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仙侠 > 大周皇全文阅读 > 第1卷 第7章 组建新军

第1卷 第7章 组建新军


  第二天,昭城对抗强盗阻止黑豹帮的事迹很快传遍了整个大周,这让正躲债的周显王异常欣喜,谁说咱大周不堪一击,昭文君就是楷模。

  赏!

  可是没钱啊,赏什么呢?

  太子姬华眼珠子一转,笑着说:“父王,儿臣有个建议!咱们从王宫搬到这里的时候,不是带来很多绝世神兵吗,赏给他一两件不就得了!”

  “绝世神兵?”周显王听的一愣一愣的,问道:“咱们什么时候有绝世神兵了?”

  姬华很有深意的说:“天子赐予的兵器,就算是个生锈的铁疙瘩也是绝世神兵!”

  周显王恍然大悟,笑呵呵的说:“太子说的对,那这事儿就交给太子去办吧!不过光赏赐几件兵器显得有些寒酸,这样吧,封姬安为将军,统领东周封地兵马,再赐他几座没有人的荒山,呵呵!”

  “还是父王高明!”姬华竖起了大拇指:“这么一来,就等于是加官进爵又封赏了土地!”

  在太子的安排之下,一个老太监带着几个人扛着几件青铜兵器、带着封赏诏书去往昭城。

  “……天子之侄姬安,勇冠三军,率部全歼黑豹帮这伙悍匪,扬我大周国威,特加爵为东周伯,赐封为大周右将军,统领封地之兵马,将东周国西之栖山赐予昭文君,令赏神兵利器六件,以资鼓励,钦赐……”

  老太监尖着嗓子念完圣旨,笑着对跪在地上的姬安和姬平说:“老奴恭喜昭文君了,还有司库大人,天子说了,你也应当受到封赏,待再立新功,一并赏赐!”

  乍一听右将军的名头挺吓唬人,其实只不过是个虚名而已,什么叫统领封地之兵马,意思就是说姬安这个名义上的右将军无一兵一卒,大周的士兵跟他一点儿关系都没有,那还算什么鸟将军。

  栖山是一座没有人烟的荒山,丫丫的,老子才没有闲工夫开荒去呢。

  “谢天子封赏!”二人的语气中充满了不屑。

  老太监放下东西,待人离开,当然姬安少不了出点儿血,一人给了一锭银子。

  姬平就是管仓库的出身,赏赐的六件兵器他再熟悉不过,都是二百多年前周室依然强盛时铸造的,一共是两柄过三尺长的剑,两杆通体青铜打造的长矛,外加两杆双头长戈。

  这六件兵器放在两百年前确实是抢手货,特别是那两把长剑,那时候的工艺顶多能够满足铸造出二尺来长的宝剑,能达到三尺长的很少见,可现在魏军骑士用的长剑早已过了四尺。

  姬安随手抄起一杆长矛,试了试分量,笑着说:“还不错,不管怎么说比木杆矛强太多了,正好能满足我练枪的需要!对了姬平,你不是喜欢用剑吗,这两把归你了,天子赏赐之物,不用岂不是太对不起王上的美意了!”

  姬平拿起长剑挽了两朵剑花,说:“那我就不客气了!”

  昭文君府的后院是个很大的练功场,姬安开始研习长矛战法,姬平则负责重新组建昭城卫队等诸项事宜。

  之所以研习长矛战法,最重要的一点是经历了几次战斗之后,姬安认识到长兵器在马战中占据了极大的优势,那些手持短兵的骑士在攻击力上明显矮一截儿。

  一连三天,姬安终于将长矛练熟了,一根长矛在他手中真的犹如出洞灵蛇一般,威力自是不用多说。

  姬平拍着手走过来,笑着说:“昭文君的武功进步很快啊,三年前你是我的手下败将,现在看来,两个姬平加在一起也不是君上的对手!”

  “呵呵,你太谦虚了!”姬安收起长矛,擦了一把汗,问道:“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吗?”

