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一件事情需要计划,作为一个人,更需要规划他的一生给自己定一个规划:毕业后是选择工作,还是继续深造?对自己做何种选择应早做准备,未雨绸缪。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为之不断地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为将来走向社会做好准备,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出发点。职业生涯规划关系到一个人一生事业的成败,设计好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是每个大学生的重要课题。
案例导入
有人说:不搞职业生涯规划也能成功啊。你看有些人没有做过职业生涯规划,但照样能当上主管、经理。是的,不搞职业生涯规划也可能会获得事业上的成功。但是,如果你做了职业生涯规划,你的事业会有更快的发展,取得更大的成就。下面我们来看个例子,或许我们可以悟出一些道理。假如,你现在住着平房,想在院内盖个小厨房。当你确定了盖厨房这个目标后,就会注意收集砖块、瓦片等材料,你走在街上就会注意哪里有砖块、哪里有瓦片,碰见砖头捡块砖头,碰见瓦片捡块瓦片,用不了多长时间,你就会把原料备全,小厨房就会盖起来了。如果,你没有这个目标,走在街上就不会注意砖块、瓦片,甚至,就算它们摆在你的面前,你也不会认为它有什么用处。这就是说,两个人在同一条街上走过,一个有目标的人和一个无目标的人其收获大不相同。山姆·沃尔顿在密苏里大学上学时,他决定要竞选学生会主席。经过许多思考,他发现了成为学生领袖的捷径,那就是对在校园里遇到的每一位同学,在他们开口之前,就先跟他们打招呼,尽可能与他们交谈。“如果我认识他们,我会主动叫他们的名字并打招呼,即使我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我也会主动打招呼。这样,久而久之,我几乎成了大学里认识人最多的人,尽管有些人不知道我的名字,但这些人后来在竞选中认出了我,把我当做他们的朋友,我如愿击败了所有的对手而当选了。”
点评:要干成一番事业,就像盖厨房,就如同沃尔顿,只有树立了明确的目标,才能向着目标的方向努力,才能有意识地早做准备,创造有利条件,使你的事业尽快获得成功。本章主要介绍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及对大学生就业与人生的重要意义,让大学生了解掌握职业生涯规划制定的方法、原则及具体操作步骤等,使大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以此指导自己的人生规划。
第一节、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
职业生涯规划一般分为个人的和组织的两种,我们这里所讲的职业生涯规划主要是针对个人而言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组织的职业生涯管理规划不同,后者是由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根据组织发展需要而采取的一种现代管理工具,用以了解员工,激励员工从而发掘、留用优秀人才,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组织的发展。这样,组织的职业生涯管理规划不可避免地带上了组织领导、管理者的思想印痕。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结合自身条件和现实环境,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制定相应的培训、教育和工作计划,并按照生涯发展的阶段,实现具体行动以达到目标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是贯穿一个人一生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是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功能在于为生涯找出目标,并找出达成目标所需采取的行动。换言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思就是:你打算选择什么样的行业、什么样的职业、什么样的组织,想达到什么样的成就,想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如何通过你的学习与工作达到你的目标?它实质上是通过自我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成长,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人生发展过程。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不容乐观。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
职业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相应地也就影响着规划的水平。搜狐网在一项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中表明,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满意度在30%左右,75%以上的大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发展、工作、职业生涯没有规划,20%左右的大学生规划不明确,只有5%左右的大学生有比较明确的规划。
(二)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理想化倾向
1.职业生涯目标的理想色彩较浓
有调查表明,75%的高职大学生表示自己两三年之内要做到部门经理;高于70%的学生表示30岁之前要达到月薪4000元以上。
2.偏重对外职业生涯的追求
很多毕业生在求职时片面追求用人单位是否有名气、工作是否轻松、工作时间和地点是否符合自己的意愿、工资待遇如何等,而很少有人从工作是否与自己的个性特征相吻合、公司和个人是否有较好的长远发展等方面来考虑。正确的职业选择应兼顾兴趣、爱好和未来的发展空间。从北森测评网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新浪网联合进行的《当代大学生第一份工作现状调查》显示,事实上仅有17.5%的人在择业的同时考虑了这两个因素。
3.倾向于把职业生涯的成功与否归于外因
许多大学毕业生在职业生涯遇到挫折时,往往将不如意的原因归结于社会不公、家庭政治和经济地位等外在因素,求职顺利的则认为是家里有人帮助、碰巧遇到了好机会或好上司等,而很少有人从自身的知识、观念、经验、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寻找原因。
(三)不知道如何做职业生涯规划
目前,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以下几种态度:绝大多数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既渴望又陌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大多数大学生都认为职业生涯规划非常重要,但是,对于寻求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士的帮助却表现出犹豫;有的学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没有明确目的,往往是出于好奇或表现出从众心理;部分学生自认为自己各方面的优势(或劣势)非常明显,因此,产生了强烈的优越感(或自卑感),觉得没有必要进行什么规划(或认为规划也没有用),从而,根本就不重视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有的根本就没有想过要进行什么规划。
(四)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存在不科学性
