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仙侠 > 大周皇全文阅读 > 第1卷 第108章 破大梁城

第1卷 第108章 破大梁城


  大梁,大梁城在地形上先天不足。大梁,即今天的河南开封,地处黄河之滨,黄河洪流,就在离城数里之处轰隆而过,而大梁城的地势,远低于黄河的河床高度.

  赵奢率两万人从安邑出发东征,攻打城深墙坚大梁受挫。于是赵奢为减少伤亡,逐命军士于大梁城西北开渠,引黄河之水,筑堤壅其下流。时值初春,正是春汛时节,周军冒雨兴工,赵奢亲自督工,渠成后大雨一连十日不止,水势越发浩大。随着赵奢一声令下,决堤通沟,洪水泛溢,大梁城顿成泽国。夯土城墙久浸于水中,不免颓坏,周兵乘势而入,大梁于是告破。见大势已去,魏守将只得请降。赵奢尽取大梁周边魏地,姬安代天子封公子玖为梁伯以大梁为都建国。魏国就此分为;以安邑为都的魏国,以大梁为都的梁国,以夏县为首府的河东郡。

  ……

  那就紧赶一会,抓紧时间进城吧。”公孙衍说着,就催促起马匹加快行进的速度,朝着大梁进发。终于赶在城门关闭之前,进入了大梁城。

  “校尉,我们先去哪里?”“先去驿馆,再去找个地方吃饭,好好看一看这大梁城。”公孙衍说道。和别的地方不同,大梁的驿馆不是设在城外,而是城内的,与他比邻而居的,还有行人馆,也就是各路诸侯的留宿的地方,一般驿馆是有驿丞负责,而行人馆则是由大、小行人负责。按照规制,像公孙衍这样的人,一般也是住在驿馆,只不过可以住的舒服一点罢了。于是一行人先去了驿馆,交待了自己的身份,出示了证明,驿馆的驿丞一看来人是公孙衍,抱歉地说道:“没想到犀首公孙大人来的如此之晚,早些时候,行人大人已经安排好,将大人安排进行人馆,但是等了好久您没有来,是以嘱托我好生照料,明早再搬去行人馆居住。是以小吏早早安排了上房几间,以备大人前来,没想到,您果然是来了。”

  闻听此言,公孙衍微微一愣,没想到自己受到的待遇,已经是堪比诸侯了,并且得了犀首这个尊称别号。要知道,大小行人可都是伺候诸侯的官,一般的别国使节进城,可是不用他们的。而姬安,为了自己,尽然不怕违反规矩,就这份礼遇,就足以看出姬安的诚意了。

  然而公孙衍何人,岂能被这点小计俩所镇住?他淡淡一笑,对驿丞说道:“有劳了,既然如此,明日见过行人大人,再行定夺吧,今日就权且在此盘桓一晚。”

  驿丞一听,赶紧着人开始安排住宿饮食,公孙衍推却了饭食,让驿丞准备点热水,自己出去吃完回来,要沐浴一下。公孙衍是摄政要欢迎的重要宾客,驿丞是知道的,是以对公孙衍的要求不敢懈怠,转身就要去安排,却听公孙衍说道:“大人,我有一事不明,还请指教一番。”“犀首过谦了,有事吩咐即可。”公孙衍微微一笑,指着房间内的凳子和桌子问道:“今日进城,见大梁处处有此物存在,看似非中原之物,不知道此为何物?”

  “大人您说的这个啊,矮的叫凳子,是坐具,高的那个,四方形的,是桌子,也就是几案。这是摄政君父发明的。”驿丞显然非常自豪“因为此乃我国君上所制之物,早已通行大周。此物比几案和坐席要舒服的多的,以至于家家皆有此物,风靡全国。别的地方,可是没有的。”驿丞越说越骄傲,看得出来,他现在已经成为了君上的脑残粉了。“君上?哪个君上?”公孙衍皱着眉头问道。

  “当然是当今君上,现在的摄政殿下啦。”

  “原来如此。”公孙衍听完点点头,陷入了沉思。华灯初上,月挂高楼。夜色中的大梁城,笼罩在一片宁静祥和之中,大梁城的布局其实是非常工整的,既有高级住宅区,也就是大北城的北门一带,也有百姓的住宅区,分布在东门一带。就连打铁的买布的,都有专门的市场。

  公孙衍一行人沿着驿馆门口的道路,朝着驿丞告诉的夜市(姬安废除了原有的宵禁令)走去。

  一路上来来回回的百姓,倒是让整个大梁城显得非常热闹。魏人好乐,两边的酒肆传来的歌声,倒也显得气魄豪迈。其实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无论是秦国还是赵国魏国,都处四战之地而好斗狠,崇尚豪杰,仰慕英雄。是以战国七雄,虽然秦楚齐相继称雄,但是唯有赵人魏人可以与变法后的秦人一敌,却也非为虚言也。公孙衍现在还没当过秦国的大良造,现在只是魏国的一个年轻贵族小将领,但年少时周游列国拜师学兵法,对于各国的都城,都略有些熟悉。秦齐楚三国法令完备,但是夜色一降,则百业歇息,城内寂静,全没有这繁盛之景;魏国安邑虽然颇有气象,但是地处山地城市气度狭小。

