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电视综艺节目编导全文阅读 > 第19章 小品脚本创作(3)

第19章 小品脚本创作(3)


  再看一个另辟蹊径、规避危机的例子:

  某大饭店召募男服务员,口试问答,题为:“白天,你无意间推开客房的门,见一名女士光着全身,你如何处理?”

  应征者甲回答说:“我说‘对不起,小姐’,迅速把门带上。”

  “我抱歉地说,‘对不起,小姐,我什么也没看见’!把门关上。”应征者乙回答。

  “我快速地一边关门,一面抢说,‘真对不起,先生’。”应征者丙的回答。

  丙被录取了。——为什么?丙这个答案很有学问。其一,白天女士因何会脱光?最大可能是正在“云雨”,若此,更为恼羞的是男人;其二,若女士正要洗澡或者刚从浴室出来,丙的说法表示男女莫辨,当然更是“我什么也没看见!”

  还有一种“对比”是以对方的逻辑破对方的难题——小伙子拿一张旧照片到照相馆,要求重新翻印。照片上是人挤牛奶,人被牛遮住,只能见到挤奶人的两条腿。

  “这挤牛奶的人,是我的曾祖父,这是他唯一遗留下的照片,我很想见到他。请你翻印时,把那头牛移开,让我曾祖父露面好吗?”小伙子说。

  “没问题!不过,你先得做一件事……”照相馆老板说,“你请你曾祖父拍一下牛屁股,让牛走开。”

  “我不忍心劳烦他老人家。”

  “那就让他永远藏在牛后面休息吧。”

  这两人的一问一答——要求、婉拒,都是明来明往、同一范畴。

  (三)巧合

  搞喜剧小品创作必须注重剧场效果、尊重观众的娱乐需求,放手搞笑。下面例子的可笑事理,完全是由埋藏很深的“巧合”造成的——刘老板与友人去打高尔夫球,忽然想起曾约了技师到家里来修计算机。

  于是打电话回家,接电话的是尚未上小学的女儿。

  “去叫妈妈来听电话。”

  “妈妈和姜叔叔在楼上房间里睡觉,叫我不要去吵他们。”小女儿回答。

  “姜叔叔是谁?”刘老板的情绪立即紧绷起来。

  “我也不知道,妈妈叫他小姜。”

  “你马上去告诉妈妈……”刘老板的声音有些颤抖:“说我的车已经回到家门口了!”

  小女儿的电话没有挂断,刘老板心乱如麻地等候着她的回报。

  回报终于来了,小女儿说:“我照着你的话说了。”

  “怎么样?妈妈有什么反应?”刘老板迫不及待地问。

  “妈妈好像疯了一样,没有穿衣服就从窗子爬出来,不小心掉下花园摔死了!”

  “啊?怎么会这样?”刘老板惊讶地问:“那……那个小姜呢?”

  “小姜从阳台跳下游泳池。”

  “逃走了?”刘老板颇为不平。

  “因为游泳池里没有水,他也摔死了。”

  刘老板愣住片刻,关掉手机,猝然回过神来,低声自语:“游泳池?我家根本没有游泳池呀!”——得,打错个电话,搞得人家家破人亡!

  (四)嫁接

  “上轿新娘哭是笑,落第才子笑是哭”指的是表象与实质的对比。请看下例:

  说有个魁梧健壮的农汉抱着三只鸡、牵着一头牛、扛着一把叉、叉上吊着一只箩筐,走在山路上,正巧与由岔道拐过来的一个小寡妇相遇,二人走上同一条路。

  那小寡妇总是有些怕怕的样子,与他保持着距离。农汉问她:“你怕什么?”

  “在这荒山野岭,我怕你……对我‘那样’!”小寡妇说。

  “那怎么可能?”农汉说:“我拿着这么多东西,想‘那样’也腾不出手来呀!”

  “那还不简单……”小寡妇不以为然地说:“你只要用箩筐罩住三只鸡,把叉插在地上,然后把牛拴在叉柄上,你人不就空出来了吗?”

