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一生之中,必须进行以下三项决定。
(1)你将以什么方式来谋生?做一个农民、小商小贩、军人、警察或是大学教授、科学家?
(2)你将朝着什么方向发展?为自己找一个立足点,并且将手头的事办好。
(3)你将要以什么方式工作?是积极主动的、忠诚敬业、追求卓越?还是投机取巧、马虎轻率、拖延怠工?
案例导入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人:有一对兄弟,他们家住在80层楼。有一天,他们外出旅行回家,发现大楼停电了!他们背着大包的行李,看来没有什么别的选择,于是哥哥对弟弟说:“我们就爬楼梯上去吧!”于是,他们背着两大包行李开始爬楼梯。爬到20楼的时候,他们开始累了,哥哥说:“包太重了,不如这样吧,我们把包放在这里,等来电后坐电梯来拿。”于是,他们把行李放在了20楼,顿时觉得轻松多了,他们继续向上爬。他们有说有笑地往上爬,但是好景不长,到了40楼,两人实在累了。想到还只爬了一半路程,两人开始互相埋怨,指责对方不注意大楼的停电公告,才会落得如此下场。他们边吵边爬,就这样一路爬到了60楼。到了60楼,他们累得连吵架的力气也没有了。弟弟对哥哥说:“我们不要吵了,爬完它吧。”于是他们默默地继续爬楼,终于80楼到了!兄弟俩兴奋地来到家门口,互相望了望,忽然想起了一件事:钥匙忘在20楼,还在背包里……
点评:有人说,这个故事其实就是很多人一生的写照。20岁之前,我们活在家人、老师的期望之中,背负着很多压力。就好像是背着一个很重的包登山,所以走得很辛苦。20岁以后,从学校毕业出来,踏上工作岗位,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自己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就好像是卸下了沉重的包袱。到了四十岁,发现青春已逝,又不免产生很多遗憾,于是开始抱怨、遗憾、惋惜、嫉恨……就这样在抱怨和遗憾中又过了20年。等到了60岁,发现人生所剩不多,于是告诉自己,不要再埋怨了,就珍惜剩下的日子吧。于是,默默地走完自己最后的岁月。到了生命的尽头,才想起自己好像有什么事情没有完成。原来,我们把所有的梦想都留在了20岁的青春岁月。无数事实证明,不少人事业无成,并不是缺乏知识才能,而是在于没有设计和取得最适合于自己成长与发展的职业生涯。我们是否也要等到40年、60年之后才来追悔?是否现在就可以做些什么来避免这个遗憾呢?青春易逝,岁月无痕。大学生活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能否把握时间、抓住机会全在于我们自己。本章通过对职业生涯基本理论的介绍,使大学生认识、了解职业生涯的含义、作用,在将来的求职择业中有所受益。
第一节、职业生涯含义、特点与作用
一、职业生涯的含义
(一)生涯的含义
生涯:生涯一词来源于Career,原为“疯狂竞赛”之意。分开来讲,“生”,即“活着”;“涯”,即“边界”。广义上理解,“生”,自然是与一个人的生命相联系;“涯”,则有边际的含义,即指人生经历、生活道路和职业、专业、事业。人的一生,包含少年、成年、老年几个阶段,成年阶段无疑是最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是人们从事职业生活的时期,是追求自我、实现自我的重要人生阶段,是人生全部生活的主体。对于“生涯”的概念,大家众说纷纭,有许多定义,列举如下。其一:生涯是个人通过从事工作所创造出的一个有目的的、延续一定时间的生活模式。其二:生涯是生活里各种事件的方向与历程,它统合了人的一生中各种职业和生活的角色;是个人终其一生所扮演的角色的全过程,由时间(个人有生之年)、广度(扮演角色的多少)和深度(角色投入程度)三个方面构成。其三:生涯是指个人一生职业、社会关系与人际关系的总称,即个人终身发展的历程。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生涯的含义包括以下几方面。
1.生涯是一生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它不是指某一工作或职责的特定时间段,它包括了个体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持续一生的全过程。
2.生涯是独特的和有目的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理念,并按照自己的生涯规划或生活道路走上独特的生命历程。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生涯,而个人的生涯又是根据个人的理想、动机、目标和行为方式去发展的。所以,生涯都有其明确的目的性。