  “做好了!”姬平伸出三根手指,说:“我在昭城和其它四城的青壮年中挑选了三百人,你要求的训练器材也都准备齐全了,只是兵器盔甲还有很大的缺口,原本的加上缴获来的都用上了,还有几十人空着手呢!”

  “兵器不是大问题,这个随时可以解决!”姬安笑着说:“再好的兵器,使用者的本领跟不上也是白费。先看看你挑的人!”

  府前的空地上,密密麻麻的排列着三百名壮丁。他看向远处那些东一团西一团的壮丁,他们的年龄老少混杂,个头高低不平,身材壮羸不一,状态松松垮垮。有手揣到袖中打哆嗦的,有抬头耸肩发呆的,有弯腰驼背咳嗽不止的,或左顾右盼,或抓耳挠腮。即使勉强站成一排,队形也歪歪扭扭。这样的队列,让见惯了后世军队整齐秩序的他十分无语。面对这样的新兵,姬安觉得,自己想练出一支强军任重而道远啊!但他转念一想自己好歹是大学生,军训时队列练得炉火纯青,而且还当过预备役排长。很清楚如何把一支乌合之众,训练成方方正正走队列的标兵……虽然这时代壮丁的文化素质远不如当代人,可更容易听话啊,身体素质也更好些,虽然大多瘦巴巴的营养不良,但至少不会站在太阳下忽然晕死过去,吓教官个半死……而且,不听命令还能打呢!“真正的军训,开始了!”……周显王十六年十月一日,军训的第一天,“平旦”刚过,姬安就起了。大周也有十二时辰,但与后世不同,它们都有自己的叫法,分别是:鸡鸣(1点到3点),平旦(3点到5点),日出(5点到7点),食时(7点到9点),莫时(9点到11点),日中(11点到13点),日失(13点到15点),下市(15点到17点),舂日(17点到19点),归家(19点到21点),黄昏(21点到23点),人定(23点到1点)。姬安起来后,外面的天才蒙蒙亮,洗漱了一下,闭目吸气,压压腿,伸伸腰,活动了下筋骨,便开始复习起之前跟鬼谷老头学到的“行伍队列”。这时代的练兵之法,讲究“一人学战,教成十人。十人学战,教成百人。”所以之前鬼谷老头让人教过自己,这些技巧,源于孙、吴二位兵法大家,大概分为以下几种:坐而起之,就是后世军训中的蹲下与起立。行而止之,就是行进与立定。左而右之,就是向左转、向右转。前而后之,就是前进与后退。分而合之,顾名思义,就是队列聚拢和分散。结而解之,就是集合与解散。当三年前刚了解这个队列法之后,姬安不由感慨良多,他一直以为,后世部队里的基本队列训练是从西方照抄来的,谁曾料到,竟然能追溯到春秋战国啊!

  刚起床的姬平看到姬安在做一些奇怪的动作又点像军队演操,煞是不解的问道:“君上打仗又不是演操,练这有什么用?”姬安想到后世中也常听到这熟悉的话,不了解军队的人总说队列无用。“打仗又不是踢着正步冲锋,整天练习队列,有个屁用啊!”前世高中军训时,姬安也曾发过这样的抱怨,直到年纪渐长,进入预备役,真正地体验到军营生活,这种想法才慢慢消失。

  姬安对姬平道:“行军打仗,和单打独斗的比武大为不同。战场上,那可是数千人、数万人的大场面,势如潮水,哪怕个人武艺再高,在人潮中也是无所施展其技。四面八方皆是戈矛剑戟,乱箭如雨般下下来,平日格斗时的见招拆招,根本就派不上用场。”

