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穿越 > 大唐皇子全文阅读 > 第77章 殿前君臣论民心(二)

第77章 殿前君臣论民心(二)


李承乾说完,李世民点点头,又将目光转向了李泰,李泰听着李承乾的话,只是淡淡的一笑,站立了出来,道:“父亲,上古圣人在世,尧有九旱,舜有九涝,天灾之事,不可避免,但是若是圣人和百姓同甘共苦,百姓看在眼中,自然是心中怀德,虽然是在大灾之下,仍感于圣人的恩德。”

这个李泰,小小年纪,还真是会拍马屁啊,李恪在心中想着,真是小看这兄弟两人了,在这方面真是无师自通啊,自己在低头的时候,;李世民直接道:“三郎,你也说说看。”

事已自此,就无需回避,李恪站出来,看了岑文本一眼,岑文本也看着他一眼,李恪思索了一下,道:“父亲,儿和太子殿下在渭水呆了四个月,此次的赈灾在孩儿看来还是有很多问题,若不是父亲仁德,岑公和狄知逊明察秋毫,能够体察民情,将一些酷吏打击下去,要不然,儿以为,这些事情,将引起一些混乱。”

李恪直接将问题摊开,让在大殿之中的众人都能吃了一惊,尤其是众人,都知道李世民是好大喜功,李恪这样说,会不会引起李世民的不悦,李泰更是眼中流露着快意。

李世民看着李恪沉默在那里,点点头。,“恪儿,你说的极是,朕想知道的事情,百万流民在各地就食,若是安定,哪里是那么容易的。就是你和太子,开始也要去东市借粮。其他地方的形势就更加不言而喻,蜀王给大家开了一个好头,诸位就畅所欲言就是。”

看到了李世民对于李恪的话语,竟然是不生气,还有欣赏之意,李泰的眼中恨意更浓了几分,没有想到,列克在短短的几句之间,就将话头引向了令一个角度。

“父亲,以隋朝的强盛,固然是远征高丽而劳民伤财,只是汉武帝也曾经与匈奴交战二十余年,损耗国力,以至于汉武帝自己不得不下了罪己诏,但是汉朝并没有因为汉武帝的穷兵黩武而亡国这是什么原因?”李恪看着在场上的众人朗声道。

大殿之中寂静了下来,人人都在想着李恪的问题,拿汉朝和隋朝相比,两者确实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是汉朝先后存在了四百余年,而隋朝不过是四十年的历史,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李世民和许多大臣都参与了对于隋朝扫平天下割据的作战,眼神之中炯炯有神,看着李恪,道:“既然是认为两者有差别,那么你就来说,朕要你看看,你会说什么新鲜的东西。”

李恪向前了一步,步履从容,道:“汉朝之前秦朝经历了二世赵高之乱,高祖和诸位大臣以勤俭为主,经历了文景两帝,已经是百年的积累,不但是国力强势,而且是汉朝是天下人的正统也深入人心,敢乱汉者即为乱臣贼子即使是武帝的用兵,但是匈奴压制汉人百年,危害边境,荼毒生民之害,汉朝武力作战,世人积极支持,有切肤之痛。”

在场的众人对于历史是熟悉的,因此是十分的认同,房玄龄看着李恪,眼神也凝重起来了,将汉朝与隋朝做对比,是他所没有想到的。

李恪似乎是根本没有注意道众人的神色,此时的李恪,神采之家带着盎然之色,接着道:“隋朝的天下本是来自于北周,又度过长江扫平陈朝,正是万物凋敝,民心紊乱,天下之间风起云涌,暗流激荡,天下之间的百姓经历了二百年的动荡,自然是对于大隋予以观望,只是隋帝急于沟通南北,大运河之事由此产生。”

隋炀帝是李恪的外公,此刻众人听李恪在这里讲的时候,都很好奇,李恪将如何是评价自己的外公的,“此等之雄举,自然是非凡眼光,有着大魄力,意欲建立天下无双的大功勋,只是,他忘了最重要的一点!”

李恪停了下来,目光之中闪着光彩,众人的目光都放在了他的身上,只听着他缓缓的道:“民心!”

众人在心中都缓缓的重复着民心,李世民看着李恪,自己的这个儿子在这几个月之间,好像是经历了许多的事情一样,看着李恪,问道:“民心?你小小年纪也知道民心?”

李恪向着李世民躬身道:“父亲,我和太子去渭水之时,您就说过,天下的官吏只知道百姓之弱小,但是您是知道百姓若是失去控制之时,犹如黄河之水冲出于平原之上,犹如山火肆虐与山林之中,谁能阻挡!”

李世民站立起来,赞了一声,道:“好三郎,竟然是有这样的见识,就是当年那些割据一方的豪雄,有着一身武力,但是朕视他们犹如草芥一般,何也,朕所到之处,军机森严,天下的百姓视我如同亲人一般。”

岑文本在一旁,躬身道:“陛下圣明。”

李恪也躬身道:“父亲之所以能够扫除天下犹如扫除屋子之中的灰尘一般,是因为是挽救天下于水火之中。”

“哈哈,你这小子,自家老子的马屁也是你可拍的。”看着李世民的笑意,在场的众人都知道,李恪的话是说到了李世民的心中去了,李承乾和李泰的眼色都难看起来。

“大隋人心还没有拧成一条绳,天下之人只知道大隋是取得了天下,但是根基不稳,仓中有粮。都是为了防备高丽所用,天下百姓犹如饥饿待哺的孩子,而大隋置之不理,天下百姓无路可走之下,群起攻之,正如天下逐鹿一般,不过是几年,就随着崩塌,这就是忽视了百姓的与民心。”

看着众人都沉默地看着自己,李恪心中暗自感谢自己前世的历史老师,是本科历史系的,讲起了历史就是得心应手,这种进行比较的方法,在这个时代还没有流行起来。

道:“因此,儿以为父亲做的最圣明之处,就是视天下的百姓如同子女一般,加以爱护,不是视作是累赘,在饥荒之中,努力救治,百姓感知圣人之意,自然是心生感激,由此可知,民心的向背在哪里了!”