3.生涯是多种角色交互的综合体生涯既包含了一个人不同时期的职业或工作,又包含了同一时期所有生活角色(子女、学生、配偶、家长、持家者、亲友)的交互作用,还包含了人们整合这些角色的方式。
(二)职业生涯的含义
每个人都扮演着多种社会角色,且各有其重要性,而其中最重要的应是职业角色。人的一生,从儿童到老年,大部分时间的活动与职业有关。职业生涯就是指一个人从职业学习开始到职业劳动结束所经历的全部职业历程,即一个人终生的工作经历。进一步来说,职业生涯是由时间、范围和深度构成的一个复杂概念。时间上包含着人生的不同职业阶段;范围上是指人的一生扮演着许多社会角色;深度上表现在对各种社会角色的投入和贡献。关于职业生涯,美国心理学家舒伯和霍尔分别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提出了定义。舒伯认为,职业生涯包括个人一生多种职业和生活角色,即自青春期至退休所有有酬或无酬职位的综合,以及与工作有关的多种角色。霍尔则认为,职业生涯是一个人终其一生,与工作或职业有关的经验与活动,是个体跨越时间的一系列工作经历的总和,其中包含了一个雇用期。可以看出,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职业活动中所经历的过程,这是毫无疑义的。职业生涯,人各不同;但是,它们却有共同的含义。
(1)职业生涯表示某人一生在各种职业岗位上度过的整个历程,而不仅仅指其中的某一工作阶段。
(2)职业生涯从主观而言涉及理想、价值观、个性、能力等因素,从客观而言反映在工作时期所进行的各种职业活动和行为举止表现的连续性。
(3)职业生涯的形成决定于主观和客观的多种因素。它是由本人的职业素养、目标追求,家庭成员的支持,组织的管理与培养,社会环境的变动与机遇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结果。人生在世,自童年开始就产生了职业和职业发展的萌芽。家庭教育、经济地位、环境熏陶都影响到幼儿对职业的看法和定向。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知识和能力的积累,逐渐把个人愿望、条件与客观现实需要协调起来,步入职业历程。职业的发展是连续的、有规程的、无法回头的。职业生涯有两大类型,一种是传统(从一而终)型,另一种是易变(多种多样)型。前者是一生从事一种稳定的职业,如一生经商、一生行医等,这类人在我国改革开放前特别多。后者是自主择业,先后从事多种不同行业的职业活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类人越来越多。
二、职业生涯的特点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终其一生所扮演职业角色的全过程。它有下列特点。
(一)发展性
职业生涯是一个动态发展历程。在不同的年龄或生命阶段,人们有不同的追求目标。这些目标随着内部和外部条件的变动在不断地调整,从而推动了职业生涯的发展,促进了个体的持续成长。
(二)终身性
职业生涯是人生中的连续发展过程。它不只包含了在特定年龄阶段的“辉煌”或“潦倒”,而是涵盖了人在有生之年所拥有的各种职业和社会角色。
(三)独特性
诚然,职业发展具有一般的规律和动态的历程。许多人在职业生涯的形态上有诸多相似之处,但绝不可能完全一致。可以说,世界上没有职业生涯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一般来说,每个人都是根据其人生理想为实现自我而逐步开创其职业前程的;但是,对于不同的人,其内容与结果却充满了独特性与唯一性。
(四)综合性
就社会角色而言,职业生涯是以个体的事业发展为主线而发展的。它包含了个人一生中扮演的所有社会角色,以及不同的职业角色。除此之外,还有公民、学生、子女、夫妻、父母、朋友等各种层面的社会角色。
三、职业生涯的作用
职业生涯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历程,是追求自我、实现自我的重要人生阶段,对人生价值、自我价值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决定人生价值和自身需求的满足程度
