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安和姬平在年关之时,赶到王城采办武器物资。在集市上听闻王上为防备韩军进攻,准备向宋国或卫国求援。随后就在集市饭馆被宫中太监召入宫中。
主张向卫国求援的是太子姬华、嫡次子姬章和一帮大臣,主张向宋国求援的以太师费成和大将军费墨为首,两派人为这件事吵了好几次,周显王也不知道如何决定。
就在这时,姬安和姬平进入王宫正殿,向王位上的天子行伏拜之礼。
“两位爱卿平身!”周显王笑着说:“听闻你们二人进城,寡人便让他们传召你们过来,商议一下求援之前!想必你们已经听说过此事,对于宋国和卫国,你们觉得谁能当勤王之师?”太子姬华坐在天子的下首,一脸笑意的看着他们俩,本该出现恶毒的眼神才对啊,看样子这家伙心里又憋着坏主意呢。姬安朗声道:“微臣以为,宋国较妥!”姬平对这事儿本不关心,可既然天子问了,自然得给出个答案,就算是敷衍吧,他想也不想的赞同姬安的看法。
“哦,昭文君为何选宋国呢,愿闻其详!”太子做出一副谦虚求教的样子。姬安对此嗤之以鼻,但还是朗声道:“既然是天子召诸侯勤王之师,当然要选一个忠诚恭顺而又近的,故而选择宋国!”“我还以为昭文君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呢,原来不过如此!”姬华站起身来,说:“众所周知,卫国离我王城更近,宋国又怎么能比呢!”姬安反驳说:“卫国更近不假,但其君受魏国挟制,而魏君素来骄横目无天子,一旦楚国入侵大周,卫国派出的援军入境,我大周必是前门驱狼后门进虎?是,卫军来援能解大周燃眉之急,可请神容易送神难,魏君必会挟天子以令诸侯甚至称王僭越,我且问太子殿下,眼前利益重要呢,还是长远利益重要?”姬安一语中的,姬华坚持向卫国求援的目的只有一个——保护自己的安全,胆心受怕的日子实在难过,他可不想自己继承王位的时候大周还在楚国兵锋之下。姬华被毫不留情的揭穿了心中所想,脸上有点儿挂不住,气呼呼的坐了下来。周显王细细一想,姬安说的有道理,笑着说:“还是昭文君看的长远,寡人决定向宋国求援,太师费成负责出使宋国,加宋伯为侯爵!还有一事,趁着大家都在,商议一下派何人负责护卫使节更为妥当,大周王城距离宋都近千里之遥,须派遣谨慎之人前往。”
姬华推荐卫将军,众人附和。太师费成推荐姬安,其子大将军费墨附和,两派人再一次陷入争吵中,大殿之上顿时乱糟糟一片。
周显王再一次出面做和事佬儿,高声喊道:“大家静一静,寡人决定封右将军姬安为护卫大将军,卫将军为副将,二人一同前往,岂不更为保险!”众人山呼:“陛下英明!”
数天之后,王城并没有因为太师的出使求援而改变气氛,要债的人依然围在高台前,出使的队伍只好从后面绕出,至始至终周显王都没出现过。
姬安带来了刚刚训练好的昭城卫队中的二百人,天子也派了一百六十名精壮士卒,全是从皇宫侍卫队中挑选出来的,他们除了衣装鲜亮之外,再无其它地方能够超越昭城卫队。
五辆马车,中间那辆为太师费成的座驾,前面两辆装满了外表光鲜实则陈旧无比的赏赐,也都出自姬平之前看管的仓库,多数是百年前的遗留之物,后面两辆马车装的是使节和士兵们一个月来的粮草给养。
周显王还真不是一般的抠门,姬安手下二百人的粮草给养全部自带,这算什么差事,不但不给工资还得花自己的钱吃喝。
要不是因为宋国的那座王鼎,姬安才不会答应这出力不讨好的差事呢。
“卫将军,请您前面带路吧!”姬安的语气中充满了不屑,他对天子派来的草包卫将军(卫将军是王宫侍卫统领的官职名称)实在是没有什么好感。
卫将军的脸色变得很难看,说:“昭文君,我带的可是王宫侍卫队,只负责带路是不是大材小用了?我建议你的人前后分散开来,我的人贴身保护太师的马车!”
