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仙侠 > 大周皇全文阅读 > 第1卷 第84章 或生或死

第1卷 第84章 或生或死


  “快!快挖!”

  一名手持长枪的周兵居高临下地站在巨坑旁,严厉地呵斥着坑里看似在偷懒的两名楚兵。

  只见那两名楚兵面色惊恐地,双手颤抖地握着铲子,一下一下在周兵的监视下挖着土。

  放眼望去,只见那巨大的坑内到处都是正在劳作挖坑的楚兵,至少有三千人。

  而在坑外的地面上,多达二万七千的楚国俘虏正担心受怕地望着那片深坑,神色均有些惶惶不安。

  『难道周军要将我等尽数坑杀么?』

  楚兵们不由地惊恐起来。

  其中有一部分楚兵由于恐惧,站起身来意图反抗,但瞬间就被四周监视着他们的周兵毫不留情地射杀。

  由于被收缴了武器,兼之昨晚上又折腾了一宿消耗了大量的体力,今日清晨更是连饭都来不及吃上一顿就在熊拓的命令下向西撤军,因此别看楚兵人数众多,但事实上此刻的战斗力却不值一提。

  哪里敌得过斩获大捷后士气如虹的周兵。

  不过即便如此,混在这些楚军俘虏当中的伍忌四人亦不觉有些担心。

  他们很清楚,姬安尽管命楚兵们挖出这个深坑,但其目的也只是为了恩威并施,收服这数万楚兵罢了,若是因为误会导致楚兵作乱,遭到周兵的无情杀戮,那便有违他们的本意。

  因此,眼瞅着身旁楚兵越来越焦虑的屈腾,瞧见周兵的大将们“适时”地出现在附近时,他亦“适时”地开口问道:“将军,贵军叫我等挖这个巨坑,可是为了坑杀我等?”

  一名周将淡淡说道:“殿下有令,愿归降我大周者得生,其余冥顽不灵者。坑杀。”

  此言一出,四周的楚兵顿时闹哄哄起来。

  “这位将军,咱们已经投降贵军了啊。”

  “是啊是啊,我等既已投降。应该不会坑杀我等吧?”

  那闹哄哄的场面,让那名周将不由地皱了皱眉,厉声喝道:“都闭嘴!……老子方才不是说了么,愿意归顺我大周,成为我大周摄政殿下手下兵卒的。非但免死免罪,若取得战功还另有赏赐……这个坑,是为了那些冥顽不灵,欲继续跟随熊拓与熊虎二人的兵将所设!”

  尽管周将的怒斥让众楚兵们有些惊恐,但他的话,却让这些楚国的俘虏们心中一宽。

  而类似的一幕幕,亦上演在其余地方,因为有着伍忌等人的配合,司马尚等人借着对话,将姬安的意思初步传达给了众楚军俘虏。使得后者对此有所了解,不至于因为胡思乱想而导致没有必要的暴动。

  足足两个时辰后,这个巨坑大致挖成,于是司马尚便派人请来了姬安等人。

  不得不说,当姬安露面在众楚军俘虏面前时,令人吃惊的一幕发生了,那些原来面色惊恐的原熊虎军士卒,脸上竟然露出了莫名的轻松之色,仿佛姬安会站在他们那边为他们说话似的。

  想来,当初姬安信守承诺的『六日之约』。为他在那些原熊虎军士卒们心中赢得了不少的印象分。

  而在那些原熊虎军士卒的情绪感染下,那些熊拓军的士卒们倒也不曾做出什么过激的举动,三万楚军,只是用热切期待的目光遥遥望着那个年轻的身影。

  只见在众目睽睽之下。姬安踏上了巨坑旁一座临时搭建的高台,手中亦拿着工匠们赶制的简陋扬声喇叭,环视了一眼眼前那一片密密麻麻的楚军人群。

  “朕,乃大周摄政公子安,用你等楚国的话来说,朕亦可以称作『王孙安』。地位与你楚国的阳城君熊拓一样,亦是王室嫡系。”

  这句开场白,是屈腾事先向姬安建议的,因为大部分的楚兵都不清楚『摄政』在周国是一个处于何等地位的存在,因此只有借比阳城君熊拓在楚国内的地位,才能让这些楚兵了解,他姬安在周国的地位。

  如此一来,楚兵们才会相信他后续的种种承诺。

  果不其然,当听到姬安直言他在周国的身份地位相当于他们楚国的阳城君熊拓时,那三万俘虏的目光不由地变得更加热切,因为这有这样地位崇高的大人物,才有资格决定他们的生死。

  “三个月前,你等楚国的大军八万,进犯我大周,攻克城池数座,杀害我大周子民万万千千,朕当时暗自发誓,定要叫那入侵我大周疆土、杀害我大周子民的楚人一个也无法活着返回楚国!”