  姬平你可以想象这么一个场景:他们是一群武艺高强的游侠儿,就这么乱糟糟地上了战场,准备靠着自己的好勇斗狠来打仗。这时候中军下达了缓缓前进的命令,用金鼓和旗号传达。结果游侠儿们却不知鼓旗,有的往前冲锋了,有的还一脸懵逼地留在原地。结果脱离大部队冲锋在前的,被对面的箭雨射了个透心凉;站在后面的则被军法官砍了脑袋;剩下那些一急想要往前走,却发现被自己人挡住了去路,如此一来,倒是将己方阵型搅乱了……哪怕最后和敌人交上手了,因为他们各自为战,也会被训练有素的敌军分割开来,一个人要同时跟几个、几十个人打,最后被剁成肉酱。即便幸存下来了,一盘散沙的他们面临的,很可能是轰隆驶来的驷马战车和疾驰而过的骑兵冲击。恩,这些人,就叫做齐技击,当年齐闵王雇佣这群出身临淄市井的“武林高手”打仗,结果每战皆败,硬是把国力雄厚的齐国打得差点灭亡。所以许多年后老荀子在点评诸国军队强弱时,把个人武艺最强的齐技击列为最差劲的军队,是亡国之师。

  姬安又说道:“兵何以为胜?以治为胜!良好的纪律,是乌合之众与精锐之师的区别。而这些行伍队列的训练,正是孙武、吴起两位兵法大家苦心钻研出来的。”“世人常说,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吴起也。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武子也!现在你知道,这两位多厉害了吧!”“孙吴真乃英雄也!只恨不能效命于其麾下!”姬平睁大了眼睛,显然还沉浸在孙子斩杀吴王宠妃、以数万之众转战千里力挫楚国;吴起杀妻求将、镇守西河、最后入楚变法死于乱箭的故事中。姬安道:“当年吴起正是以训练精良的魏武卒大败秦国成名,直到后来,各国也将吴起练兵的法子用于军中。这些训练看似乏味,但当练成之日,若几百人、几千人都能做到吴起所说的坐卧有矩,行军整齐,进退有序,左右偏师像手臂一样听从中军指挥,各自为阵也能独立作战。那样的话,就是投之所往,天下莫当的锐士了!”“君上知道的真多!”姬平赞叹不已,如果说之前是因为友谊爵位而听命与姬安,那么经过刚才一番话,他真是对姬安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在对新兵们连续三天的队列动作分解学习后,到了十月三日首先是训练进度上,不同于头几天在原地呆呆站立、蹲下、左转右转。新兵们终于开始在校场上走动,进行“行而止之”的练习,他们的练习方式依然是那么的奇特:那些人都是左脚不穿履,一高一低地走着,别提多滑稽了。依靠前几天打下的良好的基础,经过一天的练习,新兵们已经能不用脱掉左边的履,也能迈对左右脚了一旦有人迈错,跟在后面的队长姬平就会上前,用手里的竹棍狠狠抽一下!主将姬安则举着一根粗竹竿走在最前,一边走,还一边喊着“左右左,左右左”,后面的十行人就跟着他的脚步迈进,嘴里也喊着同样的话语。到了第八天,新兵的行进队列变得更加规整,他们已经能在慢跑中呼喊着左右左,保持同一节奏迈进,每个人都像是蜈蚣的左右足一般移动,看上去十分规整。当姬安高喊停的时候,众人也会齐齐停下,齐齐抬起右脚,重重踩到地上,那齐刷刷的跺脚声,让观看的百姓无不心惊胆战。

  前后历时三个月,队列,内务,马战,步战,城市攻防,侦察格斗,武装越野……三百新兵终于完成了所有基础项目(淘汰了二十多人,老兵补齐),姬安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将他们分为四个小队:力大善使重兵器者组成重甲步兵,专门负责抗击敌人的冲击,共计六十人;动作敏捷者组成轻甲步兵侦察小队,负责特殊任务,共计四十人;弓马娴熟者组成轻骑兵,负责冲击,共计一百二十人;各项条件稍差者组成弓弩方阵,对敌实施远程打击,共计八十人。四个小队各设小队长一名,姬平为大队长,各司其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