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电视综艺节目编导全文阅读 > 第44章 电视舞蹈节目编导(3)

第44章 电视舞蹈节目编导(3)


  表演(比赛)性交谊舞指国际标准交谊舞。国际标准舞比赛有严格的规定,如服饰方面,现代舞男士穿西服或燕尾服,女士要穿露背式长裙,男士穿较底平跟缚带皮鞋,女士穿高跟(鞋跟5~8厘米)船鞋;拉丁舞男士穿紧身衣裤,上身可做宽松式长袖,女士要穿露背露腿式的草裙,男士舞鞋与现代舞相同,女士穿有襻的高跟凉鞋。发型也有规定,男士为分头,要求前发不遮耳,后发不过领,不得蓄长须,女士或短发,或长发盘髻,不可披长发。动作必须规范,立姿、拥姿、舞步、动作以及节奏、韵律、表情等均按标准完成。

  第三节电视舞蹈节目的形态与制作

  电视的出现,使得舞蹈艺术有了划时代的进步。电视将舞蹈带入千家万户,使得本来少数人才可能有机会接触到的这种艺术,让更多的观众认识舞蹈、了解舞蹈、学习舞蹈,对舞蹈的普及、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正如沃尔·特里在《美国的舞蹈》中对电视舞蹈所作的描述那样:“电视的出现,使无线电无法传播的舞蹈有机会进入每个家庭。”

  沃尔特·特里说明了电视舞蹈节目的发展历程,肯定了电视传媒对舞蹈艺术的传播所起的重大作用。电视传媒在增加舞蹈观众、扩大舞蹈艺术的影响方面,无疑起到了任何媒介都无法比拟的作用。

  舞蹈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其历史悠久。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长久以来,舞蹈资料、文献的保存不如人意。舞蹈长期以来是依靠文字绘画的记载、民间的表演流传下来。文字绘画的记载缺乏动感和连贯性。由于舞蹈资料的缺乏,使舞蹈的创造性受到了极大的阻碍,使得舞蹈还没有建立完整的体系,还没有完全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电视技术的出现,使舞蹈的记录和保存变得容易而全面。电视是声画结合的艺术,可以快捷地将舞蹈的动作及舞蹈音乐及时完整地记录下来,通过有效的方法保存下来。

  一、电视舞蹈节目形态

  采用直播或录播方式播出舞蹈演出的实况。如舞蹈比赛、体育舞等。

  (一)舞蹈表演实况

  采用真实记录的方式制作的电视片。有以记录人物为主的舞蹈人物纪录片和以记录舞蹈为主的舞剧纪录片。

  (二)人物类舞蹈专题片

  以某一人或事为主题制作的电视片。包括以人物为主题的人物专题片和以介绍舞蹈为主题的专题片。如《杨丽萍舞蹈艺术》,以金色的树林、沙漠、大海、龟裂的土地、夜幕下的树林等为结构和背景,连接舞蹈作品。采用电视手法,充分利用光影、色彩的搭配,营造出梦幻般的舞蹈意境。

  (三)知识类舞蹈专题片

  主要是指介绍舞蹈知识、舞蹈教学类型的电视片。如介绍中国舞蹈起源的《舞之灵》,浪漫主义芭蕾的《吉赛尔》,古典芭蕾《A、B、C》、《永远的舞者》等。

  (四)舞蹈集锦、系列舞蹈

  舞蹈集锦主要是介绍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特色舞蹈。如《海外风情》、《东方神韵》、(国际芭蕾舞比赛获奖节目——中国艺术节节目选播)等。

  系列舞蹈指的是在主题、内容上有一定联系,但在结构上又各自独立的一组舞蹈。

  如《黄河一方土》这部舞蹈片共包含7个舞蹈节目:(1)娶亲;(2)背河;(3)说媒;(4)闹房;(5)回门;(6)走亲戚;(7)婆姨。

  (五)舞蹈比赛

  主要是直播或录播舞蹈的实况比赛。

  (六)电视综艺节目中的舞蹈

  电视歌舞晚会,如各种节庆文艺晚会中的电视舞蹈节目;个人专场晚会,以介绍舞蹈家个人舞蹈表演为主的电视舞蹈;舞蹈专场晚会,舞蹈专场晚会是指专门进行舞蹈表演的文艺晚会;舞蹈比赛(评比)开幕式、闭幕式、颁奖晚会。

  二、电视舞蹈节目的制作

  (一)电视舞蹈节目的摄像

  如何运用电视手段,使电视播出的舞蹈节目能基本接近舞台表现力?为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应该对舞蹈的空间感、力度、材料等特性有所认识。同时,也应该了解舞台观众欣赏舞蹈时的动作感觉等问题。只有在对舞蹈有所认识,同时对观众的欣赏心理比较了解,才能保证电视上出现的舞蹈节目保持原汁原味,同时具有感染人的作用。各种电视手段的运用,必须遵守这样的原则,即正确传达舞蹈的整体含义。只有在这个原则下运用各种电视手段,才能增强电视舞蹈节目的画面效果及感染力。