  听到这里,那三万名楚国俘虏面色顿变,顿时间仿佛有千万只蚂蜂,嗡嗡乱响。

  姬安深知此处不能耽搁过久,深吸一口气用更大的声音高声说道:“然而上天有好生之德,朕亦不忍将你等三万之众尽数杀戮……因此,朕给你等一个选择。”

  本来以为姬安要将他们尽数杀死而面色大变,甚至于为了活命正准备暴动的楚兵们,在听到了姬安的后半句时,这才放下心来。

  同时,他们心中大致也明白了,毕竟类似的话,方才周将们曾不遗余力地传达给这些楚兵,让他们了解那个巨坑的用途,免得因为误会而发生暴动。

  而就在众楚兵们伸着脑袋等着姬安那所谓的『选择』时,姬安却转开了话题:“遥想三个月前,当熊拓率领大军攻入我大周疆域,杀戮我大周百姓时,朕对天起誓,定要挫败这厮,以血还血、以牙还牙。如今,仅仅三个月,朕便打败了熊拓八万大军,更将熊虎囚于我大军之中。可惜。今日还是被熊拓给逃了……”

  说到这里,姬安顿了顿,斩钉截铁地说道:“不过,他逃得了一时。逃不了一世。既然熊拓逃回了楚国,朕便反攻到楚国去又如何?!……总之,若不能擒杀罪首熊拓,朕绝不罢兵!”

  姬安其实是在偷梁换柱,将熊拓进犯说成是『因』。使得他接下来反攻楚国的『果』变得顺理成章。可实际上却是楚使在周境内全灭是因,楚军进犯是果。

  因为若是不这么说的,他挥军攻楚就变得名不正言不顺。

  再者,姬安将攻楚的主要目的归于欲擒杀侵犯大周疆域、杀戮大周子民的熊拓,也是为了尽量避免与整个楚国变成死敌。要知道,楚国在与周国交战的同时,国内至少有三成的可调遣兵力,用来防备东边的越国,换而言之,楚国拥有着同时与两国交兵。两线作战的底蕴,并不是如今的周国单凭自己可以应付的。

  不可否认,姬安将攻楚的目的定义为讨伐侵害了大周利益的熊拓,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毕竟熊拓并不能代表整个楚国,出兵讨伐熊拓的领地,并不能算是挑衅了整个楚国。

  再加上眼下姬安刚刚挫败熊拓的八万大军,这股强大的军事力量也无异于给楚国敲响了警钟,让楚王清楚认识到周国并不像他所想象的那样羸弱不堪。

  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姬安借这段话,将大周定义为“受害方”,因此就算是他反攻楚国,也顶多只是“受害方做出反击”,这就避免了让这三万楚兵将他们视为侵略者,从心底里滋生反感。

  这不,等姬安说完那番劝降的话后,三万楚军俘虏大部分都很平静,并没有什么过激的举动。

  而此时,姬安接着说道:“眼下,正是我军讨伐熊拓之时,若是你等愿意协助我军,则朕在此许诺,只要攻下了熊拓的治地城池,便赦免你等先前在我大周境内所犯下的一概罪行,赐予你等我大周子民身份,并论功行赏……事后,你等可携带家中老小,移居我大周境内,待遇一概比同我大周子民。愿卸甲归田者,朕承诺拨给房屋一间、田地二十亩,三年内免赋,三年后赋税比同我大周田农,『什二』之赋。……可如若擒杀熊拓后,有人不愿移居我大周,朕亦不勉强,按功分发路费,放其回归故乡。”

  说罢,姬安瞧了一眼议论纷纷的楚兵们,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朕方才所说的承诺,只限于擒杀熊拓、或攻克熊拓治地城池之后,至于眼下,为了讨伐熊拓,朕不得不将丑话说在前头,愿归降我大周者,生!冥顽不灵仍欲追随效死于熊拓者……”

  说着,他抬手一指那巨大的坑洞。

  “请自行投死于坑中!”

