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德军王牌:大德意志师(下)全文阅读 > 第34章 跨过喀尔巴阡山脉(2)

第34章 跨过喀尔巴阡山脉(2)


  相对GD掷弹兵团而言,这一时期GD燧发枪兵团的战斗任务就要轻松很多,由该团负责的防御阵地也较为平静,只有一些偶尔的交火和炮击才能让人想起战争还在继续。在此期间,GD燧发枪兵团2营的罗格尔中士和他的一名下属士兵曾经进行了一次日后被写入教科书里的侦察行动。出发前,罗格尔下士和他的士兵装扮成牧羊人(在军服外面穿上了当地人的衣服,拿着牧羊人常用的鞭子),赶着羊群缓缓地向对方战线那边走去,不一会儿的工夫他们到达了第一个散兵坑,罗格尔中士用俄语对红军士兵说道:今天天气不错。紧接着他继续悠闲地赶着这群绵羊向前慢慢行走,红军士兵简单地进行了一番盘查,看看没有什么异样情况之后便让他们过去了。“牧羊人”开始用眼睛向四处张望,把看到的一切都记在脑海里——在矮树丛旁有2门伪装得很好的反坦克炮,还有1挺重机枪;那个烂草堆很可能是一个电台,甚至是一个指挥部;前沿阵地后面还有2辆T—34坦克,舱口都开着,坦克旁边还有1门76.2毫米反坦克炮……罗格尔中士和他的羊群消失在了山谷的背面,并最终毫发无损地回到了己方阵地。很快,GD师里的每个人都在说这个来自盖斯林根(Geislingen)的小伙子的勇敢和睿智,罗格尔中士本人也因为这次漂亮的侦察行动而获得了骑士十字勋章。

  在此后的几天里,战场上风平浪静,G D师的官兵们开始加固他们的散兵坑、碉堡、机枪和反坦克炮阵地,每天夜里工兵们都会冒险潜入无人地带,在那里布置一些铁丝网和地雷,特别是在一些从德军的阵地上无法进行观察、炮弹又够不着的地方。同时,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部还下令要在GD师防线的左翼发起一次攻势,以粉碎红军在拜尔巴特斯蒂(Barbatesti)和瓦斯卡尼之间的森林地带集结部队的可能性。

  4月25日,一切都准备就绪之后,曼托菲尔向GD掷弹兵团2营、3营下达了开始进攻的命令。凌晨4:15分,炮兵的弹幕射击结束之后,掷弹兵们一个个从散兵坑里跳了出来,向目标发起了冲锋。红军被对手的进攻打了个措手不及,沿森林地带布置的防线很快就被冲得支离破碎,紧接着GD装甲团的豹式和虎式坦克也出现在了战场上,并沿着高速公路向瓦斯卡尼挺进,即使在半路上曾经遭遇到红军反坦克炮的有力抵抗,德军装甲部队还是按计划到达了他们的目的地。这次战斗行动尽管规模不大,但对GD师而言却是意义重大,不仅成功地消灭了一个潜在的危机,还缴获了大量可以利用的战利品——这点对于物资匮乏的德军部队来说非常关键。或许对于大多数的GD师官兵而言,这是值得庆贺的一天,但对突击炮营的官兵来说,他们却在这天失去了整个营里最出色的指挥官——车长莱因森霍费尔中尉,中尉本人的座右铭是:一个突击炮士兵的生命是短暂的,同时也是伟大的!25日的攻击行动之后,GD师官兵们都双方争夺的焦点。4月27日,GD师向瓦斯卡清楚地了解到红军部队确确实实在准备着一尼与杜姆布拉维塔(Dumbravita)之间的高次进攻行动,而瓦斯卡尼—特尔古弗鲁莫斯地增派了相当数量的突击炮和坦克,以防不和乌尔米—利特尼(Liteni)南部地区(这里的地形非常适合机械化部队行动)显然是测,但曼托菲尔中将依然认为最好的防御手段便是进攻,他决定冒险去捅对方的“马蜂窝”——向红军的集结地再次进行突然袭击。仗打得非常漂亮,双方坦克交火没多久红军便主动向北撤退,GD师再次赢得了胜利,但他们并没有乘胜追击,仅仅是巩固既得阵地。但GD师的装甲兵却在打扫战场时愕然发现红军坦克居然装备了新型的122毫米火炮(J S—2型重型坦克),其炮弹威力极大,能在很远的距离上击穿虎式、豹式坦克的前装甲。这个消息对于德国人来说是再糟糕不过的了,他们现有的武器库里找不出一件可以与之匹敌的装备。虽然GD师所面临的直接威胁已经被消除,但曼托菲尔中将依然命令下属部队在防区的纵深方向上建起了第2道防线,还让工兵在通往特尔古弗鲁莫斯的公路上设置了很多地雷和反坦克壕,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能在红军进攻开始之后延缓对方的脚步。

