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仙侠 > 大周皇全文阅读 > 第1卷 第117章 背水一战

第1卷 第117章 背水一战


  “各位。”看着大帐内鸦雀无声,中年人终于开口说话了。“寒冬时节,水草凋敝,牛羊死伤无数。故为了部族生存,本王调兵遣将,欲以我犬戎甲骑,扫荡赵地,最好能够拿下代王城,以作为我南下之阶。”他淡淡说道,但是其中的威胁意味,确实非常浓重。

  “然而今日有人不听我调遣,擅自行动,大家觉得,该如何处置?”他刚刚说完,众人脸色顿时一紧,然后纷纷看向左首一白发老者。只见他脸色铁青,胡须乱颤,显然已在爆发的边缘,却始终不曾抬头,不过不停变换的手掌,正在出卖他心情。“鼓忠?”犬戎王淡淡说道。

  白发老者终于知道自己躲不过,微微一叹,出列向犬戎王行礼道:“大王。”

  “鼓车是你的侄子,我且问你,他私自渡河南下一事,你可知情?”说着,他看着楼忠的眼睛。“不知。今日我遵从大王的命令,约束我部将士整顿辎重,等待南渡。然而清点之时,却发现少了鼓车及一百多甲士。本以为其只不过是去围猎,没想到他竟然南下渡河,打乱了大王的谋划。”鼓忠一字一句的说着自己早就想好的答案,手心里却沁出了汗水。

  “为何不禀报于孤?”犬戎王有些激动的说道。

  “事发突然,决然不是我等可以知晓,是以我在确定之后,才向您禀报,只不过时间太晚,想召回他们,恐怕是来不及了。”犬戎王眼神微微闭合,焦点聚集在他的眼睛上,似乎想明白,他说的是真是假。少顷,他淡淡说道:“既然如此,那这约束不当之罪,暂且给你记下,改日再进行惩罚。”

  “谢大王。”

  “不过,这首战先锋之职务,还是要你先领着。”犬戎王说着,将手中的短剑拔出,在身后的地图上寻找一阵,然后在一个地方画了一个圈,转身对鼓忠说道:“刚才你也听到了,在庙儿梁这个地方,有条小路。如今我们已经暴露,再想南下,必须独辟蹊径,而此处,就是我的蹊径。”

  “大王可是要改变策略?”

  “不错,本次我军分兵行进,大部正面南下入飞狐道,小部沿秦赵边界绕路抢占飞狐道出口。”

  此时,代上城李牧正在大营练习新阵法。

  据说,当年黄帝大战蚩尤,力不能支,几欲战败。此时,九天玄女下凡相助,向黄帝授予天一遁甲之阵。黄帝得此之助,日夜操练,终于大破蚩尤,取得中原的统治权。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所谓“阵”的概念。此后,直至武王伐纣,“周师三百五十乘,陈于牧野”,这里所谓“陈”,即是“阵”,“陈牧野”就是在牧野列阵,以待商朝大军。可见,在商朝末年,“阵法”的概念就已经街知巷闻了。出现阵法,也是古代社会从奴隶制军事战争向封建制军事战争过渡的一个标志。特别是春秋时期,尚未礼崩乐坏,各国攻伐,还讲究列阵而战,最著名的,莫过于“宋襄公列阵败泓水”的故事。虽然非要列阵等待强大的楚军渡河之后再进攻的宋襄公,被称为“蠢猪式的仁义之师”,但是这也间接反应了,在春秋时期,各国都还谨守着周礼,也说明在当时,阵法的概念已经初具规模了。其实,所谓兵阵,即是通过一系列的排列和组合,将手中的兵员进行排列和组合,从而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减小我方损失。是以阵法的组合并非是单一兵种的,更多是多兵种之间的相互配合。当然,单一兵种的阵法并非没有,比如云阵,就是以弓箭手为主,摆成一路曲折蜿蜒的纵队,予以对敌人实施层次性的箭雨袭击,使得所有弓箭手的进攻不会停歇,最大化箭雨的杀伤力效果,可见战阵在古代军事战争的重要性。

  李牧令旗一挥,六花阵变阵锐阵,顿时,周围骑兵以李牧所领中军为正阵,分列六花其一,不仅如此,其他六花之花瓣,也分别以六花阵为阵型排列。不同在于,每个花瓣的小阵是不同的。六花阵以中军为“辛阵”,负责指挥全阵的运转,以“庚”阵为游骑之阵,负责灵活机动的策应其他小阵,随时予以帮助;其余六阵,以甲乙丙丁戊己命名,分别负责六个方向的敌军。具体到不同的任务,其排兵布阵又有不同。

  例如此刻,李牧虽然摆出的是锐阵,然而根据战鼓鼓点的不同,正前方的甲阵六队,以锥形排列,他左边的己阵与右边的乙阵,也同样锥形排列。而正后方的六队,却摆出了方形之阵,以防止对方从后方迂回进攻。而中军阵的两侧花瓣,则是以纵列阵型排列,加强自己左右两翼的防守工作。是以全阵运转起来,以前面三军将近一百八十人为箭头,狠狠的楔入了敌军的步兵方阵中。就像是飞箭遇上了缟素,天生以冲击力见长的骑兵,碰上了从战争诞生之日起,就同时诞生的步兵方阵。只见,以一百八十人为箭头的周国骑兵,手持长戟,面对彪悍的犬戎勇士,丝毫不见害怕,兜头就是一戟刺去,由于是居高临下,快速冲击的马匹对于步兵方阵的威慑力,让这些步兵下意识的先去举起盾牌,准备防守,而骑兵则正是觑准这一时机,将长戟送出,刺入步兵防守薄弱的头顶处。恰恰是在这心理上一点优势,让这两个兵种的相克发生了变幻,骑兵借助马匹的冲击力,和长戟锋利的尖端,准确的将死神的镰刀送到了犬戎步兵的面前。特别是作为进攻箭头的前面三个阵,很快就将对方的阵型凿了一个对穿,将犬戎步兵的方阵撕裂了开来。

