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上午6:00,最后一批负责在霍罗尔河殿后的警戒部队摆脱了红军部队的追击,成功地撤退到了GD师左翼。而在战线的另一边,红军部队在追击至纳耶德诺夫卡、普斯托维托夫(Pustovitovo)地区时停下了脚步。通过抓捕一些“舌头”,霍尔雷恩少将确定至少有3个师的红军精锐部队已经到达了克列缅丘克外围,其中就包括了在阿赫特尔卡和GD师大打出手的红军近卫空降师。在当天下午,GD侦察营派出的巡逻队发现约1个连的红军部队正朝南面马特沙(Matesha,在乌斯蒂莫夫卡西面)地区推进,而另外一支更加强大的红军部队正从瑟梅诺夫卡(Semenovka)向乌斯蒂莫夫卡推进。为了不让红军能马上组织起对克列缅丘克的攻势,GD师的装甲部队频繁对红军的一线阵地展开偷袭,并在对方作出反应之前撤离战场。就这样,GD师为自己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并在26日夜里撤到所谓的“M2”防线(克列缅丘克外围的最后一道战线)。同以往一样,夜间的撤退行动进行得非常顺利,没有受到丝毫来自红军方面的压力。新防线具体位置如下:奥梅尔尼克西部地区(Omelnik,由GD燧发枪兵团负责)—普亚蒂戈利北部地区(Pyatigory,由GD燧发枪兵团负责)—米洛维多夫卡(Milovidovka,由GD掷弹兵团负责)—铎诺夫卡(Donovka,由GD掷弹兵团负责)—扎布罗特斯基(Zabrotski,由GD掷弹兵团负责)—马兹莫夫卡(Mazimovka)。此时,除了GD侦察营驻留在格拉迪斯科(Gradishsk)过夜之外,GD师主力已经基本退到了克列缅丘克外围的阵地上,距离退过第聂伯河的日子已经指日可待了。
渐渐地,红军也加快了他们的节奏。9月27日,前哨阵地传来消息称红军正试图突破位于普亚蒂戈利的GD燧发枪兵团阵地,侦察人员在那里至少发现了一个团的红军部队。逆境中的GD师官兵并不甘心被动挨打,他们不停地利用坦克实施反击,其中甚至还出现了虎式坦克的身影,除此之外,精准的弹幕射击或许是他们唯一能让红军感到头疼的事情了。在这里有必要称赞一下GD师炮兵观察员的表现,正是他们在前线的出生入死,为后方的炮兵阵地提供最及时的情报,才大大提高了炮击的命中率。毫不夸张地说,往往是这些不起眼的小人物扮演了德军防线救世主的角色。
1943年9月27日中午13:00,考虑到友军大多已经退过了第聂伯河,霍尔雷恩少将下达了进一步向“M2”防线撤退的命令,这条所谓的“M2”防线基本覆盖了克列缅丘克的整个市郊和市区部分地区,基本走向情况如下:索米伦基(Somilenki,由GD燧发枪兵团负责)—特雷斯考夫希(Tereshkovtsy,由GD掷弹兵团和燧发枪兵团共同负责)—内铎加尔基(Nedogarki,由GD掷弹兵团负责)。按照计划,一旦各部成功退至“M2”防线,GD师将开始准备西渡第聂伯河。到了27日夜幕降临之际,古米尔勒少校率领的GD装甲团3营、GD掷弹兵团2连和GD炮兵团1营已经顺利通过了克列缅丘克铁路桥,GD师加快渡河步防线——“S”“Q”,后者将仅由GD掷弹兵伐的理由是已经有红军的伞兵部队在河西岸着陆了,在霍尔雷恩少将的眼中,这些可能会危及自己部队生存的不稳定的因素又将不断累积。
9月28日,克列缅丘克桥头堡附近的战斗正进行得如火如荼,GD师的各支部队都已经得到消息他们将在接下来的48个小时内陆续撤至第聂伯河西岸。而在所有目前还驻留在第聂伯河西岸的德军部队中,GD师很“荣幸”地被钦点为最后一支离开桥头堡的部队,在此之前他们必须摧毁该地区的铁路桥和公路桥,而突击工兵营的官兵们将在站好最后一班岗之后驾驶登陆艇渡过河。