  1944年5月1日,德军的侦察机报告称红军正在大规模地集结部队(红军2个军共6个步兵师、坦克师正在向特尔古弗鲁莫斯城北部运动,该城被认为是红军未来向南挺进的跳板),随时可能向德涅斯特河—普鲁托河流域的德军守军发起进攻。战场上似乎一切如旧,但这仅仅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而已……

  GD师的防区从博杜尔·伊洛阿埃一直延伸至特尔古弗鲁莫斯,防线北部的地形非常开阔,很适合机械化部队运动;同时这一地区也找不到一个能俯瞰全局的制高点,这使得红军无法非常清楚地掌握德军的防线部署情况,相反GD师却能对他们的对手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进入5月之后,GD师还将他们的警戒线向特尔古弗鲁莫斯以北前推了2500米,当地多森林的地形特征也为GD师的步兵、炮兵和其他重武器部队提供了极好的伪装场所。走进5月之后,双方官兵就彻底和春冬季节那湿润的天气说再见了,夜晚的天空变得非常晴朗,白天的能见度也很高,道路表面也变得很干爽,非常适合大部队机动转移。

  守卫在这条防线上的依然是GD师的两个主力团,GD突击炮营负责这两个团的接合部安全,并随时接受他们的指挥。曼托菲尔中将的预备队包括GD突击工兵营、GD侦察营和GD装甲团。GD防空营有4个连,1个装备88毫米高射炮的防空连被布置到了特尔古弗鲁莫斯北部以对抗红军坦克,其余的3个连则留守后方应付对方的空中部队。曼托菲尔还特地将GD装甲团布置到了特尔古弗鲁莫斯后方,以便能在出现紧急情况时立刻提供支援。

  GD师左侧的阵地(从鲁吉诺阿萨到谢列特河之间广大的区域)由罗马尼亚部队负责镇守,他们数量众多,且装备了冲锋枪,甚至还有德国制造的反坦克炮和高射炮,但战斗力却始终让人感到揪心。曼托菲尔否定了将德军部队与罗马尼亚部队混编的建议,他给出的理由是:我决定冒一次险,让罗马尼亚部队单独守卫一块阵地;他们能否顶住俄国人并不重要,因为任何从这个方向上发起的向雅西地区的进攻都要经过特尔古弗鲁莫斯,我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派德军部队前去救援。不幸的是,曼托菲尔设想的情况很快就成为了现实。

  布置在GD师防线右翼的是第46步兵师,无论是师长罗普科少将还是该师的士兵都非常出色,战斗打响之后他们将是GD师可以依靠的力量。除了要保障GD师右翼的安全之外,第46步兵师还要协助其右翼第24装甲师进行防御作战(第24装甲师刚刚经过了重组,并没有装备多少坦克,官兵也大多缺乏作战经验)。考虑到罗马尼亚部队的战斗力非常有限,有时甚至还会成为德国人的负担,因此大多数的罗马尼亚步兵师和骑兵师都被调到了德军主防线的后防和并不重要的地区,此后的战事也证明德国人的担忧是正确的。

  在1944年的5月初,几度缩编之后的G D师无论在编制或是战斗力都无法和刚成立时相比,详细编制情况如下:2个主力团,每个团3个营,每个营4个连,每个连大约100个人左右,还有1个重武器营(负责火力支援,此战结束后就将被裁撤)

  1个突击炮营(约有40辆坦克)

  1个突击工兵营(基本满编)

  1个侦察营(达到2/3的编制)

  1个装甲团(3营制),满编情况下应拥有Ⅳ号坦克40辆、豹式坦克80辆、虎式坦克40辆1个炮兵团(3营制)

  1个防空营(4连制)

  此外,GD师的弹药和汽油储备相当充足,还配备了足够的通讯工具(无线电和战场电话),通讯部队不遗余力地建立起了有效的通讯网络;但相比起铺设冗长的电话线,曼托菲尔更倾向于使用无线电(即使冒着被对方偷听的危险),事实最终证明了他的选择是正确的,所有的电话线在红军攻击打响的第一天就全部遭到损坏。

  5月2日4:20分,红军进攻前的炮火准备开始了,密集的弹幕射击大概持续了近60分钟,紧接着大队的红军坦克、步兵在乘着清晨的薄雾和刚刚炮火打击形成的滚滚浓烟的掩护下,向德军阵地冲了过来。德军部队的伪装非常成功,绝大部分的装备物资和阵地都没有遭到破坏。又过了半个小时(大约在6:00左右),红军的坦克出现在特尔古弗鲁莫斯北部GD师防线的前沿,从曼托菲尔中将的师指挥部里就能望见一辆辆的T—34坦克正开往特尔古弗鲁莫斯。可能对对方大规模的坦克冲锋感到心有余悸,驻守在前沿阵地上的掷弹兵部队主动向部署在特尔古弗鲁莫斯北面的防空连(配有88毫米炮)请求支援,并由他们来对付红军的坦克群。德军的这个战术相当成功,先后有25辆红军坦克被88毫米高射炮击毁,还有10辆T—34坦克在无意间闯入了GD装甲团所在的防区,结果被全数消灭。大清早的战斗让曼托菲尔意识到红军将突破口选择在了特尔古弗鲁莫斯的西北部地区,他迅速将GD装甲团调至特尔古弗鲁莫斯以西地区(事实证明这个决定非常明智),随时策应在一线布防的GD掷弹兵团的3个营,同时1个突击炮连也被调到了附近的一座高地上埋伏起来。

