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德军王牌:大德意志师(下)全文阅读 > 第22章 战斗在第聂伯河畔(1)

第22章 战斗在第聂伯河畔(1)


  至少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德国的宣传部门已经将第聂伯河描绘成为一道不可逾越的天然屏障,但当南方集团军群的官兵们退到河西岸的时候,传说中的障碍物和防御工事都没有出现在那里。失望和悲观的情绪很快就弥漫了整个德军,稍有点经验的老兵都很清楚红军很快就会渡河西进,现在这时候正是乌克兰一年中难得的好季节,雨水和泥土都将不再是能阻挡部队持续前进的理由。而在第聂伯河西岸,基辅、克里沃罗格(Krivoy Rog)都是整个乌克兰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夺回这片富饶土地的渴望也是红军可能立即强渡第聂伯河的理由。这一猜测很快就被得到证实,10月5日,也就是GD师退出克列缅丘克桥头堡一个星期之后,红军打响了所有人意料之中的全面强渡第聂伯河的战斗,仅仅在克列缅丘克—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Kremenchug—Dniepropetrovsk)一线,乌克兰第2方面军和乌克兰第3方面军便联手投入了5个集团军(共有61个步兵师和7个坦克师,约1000辆坦克),红军高层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通过攻占这片极具战略、经济意义的地区来切断德军南方集团军群主力与驻守在第聂伯河西岸下游地带德军的联系,从而为孤立克里木至敖德萨方向的德军做铺垫。

  反观被认为是东线德军中最强大的南方集团军群,在将近700公里的第聂伯河沿岸防线松松垮垮地部署了37个步兵师,而此刻这些德军步兵单位的战斗力非常值得怀疑,个别的师甚至只有1000名至2000名官兵可以继续投入战斗;同样归属南方集团军群指挥的17个装甲师和装甲掷弹兵师中竟然没有1个拥有真正的进攻实力,各个装甲团的坦克拥有量能超过通常一个装甲营的水平便是相当不错了,可以直接投入战斗的更是少得可怜。

  其实早在9月29日,也就是GD师退出克列缅丘克桥头堡的同一天,红军的伞兵部队已经成规模地出现在第聂伯河西岸的一些敏感地区,他们的任务显然是要在河西岸建起桥头阵地,为主力部队渡河创造条件。根据红军可能的渡河位置,曼斯坦因元帅将南方集团军群所控制的防区划分为4个部分:基辅以北地区由第4装甲集团军负责;基辅以南地区由第8集团军负责;从克列缅丘克到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一带由第1装甲集团军负责;第聂伯河下游、入海口地区由第6集团军负责,同时他们还要掩护克里木方向。由于没能得到多少补充兵员,所有各部队在接到集团军群司令部的命令之后便立即朝指定防区转移,任务只有一个,就是要封锁第聂伯河,端掉红军的桥头阵地!这些部队当中自然也包括赫赫有名的GD师,他们在退出克列缅丘克桥头堡的第2天,也就是9月30日便马不停蹄地向南面转移,目标是米苏林罗格(Mishurin Rog)。在那里,他们将对已经到达河西岸的红军部队发起一场反击。

  还没等赶到新的战区,霍尔雷恩少将已经从侦察人员的口中清楚地了解到了米苏林罗格及其附近地区的战况:一支规模不大但战斗力相当强的红军战斗群不仅刚从索洛什诺(Soloshino,位于第聂伯河东岸)和米苏林罗格之间地带成功地渡过了第聂伯河,并渗透到了米苏林罗格西北的丘陵地带;其先头部队已经前出至乌斯彭斯考耶(Uspenskoye)—科穆纳尔(Kommunar)—米苏林罗格—利科霍夫卡(Likhovka)公路,甚至还打算切断德军的补给线。9月29—30日夜,GD燧发枪兵团1营在冯·贝斯瑟(von Basse)上尉的率领下已经同上述地区的红军展开了一场小规模的遭遇战,并最终控制了科穆纳尔以东的阵地(70.4高地及其南部地区)。与此同时,第23装甲师的部队也出现在了该地区(他们的任务也是将在科穆纳尔地区的红军赶过第聂伯河)。当然这只是个开始,真正的激战还在后头。根据情报,霍尔雷恩少将了解到红军已经有5个步兵师成功从米苏林罗格—利科霍夫卡之间的滩头地带通过了第聂伯河(这一情报并不准确,对红军兵力数字有所夸大),并对安诺夫卡(Annovka)以东地区构成了现实的威胁。当时,该地区主要还是由位于米苏林罗格及其北部地区的第23装甲师部队负责,同时参与防守作战的还有位于118.0高地的SS骑兵旅和位于163.8高地的第1步兵师一部。GD师此行的任务自然就是配合友军部队齐心协力赶在红军主力渡河之前拿下这个桥头阵地。