28日早上10:50分,霍尔雷恩少将再度下达向市区内的“R”防线撤退的命令,这条新的战线将仅仅依靠步兵来把守,而包括GD侦察营、GD装甲团余部、GD炮兵团等重装备单位都将在当晚18:00之前撤至河西岸,同时只留下GD突击炮营为2个主力团提供掩护。“R”防线贯穿了整个克列缅丘克,其左翼由GD掷弹兵团负责,中路则交给了GD燧发枪兵团,第320步兵师负责掩护右翼。与此同时,GD师参谋部还紧急划定了两条新的1营负责,用于殿后并保证突击工兵营顺利炸毁至关重要的桥梁。当天傍晚,GD师先行退至“S”阵线:萨威诺区(由GD燧发枪兵团负责)—考瓦勒夫卡区(Kovalevka,由GD掷弹兵团负责)—克里乌斯索基(Krivusoki,由GD掷弹兵团负责),瓦克少校的GD燧发枪兵团此刻已经得到允许,可以逐一退至第聂伯河西岸。此刻,工兵部队已经顺利完成了对克列缅丘克城的“改造”,市内所有的街道(除了3条穿城而过的主干道之外)都布满了地雷,甚至连每个街心花园都不放过。由于地雷布置密度过高,克列缅丘克城内情况又相当混乱,经常有GD师的车辆在撤退过程中因触雷而报废。至于最为关键的克列缅丘克公路桥和铁路桥,目前都处于GD突击工兵营和GD防空营的严密“保护”之下,根据师部制订的最后撤退计划,工兵部队将于9月29日18:00准时将公路桥和铁路桥完全炸毁,而且必须一次成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德国人在两座桥上捆绑了他们所能找到的所有爆炸物,甚至还包括了一些极具破坏力的航空炸弹。
在一片旭日东升的美丽景致中,GD师官兵在第聂伯河畔迎来了9月29日。在克列缅丘克,依然守卫在第聂伯河东岸的德军官兵脸上已经明显露出了一些悲伤的神色,友军的纷纷离去让他们感到了空前的孤单。尤其是GD掷弹兵团,他们将负责掩护整个东岸德军部队的撤离——直到在克列缅丘克再也找不到1名德国士兵!紧张的气氛沉甸甸地压在每个GD掷弹兵团官兵的心头,他们在这关键的时刻里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压力,或许GD掷弹兵团团长洛伦兹中校的日记能向我们最好地诠释当时的情况:还不到清晨5:00,霍尔雷恩少将便给我打来了电话,示意我将所有分散在“S”防线上的部队收拢起来,做好撤退的准备,将军同时还告诉我他已经下达命令——所有残留在克列缅丘克桥头堡的德军火炮、高射炮、重武器和第320步兵师的部队将全面向渡口靠拢。根据计划,掷弹兵团将从当天傍晚17:00开始全面退出“S”防线,向渡口处靠拢(即所谓的“Q”防线),到了18:00左右,工兵将炸毁横跨在第聂伯河上的桥梁;从19:00开始便是属于掷弹兵团士兵的时间,我安排的1营将承担起最为艰苦的殿后任务。
从早上8:00起,陆续有红军部队以营、连为单位向我军阵地展开冲击,但均被我们一一击退。大约45分钟之后,弗兰茨少校派了7辆突击炮赶到了我的团部附近,他们的到来让我一下子感觉底气足了不少。
10:00,所有滞留在东岸的部队指挥官(或是他们的副官)都来到了我的团部,经过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之后,整个部队的撤退先后顺序如下(仅包括GD师下属的单位):11:00 GD炮兵团(一部分)
13:00大约1个连的突击炮
13:30 GD反坦克营
13:45 GD燧发枪兵团剩余人员
14:45 G D掷弹兵团的部分人员和车辆
15:30所有剩余的炮兵部队
