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歌词的创作要点
一般说来,歌词到了具体写作阶段,主要的环节有四个:选辙韵;找“词眼”;展“比兴”;磨动词。分述如下——
一、选辙韵
日常生活中,人们形容一筹莫展的时候,常说:“咳,我算没辙啦!”看见某人凝神沉思或者抓耳挠腮,难免要问问,其回答也往往是“我?想辙呐!”可见,在社会生活中遇到难题,首当其冲都是找“辙”(想办法),何况写歌词?辙韵是歌词的“通道”,选错方向你会劳而无功,若是找不着道儿,你岂不是寸步难行?
选辙韵应从这样几个方面去考虑:第一是歌词的主题和情感意向,这首词要抒发的是深情、柔情、还是豪情?弄清这个问题,你便可以决定到“洪亮级”、“柔和级”或者“细微级”里面去找你的辙;第二是考虑主题词和讴歌对象,根据这两者中不可回避或者需要多次出现的词汇去定辙;三是顾及你这首词最终要谱写成美声、民族、还是通俗歌曲?是男声还是女声,什么类型的歌手演唱?
这些因素,选辙韵的时候都不可忽略。
举个具体的例子。我曾经应邀为黑龙江电视台的一个专题栏目写一首至少连续播出两年的主题歌,这个栏目叫《走进千万家》,内容主要是生活服务、家长里短、百姓忧乐。主题歌要通俗、诙谐、轻松,打算请一男一女两位歌手对唱……这之间,一个不可回避的概念是“家”,必须面对的内容是“油盐酱醋茶”。于是,我选定了“发花”辙,写成了这样一首《你的家,我的家》:
妈妈生娃娃
儿子当爸爸
喜怒哀乐愁
油盐酱醋茶
要多小有多小仨人两间屋
说多大就多大包容全天下
这就是你的家就是我的家
银屏打开窗口联通千万家
家是一粒沙
撑起摩天厦
家是一滴水
映照日月华
要多暖有多暖四季总是春
说多美就多美天天开新花
这就是你的家就是我的家
银屏带着清风走进千万家
二、找“词眼”
“词眼”是主题的凝练、内容的精华、词句的核心。有经验的词作者,在选定了辙韵之后,不是由头至尾的动笔先写第一段、第一句,而是先找词眼,找到词眼之后再向前后延展,布局谋篇。例如前面例举的《你的家,我的家》,“喜怒哀乐愁,油盐酱醋茶”是每个家庭都有的内容,“家是一滴水,映照日月华”是每个家庭都具备的特点,这便是我动笔之前首先找到的词眼。再如前面举例用的《扁担谣》,这首词主要是通过扁担来表现新旧社会老百姓跟警察的关系,那么它的词眼就是这两组句子:“扁担是一本无字的书,章章节节百姓仇和冤”;“扁担是一座心上的桥,桥上桥下警民鱼水缘”。人物赞颂类例词《最可爱的人》,其主人公原型是魏巍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提到姓名的朝鲜松谷峰战役烈士中的一位,不料他侥幸活了过来,回国后隐姓埋名,在黑龙江绥化的一家粮库当了几十年工人。许多年后他这位老劳模的孩子要参军,部队才发现了这位“活烈士”。活烈士曾经有过“两次生命”,第一次献给了抗美援朝,“打尽了枪弹拼弯了刺刀扔光了石头,最后的杀敌武器是自己的身体”;第二次献给了北大荒开发建设,“累弯了腰背撸直了锄钩磨秃了镐头,最后的开荒工具是自己的儿女”。对于活烈士毕生奉献的高浓度总结,便是这首歌词的词眼。
三、展“比兴”
“比兴”是重要的文学修辞手法,更是歌词创作的主要手段。歌词不能讲故事、不能说过程,必须用“文字蒙太奇”把一个个相关的情境、画面连缀起来,借此来传递意向、抒发情感。因此,离开了比兴,歌词创作几乎无从谈起。前几年,黑龙江电视台与山东电视台合办综艺晚会,让我写一首表现两地人民历史渊源和现实关系的歌词。黑龙江人的上一代,很多都是从山东“闯关东”迁徙过来的,几经思谋,我抓住“乡音”做纽带,大量采用比兴手法,写成了下面这首《一句乡音无限情》:
玉皇大帝借给我地大的一盘秤
称不出东岳泰山有多重
王母娘娘借给我天大的一面镜
照不透黑龙江水有多清
泰山重哪有我的心思重
日思夜想关东秧歌雪打灯
江水清哪有我的梦境清
梦里常吃山东煎饼卷大葱
从山东到关东
几百年脚印排出路千层
从关东到山东
几代人目光穿透云万重
孟姜大姐托给我当年的一个梦
万喜良穿过长城下关东
嫦娥小妹告诉我心头的一块病
思乡人最怕独居广寒宫
泰山石架起桥梁铺大道
关里关外新家老家路路通
龙江水化开乡愁酿美酒
大鱼大肉推杯换盏贺重逢
山也亲水也亲
山水间高粱黄豆同根生
人也亲土也亲
土到家一句乡音无限情