  就在此时,李牧令旗挥动,军鼓鼓声更加急促,刚刚从犬戎步兵方阵中脱离的六花军阵又发生了变化,刚才防御左右两翼的丙阵和戌阵各自变阵锥形,只有丁阵毫无变化。这一次,李牧指挥甲阵贴着步兵阵的边缘环绕进攻,借助两翼骑兵的冲击力,狠狠的碾压着犬戎步兵阵型,让犬戎人溃不成军。此时此刻,军阵的威力就彻底展现了出来,特别是对付向胡人这样不喜欢用军阵,只有方阵和圆阵的部队,效果特别明显。如果说,周国的军阵已经发展到了成熟阶段的话,那么犬戎人,顶多还是刚入门的。在李牧的带领下,周军凭借着六花阵的机动性和多变性,很快就将犬戎军的阵型冲击的七零八落,毫无还手之力。不过,同样的,周军亦有十几人的伤亡,但是相比楼烦步兵方阵的溃败,这种伤亡也是比较小的了。

  “大王,我前军溃败几成定势,要不要让骑兵上前策应?”前面浴血杀敌,后面也坐不住,虽然这些步兵有很多都是奴隶组成的奴隶兵,但是这年头,没有个把奴隶伺候,他们还真不适应。是以为了自己的美好生活,一些将领开始建议增援了。

  “恩,命令左右两翼骑兵,对周军发起冲击,狠狠的教训一下这股周军小队。”犬原看着自己的奴隶不断的被李牧灭掉,心中也有些生气,自家心思自家知,看着自己的奴隶一个个死掉,他也像是被李牧抢钱一样,恨不得立刻将李牧这些人捉来当奴隶。是以让左右两翼约有六百的骑兵方阵,呼啸着向李牧方阵冲击而来。

  李牧刚开始战斗时候,尚有些紧张因为对新阵心里没底,要不是部下平时就对六花阵精熟无比的话,恐怕李牧早就自乱阵脚,更不用提将犬戎士兵冲击溃散了。或许是天生就有好战的因子,现在的李牧开始渐进到了那种玄妙的境界里,将六花阵指挥的如鱼得水,除了少许的生涩之外,竟然让众人感觉到他指挥艺术的高超。六花阵有五种基础阵型,根据地形和作战要求不同,每种基础阵型又有五种变化,或方或圆,或曲或直,二十五种变化相机实行,妙用无穷。

  犬戎士兵的进攻多数以弓箭为主,辅以短剑和铜头锤。所谓短剑,其长不过两尺(周朝一尺约20公分),两边开刃,面对周军的长戟,反而能够更加灵活的予以快速进攻,快速变招。铜头锤,实为包裹了圆形铜器的短柄武器,使用时,借助臂力,直击敌军的要害部位,特别是头部及关节处,造成敌人直接毙命,或落下残疾。是以这种武器非常的凶残,而且犬戎人高大威猛,经常和狮虎相搏,是以使用这种杀伤力极大的暴力武器,反而得心应手。犬戎骑兵的顺利,对于周军是一种灾难。特别是缺少合适的近战武器,刚才的长戟反而在这种进战斗中失去了优势。犬戎人挥剑相击,周人只能匆匆阻挡,犬戎人赶紧收剑再刺,赵军一旦反应过慢,就会被敌人的第二次进攻伤害。就这盏茶功夫,刚刚还器宇轩昂、俾睨众生的周军骑兵,顷刻间就被犬戎骑兵打的左支右绌、狼狈不堪,险些连阵脚都压不住了。匆匆摆成的圆形阵,也因为同袍的死亡,出现了巨大的缺口,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防御,何况犬戎人机动灵敏,骑术精湛,其转弯速度明显快于周军,是以整个周军大阵都被冲散成了小方块,逐渐被敌人蚕食起来。李牧冷汗直流,环顾四周,他突然意识到孙子那句话的真正含义:“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周军士兵渐渐只撑不住开始不自觉的后退,李牧见此情况只得下令撤退执行备用方案。随后,李牧率亲军冲杀在前,带领大军边战边退。周军士兵们见到主帅亲自上阵,士气大振人人拼死,竟稳住了本已摇摇欲坠的阵型,大军不紧不慢的退至汾河边。

  到了河边,李牧振臂一呼曰:“今前有强敌,后有大河,退无可退,再退有死无生,只有向前杀出生路,诸军随本将杀!杀!杀!”

  周军士兵们群起响应和犬戎人混战在一起。犬戎王自以为周军已败故率全军押上,妄图全歼李牧部。谁料两军激战正酣之际,从背后杀出一支近千人的精骑。在前后夹击下,犬戎人溃不成军犬戎王死于乱军之中其部属大多四散奔逃。

  李牧的备用方案其实就是效仿姬安井径战法,退军至河边背水一战。而在撤退时,故意留下散兵,他料定犬戎王急于歼灭自己的主力,必不会与散兵纠缠,犬戎主力一过留在犬戎人身后的周军散兵立刻讯速集结,在敌军注意力集中在前方时,给其背后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