11:30分,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师的各级指挥部门(当然也包括师部和我团团部)都挪到了河西岸。我本人也跟随着霍尔雷恩少将撤过了第聂伯河,并将GD掷弹兵团的指挥权交给了1营营长李梅尔少校,从这一刻起我只能无奈地通过无线电了解前方的战事情况了。刚过河没多久,我就听说红军从玛兹莫夫卡(Mazimovka)向我们的阵地展开冲击,4连的小伙子们表现得非常出色,他们不仅成功地击退了强敌,还干掉了3辆T—34坦克;但随后空军侦察机提供的报告则让我替他们捏了一把汗——20辆红军坦克正聚集在克列缅丘克城西南角的一主干道两侧,可能还有另外的10辆坦克隐蔽在了市郊的一处树林里,他们随时随地都可能扑向渡口,夺取桥梁。我们的突击炮被迅速派往那里应急,但在数量众多的敌人面前显然也是杯水车薪。很快,俄国人就开始向我们阵地发起进攻,1营营部被他们的坦克一炮端掉,团里最优秀的2名医疗官也因此失踪。与此同时,另外还有两路红军分别从东、北两个方向对我们的阵地展开进攻,但比较有意思的是我们的掷弹兵居然在下午的一次小规模的反击中俘虏了红军近卫第5步兵军的参谋长,从他的口中我们得到了大量需要的情报。
随着时间的流逝,俄国人的坦克距离渡口越来越近了,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东岸守军的生存,迫使霍尔雷恩少将动用布置在河西岸的炮兵阵地为我的小伙子们提供掩护和火力支持。这一招果然灵验,俄国人的坦克很快就放慢了推进的步伐。快到16:00的时候,我从望远镜里看见3营的小伙子们快步走过了公路桥,但很快俄国人的飞机就开始对公路桥进行密集的轰炸,桥上的木板被击中,然后迅速起火,甚至还引爆了事先安放在那里的炸弹,火势变得难以控制。通过无线电我得知李梅尔少校已经让部队提前向渡口靠拢了,1营的行动比较利索,他们已经退到了“Q”阵线;而2营的情况却不太妙,俄国人的部队死死咬着他们的左翼不放……此时此刻,除了我的GD掷弹兵团之外,仍滞留在东岸桥头堡的还有第585步兵团(属第320步兵师)的1营、2营和团部;GD燧发枪兵团2营、3营(只剩下一部分没能来得及撤离的人员);而俄国人的矛头则大多对准了第585步兵团所在的阵地,并竭力向第聂伯河畔挺进,但他们已经迟了。
18:45分,霍尔雷恩少将正式向工兵部队下达了彻底摧毁公路、铁路桥的命令,15分钟之后,2座大桥轰然倒塌,而此刻负责殿后的李梅尔少校的1营已经全部退到了计划中的“Q”战线,而其余部队也在19:30分开始渡河,25艘登陆艇和相当数量的摆渡船分批次将2营、燧发枪兵团的士兵和第585步兵团余部先后送过了第聂伯河(第585步兵团1营在渡河过程中曾一度迷失了方向,险些被红军俘虏,幸好最终依靠船员们的出色表现于当晚22:25分抵达河西岸)。
22:25分,鉴于友军已经基本渡过了第聂伯河,李梅尔少校和他的1营悄悄地撤离了阵地,搭乘着最后一拨小船慢慢驶离了第聂伯河东岸。在此期间,俄国人曾经试图用炮击打乱我们的渡河行动,当然这根本就无济于事。23:15分,当最后一名1营的掷弹兵踏上岸之后,我们就彻底向第聂伯河东岸的广阔大地告别了!
或许仅凭个别军官的回忆还不足以让人深切感受到那一刻战场上的腥风血雨,但为了掩护友军越过第聂伯河,整个GD师所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克列缅丘克桥头堡的艰难历程将不会被任何一名曾经在那里战斗过的GD师官兵所遗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