四、磨动词
如果把词语比做歌词的构建材料,那么这“材料”包含名词、动词、形容词,还有一些象声词。初学者往往有一种误解,以为在歌词创作中最重要的是会用形容词,因为歌词需要诗情画意嘛,不形容岂能精美?其实不然。当你有了一些实践之后,就会发现:歌词写作的具体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动词的运用。
这里,不妨拿一首我自己的作品《北方的雪》来解剖一下:
北风张开无边的翅膀
扇来纷纷扬扬闹闹嚷嚷大雪一场
转眼一片白茫茫
白山白岭白原野(哦北方的雪)
白街白路白楼房(哦北方的雪)
红红绿绿雪上点(哦北方的雪)
花花草草雪下藏(哦北方的雪)
白雪的世界冰雕的画
装点了北国好地方
北方敞开宽阔的胸膛
迎接闹闹嚷嚷纷纷扬扬大雪一场
天地之间闪银光
白衣白帽兴安岭(哦北方的雪)
白盔白甲黑龙江(哦北方的雪)
村村镇镇雪下睡(哦北方的雪)
男男女女雪上忙(哦北方的雪)
故乡的白雪纯洁的爱
养育了北国好儿郎
北风“张开”翅膀,“扇来”大雪;北方“敞开”胸膛,“迎接”大雪,两段的开端,先用四个动词创造动势和博大的宏观景象。接下来是两段间相对应的四个句子里用了十个“白”字,形容具体的物象。最为关键的是那四幅画面——“红红绿绿雪上点,花花草草雪下藏”;“村村镇镇雪下睡,男男女女雪上忙”。
北方大雪中透露出来的红红绿绿,应该是建筑、装饰的颜色,用动词“点”来表现人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动词“藏”呢,既可以表现花花草草的灵性,又可以表现人们对植物的珍重、怜爱之意;一个“睡”字,表现了大雪覆盖的村村镇镇的安宁与惬意;而动词“忙”,则把北方人民不惧冰雪严寒,昂扬快乐艰苦奋斗的精神状态概括亦尽。
因为歌是有声音的画、带律动的诗,它与诗画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动”——动态,动势,动感;涌动,跃动,震动。这一系列“动”是形容不出来的。例如“千年的梦想化做一声雷,喊出一条大河叫黑龙江”。一个“喊”字把开天辟地、横空出世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气概你堆砌多少形容词也是无法企及的。
“端起来三江泼七彩,浇出一幅大画叫黑龙江”。“端”三江,“泼”七彩,“浇”大画——一串动词,把几代黑龙江人开发建设北大荒的雄心壮志、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坚韧乐观浓缩在两个句子里,如果说这两句歌词里包含了“英雄主义”、体现着“浪漫主义”,也未尝不可吧?再看“想亲人,望亲人,每逢佳节倍思亲,月亮睁开千里含泪眼,心声咚咚撞家门”。月亮“睁”眼,心声“撞”门,离乡游子想念亲人之苦、之痛、之烈、之切,尽在其间!
所以,在歌词写作的具体过程中,一定要认真选择、反复推敲语句中的动词,这是成功和超越的关键。
范例一:
[人辰辙亲情歌曲]
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国臣
长不过他乡无眠夜
短不过相聚好光荫
沉不过离家的脚步
难不过回头望亲人
想亲人望亲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
月亮睁开千里含泪眼
心声咚咚撞家门
甜不过他乡团圆梦
美不过故土传佳音
快不过归心离弦箭
苦不过亲人想亲人
想亲人望亲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
太阳撒开万条含情线
为我亲人绣福门
范例二:
[发花辙幽默歌曲]
新编大实话
王国臣
满桌佳肴你得有口牙
腰缠万贯你得有命花
赏一路风光你得能走
捡一座金山你得能拿
垄沟里刨食的是好汉
病床上数钱的是傻瓜
千里纵横你得有个家
万众首领你得有个妈
委屈烦恼你得有人听
出色得意你得有人夸
酷毙帅呆你得有人爱
悬崖失足你得有人拉
(副歌)结怨不如结缘
栽刺不如栽花
富贵不如富态
高薪不如高寿整天乐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