  从舞台上观看舞蹈表演与从电视上观看效果不太一样。现场的舞蹈往往给人更加强的感染力。这既与观看舞蹈的环境有关,也与电视语言的运用缺乏力度有关。从电视上看舞蹈,画面是由摄像师来选择决定的。如果摄像师对舞蹈语汇很熟悉,就能带领观众更好地欣赏舞蹈,如什么时候镜头移到足尖,什么时候出小道具的特写,什么时候镜头出现中景,什么时候让观众看演员的脸部表情等,这些都有赖于摄像师对舞蹈语汇的熟悉。

  在一些电视舞蹈中,舞蹈通过电视传播后,其动作遭到了肢解。由于对表情与美丽面容本能的关注,对舞蹈的拍摄往往过多地拍摄舞蹈演员的面部特写,而不注意舞蹈本身动作的完整性,就会使镜头的表现脱离主题,使得画面表现舞蹈的语汇残缺不全,失去舞蹈的原味。镜头的景别选取不当,是损害舞蹈完整性的原因之一。我们知道,远景所包容的景物较多、较全,以人为对象,则可体现出人物全身,但人较小,可以表现人的运动及人与环境的关系。所以远景对于保持舞蹈语汇的完整性是最好的景别,但由于距离较远、人物太小而使其感染力大为减弱。所以,远景应该用于需交代舞蹈场景的部分,通常应该在舞蹈开头时用到,或者用于表现占据空间位置较大的群舞。在独舞中,远景镜头不能太多。但如果舞蹈主题与环境布景有很密切的联系,则需注意远景的运用。有时也用远景镜头叠中景镜头,达到既保存动作、姿态,又兼顾了表情的作用。但使用这种叠镜头时,背景必须单纯。全景镜头应该在舞蹈节目中占主体。全景镜头应该考虑到动作的空间感,适时地通过跟、移、升、降等移动镜头表现动作和姿态;全景镜头应将舞蹈者的动作全收。在持道具的舞蹈如彩绸舞中,全景应包括彩绸舞动起来的美丽曲线。在双人舞中,全景镜头应该尽量保持两舞者都在画面中,若演员处于运动中保证不了,则镜头应先对准主要动作的演员,然后再将两者框进画面。通过这样的空间联系,更好地表现两者的情感关系。

  中景、近景和特写的运用必须以舞蹈内容为依据,不能滥用。中景有利于介绍舞蹈的重点元素,如上半身手之舞,下半身腿足之蹈;近景和特写类似于近处凝视的效果,能够造成观众与演员的亲近感,但这些镜头在舞蹈中不能过长,也不能过多,否则作为整体的舞蹈便会被肢解。好的中、近、特写应该有好的剪辑配合。这样,才能传达出舞蹈跳动的情思。例如快速切入的近景、特写,在表现旋转等动作时能很好地将动作感觉传达给观众。

  俯拍有利于展现大场面,而仰拍则有利于保全舞蹈动作,也是一种主观感受。此外,灯光对于舞蹈来说,既是必不可少的,又不能太花哨,以避免喧宾夺主。特技运用得当,能增加舞蹈的魅力。比如,慢镜头能充分表现飞腾跳跃等动作美感等等。总之,各种形式、技巧的运用都应以表现舞蹈为中心。

  另外,在电视舞蹈的制作中,应该注意如何编舞或如何进行场面的调度,使得有集体伴舞的歌舞节目或群舞在画面上主体分明,构图精巧。

  (二)电视舞蹈节目的编辑

  编辑对于表达舞蹈精神,传达舞蹈的动作感、节奏感,是十分重要的。舞蹈是用人体的动作来进行艺术表达的,编辑应努力反映这种节奏和韵律。电视舞蹈节目的编辑包括画面和音乐的编辑。

  1.画面编辑

  画面编辑应以表达舞蹈语汇的完整性为原则,应采用全景镜头,并充分使用特技,以完美地表达舞蹈动作及情思。同时,电视的节奏应该与舞蹈的节奏相符合。舞蹈节奏快,电视画面的组接多采用动接动的方式,进行的节奏也快;舞蹈节奏慢,电视的节奏也慢。

  2.声音的编辑

  电视舞蹈中的声音就是音乐。音乐是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要求在速度、节奏、情绪、风格等方面与舞蹈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并且对舞蹈气氛加以渲染和烘托。在音乐的编辑中,一是要注意音乐在整个舞蹈中的完整性,不要肢解音乐;二是要声画统一,音乐要很好地配合舞蹈,表达舞蹈的思想、情感及内涵。声音的剪接点应与舞蹈画面同步,与画面同时出现同时结束。

  (三)电视舞蹈的后期创作

  电视舞蹈节目的电视化,实际上是用电视语言完美地转换成其他文艺形式的问题。

  各类舞蹈专题片的电视语言,应向电视专题片的优秀节目看齐,努力从结构构思、镜头剪辑方面提高质量。如果舞蹈艺术能蓬勃发展的话,也争取创造一种类似“MTV”或电视剧样式的电视舞蹈节目。

  舞蹈与电视如何协调,怎样能使二者均各得其所,是电视工作者和舞蹈工作者都应思考的问题。电视舞蹈节目要成为电视的重要节目之一,必须要有熟知电视语言的编舞家或熟知舞蹈语言的电视人。通过他们的努力,将电视与舞蹈完美地结合,创作出更多艺术水平高、为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的电视舞蹈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