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城。
一场绵绵春雨终结了漫长的寒冬,又是一年春来到,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天的来临对姬安来说是个好消息,然而好消息还不止一个,牛力翻车得到各国文武的一致称赞的消息也随着春风吹到了昭城。伴随而来的是来自各国的庞大订单。
“君上,此计实在高明,如今这牛力翻车得到了各国君主的认可,都要求官田全部使用牛力翻车,那些封臣们也被惊动,同样派遣官员前来订购,如今这牛力翻车的滚轮订单足有一万套,这便是三十万两黄金,扣除成本,我们足以赚取二十万两黄金。”
李安兴奋莫名,现在华夏商行是东周唯一的官方商行,这工坊区出产的一切商品都通过华夏商行运往四面八方。
同时,华夏商行还担任着对外联系的职责,比如拿下订单。
不过这些订单还需要一段时间生产出来,这些金子可不是说一下就到了姬安的手里。
”哎,该死的生产力。“姬安苦叹一声,如果不是生产力的限制,他可以赚取更多的金子。
不过现在的情况他倒是也满足了,香水,肥皂,白酒,纸笔,瓷器,铁兵器,铁农具在大周十分畅销,这些都是源源不断地金子,现在只是这几样的收入,主君府每月便可以进账十万两黄金。
但是这些金子看似很多,其实平摊到东周的各项建设上,每个月他剩不下多少金子。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这些金子花出去以后,总算是见到了一些成效。
如今黑武士成功地建立了石灰石矿,煤矿,铁矿,石墨矿,每个矿场的奴隶矿工足有一千人,基本满足了工坊区的生产需要。
而矿产的运输也让黑武士不得不组建出了一个运输队。
这个运输队用的马拉平板车,一个运输队三百辆马车,也基本上解决了境内的运输问题。
至于姬安命名的盐运司也正式成立,如今凭借有盐矿的优势,盐运司建立了大规模矿场,如今封地的盐是再也不需要从外购买弥补数量不足了。
进步最大的当然还是将作监了,在各国还在因为牛力翻车而惊叹的时候,将作监终于又诞生了一个跨时代的利器,这个利器将改变长久受困于动力的锻造业。
水力锻锤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姬安和欧阳由反复推敲,加上车床生产的精密配件,水力锻锤终于诞生了。
而为此,姬安果断细化了将作监,在工坊区建立了第一个专业的钢铁工坊,这个工坊的匠人将只负责钢铁的生产和锻造。
各类水动力车床,和手工车床成立了车床坊,又建立了水泥坊,砖坊,酒坊,香水坊。
所有的工坊全部划归将作监统一调度。
喃喃自语之后,想到自己一年多的成就,心中也稍稍满足,见李安笑的见牙不见眼,他说道:”不要高兴的太早,这些订单不过是他们的尝试性采购,下面你的任务可很重。“
这一个月来,姬安除了配合欧阳由生产水力锻锤,这华夏大学的事情也没拉下,他手底下这些人都被他叫到了学堂学习。
而对李安,他传授的自然是现代的商业知识。
“君上,你放心吧,预先取之,必先予之,明日我便前往各国游说君主,让他们鼓励豪门大族采购牛力翻车。”李安说道。
姬安点了点头,这是他教给李安的一个商业行为——公关。
“记住,真正优秀的商人在于可以把一把梳子买给和尚。“姬安说。
“商品的销售在于推销。”李安麻溜地说道。
姬安点了点头,各类简单的商业知识,李安学得很快,但是姬安还有很多东西没有教他,因为暂时还用不到,而等他用到的时候,那就是他剪所有人羊毛的时候了。
对他来说人类的历史是战争史,同样也是经济史,战争是为了经济,经济也是为了战争。
“明白这点便好,花钱无所谓,现在你的任务就是宣传,宣传到那些名门闺秀不用肥皂,不用香水都没脸出门,宣传到那些权贵不喝五粮液,其他酒都拿不出手。”姬安一字一眼地说道。
如果大周的商人认为他只有商品的话,那就太看轻他了,他的布局才刚刚开始,聚拢天下财富的手段才刚刚施展。
让李安前往大周各地推广昭城的商品,同时他还给李安批了十万两黄金的公关费。
这些费用当然是来打通各地官员的,大周从古至今都是官本位,搞定了官员,他的商品才能畅通无阻,这些官员才能配合推广。
又和李安说了一些细节,李安带着满腔热情离开了,姬安在正殿的桌案前坐下,提笔又写出一系列的商业策略。
按照他的计划,当肥皂通行于权贵之间,大周举国皆知的时候,就是他将香水,肥皂,五粮液划分等级的时候,那个时候将会有品质稍微低一些的肥皂进入百姓的生活。
既然是商业,当然要考虑到每一个消费阶层,姬安的原则一向是将一件事办到极致。
制定下了针对昭城商品的销售策略,姬安出了正殿,望了望外面明媚的阳光。
光辉撒下,姬安身上似乎笼罩着一层淡淡的金色。
播种的季节就要到了,农耕之事才是封地之根本,因为粮食的多少将意味着他能养活多少百姓,组建多少军队。
姬安到了钢铁工坊,便召集了匠人传授这水力锻锤的有效使用方法。
这座钢铁工坊全部由青砖砌筑而成,一方面这种结构有效预防了火灾,同时也足够坚固。
这些青砖来自工坊区的砖窑坊,一开始姬安的目标是红砖,但是他渐渐发现红砖在这个时代使用有些浪费,青砖就足够了。
