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大唐帝国的扩张(第1部):廓清漠北全文阅读 > 第16章 通往西突厥之路

第16章 通往西突厥之路


  唐军攻克高昌,对西突厥是一大震慑。

  这个中亚强国与大唐帝国在西域的冲突从此拉开了序幕。

  我们来了解一下西突厥非凡的成长历程。

  公元 583年,突厥分裂为二,一为北突厥(继承突厥之名),首领为沙钵略可汗;一为西突厥,首领为达头可汗与阿波可汗。

  分裂后的两大突厥汗国不断相互攻击。西突厥的阿波可汗勇猛善战,屡屡击败沙钵略可汗,迫使沙钵略可汗向隋王朝屈服,以换取隋王朝的支持。

  沙钵略可汗于 587年去世,由其弟莫何可汗继任。莫何可汗有勇有谋,又有隋王朝的支持,便对阿波可汗发动反攻。隋王朝赐给莫何可汗鼓旗,阿波可汗的大军见到隋的鼓旗,以为隋军已经发兵援助莫何可汗,军心涣散,很多人临阵叛逃,致使阿波大军遭到惨败,阿波可汗也被俘虏。西突厥的力量遭遇一次大挫折。

  旗开得胜后的莫何可汗转而向达头可汗发动进攻,意欲吞并西突厥。但是就在战场形势一片大好时,莫何可汗却在战斗中中箭身亡,未能完成突厥统一大业。

  北突厥莫何可汗之后沙钵略可汗之子都蓝可汗对隋王朝采取阳奉阴违的政策,遂使隋王朝决心扶植另一股势力来对抗都蓝可汗,这股势力便是北突厥小可汗突利(后来的启民可汗即莫何可汗之子,与颉利可汗时代的突利非同一人)。

  都蓝可汗在一怒之下,与西突厥尽弃前嫌,联合达头可汗,于 599年共同对突利发动进攻,大战于长城下,突利大败,逃到隋帝国。

  隋文帝派遣大将高颎、杨素遣兵入突厥作战。隋朝的军事实力此时极为强盛,高颎大败都蓝可汗的北突厥军,杨素大军与西突厥的达头可汗相遇,达头可汗十万大军遭到惨败,他身负重伤,狼狈逃窜。

  都蓝可汗被部下杀死后,隋王朝册立突利为北突厥启民可汗。启民可汗在北突厥的根基不深,雄心勃勃的西突厥达头可汗也想要一统突厥,不断地发兵攻打启民可汗,控制了北突厥的广大土地,势力直达蒙古大漠以东地区,如果不是隋王朝及时介入,达头可汗统一突厥之势将不可阻挡。

  600年四月,隋文帝派遣猛将史万岁迎战达头可汗。史万岁率军出塞,进抵大斤山,与达头可汗的大军相遇。达头可汗派侦察骑兵去打探来将是何人,侦察兵回报:“是隋将史万岁。”达头可汗又问:“是敦煌戍卒那个小子吗?”侦察兵回答说:“正是。”达头可汗一听,扭头便跑。

  为什么达头可汗一听史万岁的大名扭头就跑呢?原来这个史万岁对突厥人来说,可一点也不陌生,是个凶神恶煞般的人物。

  史万岁早年曾因犯法,被发配到敦煌当一名小卒,在戍边时,曾多次深入突厥境内数百里,夺取牲畜,令突厥人闻风丧胆。后来史万岁参加讨伐突厥的战争,在一次对阵中,隋军与突厥军各派一名勇士,进行一场决斗。隋军派出史万岁迎战突厥军中第一勇士,两人纵马持刀,迎面相向,结果只用了一个回合,史万岁便将对手斩于马下,突厥人无不惊骇!此后史万岁的大名,威震突厥。

  志在统一突厥的达头可汗,一听到史万岁率军前来,魂飞魄散,扭头便跑。史万岁一看突厥人跑了,率军便是一阵急追,追了一百余里,跑得慢的突厥兵被隋军砍瓜切菜般地猛杀一阵,弃尸数千具。之后史万岁继续向北追逐,入大漠数百里,达头可汗头也不回,逃得远远的,以避开史万岁这个凶神恶煞。

  凭着“史万岁”这三个字,就足以顶一支身经百战的精锐之师。

  在隋军不断打击下,达头可汗最后不得不退出漠南,这意味着他统一突厥的美梦破灭,而西突厥的势力也由盛而衰。

  603年,达头可汗控制下的铁勒族十余个部落见西突厥大势渐去,而隋王朝正欣欣向荣,于是起兵反叛,归顺隋政府扶持的启民可汗。达头可汗的力量瞬间瓦解,无奈之下,他远走吐谷浑。此后,西突厥进入一段低迷时期。

  到了射匮可汗时代(611—618),西突厥开始慢慢复苏。隋朝末年,中国开始大动荡,隋王朝走向瓦解,原先归附隋王朝的部落,势必要重新寻找一个可以依靠的力量,这为西突厥的重新崛起提供了机遇。

  此时北突厥在始毕可汗的统领之下,成为天下霸主。但是始毕可汗的目光主要放在中原事务上,在中原诸雄势力之间游走。射匮可汗则乘此时机,开疆扩土,使西突厥的土地向东扩张到了金山(今阿尔泰山),向西北扩张到里海一带,向西南抵兴都库什山,东南则至玉门关附近。

