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大唐的四张面孔之长安落日全文阅读 > 第38章 末路狂徒,金戈铁马英雄胆(7)

第38章 末路狂徒,金戈铁马英雄胆(7)


  中和元年(公元881年),黄巢带兵攻进了长安城,当时的金吾大将军张直方带领众人迎接黄巢进入城中,黄巢治军严谨,他每每命令部下“整众而行,不剽财货”。正因为此,这支百万大军取得胜利之后依然能够在城内保持军纪严明,他们告诉城中的人:“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汝曹但安居无恐。”同时黄巢向贫民们分发财物,因此起义军受到了百姓们的热烈欢迎。

  广明元年(公元881年)十一月十六日,黄巢在含元殿称帝,他建立了大齐政权,将年号定为金统。对于原来李唐王朝的官员,黄巢留用了四品以下的,其他的高官全都遭到了罢免。黄巢任命尚让做太尉兼中书令,任命赵璋为侍中,任命孟楷、盖洪为尚书左、右仆射,任命皮日休为翰林学士。

  但是没过多久,黄巢所立的军规就荡然无存了,黄巢的那些部下在城中烧杀抢掠,无所不作,对于这些就连黄巢也禁止不了,从而导致了留守在长安的唐室官员整日惶惶不安。同时黄巢对于逃走的唐僖宗没有及时派兵追击,给了唐军喘息的机会,这些都为黄巢起义的失败埋下了祸根。

  皇帝的避难所

  唐朝末年起义不断,社会矛盾十分尖锐,被生活所迫的百姓不断地爆发起义,像在懿宗时期爆发的裘甫、庞勋起义,都是唐朝政府在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之后才平息的。但这都只是一时的镇压,在那个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的时代,也只能治标不治本。唐僖宗统治时期,不但没有励精图治,政治反而更加腐败,百姓身上的负担日益加重,所以又爆发了王仙芝、黄巢起义,这些斗争都给李唐王朝以沉重的打击,使得政权更加腐朽。

  广明元年(公元880年)潼关以东的广大地区已经战火连绵,无心理政的僖宗对此完全不知道,但是掌控大军的田令孜早已看清了当时的大局,所以他提前做好了逃跑的准备。当然,因为皇帝是他荣华富贵的保证,所以他要为皇帝事先准备好逃跑的路线。

  十一月,东都洛阳被黄巢起义军攻下,田令孜知道危机已经临近,于是当黄巢的起义军兵临长安城下时,僖宗在田令孜的引导之下,甚至没来得及通知文武百官,也没有召集军队,只带着身边的五百名神策军和福、穆、泽、寿四王及几个妃子,一起步行到了长安西门。

  因为起义军的进攻十分迅猛,很多大臣并没来得及逃离长安,宰相卢携饮鸩自尽,尸体被后来攻入长安的黄巢军队从棺材里拖了出来,当众碎尸万段,其他高官如崔沆等人纷纷遭到杀害,一时间长安城一片惨相。

  就在长安城陷入一片混乱之时,僖宗在五百神策兵的保护下从长安城的金光门逃出,他们一行人匆忙向西逃去,连一匹马都没来得及带。就在他们急忙出逃之时,恰好遇到了一行骑兵,他们向僖宗喊道:“黄巢是来清君侧的,如果皇上西迁,置关中父老于何境地?请陛下快回长安!”面对这些言论,田令孜急忙命人将这一行骑兵处死,然后将他们的马抢了过来,就这样僖宗才摆脱了步行的窘境。

  僖宗本身是一个喜好玩乐的人,所以他的骑术十分了得,这一路上他并没有受太多的苦。但是和他一起逃亡的几个嫔妃从小都娇生惯养、养尊处优,所以她们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颠沛流离。由于马匹有限,甚至连福、穆、泽、寿四王也只能步行,寿王李杰走不动便停在半路上的一块大石上休息,田令孜担心拖慢行军速度,被起义军赶上,竟然挥鞭抽打寿王并且呵斥他快走。面对跋扈的田令孜,李杰十分愤恨,他狠狠瞪了田令孜一眼,暗暗下定决心,将来一定会报复回来。之后李杰只能在小宦官的搀扶下继续前进。此举就是田令孜为自己留下了满门抄斩的种子。

