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综艺晚会策划方案的写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劳动。它要求写作者既要熟悉电视综艺晚会的生产和运作的技术性和艺术性环节,又要熟悉策划过程,掌握策划要点;同时,还要有提炼思想、升华创意和较强的文字表达、话语煽动能力。
若想写出、写好电视综艺晚会策划方案,写作者首先必须加入到策划过程的所有活动中去,而且,在策划活动中,策划组织者必须全身心投入其中,去听、去记、去提问、去思考、去表达、去调动,否则是很难写出优秀的、高命中率的策划方案的。
其次,策划方案的写作者还应清楚策划方案是写给谁的。写给谁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它直接关涉到策划方案的命中率问题。比如,写给高层决策者的方案就应与写给编导、广告客户的策划方案有所区别。就是写给编导和广告客户的策划方案也不应一样,编导可能关心节目的内容、风格、形式、氛围,而广告客户除了那些文艺界出身的客户外,恐怕他们关心得更多的只有晚会的热点与活动或节目的卖点,也就是最后的收视率问题。因此,策划书的表述重点和表述方式都会有所不同。
最后,策划方案的写作者更应该清楚一个完整的方案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迄今为止对于方案的主要内容,还没有统一的规定,甚至连策划方案的范本都找不到,一些商业策划,道理虽然与晚会策划大同小异,但文本却无法直接借鉴。因此,目前的电视综艺晚会的策划方案写作者都是在摸石头过河。
这里,根据我们以往的实践,总结一个大体的思路与格式。
一、确定主题思想
撰写策划方案,撰稿人首先要为晚会确定一个明确的主题。在这个主题的统帅下,用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节目设计和展现形式。实践证明,凡是能充分体现主题的就成功,凡是跑了题的就失败,表现不充分的就显得平淡。主题就是晚会的基调和灵魂,它的确定不是个人的随意性,而是要经过广泛的听取观众和专家的意见,既要有独特的艺术追求,又要把晚会放在宏观的时代背景上去立意深化。
例如,我以浙江传媒学院科研机构“王国臣创作室”的名义承办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15周年庆典晚会,其初步策划方案开篇就是这样的——
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南,以贯彻杭州市打造“生活品质之城”战略为动力,以加快开发区建区到造城战略转变为主线,以深化“三大战略”、着力打造“下沙创造”和“文化下沙”两张金名片为目标。积极营造纪念建区15周年“迎大庆,促发展”的浓厚氛围,更好地展现开发区新一轮发展的蓬勃生机和活力,展示开发区15年发展的特色和成果,弘扬开发区人的创业精神,激发和凝聚全区干部群众投身下沙新城建设的热情,从而为开发区的创新、创优、创强作出更大的努力和贡献。
传承精神、激发斗志、展示成就、推进发展——这,就是我们举办这场大型庆典晚会的目的和意义。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西湖东邻、钱塘江畔,于1993年春季由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15年的发展历程,是开发区人艰苦创业、敢于拼搏精神的集中体现。开发区对未来确立了明确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下沙将作为一座集现代化、人文化、国际化、生态化、多功能、多元化的新城屹立于钱塘江畔,成为杭州市乃至全国的亮点。办好这场晚会,首先需要凸现“三大定位”(先进制造业基地、新世纪大学城、生态型花园式城市副中心);其次需要展现三大特色(寻历史记忆、品活力新城、绘发展蓝图),全面描绘开发区未来发展的区域规划、产业导向和政策意图,提升开发区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创业者和投资者的信心。
以这些背景作为主题思考,既要体现开发区的地理位置,又要打出一个响亮的招牌,故此,我们初步拟订了一些备选的主题:
《杭州有座下沙城》
《下沙告诉你》
《春满钱塘畅想下沙》
再如:2005年暑假期间,我帮原单位筹办“黑龙江广播60年庆典大型电视晚会《相约到永远》”时,策划方案的开篇是这样写的:
到2005年8月20日,黑龙江广播已经走过了60年风雨历程。
全国第二家,省级头一份,从大军南下、解放战争,到北大荒开发建设,再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黑龙江几代广播人一直伴随中华民族的脉搏、追随共和国的脚步,创造前人所无,倾尽自己所有,用一切力所能及的方式奉献忠诚、才智、热情、爱心、青春乃至整个生命,留下了无数可圈可点的业绩,可歌可泣的故事……
回顾历史,继承传统,总结经验,展示阵容,张扬追求,拓展沟通,强化广播人自身的自豪与敬业,争得社会各界更大的支持与更广泛的认同——这,就是我们举办“黑龙江广播60年庆典大型电视晚会”的目的与宗旨。
黑龙江广播已然同广大听众相伴60年,出于继续为党和人民担当喉舌、恒长久远地为听众服务的志愿,晚会初步拟题为《相约到永远》。长度为90分钟,模拟直播(用现场直播的状态录像,剪辑制作后播出)。2005年8月20日(周六)晚间黄金时段在龙江卫视首播,次日白天起,在省市文艺频道安排两三次重播。此外(通过事先联系),争取8月底之前在央视三套播出。
晚会的内部结构,沿着“回顾过去”、“展示现在”、“展望未来”的思路,构成“篇章式”版块;晚会的外部形式,应在综合艺术手段包装、点缀之下,凸显语言节目。