  射匮可汗去世之后,他的儿子统叶护可汗继位。统叶护可汗是西突厥复兴的关键人物,他有勇有谋,继续父亲的扩张政策,北并铁勒诸部,向西与波斯帝国抗衡。

  公元 627年,西突厥与东罗马帝国联手,从东部及北部发动对波斯帝国的进攻。第二年,波斯帝国被迫投降。这是统叶护可汗最值得称道的霸业,西突厥其时的势力极为强大,雄视中亚,成为区域霸主。

  西域诸国尽在西突厥的控制之中,统叶护可汗对西域诸国派遣管理人员,并且征收税赋,使西域诸国成为西突厥的后花园。

  此时西突厥的控弦之士达数十万之多,军事实力超强,称雄一时,史书对此的评论是:“西戎之盛,未之有也。”即便如此,与北突厥的百万雄兵相比,西突厥仍是相形见绌、落于下风。

  为了与北突厥相抗衡,619年,统叶护可汗决心联合唐王朝的力量,他派遣使者抵达长安城,向唐政府进贡,谋求与唐政府建立战略同盟。

  七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探险家与宗教家玄奘在 628年前往印度求法途中,曾见过这位叱咤风云的统叶护可汗,并且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非常详尽地记载了与统叶护可汗会见的情形,当时统叶护可汗正在打猎,书中记载:“可汗身着绿绫袍露发一丈许,帛练裹额后垂。达官二百余人,皆锦袍编发围绕左右。”统叶护可汗得知是大唐来的高僧时,心中欢喜,令好生招待。突厥信奉祆教,即拜火教,而对于信奉佛教之玄奘能如此礼待,可见统叶护可汗之胸襟矣。

  然而,就在玄奘会晤统叶护可汗不久,这位西突厥一代雄主竟然死于国内政变。

  西突厥的历史,是频繁分分合合的历史。虽然表面上看,西突厥是一个庞然大物,一个中亚强国,但是其内部组织却异常复杂,如果没弄清楚这个,对西突厥就会感到一头雾水。现将其内部结构,略作简述。

  西突厥的主体是十姓部落。因为西突厥可汗任命十姓部落首领时,便发予一支令箭,所以又称为“十箭部落”,十姓部落又分为左厢与右厢,其中左厢五个部落,大致在碎叶河以东,称为“五咄陆”,部落首领称为“啜”,这五个部落是:处木昆、胡禄居、摄舍提、突骑施、鼠尼施。右厢也有五个部落,大致在碎叶河以西,称为“五弩失毕”,部落首领称为“俟斤”。

  右厢(五弩失毕部)与左厢(五咄陆部)有着根本的利益冲突,而两厢内的十个部落之间,也存在着许多矛盾。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就已经够糟的,而西突厥的权力阶层,除了大可汗之外,还时常有小可汗,使得原本已复杂的权力结构更加复杂。

  除了十箭部落之外,西突厥还包括其他突厥别部,像葛逻禄部落、处月部落、处密部落、弓月部落等等,这些部落被排斥在权力核心之外,因此也半游离于西突厥汗国,有半独立的色彩。

  以上所述的是突厥人系的部落,而西突厥扩张中,又有许多国家、部落归附,如中亚石国、康国、吐火罗以及在塔里木盆地一带的绿洲国家。这些国家与西突厥的关系,要视西突厥国力的兴衰而定。

  部落众多,权力结构复杂,这些已经足以让西突厥汗国经常爆发变乱了,更何况复杂的地理环境,也加剧了变乱的可能性。中亚地区气候干燥,山脉众多,沙漠广布,这些天然屏障很容易将西突厥分割成几个部分,这也增加了国内动荡不安的因素。

  贞观二年(628年)年底,西突厥高层爆发政变。

  中亚霸主统叶护可汗被其伯父莫贺咄所杀,莫贺咄自立为侯屈利俟毗可汗(简称莫贺咄可汗)。但是莫贺咄的政变并没有得到多数人的支持,结果反而使西突厥陷入内战之中。忠于统叶护可汗的将领们,拥立统叶护可汗的儿子继承大位,称为乙毗钵罗肆叶护可汗(简称肆叶护可汗),两位可汗大打出手,一度中兴的西突厥很快便混乱了。

  贞观四年(630年),肆叶护可汗的军队对莫贺咄可汗发动猛烈的进攻。莫贺咄可汗得不到国人的拥护,在战争中渐落下风,被迫逃往金山地区,被其部将诛杀,所属部落又投降肆叶护可汗,至此,西突厥结束一年多的分裂,重新统一。

  然而,西突厥的统一并没有维持很久。

  贞观十二年(638年),西突厥再度分裂,出现南、北汗庭的对峙局面。

  贞观十五年(641年),强大的北汗庭对南汗庭发动猛烈的进攻。北汗庭的乙毗咄陆可汗派遣大军,攻入南汗庭,结果南汗庭大败。南汗庭的沙钵罗叶护可汗兵败被俘,被斩首示众。西突厥又一次结束了分裂的局面,虽几经分裂与统一,西突厥仍然是中亚地区最强大的力量,乙毗咄陆可汗吞并南汗庭的部众之后,其势力范围从阿尔泰山向西延伸到咸海沿岸,疆域十分辽阔。

  雄心勃勃的乙毗咄陆可汗开始他的扩张之路,他挥师进攻中亚国家吐火罗。吐火罗位于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以及阿富汗的交界一带,吐火罗顶不住西突厥的剽悍进攻,很快便败北,被西突厥吞并。

  在西突厥内战的这段时间里,大唐帝国一举攻克高昌。

  西域诸国,向来被西突厥视为自家的后花园,现在大唐帝国虎口拔牙,势力已经介入,并且控制了西域的交通要冲之国高昌,两雄不并立,一场冲突已势在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