  没等德军的装甲部队调防完毕,红军的2个坦克连已经开始向由突击炮布防的高地发起进攻。在高地前沿驻防的GD掷弹兵团士兵给全速前进中的红军坦克让开一条道,突击炮则在坦克距离高地还有300米远的时候卸下了伪装,一次准确的齐射便击毁了领头的2辆T—34坦克,并迫使其余的红军坦克乖乖地打道回府。而在由罗马尼亚部队负责把守的鲁吉诺阿萨附近也出现了红军部队,一个冲锋便使得罗军的防线土崩瓦解。好在当时恰有GD装甲团的1个连经过该地区,及时发现了情况并施以援手,好不容易才保住了鲁吉诺阿萨。

  9:00左右,又有一拨红军坦克在大队步兵的伴随下向GD掷弹兵团阵地发起冲击,装甲部队主动上前迎战。期间曼托菲尔曾经通过无线电与GD装甲团团长取得联系,亲耳听见炮弹从他们身边呼啸而过。不一会儿,技术部门便向他证实了红军的重型坦克能从3000米之外发射炮弹攻击己方坦克和阵地。这个消息让师部所有人都大吃一惊,有的参谋甚至以为是德军的虎式坦克在不经意间打错了方向,因为之前他们从没有领教过红军122毫米坦克炮的厉害。装甲团3营1个虎式坦克连奉命向这些“怪物”开火还击,装甲兵报告说他们清楚地看见炮弹击中了红军坦克的前装甲,但对方仅仅是停顿了一下,紧接着就迅速回撤,退至虎式坦克的射程之外。3营营长古米尔勒少校命令下属部队立刻进行追击,他们在推进到距离红军坦克还有1800—2000米的地方再度向他们开火,有4辆红军坦克立刻中弹起火,但其中的3辆坦克依然能够开足马力全速逃离,另外1辆在原地耽搁了好一阵之后也退出了德军装甲兵的视线——这或许是虎式坦克在战场上第一次遭遇到如此强劲的对手,它的88毫米坦克炮居然给对方无法造成致命的损伤,这让德国人感到有些不可思议,但事实的确如此。并不甘心失败的古米尔勒少校又再调附近的1个Ⅳ号坦克连在鲁吉诺阿萨附近搜索,追击那几辆红军坦克(Ⅳ号坦克尽管火力和装甲防护都不如虎式坦克,但它的速度和灵活性要比后者强上许多),此后曾有报告声称负责追击的Ⅳ号坦克消灭了那几辆J S—2的重型坦克,但这个战果始终没能得到确认。

  曼托菲尔中将也曾不止一次地提到红军的这款J S—2重型坦克,他本人给出的评价是:这款俄国坦克的优点非常明显:坦克炮威力极大,装甲非常厚实,轮廓较小(比豹式坦克矮51厘米);但它的缺点同样明显:速度非常缓慢,机动性极差,而最大的不足便在于俄国装甲兵对于这款坦克似乎还不太了解。

  而在GD师防线的右翼,G D燧发枪兵团负责的阵地也开始屡屡告急,红军坦克甚至一度包围了该团团部所在的村庄,防线也被对手冲得七零八落,幸好此时刚刚上任的G D燧发枪兵团团长涅马科上校及时挺身而出,亲自率领部队进行了顽强抵抗,并且一直坚持到了中午12:00 GD装甲团主力到达的那一刻(古米尔勒少校指挥的1个混编装甲营此刻继续留守在GD掷弹兵团防线的后方,派去增援GD燧发枪兵团阵地的部队以Ⅳ号坦克为主)。装甲部队的出现及时扭转了这一地区的局势,他们很快就消灭了楔入到GD燧发枪兵团阵地上的红军部队,并在当天日落之前重新稳定了战线。到了当天晚上,红军损失了大量的坦克和步兵,却没能取得任何进展,特尔古弗鲁莫斯北部的阵地仍然牢牢掌握在GD师的手中,包括曼托菲尔在内的许多GD师高层军官都认为他们已经熬过了最艰难的时刻。5月3日,红军又再度向德军阵地展开冲锋,但这次动用的部队规模还不如前一天,甚至没有坦克掩护,GD师官兵很轻松地便保住了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