  农汉喜出望外:“谢谢你的指点!”

  这个例子,是以“躲避”的方式来“启发”,将表象与实质嫁接起来。下面的例子是把截然不同的事物,用类似的表象嫁接起来——“爸,给我二十块钱好不好?”8岁的孩子说。

  “你要钱做什么用?”爸问。

  “有个伯伯,在马路边上叫啊叫啊叫得好痛苦噢!”

  “你要钱是给他的吗?”

  “是啊。”

  “你这孩子不错,有怜悯心。”于是爸给了他20元,又追问他一句:“那个伯伯在叫什么?”

  孩子学着叫卖的声音说:“冰——棍儿……奶油冰——棍儿……”

  再看一个“强词夺理”的例子:

  说孔夫子欧洲讲学,在餐席上,夫子说个不停。事后,颜回问老师:“您不是要求我们寝不言、食不语吗?”

  夫子笑答:“你这么聪颖,怎么想不明白呢?中餐是共食,不宜说话,否则菜会被抢光;西餐是分食,不怕抢嘛!”

  如果把常见的生活现象稍作加工,就可以嫁接出这样的笑材:

  母女俩开车旅游,途中车出故障,停靠路边修理,弄得母女汗流浃背,尚找不出毛病出在哪里。幸有一名热心青年驾车路过,自动帮忙,三下五除二,就把车修好了。

  女儿感激之余,就问那青年说:“我们该怎么谢你?”

  “亲一下,行吗?”青年涎皮赖脸地说。

  “可以。”女儿大方地回答:“反正我们家付账的总是我妈。”

  这个笑话,如果设计点人物前史——丧夫之后,母亲性生活短缺,心情忧郁,女儿特意抽出时间陪母出游。同时设定这名青年有恋母情结,有爱恋风韵犹存的中年妇人倾向。

  那么,“付账的总是我妈”这句话,便成了女儿随机有心的安排。

  第三节小品脚本创作的基本技巧

  一、喜剧小品要有“喜剧线”

  创作喜剧小品脚本,最重要的技巧是设计“喜剧线”,是制造一个能不断衍生笑料的喜剧内核。例如《卖拐》,它的核心情节是全凭“能把死人忽悠活喽,能把好人忽悠瘸喽”的一张嘴,硬是要把残疾人使用的拐杖卖给两条腿根本没毛病的健全人!可乐不可乐?这事件本身可乐,所以由头至尾“包袱”叠出,笑声不断。最终赵本山“忽悠”成功、范伟眼泪吧碴的“谢谢”的时候,观众在大笑之余受到了启迪。再如《超生游击队》,顽固坚持超生的愚昧,因为超生造成的窘迫,逃避管理教育到处“游击”的狼狈,构成了一条完整的喜剧线。用这条线穿起来的“铃铛”,摇哪个哪个响,让观众在一而再、再而三的笑声中,得到教育。另如《辩论会》,这是一个没有故事、没有情节、没有事件的小品,它套用大学生辩论会的形式,提出一个另类的命题:“笑比哭好还是哭比笑好”。“笑比哭好”人们都认同,可“哭比笑好”却是一种超常思维的“奇谈怪论”,在为这种“奇谈怪论”找理由、找借口、找论据的过程中,喜剧线便形成了。所以,你想写喜剧小品吗?首先去寻找和设计喜剧线!

  二、喜剧小品须用相声笔法结构“包袱”

  说得直白一点,喜剧小品实际上就是:特定戏剧人物,使用相声语言表演的,一个相对完整的喜剧片断。以《昨天、今天、明天》为例:

  女我叫白云。

  男我叫黑土。

  女我七十三。

  男我七十五。

  女他是我老公——

  男她是我老母!