如此一来,还能节约成本。
砌筑各类工坊的材料自然是水泥了,自从石灰石矿提供了足够的石灰石,他便开始煅烧水泥用于工坊区的建设。
而且在工坊区内,几条主要的干道全部采用了水泥路面,这让工坊区显得十分干净,而且运输便捷。
这两种建筑材料的出现早就引起了各路商人的注意,但是姬安没打算将这两项技术对外开放。
不过他相信青砖这种材料很容易掌握,估计商人们只是看见便能够使用泥土烧制出来,毕竟大周陶器行业还是很发达的,这没法隐瞒。
但是水泥就不一样了,首先是石灰石矿,再次是烧制的工艺,缺乏其中任何一样,水泥这种东西就无法被生产出来。
只是商人们虽在讨论这两样东西,但是兴趣倒是不大。
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两样东西的价值不高,远不如香水,肥皂能够给他们带来实际的利益。
这里对房地产可没有概念。
“流水线的意思是每个人只负责生产自己的配件,这些配件在最后进行组装,所以水力锻锤每个生产小组都会得到。”面对钢铁工坊的匠人,姬安将流水线生产的概念传授给了他们。
以往匠人的工作习惯是每个人负责一套盔甲的打造,但是这种方法将在工业化生产下被淘汰。
欧阳父子暗暗点头,这种生产方式他们倒是从来都没有想到过,但是姬安一提出来,他们顿时明白了这种方式的优越性。
每组匠人专注自己的配件,可以让匠人快速熟悉手里的产品,锻造的速度很快熟能生巧,速度也会大大提升。
在工坊中将流水线的概念说了,姬安叫来欧阳由,说道:“你对匠人比较熟悉,现在既然锻锤出来了,今天就把匠人分一下组。”
欧阳由也不明白姬安今天受了什么刺激,前段时间对工坊有些疏忽的他顿时又像是打了鸡血一般,事事都要亲自指导。
不过细想他就明白了,自己懂得东西实在太少,他有时候真的敬佩这个君上,因为他仿佛有无穷无尽的想法。
姬安现场监督,欧阳由自然不敢马虎,按照每个匠人擅长的工作将钢铁坊中的匠人化成了十个小组,每个小组各自负责一道工序。
钢铁工坊中匠人大都是奴隶,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熟练的匠人带领。
熟练工人现在对姬安也会问不少个问题,因为这不是依靠知识的传授能解决的问题。
虽说将作监让熟练匠人对其进行训练,但是大多人还只是学徒的水平。
“哎,麻烦,这匠人要去什么地方找?“姬安喃喃自语了一声。
欧阳这时说道:“君上,匠人当然是战争中掠夺来的最快。秦楚都是靠在中原掠夺的的工匠,才能称霸一方的!”
姬安点了点头,这也是他的意思,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自己没有的就抢别人的,这就是他的道理。
钢铁工坊的流水线生产正式实施,其他工坊的生产模式自然也需要改变。
为此,姬安专门写了一份生产组织计划,他脑中的知识不仅能言传也可以呈现在纸上,这样一来,其他人便可以通过文字学习,而不是单纯地依赖他的亲自教授。
这段时间姬安利用脑中的丰富科技知识(多亏了前世为了写好穿越小说做的充足功课,穿越科技必备书读了上千本,也不知是不是穿越时受到了辐射,他现在对前世的记忆过目不忘),加上自己的理解写下来了不少技术类的书籍,这些书籍都被严格的保管起来以供查阅和学习。
除了钢铁工坊,这次姬安也去了其他工坊,顺便纠正一下生产过程中的失误。
这个工坊区是姬安的试点项目,如果工坊区模式成功的话,工坊区便会再次扩建,毕竟折腾到现在,他只有寥寥十数个工坊,而这些工坊远远不能满足完全开发出消费潜力的大周。
所以下一步,姬安的计划就是扩建,复制更多的钢铁工坊,更多的酒厂,直到饱和。
不过拓展需要钱,同样也需要充足的劳动力,这也是姬安和欧阳感慨匠人不够的原因。
欧阳一句战争获得匠人的速度最快,他当然了解,但是以他现在的能力去发动战争,那和老头吃砒霜,找死一个道理。
不过这也提醒了姬安,他也许不必亲自参与战争,而只是拿钱去买。
而现在最享受战争红利的就属胡族了,不论是在各国边界顽强生存的戎狄残部还是草原上的各部胡人,他们都不缺掠夺来的工匠奴隶。姬安现在没有兴趣争夺周室权利,而是在养精蓄锐准备迎接更猛烈的风暴。
自工坊区出来,姬安没有回府,而是去了洛水旁,自己田产所在的地方。
此时,姬平正撸着袖子和将士们一起在开垦荒地,完全没有了王室公子的风流。
马上就要开春了,这土地上也可以种植一些农作物了,姫安正在思考种什么,粮食自然是主要的,但是黄麻这类东西也可以种种。
初春,人和蛇一样,仿佛也从冬眠中醒来,一整个冬季,姬安是什么地方都不想去。
一个是大雪封路,一个是彻骨的寒冷。
现在他终于可以策马奔驰,任由冷风打在脸上。
这个时候洛水河岸边还可以看见一些残留的积雪,不过河面已经没有了冰层,在河水中偶尔还能看见几只野鸭子游来游去。
他面前是三千新军,数百头耕牛在田地间劳作。
泥土翻飞,春泥的味道给人一种自然的感觉,一望无际,已经被开垦出来的耕田是生产建设兵团的功劳。
“君上。”姬平见姬安过来,赤脚从泥地中跑到田埂上,“怎么样?君上,这里还行吧。”
“相当不错,本君的田产全部开垦完了吗?”