人的价值类型有三种,即人生价值、人格价值和自我价值。人生价值是指人对社会的价值,它是通过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而体现的。人生的价值在于贡献。人格价值则是指社会对个人的价值,它体现为尊严与权利人人平等。人的自我价值是指人对自身需求的满足程度,它是通过个人努力来满足自身的生理、物质、精神需求的。社会上尊重人格价值,并通过职业生涯的有效管理来提高人的自我价值。也就是说,通过个人在职业活动中的绩效来取得经济收入、物质待遇和精神奖励,从而满足自己追求的各种需求。人生有所需求,这是人的天性。人生需求是什么呢?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H.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的需求是有规律、分层次的,在低级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等)得到满足后,就会自动上升到新的更高级需求(友爱、尊重、自我实现等)。归纳马斯洛及后人在需要层次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人生需求从低级到高级共有5个层次的内容。
(1)生理需要即氧气、水、食物、休息、性。
(2)安全需要包括身体的与心理的。
(3)社交需要即得到同伴的认同与关爱。
(4)尊重需要即要求自己的人格和成果受到尊重。
(5)自我实现需要即发挥潜能、实现富有意义的目标。
毋庸置疑,人生需求正是通过职业生涯来满足的。人的一生投入时间(约占三分之二)、精力(体力、智力、情感)最多的活动就在职业生涯中。职业生涯使每个人展现才华、对社会作出贡献,也使个人得到报酬、满足需求、享受生活、实现美好愿望。它占用了个人一生最美好的年华,确定了个人的生理、心理状况与家庭生活格调,基本上决定了个人一生的人格尊严、生活层次和质量。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越大,其人生价值就越高,其实现的自我价值也更高。
(二)要求人们提高职业素质
既然职业生涯决定着人的一生幸福,那么,人人都需要面向社会发展,提高职业素质,以便开创美好的职业人生。任何人,特别是青年人,都渴望拥有健康的身体、渊博的知识、卓越的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渴望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同时,享有幸福和谐的家庭生活与丰富多彩的休闲时光。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地认识自我,从职业生涯大局考虑,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积累知识和能力,提高素质和修养,全面发展,成为祖国需要的高级建设人才,迈向成功的职业生涯。优良的职业素质是打开理想职业之门的“金钥匙”,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保证。
第二节、职业生涯的著名理论
国外许多职业指导专家对职业生涯发展过程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形成了多种理论。本书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几位著名职业理论的研究者,如舒伯、施恩、帕森斯和霍兰德等及其相关理论。
一、舒伯的职业发展论
(一)舒伯的五阶段职业发展论
舒伯(D.E.Super)以美国白人为研究对象,把人的职业生涯划分为五个主要阶段:成长阶段、探索阶段、建立阶段、维持阶段和衰退阶段。成长阶段是在14岁以前的年龄段。其中,10岁以前为幻想期,儿童在幻想中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11~12岁为兴趣期,少年以兴趣为中心,理解、评价职业,开始选择职业;13~14岁为能力期,少年更多地考虑自己的能力和工作需要。在此阶段,人们从对职业的好奇向着有意识地培养职业能力过渡。探索阶段是在15~24岁的年龄段。其中,15~17岁为试验期,青年人开始综合认识和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对未来职业进行尝试性选择;18~21岁为转变期,人们接受专门的职业培训,或者正式走上职业岗位,确定某种职业倾向;22~24岁为尝试期,选定工作领域,从事某种职业,对职业目标的可行性进行实验。在此阶段,多数人主要通过学校进行自我考察和职业探索,完成择业和初步就业。建立阶段是在25~44岁的年龄段。其中,25~30岁为稳定期,个人在就业岗位上安定下来,追求职业和生活的稳定;31~44岁为发展期,致力于实现职业目标,处于富有创造性业绩的黄金时期;维持阶段是在45~64岁的年龄段。在此阶段,开发新的技能,维护已获得的工作成就和社会地位,维持家庭和工作两者之间的和谐关系,物色接班人选。在这个阶段里,如果发生积劳成疾、工作失误或某种意外,也会造成不稳定乃至危机。衰退(或称退出)阶段是在65岁以后的老年段。在这个阶段逐渐退出职业岗位,结束职业活动;减少权利和责任,适应退休后一些社会角色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