  十二月十三日,唐僖宗等人终于到达了兴元,这时僖宗命令全国的兵马一起进攻黄巢,收复京城。在全国军队的围攻下,黄巢军被孤立在了长安近郊的一块狭小的土地上。然而由于各路官员纷纷赶到,偏僻贫穷的兴元难以承担越来越大的开支,钱财粮草等物资开始周转不灵。面对这种境况,僖宗在田令孜的劝说下又来到了成都,在很长的时间里这里就成了僖宗新的避难所。

  田令孜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他的哥哥陈敬瑄是西川节度使,早已在此处开展经营。在这里田令孜可以最大限度地发展他的势力,拓展他的权力。昏庸的僖宗并不知道田令孜的用意,当他得知要去一个物产丰富的地方时,就满心欢喜地答应了。中和元年(公元881年)正月二十八日,经过长途跋涉,僖宗到达了成都。在成都安顿下来的僖宗,完全不懂得吸取教训,他依然独宠田令孜,将所有权利都交给了他,对于大臣们的谏言不闻不问,他任命田令孜为行在都指挥处置使,这就等于将自己在成都的一切事务都交给了他。

  僖宗最初来到成都时,曾经给蜀军的每个将士赏钱三缗,后来从其他地方进献的金帛越来越多,这时田令孜就私自将这些奖赏给了自己的亲信,再也不交给蜀军的将士,对于这件事,蜀军中很多人不满。这种不满郁积到一定程度就爆发了出来,当时田令孜宴请诸军将领,所有将领中只有西川黄头军使郭琪没有接受田令孜的敬酒,他威胁田令孜说希望蜀军能和其他保护皇帝的军队得到同等待遇,如果再有赏赐不均之事发生,那么难免会发生变故。

  听了这话,田令孜十分不悦,便换了一杯毒酒给郭琪,郭琪明知此酒有毒,但迫于田令孜势大不敢违抗,只好喝了下去。好在此酒毒性不烈,郭琪回家以后延医治疗,保住了性命。愤怒之下,郭琪果然带兵作乱,在城中烧杀抢掠一番,然后逃出成都,前去扬州投奔了高骈。

  在四川生活的僖宗,虽然依旧过着奢侈的生活,但是再怎么说程度和繁华的长安都是不能相比的,所以每当他遥望长安时都会伤心地哭泣,每次多是因为田令孜才稍稍得到宽慰。这一时期田令孜为了讨好皇帝,经常拿捷报给僖宗看,对于那些打败仗的战报则是隐瞒下来。

  这时的僖宗偶尔也会为朝政费心,当时诸道都统高骈和相邻的镇海节度使周宝之间有矛盾,从而对和起义军的作战产生了影响。为了使他们尽快和解,僖宗这一次亲自看了大臣们给高骈与周宝写的诏书,他一连看了几份翰林学士起草的诏书,都感觉不满意,最后田令孜找人代笔写了一篇诏书,才博得了僖宗的欢心。

  中和四年(公元884年)七月二十四日,黄巢起义之后,僖宗在成都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献俘之礼,然后带着官员们准备高高兴兴地返回长安。由于黄巢军队对长安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破坏,所以很多宫殿都需要整修,再加上那些官员们大都忙于争权夺势,所以僖宗真正从成都启程返回长安是中和五年(公元885年)的正月。历经千辛万苦之后,僖宗在三月二十二日回到了离开四年之久的京师,然后宣布大赦天下,并改元光启,希望从此以后唐王朝政治稳定,天下太平。遗憾的是,这样的愿望最终并没有实现。

  泰山绝路,黄巢兵败

  朱温是宋州砀山人,他“家世为儒,祖信,父诚,皆以教授为业”,但是由于幼年丧父,只能与母亲一起以给别人做佣仆为生。朱温天资过人,孔武有力,史称“勇有力,而温尤凶悍。不事生业,以雄勇自负”。

  时年二十多岁的朱温,在看到黄巢带领大军渡淮之后,感到势如破竹的黄巢军一定能成就一番大业,于是加入了黄巢的军队。出身卑微的朱温,对于金钱和权力的欲望十分强烈,他不畏强暴、敢于抗争,同时也阴险凶虐、首鼠两端。当陷入困境之时,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自身的利益,如果现状已经不能满足他的需求了,他就会毫不犹豫地改弦易辙,另投明主。

  当黄巢攻入长安时,朱温已经是深受黄巢重用的一员大将,他官拜东南面行营先锋使,负责驻守东渭桥,还成功地让唐夏州节度使诸葛爽投降了起义军。之后朱温又奉命转战到了河南一带,他很快就攻占了邓州,当朱温凯旋返回长安的时候,恰好赶上黄巢在灞上犒劳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