1.以自我需求为中心的完美主义倾向:许多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往往只关注自己的感性需要,很少考虑自身特质、社会现实和客观需求。如有的大学生在进行规划时根本不考虑自己的个性特征、专业特点、素质能力等因素,盲目地将生涯路线锁定在行政方向。
2.应急性: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不认真分析、理性思考,即使,有学习如何进行生涯规划的机会也不珍惜,到临近毕业或毕业后求职不顺利时才临时“抱佛脚”,找本职业生涯规划书看看或找个人问问,一旦找到工作就又将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抛之脑后,从而使职业生涯规划失去了实际意义。
3.急功近利性:主要表现为有的学生在规划时,往往只考虑哪个职业热门、什么职业工资待遇好、什么职业社会地位高,或者什么职业最容易得到岗位等。至于该职业是否适合自己、社会是否需要、是否有利于长远的发展等,则很少顾及。
三、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
(一)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职业观就是择业者对职业的认识、态度、观点,是择业者选择职业的指导思想。正确的人生观决定正确的职业观。人们生活、学习环境不同,老师、亲友对职业的认识不同,社会择业指导水平的不同等,都影响着择业者。特别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形成不同的职业观,如对为什么要选择职业、选择什么职业、什么是理想职业、个人适合从事什么职业等,都存在不同看法。正是由于在这些问题上的看法不同,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择业方向、不同的择业行为。有人择业方向正确,有人进入误区;有人事业中成绩卓著,有人无所作为,甚至,屡次在择业竞争中失败。由此可见,职业观对就业者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高等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缺乏社会阅历的大学生解决以上问题。
(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进行自我认知,发掘和发挥自我潜能
一个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大学生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引导大学生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大学生准确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帮助大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引导大学生根据人职匹配理论进行职业定位,搜索或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使大学生学会制订正确的职业生涯路线和实施方案,并进行科学有效的职业生涯管理,不断增强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人生价值。
(三)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成功的机会
生涯发展要有计划、有目的,不可盲目地“碰运气”。很多时候,我们的职业生涯受挫就是由于生涯规划没有做好。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开始。
(四)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
“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人。”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许多大学生不是就业、择业前先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而是拿着简历与求职书到处乱跑,将找到理想的工作寄希望于运气,结果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资金,到头来埋怨招聘单位有眼无珠,叹息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这些大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与重要性,他们认为找到理想的工作靠的是学识、技能、关系等条件,职业生涯规划纯属纸上谈兵,耽误时间,有那精力还不如多跑两家用人单位。其实,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经济、更科学、更高效。
(五)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提高就业市场配置的成功率
在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社会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很看重各种形式的人才交流会,这也是他们走向社会、选择职业的主要渠道之一。多数学生参加人才交流会都有一种“赶集”的感觉。既不分析自己,也不了解、分析用人单位,不管什么行业、什么岗位,漫无目的地投递简历,投出去了就算完成任务,不问结果,但求心安,结果是劳民伤财又无效果。而用人单位也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精力去分析选择。目前,我国人才交流会对接成功率很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缺失,即大学生职业目标相对模糊,对自我缺乏认知,对现实缺乏了解和分析。
(六)职业生涯规划可以降低离职率和就业压力
由于缺乏指导,没有长远打算,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职业目标模糊,缺乏自我认知,盲目就业和择业,直接的后果是人职不匹配,接踵而至的就是频繁跳槽。而做过系统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一般都有明确的职业定向,对第一次择业往往都很慎重,能在真正双向选择的基础上找到一个相对适合自己的职业,从而,降低了因人职不匹配而导致的离职率。一些大学生能找到什么工作就干什么工作,随意地更换工作,毕业多年仍没有职业定位。这种无规划地更换工作,一方面使毕业生难以在一个合适的领域内积累必要的工作经验,而这正是企业所需要的;另一方面频繁跳槽也会影响个人职业的稳定发展。
一个不具备应有的职业技能和经验的求职者,或者频繁跳槽的求职者,都难以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个体的这种行为最终会演变成整个社会对大学生求职者的谨慎选择,导致另一种就业压力,从而使大学生承受就业压力的时间变得更长。
四、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
成功的人生需要正确规划,成功的人生是科学规划的结果。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活动将伴随我们的大半生,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才能实现完美人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是为了让自己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就像为漂浮不定的人生加了一个锚,无论风雨来自何方,生命之船都自有它的方向。米歇尔罗茨(Michelozzi)指出,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具有突破障碍、开发潜能和自我实现等三个积极的作用。一个人最大的幸福,是能以自己选择的方式生活,择其所爱,爱其所择的结果,会使人以己为荣,并呈现圆融、丰足、喜悦、智慧和充满创造力的气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