“你没睡醒呢吧?”姬安用余光瞟了他一眼,说:“我是护卫大将军,你是副将军,所以你只有听命行事的份儿,哪里有你发号施令的权利?就因为你带的是王宫侍卫队,走在最前面才能显示出我大周的国威和天子的排场,别废话了,赶紧去吧!”
除非姬安的脑子被驴踢了,否则打死他也不会把天使(天子使节)太师乘坐的马车交给卫将军来保护,那我这个大将军干什么去?
这一队人马浩浩荡荡朝着宋国的方向出发,此行要穿过魏国才能到达宋都,行程将近八百里,每天走三十里,一个月之内轻松到达。
卫将军的人走出去数百米,姬安这才下令马队开始行进,六十名轻骑兵走在最前面,然后四十名重甲步兵,接着是五辆马车,负责保护的是四十名身手敏捷的轻甲步兵,也就是昭城卫队中的侦察小队,然后是四十名弓弩手和二十名轻骑兵压阵,姬安策马走在太师座驾之侧。
姬平负责排列阵型,做好这些他拍马赶了上来,笑着说:“君上,你这阵型摆的叫一个棒啊,我只是不明白,怎么看起来好像是在防备前面的卫将军?”
“不错嘛,这都看出来了!”姬安很有深意的说:“还记得前几天我让你派人去刺探情报一事吗?”
“记得!”姬平点点头,人是他派出去的,可回来之后直接向姬安回报,以至于获得了什么样的情报,他一无所知。
“我让他们盯着太子姬华!”姬安压低声音说:“我这个堂哥一直对位高权重的老太师不满,他是个小肚鸡肠而又贪心的家伙,一定不甘心做个无权太子,所以不得不防!”
“不会吧!”姬平朝着马车努努嘴说:“那里面可是三朝元老,天子和太子的老师,总不至于耍什么阴招吧?”
姬安笑而不答,姬华要是真没想耍阴招儿的话,那干嘛非要自己的亲信卫将军做这个副将军呢,就算此行有危险,也不至于派出两支队伍进行沿途保护吧!
往东走出几十里,已然进入大魏国境内,由此看的出来掌控在大周手里的土地是多么的有限,前面是一座巍峨的关隘——魏国卢龙关。此地名叫卢龙岭,魏国在此依仗有利的地势筑关,用以防备秦国的攻击,不过数十年来秦军从未选择过从这里进犯,卢龙关的重要性也从未被彰显出来。高大的城门楼上站着十几个打哈欠的士兵,等他们听见下面马蹄声的时候,姬安已经带着一队轻骑兵站在关下了,这要真是秦国大军来犯,估计撑不了一时三刻这座雄关就得易手了。“这位是大周右将军姬安,奉天子之命,送使节入宋!”姬平朝着上面喊道:“请打开城门,放我等通行!”
很快一个穿着将服的人出现在上面,看了一眼下面的姬安和他身后的马队,不紧不慢的说:“恕不能从命,昨天刚接到军令,近段时间秦军调动异常,为了保证卢龙关的安全,从即日起开始封关,任何人不得出入!”
“什么,封关?”姬平有些生气的说:“怎么早不封晚不封,偏偏今天开始封,难道你们君上没有接到天子使节须借道魏国这件事吗?”
“那我就不知道了,我只知道上面怎么说我就怎么做!”守将吐了一口唾沫说:“想从这里过,没门儿!除非你能攻下此关,不过就凭你们这三百来人,估计还差点儿!”姬平就要发火,姬安将他一把拦住,摇头说:“不要轻举妄动,形势对我不利!”“难道原路返回去吗?”姬平十分的不甘心。“我看还是回去吧,交由天子派出使臣与魏国交涉,取得通关文牒之后再来!”卫将军说:“上次只是简单的知会了魏君,估计他把这事儿给忘记了!”这话听起来倒是有一定的道理,姬安看看就要落山的太阳,有些无奈的说:“今天是回不去了,大家安营扎寨在此休息一晚,明天返回王城!”