  宋丹丹说的“老公”,是现代人对丈夫的称谓;而赵本山接茬对偶所说的“老母”,则是母亲的意思——这纯粹是相声语言,采用“谐音易意”笔法结构的“包袱”。这种笔法在这部小品中多次使用,如“‘秋波’就是秋天的菠菜”;“还有一样家用电器呢——手电筒么!”再如“倪萍写本书叫《日子》,赶明儿我也写本书就叫《月子》”;“你要做个‘拉皮儿’我就拍个黄瓜!”……在这部脍炙人口的小品中,还使用了许多相声结构“包袱”的其他笔法,如“抬杠”:“赵忠祥是你心中偶像,那倪萍就是我梦中情人,爱咋咋的!”如“明褒暗贬”:“小崔,我们村儿的人可爱看你主持节目了,说你一笑像哭似的!”再如“意在言外”:“一共50只羊,薅羊毛你别可着一只薅哇,那家伙薅得跟葛优似的!谁看不出来?”

  《昨天、今天、明天》实在是喜剧小品中的精品,学习小品脚本创作应该逐句逐段地研究这个样板。

  三、煽情小品须有“动情点”

  结构悲剧或悲喜交加的小品,最重要的技巧是寻找“动情点”。

  所谓动情点,就是小品中对人煽情的一种契机,令人关注的一种内容,使人感动的一种氛围,发人深思的一种理念,给人的思维和情感留下印痕的一块“烙铁”。

  寻觅动情点的过程,影视圈里称之为“打点儿”。在我执导黑龙江电视台1996春节晚会《年年春天来这里》的时候,可以说为小品的“动情点”伤透了脑筋。长达3个小时的大型文艺晚会没有动情点简直是不可思议的。然而春节晚会要面对全社会所有的观众,必须“喜庆、热烈、轻松、祥和”。在这种晚会中,既不能“把美好的事物撕碎给人看”,也不能染指“生离死别”,要煽情只能煽“人之常情”——乡情、亲情、友情、爱情。据此,我在这场春节晚会中设计了这样四个小品——

  其一,《乡音》。

  春节前夕,南方某市,一个操“广味普通话”的男人在街头碰到一位唱着东北小调儿卖粘豆包的姑娘。他用买豆包刺激姑娘唱“二人转”,紧追不舍。究其缘由,原来他“不是广东的,而是肇东的”,为生计方便才学了一口广味儿。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二人情不自禁地哼起故乡曲儿,忆起故乡事儿,遥祝故乡亲友节日康乐……

  其二,《老板与厨师》。

  一家狗肉馆,两个人经营。生意正红火的时候,厨师憨老朴却来找老板娘辞工。为了挽留老朴,老板娘横生枝节,百般刁难,硬是要把老朴半年的工钱全部扣光。冲突之间,既道出了老板娘这样一个被丈夫遗弃的中年妇女的种种艰辛,又表现了老朴这样一个穷光棍不挣昧心钱,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品格。

  窥一斑见全豹——普通人的心腹事,老百姓的酸与甜,尽融其间。

  其三,《买爹》。

  除夕夜,一个腰缠万贯的“大管子”横着膀子闯进道口守卫室,甩出一叠又一叠的大票,要把守卫铁路道口的孤老头子买回家去给他当爹。老人不为所动,“贵贱不卖”。“大管子”声泪俱下地述说一番自己除了钱一无所有的孤寂与惶惑,渴望人间真情。当他决定把准备买爹的钱捐给一个因家遭不幸而面临失学的孩子时,老人收下了他这个儿子,失去双亲的孩子也认他为爹,祖孙三代人紧紧抱在一处……

  其四,《花雨伞》。

  夫妻二人打得不可开交,决定分手。办理离婚手续的前一天,相约吃顿“散伙饭”。情将断,人将散,二人都克制自我,相敬如宾,提及往事要么耐心解释,要么自我批评……说来说去,二人都意识到相互之间并没有什么“实质性问题”,多年的感情依旧。妻子喊出一声“我要回家!”扑进丈夫的怀抱,二人相搀相挽,同打一把花雨伞,走进细密的春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