广播的特点之一,就是“久闻其声,未见其形”。既然是用电视手段展现广播的历史与现状,那就应该注重形象性和形式感——将广播电台“用大马车拉着大喇叭”的早期现场直播图片,各个时期的广播和收听器材,新闻奖、广播剧和“金话筒”奖杯以及早期播音间和现在的直播间等等,融入舞美、搬上舞台。根据这个思路,可以考虑在演播现场设置三个景区:左侧A区为过去的“播音间”,用当时的图片和器材构成;右侧C区为现在的“直播间”,属现实状态的模拟再现;中间较大的B区,是一个用放大变形的奖杯、话筒做标志性符号,使用可变景或“积木景”调整改换具体时空环境,灯光色彩丰富多变的舞台。
各类广播节目的最终呈现,统统离不开播音员、主持人,我们有足够的播报形式和人力资源,故此本场晚会的串联形式,坚决不用两个(或多个)主持人站在台上去说什么“接下来”、“下一个”,完全可以用两侧“播音间”的“节目进行状态”和中间舞台上的故事、朗诵诗来串联、“缝合”。
演员阵容以“本系统”和“本地”为主,外请名人一定要跟黑龙江广播有“因为所以”;“直接互动”是广播的突出特色与优势,在晚会中要充分体现——从“老广播”、参与者和听众中选择典型代表,请真人到场,用真事说话,以真情感人。
总之,在策划创作一台综合文艺节目时,首先要考虑的是为这台节目确定一个明确的主题。只有确定了这台晚会的主题之后,才能考虑整台节目的构思。
二、概述整体构想与呈现形态
晚会的总体构思是在创意的指导下进行的,着眼于选用的主体形象和艺术风格上的追求。比如,《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大型文艺晚会》的艺术构思是这样的:晚会在艺术表现上,是象征的、写意的,而不是口号式的图解和写实性的再现,是诗意的概括而不是编年史的排列。在总的艺术风格的追求和把握上,作为这台晚会的策划,应重点把握以下几点:(1)要有崇高的格调和境界;(2)要有新意和时代感;(3)要富有艺术魅力和浪漫气息。
再如,《纪念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的总体构思是这样表述的:(1)晚会从表现世界和平民主力量和人类进步事业的高度,将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大写意的笔触,反映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2)晚会采用“音诗”形式。总标题为《光明赞》。总体结构为《记忆》、《血印》、《丰碑》、《光明》四个乐章。(3)从表现主题思想的需要出发,晚会选用部分在群众中有广泛影响的抗战歌曲和当代创作的被列为“20世纪的经典”的舞蹈,并选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期有代表意义的音乐作品为素材,进行加工、创作,以保证晚会的高品位、高水平,同时,力求雅俗共赏。(4)为展示中国抗日战争的宏伟气势、增强纪念气氛,晚会将以强大的演员阵容,充分调动音乐、舞蹈、杂技、武术、舞美、灯光、音响等艺术表现手段,同时邀请抗战时期老战士、有代表性的老艺术家、三军仪仗队和百名少先队员联袂登台,并在关键场次的重要部位设置画外音串场和现场朗诵,以深入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扩展主题思想的内涵,加强感染力。
再举两个具体的例子——其一是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15周年庆典晚会初步策划方案的相关部分:
在杭州版图上,面朝钱塘江的下沙地形酷似一艘巨轮的船头。这个意念,将统领我们这场晚会舞美的整体形式和主题意向。
初步拟订在杭电体育馆内坐北朝南搭舞台,最高处利用现有的LED屏(40平米,小些,但清晰度很高),向前稍低处两侧再置放两块更大些的显示屏,与顶部的LED屏成“品”字型格局,包装成抽象的“风帆”造型,主要用于插播下沙风光、新貌、史料影像图片,配合节目主题、氛围的背景图案等。
整个舞台将由基础台、(基础台两侧)辅台、(基础台上方)三层平台(从低到高,称为二级、三级、四级平台)构成,基础台正中前端的“船头”要越过球场的中线,为大型歌舞的主要表演区;两侧辅台相当于“航母的延伸甲板”,主要用于“表彰展示”,以放大的奖杯、奖状模型为背景,让披红戴花的开发区功臣和获奖企事业单位代表站列两侧;二级平台可以前后伸缩;三级平台上设置可以横移的滚动传送带(用于上、下乐队和造型表演);四级平台上设一处可以托起两位歌手的升降台(升起后呈“桅杆”状)。
利用舞台后部两侧的坐席,设置辅助表演区——使用鲜花、彩扇、色板等手持道具,摆出“下沙记忆”、“活力新城”、“钱塘梦想”之类的篇章主题词;放下道具,全体起立,就是一支几百人的合唱队。
舞台两侧至前端的弓形,用水、灯光和冷焰火做一条“写意钱江”,可以“波光粼粼”,可以“激情奔涌”,也可以腾起“钱塘大潮”!
其二是浙江传媒学院建校30周年庆典晚会策划方案中的相关部分:舞美要求:舞台设计要融入多元化的内容,结合晚会背景、主题,在舞美设计上要有层次纵伸感。要在运用现代先进的新光电、新视听的设计元素的同时,融入传统元素。可运用彩幕线条来构筑胶片感。运用多媒体视频技术,通过LED展示我校的历史和特色。
舞台元素构成中要考虑尽可能多的展现传媒特色。舞台直观图具有能体现传媒建校三十周年校庆内容的构成元素,运用变形的30的大写字符做LOGO,呈现在舞台美术上,基础台运用鸽子的变形,并结合彩幕灯光的效果呈现。
舞台分为表演区、主持区和访谈区三个区域。主持区分设在舞台左右两侧。左侧为旋转舞台。旋转舞台被景片分隔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主持区,另一部分为固定访谈区。访谈区背景用旧照片等传媒特色元素作为装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