李恪说完,站立在那里,不在说话,脸上恢复了平淡的样子,长孙无忌扬起头来,看着李恪的言语,自己在心中叹息了一声,他自己就是隋朝名将长孙晟的儿子,这些事情又如何不知,只是自己的两个亲外甥,实在是太令人生的失望了,每日的专注于书本之中,这李恪一开口,就抓住了李世民要他们去赈济灾民的重点,就拿这一点眼光来说,无论是李承乾,还是李泰,都是远远的不及,仍然是把自己定位在实在对于百姓的施舍之上。

这就是心胸的差别,长孙无忌经历了这许多的事情,又如何不知道,看着李恪缓缓地点点头,道:“蜀王之言,实在是金石之言也,臣也是赞同殿下的话。”

李恪看着长孙无忌,自己是警戒了几分,自己表现地这么出彩,他反而是称赞了自己,是要引起两个外甥的妒忌和战意吗?

李恪慌忙还礼,道:“舅舅是高台我了,这都是父亲在太子殿下和我临幸的时候叮嘱的,太子以千金之躯,在渭水驻扎了四个月,渭水的百姓无不是称赞,前几日,都是争先给太子敬酒呢!”

自己适才是不是太出头了,只是,在李世民的面前自己不能在表现出台庸碌的样子,即使是有着其他的风险,自己也必须是承受下来,自己就是让李世民在心中留下一粒种子,他的这个儿子见识卓远,是一个当仁不让的极好的继承者!

长孙无忌笑了一下,在长孙无忌的笑容之下,李恪觉得自己好像被长孙无忌看透了一般,有无所遁形之意。

“殿下所言不错。太子风餐露宿四个月,表示圣人的仁慈之意。渭水的流民无不是对于太子殿下感激涕零,也是臣亲自所见到的。”岑文本站了出来,向着李世民道。

岑文本的话,让李恪送了一口气,这表明自己是维护李承乾的地位的,有岑文本作为辅政,不知道会不会让李承乾安心,李恪这时识趣的站在了一旁,不在说话。

“岑大人真是辛苦,协助两位殿下完成流民之事,就是无忌也是很钦佩的。”长孙无忌看到是李恪脱离了自己的盘问,向着岑文本淡淡的道。

“都是诸位明公的支持而已,否则以文本一介书生,以舍人之职,怎么能完成这样的重担呢?”岑文本也不温不火的道。

长孙无忌不在说什么。也他的现在吏部尚书的职务,就是丞相只是一步之遥而已,只是差着一个资历。也退在了一边,

“陛下,越王在洛阳之中也是辛苦之至,臣亲眼所见,越王是衣不解带,奔走于流民之中,洛阳之中,流民在黄河两岸,凄苦之极,而全无饿死之人,越王之功不可淹没!“张亮站出身来,朗声道。

李世民看了一眼李泰,自己适才把功夫花在了李承乾和李恪的身上,忘记了李泰还在身边,看着李泰是一副沉稳的样子,并不因为是张亮的夸赞,就露出了矜持夸耀的样子,在远离自己几百里的地方,刚刚回来,甚至和自己连一句埋怨的话都没有,心中对于李泰升起了一股愧疚的感觉,笑道:“青雀,这段时间真是辛苦你了,我也是时刻的牵挂着你,来,道父亲这里来,让我好好的看看你。“

李泰自己走了过去,李世民将李泰好好看了几眼,自己能看的出来,李泰在洛阳之中,也应该是奔走四方,脸上也晒成了黑色,赞道:“好啊,青雀不但是文章写的好,做事也能够尽心尽力,我真的是很高兴。”

李泰仍然是谦恭的样子,道:“不劳父亲牵挂,张都督在我的身边也是尽心尽力,虽然是事物繁杂,但是还是从容完成。”

在不知不觉之间,就将张亮也是赞扬了一番,看不出李泰是小小的年纪,手腕在这几个月之中是学的很熟练了,李恪在心中惊讶着,心中暗自想着,两人在洛阳之中的交情是究竟到了何种境地,自己低下头不在说话。

“嗯,长平郡公辅助越王,的确辛苦,洛阳之中的流民安置之事,朕也是十分的满意,张亮,自从你在洛阳之中,颇为辛苦,大唐的东都,就系在你的身上,足见朕对你的信任。”

张亮听了李世民的话,连忙躬身,道:“臣受陛下的信任,陛下将东都交付到臣的手中,臣自然是尽心竭力,不敢有松懈之意!”

“好了,先起来也就是了,都是朕的近臣,没有那么多的规矩!”李世民将张亮叫起,声音之中多了几分亲切。

李世民的心意是不可揣测,明明是已经立了李承乾做太子,但是对于李泰的宠爱,自己都看出来,远远地超过了李承乾,这样会让李泰有所想法的,这样也会对于李承乾产生不利。

李恪自己自然是知道的清楚,一个家族想要是有所发展,就必须只有一个继承者,其余的人都出去自立家业,这才是立于不败之地,李世民这样模糊的态度,让人捉摸不定。

这几天在干活,不是不写,请诸位放心好了,请大家继续支持,只要有时间,我视写作是乐趣,请大家支持。民心。呵呵,看着收藏,看来是大家对于我失望了,求收藏,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