  然而,在经过连续的激战和一路败退之后,即使是GD师官兵们所表现出的旺盛斗志也无法掩盖他们此时的虚弱。由于兵员损失惨重,迫使各个团兼并一些连队以保证部分单位始终拥有可靠的战斗力;指挥官的缺编情况十分严重,有些连队甚至只能由下士一级的士官来代理指挥。在这样的大前提下,每次一个营左右的兵员补充也只能是杯水车薪,无法改变GD师目前的窘境。不仅步兵单位在为缺兵少将而发愁,GD装甲团的情况也相当糟糕,除了1营全部被调回德国接受改编之外,最让人期待的3营一共只剩下了10辆虎式坦克,其余的要么被彻底击毁,要么被拖到后方工厂维修去了。更糟糕的是,有“坦克伯爵”之称的GD装甲团团长施特拉赫维茨上校因病被迫离开了自己的岗位,他留下的空缺只能由年轻的指挥官普弗菲尔少校来填补。弗兰茨少校指挥的GD突击炮营的境遇还算不错,连续激战之后还能剩下25辆可供使用的突击炮(相当于满编时80%的战斗力),应该说他们是幸运的。

  无论部队遭受了多么惨重的损失,只要它在上级的眼中还是一支部队,它就必须执行命令,更何况这还是承载着无数荣誉的GD师!继冯·贝斯瑟上尉的1营之后,GD燧发枪兵团主力(欠1营)也被随即转移到了红库特(Krasny Kut)附近,并将从红库特镇的两翼出击,经扎波利特斯基(Zapolitshki)进而向塔兰佐夫(Taranzov)前进。9月30日中午,侦察飞机报告称一支大约由800人组成的红军部队在没有重武器支援的情况下行进在扎波利特斯基北部的山谷里,并持续向前挺进,在此期间117.0高地已经被红军占领。为了防止安诺夫卡东部的几座山头全落入红军手中,当晚19:00左右,刚刚在克列缅丘克为德军站好最后一班岗的GD掷弹兵团1营也离开了红库特附近的山谷,经177.0高地一路向北挺进;而同属于掷弹兵团旗下的2营此刻正在安诺夫卡北部地区驻扎,他们也接到了向177.0高地和扎波利特斯基一带发起猛攻的命令。根据霍尔雷恩少将的计划,这两个掷弹兵营将合力包围(至少是击退)出现在安诺夫卡东部山丘地带的红军部队。行动进行得相当顺利,当晚20:40分左右,掷弹兵团1营和2营在一个名为伊瓦斯基(Ivashki)的村庄附近建立了联系,那支试图向西渗透的红军部队只能连夜东撤。

  这个夜晚,GD师下属各部队陆陆续续到达了战场,一度非常凌乱交错的战场态势也变得清晰明朗起来。瓦克少校将GD燧发枪兵团的指挥部设在了红库特东南;洛伦兹中校则将掷弹兵团团部设在了考穆·弗尔亚(Kom.Volya);李梅尔少校的1营则驻扎在伊瓦斯基以西的公路桥上。此外,第77炮兵团1营、第293炮兵团2营和GD炮兵团、第54火箭炮团都在赶往安诺夫卡的路上,这些部队将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为GD师提供强有力的炮火支持。霍尔雷恩少将的师部则设在了西面的维尔克赫尼·卡梅尼斯塔亚(VerkhneKamenistaya)。为了稳定河岸地区的局势,霍尔雷恩少将在到达新指挥部的第一时间便决定抢在红军主力渡河之前对其桥头阵地发起冲击,他同时还为自己的2个主力团划定了各自负责的区域——考穆·弗尔亚西面的98.5高地和塔兰佐夫东北部的多山地带将成为他们之间的边界线。GD侦察营此时收到的任务是从塔兰佐夫南部地区出击,一直向东北方向推进,同时为师主力部队的右翼提供掩护。为了能更加方便地指挥部队作战,GD燧发枪兵团团部也被迫连夜迁到了扎波利特斯基,GD侦察营也暂时归入该团旗下。

