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敬宗即位之后便尊祖母郭氏为太皇太后,母亲王氏为皇太后。唐敬宗从不过问政事,将所有的事情都托付给宰相李逢吉,终日只知游宴享乐。从即位的第二个月开始,唐敬宗的游乐生活就从未停止过。唐敬宗由于无知,从即位始就任用宦官。他不分昼夜地赏赐给宦官各种钱财和官爵。据《资治通鉴》中记载,唐敬宗“或今日赐绿,明日赐绯”,宫中财物不够之时便“悉贮内藏,以便赐与”,简直荒唐至极。
敬宗还喜好奢靡,即位不久就下旨大兴土木。为了给皇帝修建宫殿园林,不少工匠没没日没夜地劳作,可以说身心俱疲,一时间怨声载道。他先是嫌长安宫不够宽广,于是下旨另修宫殿。吏部侍郎李程以为此事不妥,在他的力谏下,唐敬宗才转而将修建宫殿的材料运送到穆宗的陵寝给穆宗修建陵墓。重建新宫作罢后,唐敬宗又打算为游兴洛阳修建行宫,后来因为藩镇的参与,敬宗害怕惹怒藩镇,不能收场才终了此念。
正是因为皇帝近乎疯狂的玩乐,不久之后就爆发了叛乱之事。长庆四年(公元824年)四月的一天,唐敬宗正在清思殿打马球,染坊有个叫张韶的役夫伙同卜者苏玄明带着数百人杀进了右银台门。获此消息后唐敬宗惊慌失措地逃到左神策军躲避,其行装何其狼狈。等到左神策军兵马使康艺全带领军队进入皇宫平乱的时候,张韶等人已经攻打到了清思殿,并且坐在御榻上正吃东西。
苏玄明本是个身份低微的卜人,为何敢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原来唐敬宗每日忙着游玩,很多时间都不在宫中,于是苏玄明便悄悄对张韶说:“依我看来,你有做皇帝的面相。如今皇上日日夜夜忙于打马球,大事可成。”此事发生之后,出于对皇帝安全的考虑,不少大臣都上书劝谏皇帝不要沉迷于享乐,给这些贼子以可乘之机。但唐敬宗听过就忘,依旧我行我素。
和唐穆宗一样,敬宗对鱼藻宫的池塘也十分感兴趣,经常在宫中观看龙舟表演。一天他又别出心裁,想于端午节之时在宫中上演一场规模浩大的龙舟竞渡。于是他即刻命盐铁使从全国各地调运木材,为他铸造二十艘龙舟。按照唐敬宗的说法,将二十艘船的木材运到长安,再加上人力,一共要消耗国家转运经费的一半。为了这件事,大臣们又没少费口舌,最后唐敬宗也只好答应将造船的数量减为十艘。
除了终日游宴,喜好奢靡之外,唐敬宗还纵容手下的宦官胡作非为。五坊小使倚仗权势在外无辜殴打百姓,当地的县令崔发见状,便下令将这些小使抓起来审问。唐敬宗得知此事后不问青红皂白就将崔发送到御史台。御史台的官员为了讨好皇帝和宦官居然将崔发痛打一顿,随后丢进大牢。
自封建君主制产生以来,历朝历代都有上早朝的习惯,唐朝自然也不例外。从一个皇帝在朝堂上的表现,基本就可以判断他到底是位贤主还是个昏君。但唐朝的历史发展到了穆、敬二朝,皇帝上早朝已经从司空见惯变得少见。之前的穆宗就经常以各种理由不上早朝,即位后的敬宗也是一样。
皇帝虽然荒诞,但臣子们还是要履行自己的职责。按照朝廷的规定,每位大臣都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来到皇宫参加当日的朝会。有的大臣为了准时上早朝甚至天未亮就起床准备,辛苦程度自不必言。对于臣下的辛苦,唐敬宗毫不理会,依旧我行我素,经常日上三竿还不见人影。所以在敬宗朝的朝会上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就是经常有大臣因为等待迟迟不来的皇帝而在朝堂上晕倒。对于唐敬宗的荒唐行为,大臣中提出劝谏的不在少数,谏议大夫李渤就是其中之一。
果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唐敬宗不仅爱好享乐和穆宗一样,对待劝谏的态度更和父亲如出一辙。左拾遗刘栖楚为了打动君主,甚至在龙墀之上叩头不止,以致头破血流。他对唐敬宗进言道:“宪宗和先帝都是年长之君,四方尚且叛乱不断。陛下您初登大宝且年纪尚轻,理应励精图治。然而陛下每日迷恋声色,贪睡不起。况且现在国丧之期,宫中却整日锣鼓喧天。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微臣恐怕这样下去,社稷终将不保!”
