则你懵懵懂懂地费了半天劲,一旦“撞车”
或“太像”,岂不是前功尽弃?
二、策划的主要方面
主题宗旨;主要内容;创作素材取向;主打形式与艺术追求;演员阵容构成;场地与播出形式。一般来说,策划分总体方案和节目方案(又称局部方案)两类。
总体方案包括对晚会主题思想、晚会基调、节目构成及编创队伍、演员阵容、风格样式、舞美灯光、经费预算、工作流程、主持人遴选等,全方位提出策划意见。局部方案即整体方案中的局部。节目方案的策划是最重要的局部方案的策划。在策划节目方案时,要考虑到总体方案的要求,诸如晚会总量、经济概算、主题风格的设定等。
三、策划的具体实施
策划固然是一种“务虚”的脑力活动,但作为标准的脑力激荡行为,纸上谈兵又是它最大的敌人。形成文案的笔力,迸出火花的脑力,总结归纳的能力,以及把握策划局面的功力,对于一个策划者来说,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策划者在进行策划的过程中,决不应死搬教条,而应发挥自己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综合策划能力,认准目标,完成策划。当然,这种综合能力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培养和锻炼的结果。对于策划的具体操作者来说,它同时还建立在对策划基本步骤和程序了如指掌的基础之上,正所谓“熟能生巧”。
作为综艺节目的策划,不管是专业的、业余的,还是临时“客串”的,都面临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不是你策划者“愿意”策划什么,而在于你被要求和“能够”策划什么。也就是说,策划活动从来都不应该是一厢情愿的,而应该是策划者、策划对象和策划实施者等几者之间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了相同的目的而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智力行为。忘记了这一特性,任何策划都只能是一种空想、一种盲目行为,正如大自然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的那种“谎花”——虽然也按时绽放,虽然也清新美丽,但却永远也结不出果实来。
(一)策划的宏观追求
在宏观策划阶段,策划者主要任务是:描画策划的大致轮廓,设定策划目标,寻求最佳切入点,激发策划灵感,产生策划创意。
描画策划轮廓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进行策划时,它对策划者的思维方向具有导向性的作用,同时,所描画的策划前景对策或者还具有鼓舞和鞭策的作用。一个困难多端、前景黯淡的策划,很难想象它会具有什么吸引力,会招来八方贤达为它“衣带渐宽终不悔”;相反,一个顺乎潮流、前景辉煌的策划,不但可以占尽“天时”和“地利”,而且还能引来八方“能人”为它献计献策,锦上添花。
这里所谓的策划轮廓,并不是具体的创意或策划细节,而是一种整体上所期待的效果——策划者希望达到的策划目的和希望产生的效应。
设立策划目标,在策划的这一步骤里,就是给出策划的期望值。它已超越了描画轮廓阶段的只言片语式的愿望表达或思想火花闪现的层面,而进入到了建立在对策划对象的主客观条件的全面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基础上的关于策划要实现的目的的完整而精练的表述:策划方案。这是在策划全程中既考验策划者动脑能力,又考验策划者动笔能力的一个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里,策划者的主要任务是:整理策划成果,选出可行创意,形成策划方案,排列策划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