  由于都没能做好战前的准备工作,原定于10月1日上午9:30分开始的第一轮试探性进攻只得延后到中午12:00。进攻打响之后,尽管曾一度遭遇到红军小部队的拼死抵抗,但波赫尔曼恩上尉(Pohlmann)指挥的GD燧发枪兵团3营还是闪电般拿下了塔兰佐夫东部的山区;在右翼配合作战的GD侦察营官兵也乘胜追击,其下属的4连一举拿下了塔兰佐夫以东2000米处的新阵地;侦察兵们还能从望远镜里看到索考洛夫(Sokolovo)南部的第306步兵师的阵地。在北面,GD掷弹兵团1营在GD突击炮营的掩护下迅速前出到了172.2高地,然而,由于当地守军数量众多且有重武器支持,最终只得无功而返。但在当天晚上,1营官兵在夜色的掩护下成功地向北穿越了附近的峡谷地带,并到达了伊瓦斯基(Ivashki),将整条防线向东北前推了一大段距离。

  在进一步介绍GD师的战史历程之前,有必要先来介绍一下安诺夫卡东部(第聂伯河河畔地区)的地形情况。该地区多山,山峦之间还分布着众多深邃的峡谷,每个山丘几乎都被厚厚的植被所覆盖,那里还有难以穿越的灌木丛,这些自然条件无论给防守抑或是进攻一方都提供了极佳的伪装平台。对于进攻的一方来说,山峦间的树林成了他们最大的心病,他们会时刻担心着自己是否已经被敌人从侧翼包围;由于能见度有限,峡谷中的战斗通常又特别困难,进攻一方付出的代价往往也是相当高昂的。在10月最初的两天,GD师的左翼(掷弹兵团负责的区域)取得了一些重大的突破,伊瓦斯基村及其北部的山峰先后都被拿下,这样一来,攻击红军滩头阵地的侧翼就成为了可能;而红军此刻正忙于从博罗达耶夫卡(Borodayevka)朝东南方向挺进,伊瓦斯基村附近的制高点可以使德军将整个第聂伯河上红军渡河的情况和他们的滩头阵地尽收眼底。在师部的反复催促下,GD掷弹兵团1营派出部队沿安诺夫卡—伊瓦斯基—帕弗洛夫卡(Pavlovka)公路向博罗达耶夫卡挺进。GD师右翼的情况就不如左翼那么理想了,GD燧发枪兵团和GD侦察营的部队在172.2高地和东面的峡谷里遭到红军的顽强抵抗,而来自博罗达耶夫卡的对方援军更是让年轻的瓦克少校感到有些手足无措;与此同时,第306步兵师朝东北方向的攻势最终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由于右翼部队进展甚微,10月3日,霍尔雷恩少将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他的左翼——GD掷弹兵团的身上。当天早上,GD掷弹兵团2营穿过伊瓦斯基村,沿公路左侧(北部)朝河岸地区推进,而李梅尔少校的1营(APC)将从公路右侧(南部)平行推进,当然,他们还能得到突击炮部队的强有力支持。当天早上德国空军的斯图卡也出现在了空中,它们像是找到了出气筒一样向帕弗洛夫卡一顿狂轰滥炸,这使得掷弹兵团非常轻松地通过了帕弗洛夫卡,紧接着又拿下了博罗达耶夫卡西部地区和至关重要的制高点147.4高地——这是迄今为止GD师在这一战区里所取得的最辉煌的战果了,对于当地的德军来说同样是至关重要的。但红军随即对此作出了反应,双方在帕弗洛夫卡、伊瓦斯基村的外围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密集的枪炮声一直持续到了当天深夜,而此时2营的掷弹兵们依然牢牢掌握着147.4高地的控制权,但德国人要想继续向河岸地区推进已经是不可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