听了刘栖楚的鲜血力谏,唐敬宗震惊之余也深受感动。他下旨擢升刘栖楚为中书舍人,并赐给他绯袍银鱼袋,但对于刘栖楚的话,唐敬宗转身就忘,毫无悔改之心。刘栖楚见皇帝如此无道,甚是失望,自知再怎么劝谏也是徒然。于是拒绝了皇帝的官职,离开长安前往东都洛阳了。
再如李德裕为了劝谏皇帝特意进献《丹扆箴》六首,唐敬宗虽然对李德裕的做法赞赏有加,还特意命翰林学士韦处厚写了一篇表彰奏疏,但对于自己的行为就是坚决不改。时间一天天过去,唐敬宗的做法越来越过分,原先只是三两日不上朝,后来甚至一个月也难在朝堂上看见他的身影。
宝历元年(公元825年)十一月,唐敬宗见祖上多住于华清宫,便突发奇想要去骊山游玩。大臣们怕他一去之后便乐于此道,纷纷上书劝阻。当时拾遗张权舆跪在大殿之上,叩头进谏:“自周幽王以来,游幸骊山的君主从来都没有好结果。秦始皇就是因为葬在骊山,所以秦二世而亡。我朝玄宗皇帝因在骊山修建行宫,后来就爆发了安史之乱。而先帝自去骊山后不久就因病而亡!”
张权舆本意是劝阻唐敬宗不要游幸,没想到唐敬宗兴致勃勃地说道:“骊山果真如此凶险?若是这样,那朕就更应该前去,看看你等所说是否属实。”就这样,唐敬宗不顾众人的反对,乘着銮驾前去骊山游玩。回到皇宫之后,他对身边之人言道:“这些叩头劝谏的大臣们所说的话也并不可信。”自此之后,他就更不把大臣们的劝谏放在心上了。
唐敬宗喜好打马球,为了尽兴,他命令所有的禁军将士和宫人们都要参与其中。宝历二年(公元826年)六月,唐敬宗亲自组织了一场盛会。在盛会之上,马球、摔跤、杂戏等活动无奇不有,几乎整个神策军和后宫都参与进来,陪着皇帝玩耍。唐敬宗对自己的成果非常满意,这场大会一直延续到半夜。
除了打马球之外,唐敬宗还有许多爱好,比如饮宴和打猎等。他经常在宫中大摆筵席,耗费的钱财数不胜数。至于打猎,唐敬宗更是喜爱到无以复加。除了白天的游猎之外,他还在深夜带着随从“打夜狐”,这样方能尽兴。
为了满足自己享乐之欲,唐敬宗专门从各地召集了一批力士,日日夜夜都陪伴在他的左右。对于陪伴他玩耍的力士和宦官,唐敬宗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位游戏高手,马球、摔跤、手搏等都是他的强项,再加上他性格急躁,所以这些人稍有闪失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据记载,宦官鱼弘志、许遂振等人在“打夜狐”的时候由于和唐敬宗配合不当被削去职位,一些力士也因为不能遂唐敬宗的意最终被流放、籍没。
唐敬宗的荒淫无道使得后宫之人终日担惊受怕,苦不堪言。宦官们对唐敬宗恨之入骨,不久之后就发生了谋杀事件,唐敬宗也因此葬送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宝历二年(公元826年)十二月初八夜间,唐敬宗和往常一样带着随从们出去“打夜狐”。可能是当夜收获可观,所以回到皇宫之后,唐敬宗依然兴致不减,于是下旨召集了众多宦官和击球军将前来饮酒作乐。
酒酣之时,唐敬宗感觉浑身燥热,便进入内室更衣。不料此时大殿之上的烛火骤然熄灭,宦官苏佐明和刘克明等人便乘着黑暗将唐敬宗杀死。唐敬宗死时年仅18岁,是除末代皇帝唐哀帝(17岁而亡)之外,唐朝寿命最短的皇帝。死后的敬宗于唐文宗太和元年(公元827年)七月十三日葬于庄陵,谥号“睿武昭愍孝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