卫将军朝着城头上使了个眼色,守将马上回应,也朝着他使了个眼色。姬安,长吁短叹个没完,时不时的抬头看看超过十丈高的关隘,一脸无奈。埋灶,吃饭,夜深……姬安走到一处隐蔽的地方,姬平早就等在这里了。
“都睡着了?”“嗯!卫将军和他的人个个睡的跟死猪一样!”姬平小声回答说:“君上的药还真管用,谁也没有感觉到汤的味道不对!”姬安安排姬平在卫将军和手下的晚饭里加了一点儿蒙汗药,他们吃完之后很快感到瞌睡的不得了,还以为是走了一天的路太过劳累呢,全倒在帐篷里睡着了。
“好,开始行动!”姬安一声令下,四十名伸手敏捷、身穿黑色夜行衣的侦察兵在夜幕的掩护之下,快速接近城墙。确定上面的守军没有发现他们,其中一人拔出两把匕首,插进城砖之间的缝隙,双手接力向上爬去。
卢龙关自打建关到现在,未曾经历过一次战争,所以说它从未被攻破过,倒是名副其实。魏军高层深知此处的奥妙,所以经常把一些即将要升迁的将领派到这里来做守关主将,任期一满就会得到一张守关有功的嘉奖令,然后顺利升迁。
现在的守关将军吴诚也是这么个情况,靠着他做大将军庞涓副将的姐夫,在军中仕途一路顺畅的很,虽说守关将军算不得正式的将军,可名义上也是个将军,只要在这里老老实实的待上两年,名义上的将军也就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将军,眼看再有一个月任期就到了,他的心情好的不得了。
其实魏君并没有下什么封关的命令,这一切的幕后主使是大周太子姬华,他让卫将军三天前带着一批财物来到这里,成功的贿赂了吴诚,让他借封关之名阻止大周的出使队伍!
姬安派出刺探情报的人将这个消息带给了他,既然知道了里面的门道儿,他决定将计就计。
城头上只有几个已经靠着城墙睡着了的守军,每天基本上都是这样的情况,毕竟从来没有人攻打过这里,在守军们看来,他们防守的根本就是一座可有可无的关隘。
那人很快爬上了城头,取下绳索将一头牢牢的拴在一处墙垛上,放下另一头,下面的黑衣人陆续顺着垂下的绳索向上攀爬,期间一点儿响动都没有出。
姬安很满意侦察小队的表现,不到十分钟的时间,数十人成功的登上城墙,他们一起行动,将睡着的十几个守军打晕,控制了整个城头乃至城门。
城门缓缓打开,姬安手一挥大喊一声:“勇士们,跟我一起冲进去!”
剩余的侦察小队成员随着姬安冲进城门,然后是姬平带领的轻骑兵和弓弩手,重甲步兵留在车队旁边压阵。
一时间喊杀声四起,熟睡中的魏国官兵不约而同的当自己在做梦,直到冰冷的兵器抵在他们的脖子上,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吴诚在姬安冲进大帐的前一刻从床上跃起,刚把长剑抄在手上,还没来得及从剑鞘中拔出,就被包围了,只好弃械投降了。
这可真叫兵不血刃,姬安利用守军们涣散无比的防守意识,加上天黑前做给他们看的那些戏,成功的打消了他们仅有的一点点儿防范之心,这才有了此时的胜利。
一群衣衫不整的守军官兵一字排开跪在地上,包括他们的最高长官吴诚,到这时候他才搞清楚眼前的状况,在他看来,抓住他的人只要不是秦军,那就没什么大不了的。
“姬安,你想要干什么?”吴诚厉声问道:“你可知道这里是我大魏国的卢龙关,就不怕我大魏铁军将你们大周扫为平地吗?”
“你特麻的给我闭嘴!”姬平给了吴诚一个大嘴巴,打得他口吐鲜血,门牙也掉了两颗。
姬安笑着说:“你还敢大言不惭的说什么大魏铁军,丢不丢人?你不看看自己现在是什么处境!我为刀俎,尔为鱼肉!”
吴诚哑口无言,这家伙虽说是个酒囊饭袋,不过这么浅显的道理还是明白的。
“那你们可以过关了!”吴诚的语气软了不少。
姬安摆摆手,摇头说:“吴大将军,你可真会审时度势啊,傍晚的时候是谁站在城头一脸傲气的跟我说奉命封关?你要搞清楚,现在的卢龙关在我的手里,我想什么时候过去就什么时候过去,用不着你来提醒!”