  公孙衍几人走到一家酒肆,走了进去,发现这家酒肆的置备也全然有些不和格局,和其他国家的酒肆完全不同。几案换成了方桌,坐席换成了凳子,长条柜台摆置在门口,小二帮厨穿插其间。酒水摆在柜台上,老板站在柜台后,关心的不是流水价消失的酒瓮,却是大厅中间微微高出的一个台子上,一个身穿深衣,手舞足蹈,在那里侃侃而谈“昔商纣在位”的上古史事的说书人。

  翌日一早,行人司的小行人一早就来到了驿馆,等候公孙衍。公孙衍见对方果然是用了行人司,是以也不敢骄狂,跟着他,坐上马车,从驿馆出发向王城(姬安打下大梁后,显王赐其天子旗,加九锡,出入称警制命称诏。至此姬安在礼仪上已和天子别无二致,尊贵己极离至尊之位只有一步之遥了)去了。

  马车走到王城门口,公孙衍刚要下车,就被来传令的宦人叫住,并通知他,摄政同意让他坐车进城。这一命令一经宣布,顿时迎来了守城士兵的羡慕,要知道,整个大周,也只有平将军有这种殊荣。可见姬安对公孙衍的看重了。公孙衍拜谢了那位宦官,坐着马车来到龙台之下,从马车出来,抬头望去,台阶两侧,大周的红衣金甲侍卫营站的整整齐齐,训练有素,台阶之上,隐约有一人立在前方。远远望去,身穿胄甲,腰挂宝剑,身后披风红色,烈烈在舞。剑眉入鬓,星美朗目少年郎;英姿飒爽,器宇轩昂小将军。正是那金甲侍卫的统领满吉。

  “不知阁下可是公孙将军。”满吉奉命侍立在此,专为等候公孙衍大人而来。

  “魏国败军的小小校尉公孙衍怎敢称将军,幸的君上相邀,不敢懈怠。是以自沙丘边境驱车来大梁,以赴君上之约。还请这位中郎通禀。”公孙衍不知道满吉的身份,还以为只是一个殿前中郎,是以要满吉代为通传。

  “某乃君上金甲侍卫统领满吉,奉君上之命,在此等候将军多时。还请将军随我而来,君上正翘首以盼将军亲至。”

  一听是帐前侍卫统领,公孙衍心里一个咯噔,这一路上的礼遇已经贵极,这次姬安又让自己的侍卫营前来迎接,这已经是非常重的安排了。心里对姬安的好奇又多了一分,难道真是个明君英主?

  跟着满吉直接上殿,公孙衍瞟了一眼,恰见有四人坐于大殿之上。其中一青年之人,身穿赤色深衣上绣观象暗纹图,面带微笑,眼睛炯炯有神。他上座于殿堂正中,看着公孙衍走了进来,尚未等他行礼,便开口说道:“犀首能够拔冗前来,朕甚是欣慰。舟车劳顿,人困马乏,将军就不要多礼了,请安坐。”

  “君上厚爱,铭感五内。”说着,也不再推辞,反正这一路来的礼遇已经非常高了,再多这么一项,似乎也没什么不可。公孙衍坐定,姬安向他介绍了姬平、张仪和惠施三人之后,开始打量着一下这个后来名动天下之人。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穿着深衣,而是穿着弁服,脚上踏着黑舄,玄色丝衣,纁色下裳,束着白色的蔽膝,整个人显得非常恭敬。然而后世谁都知道,这个魏人,先是帮助秦国取得了魏国的阴晋,扫平了秦国东进的最后一颗棋子,又帮助秦国击败魏国守将龙贾,彻底取得了河西之地,将秦国的势力触角,伸到了中原大地。可以说,公孙衍的大良造之职,取得并不是轻而易举,而是以战功实实在在打下来的。最后,他因为和张仪的矛盾重回魏国,意在挑动关东六国和秦国的矛盾。

  朕驽钝,愿将军教之于我。”姬安显然被他的话题吸引住了,忍不住追问道。公孙衍等的就是他这句话,遂整理了下思路,侃侃谈道:“秦国之强盛,虽闻名于孝公,然其却发轫于襄公。时年,周天子许其西戎之地为秦国之国土,遂有襄公、文公,以区区二十年,横扫西戎十二国,辟地千里,至秦德公迁都雍地时,已据有关中,成为西方霸主。”

  “后来,晋国势大,晋文公借秦国的力量成功即位,并且成了秦国的首要敌人,以致于秦国自穆公之后,行至景公,终不能东进一步,甚至泱泱大秦,不及于晋一魏氏之族!”

  “及至三晋分立,魏文侯以李悝为相,重用吴起,改革布新,以至于阴晋一战,五万魏武卒,大破秦国五十万士卒,从此秦国一蹶而不振。而魏文侯当时意图一举而扫平秦国,却因为结怨诸侯,使得西进之举受累于各方掣肘,秦国得以喘息之机。”

  “至此时,商君入秦,以王道而教孝公,孝公不取,遂以霸道而教之,孝公甚喜。以至于商君之法大行其道,秦国以此立足西陲,强大己身。今又囊括河西之地,虎视中原。是以秦国之势已成,以秦国之势,取天下易也。”

  姬安一边聆听公孙衍讲述秦国的历史,一边思量,他到底是怎么考虑的,见他停了下来,遂说道:“秦国之强盛,实非一世之功,乃是数位君主励精图治之举。是以其势大,绝非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