  “给诸位一炷香的工夫考虑。”

  喊完了这最后一句,姬安便自顾自地走下了高台,与麾下众将站在一起,目视着那片人海似的三万楚军俘虏,等待着他们做出选择。

  其实对于那些楚兵们而言,那根本没有什么好考虑的,周国『什二』的田税,而他们楚国由于统治封地的邑君还要抽取一层利益,以至于田税高达『什六』,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楚国的田农们辛辛苦苦劳作了一年,然而却仅只能收获不到一半收成。而另外一大半利益中,楚国以税赋收走三成归王室,这无可厚非,虽说这『什三』的国税,比较其他国家高出那么一成,但也不是不能接受,可要命的是,统治该块封地的邑君,还要在这『什三』赋税的基础上额外征收税收,也就是邑税,这才是楚国下层农民普遍贫穷的根本原因。

  说到底还是国体的不同。

  比如在周国,经过姬安的改革,虽说王族子弟和大臣还拥有各自的领地,但那充其量只不过是一座他们自己花钱盖起来的小城,占地也没有几里,只能说是豪华奢侈的庄园。

  公卿贵族们只是在这自己一亩三分地里胡吃海喝、犬马声色,也不会有人去管他们。

  再者,这些公卿贵族们也没有向附近县城或村庄征收额外税收的权利,他们的花费,一并由宗正寺拨给,这是一笔被视为正常的国家消费,用以赡养这些王族勋贵之人。

  这笔钱说多不多、说少不少,虽足以应付府上的消费,但却不足以太过于奢侈。至于那些财大气粗、往往能一掷千金的王族勋贵,他们大多都在各地有着自己的产业,有手底下的人帮忙经营着。

  因此,周国的王族勋贵。虽然把持着周国挣钱的产业,但并未直接损害到大部分周国田农的利益,因为两者间并无直接的联系。

  然而楚国的熊氏王族却不同,楚国采取的是封地制。也就是说楚王将一块土地封赏给他熊氏一族的子侄,比如阳城君熊拓。每年,熊拓应当向楚王缴纳『什三』的国税,而除此之外,额外还能捞到多少好处。那就各凭本事。

  就因为这个制度,使得楚国熊氏王族们,不遗余力地收刮封地内的楚民,相比较起来,周国的贵族们好歹还有自己的营生,而这些楚国熊氏王族,那简直就是吸血的蛆虫,为了自己奢华的享受而不惜一切地榨干封地内的百姓。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的熊氏一族都是这样,比如熊拓。这就是一位比较有抱负的邑君,他非但只抽取二成的邑税,更将这笔邑税用来组建军队,投入在战事上,除此之外,还曾向西侧的邻邦巴国买马。

  别看熊拓手头也仅仅只有一百多匹战马,用以封赏给大将与亲卫骑,纵观整个楚国,其实并没有那位邑君握着上百的战马。

  一来是楚国并不出产良马,二来从巴国购买良马价格昂贵。至于其三嘛,对于楚国大部分熊氏贵族来说,骑马哪有乘坐牛车舒服?

  可即便熊拓将国税与邑税的总额定在『什五』,这也比周国的『什二』国税高出了整整一倍半。

  整整一倍啊!

  这意味着那些楚国的田农们。有更多的存粮可以安然度过寒冷的冬天,不至于在冬天忍饥挨饿,也不必为了当年的过冬口粮,让家中顶梁挑担的男儿不得不入伍换取一笔“安家费”。

  那拿伍忌来说,他上头原来有一位父亲、两位兄长,可如今。他却是家中唯一的成年男丁,可他要养活多少人?一位卧病在床的老母亲,两位孀居的嫂嫂,一对幼弟、幼妹,还有年岁更小的侄儿、侄女,他一个人,就要养活七八个人。

  这也是为何楚国的百姓对于投军格外热衷的原因,因为若不投军,他们一家老小是真的活不下去。

  当然,熊拓所给的那笔“安家费”顶多只够供养一家老小渡过当年冬季,待等来年,他们还是要忍饥挨饿,而这个时候,就需要一笔额外的金钱来源。

  若是能顽强地在一场又一场的征战中活下去,尽可能地抢掠别国百姓手中的财物,那自然是最好,如若不然,不幸战死疆场,那么就只能像伍忌家中一样,老父战死长兄上,长兄战死二兄上,二兄战死伍忌上,直到家中的男丁全部牺牲。

  到时候,为了生计,伍忌的那两位嫂嫂恐怕就只能将自己贱卖,包括伍忌的那对幼弟、幼妹,或许也会贱卖给有钱人家,地位比家奴更加不堪。

  这并非开玩笑,这正是楚国贫苦百姓的普遍写照。

  因此,相比较楚国的重税,姬安所提出的待遇对于那些楚兵来说简直就是有着莫大的吸引力:任意开垦荒地,头三年免税,三年后国税『什二』,没有邑税,也没有别的乱七八糟的税收,而更让他们心动的是,即便缴纳不出税,也可以通过徭役来代替,通过干苦力的方式向当地官府偿还税收,这就意味着,不会有哪户人家会因为税收而饿死一家。

  这简直是万分的仁政!