吴诚的额头上出现了汗珠,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样的地步,三天前卫将军找到他,提出要求之后他想都没想的就答应了,反正又不是什么大事儿,还能拿到一笔可观的钱财,何乐而不为呢?
“昭文君殿下,我吴诚有眼无珠!”
“住嘴!”姬安用很有深意的眼神看着吴诚,笑呵呵的说:“总的来说我要感谢你,要不是你不让我过去,我还不会想到用这样的方式将卢龙关弄到自己的手里呢!放心吧,我不杀你,你回去之后跟魏君说,就说我姬安借他的卢龙关用用,这么好的一座雄关却派来你这样的狗熊来镇守,他真是瞎了眼,既然你们大魏国没有能人,我就勉为其难的帮你们先守着,我保证决不让秦军接近这里一步!”吴诚傻眼了,眼看任期就要满了,他就要大大方方的回去做步军将军了,谁想在这时丢了关隘,别说升官儿了,脑袋能不能保住都是未知数呢。太师乘坐的马车在重甲步兵的护卫之下进关,刚刚睡着的他得知此关已被姬安掌控,惊恐万分。吴诚等人被关进了潮湿的地牢,跟关隘一样,地牢从建好到现在,一次都没有用过呢,他们很幸运的成为第一批客人。姬安可不是脑子一热才做出这样的决定,上次血战黑豹帮之后,他意识到在一马平川的地方守城对己方不利,要是能有险峻的山岭为基础,那就能好得多。可整个大周各城在防御方面做的都很不到位,也没有地利。卢龙关所在的卢龙岭是个四面被大山和峭壁环绕的山谷,谷内面积数十万亩,魏国在山谷的唯一出入口上建立了这座卢龙关,想从其他几个方向进入简直比登天还难,只要在关隘里放上几百士卒,就算来犯之敌千军万马也奈何不得。“姬平,你马上差人把留在昭城的那一百人叫来!”姬安吩咐说:“务必让他们在明天中午之前赶到这里,接收卢龙关的防务!”“得令!”姬平马上去办。大帐中只剩下太师和姬安两人,他板着脸说:“这么大的行动,你怎么不提前跟我打个招呼呢?你胆子也太大了!”“我的老太师,兵不血刃要的就是神不知鬼不觉!何况跟您说了您也不会同意!”姬安苦笑着说:“事先就把消息放出去,万一泄密了怎么办,到时候成为阶下囚的就有可能是咱们?太师放心一切有我,您只要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就行!”好不容易才送走了太师。
回到帐中的姬安想到:“昭城地贫民弱且发展潜力太小,根本无法满足成为大后方的要求,纵观方圆数百里,还只有卢龙岭这块地方最合适。谷内数十万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更多的农民,农民多了也就能征到更多的士兵。最关键的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卢龙关,是不用花自己一分钱而早就立在这里的雄关险城,只要不发生类似今天的事情,量你再多人过来攻打也是白费。姬平安排好传令兵,回来接受姬安的进一步指示。姬安决定让姬平留守此地,虽然这座关隘在魏国人的眼里并不重要,可他们也不会眼睁睁的看着被别人占据,就算是做做脸面上的工作,也会派兵前来争抢,守关之事变的尤为重要。另外,派人在周围各城打着昭文君的名义张榜招民,只要肯来东周国定居耕种之人,一律免收三年赋税,解决其住房和耕种所需的种子农具。
“君上英明!”姬平由衷的竖起了大拇指。第二天清晨,卫将军走出帐篷惊奇的发现车队和姬安的帐篷不见了!“不会是他们一大早就走了吧,故意不跟咱们打招呼!”一个手下如是说。“放屁!”卫将军骂了一句,指着他的鼻子说:“用你的屁股想一想都能想到,那么多人一起行动,怎么可能一点儿响动都没有,你们睡的跟死猪一样,难道本将军也跟你们一样?”卫将军无意间发现城头好像不太对劲儿,仔细一看吓了一跳,我的妈呀,原本悬挂的“魏”字大旗怎么换成了“周”?揉揉眼,没看错啊,姬安正站在城头上笑着跟他挥手呢,还有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