“没有,但是也差不多了,在春耕前保证开垦玩。”姬平保证道。
姬安拍了拍他的肩膀,见经过的一个士兵正赶着耕牛犁地,他忽然来了兴趣,说道:“让个本君试试。”
那个士兵吓了一跳,立在原地,也不知道下面该干什么,而是看向姬平。
姬平惊愕道:“君上要赶牛?春耕祭天大礼未到,现在这是乡野村夫干的事,君上乃是国主,现在这未免有失身份。”
姬安才不在乎什么身份不身份的,何况那个领导不会作秀,虽然他不是作秀,只是出于好玩,但是这也是一次和士兵们交心机会。
说不定以后的历史书上,也会记上一笔他和士兵同甘苦共患难的佳话。
所以,在姬安看来,这样的活动应该多参加,这也是树立自己在军中形象的机会。
“不妨事。”姬安说话的时候接过士兵手中的绳子,熟练地赶起了耕牛。
前世,姬安也是南方山沟里的孩子,这小时候没少和水牛打交道,此时一拿绳子也不陌生,熟练地赶起了耕牛。
姬平和一众士兵更惊讶了,一个个目瞪口呆,君上再次改变了在他们心中的形象。
这时姬平对正在田间耕作的士兵们喊道:“大家加把劲,君上亲自下田和我们一起屯田,春耕之前,我们一定要把这块土地耕作出来。”
远处的士兵还不知道这里的情况,但是消息很快传开,他们顿时窃窃私语起来,但是接下来,他们仿佛又有了无穷的力气,干起活来风风火火。
姬安高不可攀的形象也在他们心中变得渐渐亲近起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首诗出自宋代的苏轼,但是此情此景无不让姬安感慨和此时是多么的契合。
牵着耕牛走了一亩地的距离,姬安将耕牛还给了那个士兵,而此时他已经累的满头大汗,没有现代机械的原始农业,春耕和秋收都是很累人的。
姬平这时哈哈大笑走了过来,“君上,臣下本以为君上会弓马文书己是文武全才,却没想到君上干起农活来也是一把好手。
姬安差点随口而出我小时候常干这个,但是话到嘴边反应过来说道:“这有何难?不过是学着士兵们而已。”
“即便如此,君上恐怕也是大周除了秦君外唯一真正会耕地的国君了。”姬平嘿嘿笑道,接着话锋一转,说道:“君上,这个建设兵团农时生产是没问题了,但是这闲时也得练兵不是?这盔甲……”
干活的时候,姬平一直欲言又止的,原来是想说这个。
姬安说道:“我答应的事情一定会办到,下个月底,第一批板甲,弩箭,陌刀就会运抵大营。”
“陌刀?弩箭,为何不是弓箭?”姬安只是答应给新装备,但是具体的装备姬平还不清楚。
现在姬安说出来,他不禁疑惑。
“今天时间也不早了,明天我带你去亲自看看什么是陌刀?”姬安说道。
姬平惊喜道:“谢君上。”,东周军实在是穷怕了,这见了武器装备就和狼见了肉一样兴奋。
在洛水河的河水中洗干净腿上的淤泥,姬安起身要走,一抬眼忽然看见一条巨大的黑影窜过去。
他仔细看去,那竟是一条巨大的鲤鱼。
而在鲤鱼之后,又有一大群鱼游了过去,毫无污染的自然环境让这里的鱼群肆意的繁衍,这让他心中忽然升起“孤舟蓑笠翁”的田园之感。
这段时间忙倒是忙了,不过适当的休闲也是必须的,他想着是不是自己打个鱼钩出来钓鱼。
一路上想着,姬安一边向府上走去,现在封地困窘,农耕生产自然是一部分,但是养殖同样也是农业的一部分。
而这部分长时间被忽略,很多人说宋朝是因为丢失了养马地才会导致战马数量不足,但是宋朝混乱的马政也有难以推卸的责任。
姬安从这次购买耕牛的事件中也同样感觉出了养殖业的重要性。
所以在农耕之后,他下面给各生产队的任务就是养殖,牛羊骡马驴鸡鸭鱼猪狗,每样都不能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