  “你……怎么说?”

  一名怦然心动的楚兵偷偷私下与旁边的同伴商议着。

  只见那名同伴也是鸡贼地瞅着他,小声回问道:“你先说。”

  “你先说。”

  “你先说。”

  其实他们都已经心动,只不过不好率先开口而已,毕竟再这么说,归降周国也属于是投敌之事,可不怎么光彩。

  终于,对视了良久,其中一名楚兵忍不住小声说道:“『什二』之税……就算是二十亩地,一年下来也能剩下好些钱吧?”

  “何止。”另外一名楚兵压低着嗓音说道:“那位贵人不是说了么,只要你有这力气,荒地任由你开垦,三十亩、五十亩随便你……而且头三年还免税。”

  他俩的小声对话,亦引起了附近几名楚兵的关注。

  这不。又有一名楚兵小声地埋怨道:“为何咱们楚国的赋税高达『什六』、『什五』,人家周国就只有『什二』呢?”

  “还能为什么呢?”又有一名楚兵不屑地冷笑道:“项城君当年居住的城,你等是没见过吧?嘿!”

  周围的楚兵们闻言皆沉默不语,其实他们也不是傻子。又岂会不明白根本原因。

  “问题是,那位大人的话可不可信。”一名较为年长的老兵仍有些顾虑地提醒道。

  话音刚落,便有原熊虎军的士卒低声替姬安辩护:“方才那位。是周国的摄政,代天子治国理政,一言九鼎怎会有假。”

  “对啊!那位贵人是故周王之孙么?不比咱们的阳城君差……那样身份高贵的大人物,应该不会说话不算吧?”

  类似的小团体议论,普遍发生在这三万楚兵俘虏的每一个地方,几乎所有楚兵都在郑重地思考这件事,毕竟这关系着他们的性命。亦关系着他们家中老幼日后的生活境况。

  想想也是,若是光靠耕田种地就能养活一家人,谁愿意将脑袋别在裤腰上,为了一点钱财便豁出性命上战场?

  一炷香,很快就烧完了,见此,姬安再次走上高台,清了清嗓音,大声喊道:“好了,相信诸位已经慎重考虑过了。那么……有意归顺我大周的,便按照秩序,沿着这个坑的边沿,绕到那边的空地去吧。”

  听到姬安的声音。楚兵的小声议论很快就停止了。

  只见最靠近巨坑的那些楚兵,在附近周兵的示意下,从地上站了起来,按照姬安所言,沿着那个巨坑的边沿,缓缓走向外围的空地。

  看得出来。走在最前头的那些楚兵心理压力估计不小,低着脑袋,犹犹豫豫,一副有些羞愧样子,可当他们做出了决定后,在他们身后的那些楚兵,心理压力可就要小地多了。

  也难怪,毕竟人习惯从众,当大部分的人都做出的相同的决定时,即便这个决定有什么值得争议的地方,他们的心理负担也会小上许多,甚至于,逐渐转变为心安理得:看,并不止我这么认为,所有人都这么想。

  一队一队,楚兵们纷纷沿着巨坑的边沿走向另外那块空地,以至于整整五千多名楚兵走了个过场,竟没有一个楚兵甘愿投死在那个巨坑中。

  其实这并不难理解,毕竟这些楚兵都是战前熊拓拿钱“买”下来的士卒,本来大多只是楚国的农民,他们对熊拓可没有什么追随效死之心,以往碍于军律在,他们不敢潜逃,可如今熊拓早已逃得不知所踪,轮到周国这位大人做主,他们又哪里还会将曾经在楚国的那一套当真。

  甚至于有些楚兵们还在想:待等这场仗结束,咱们也混个大周之民的身份,到时候,就彻底跟楚国以及熊拓拜拜了,当逃兵又怎样?投敌又怎样?周国『什二』的轻税,傻子才回楚国呢!

  对于这些身处于军队底层的楚兵的决定,姬安并不意外,毕竟不是所有的军队都像他亲手打造的六军那样有着极强的凝聚力与军队荣誉感。

  士卒、伍长、什长、屯长、百人将,这些都不成问题,问题在于那些五百人将、千人将,甚至是两千人将、三千人将。

  对于这些人是否甘愿归降大周,姬安并没有什么把握。

  甚至于,就算这些人愿意归降,他亦不敢轻易相信。

  『看来,还是得请熊虎……』

  姬安咧了咧嘴。

  虽说那位的伤势还未痊愈,可是没办法,这不又到了用他的时候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