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都市言情 > 大商潮全文阅读 > 第三章 大家齐动手,一起编圈套(12)

第三章 大家齐动手,一起编圈套(12)


下了楼,马思远邀请徐万山去他那里坐一下。夏德志也跟在屁股后面,见马思远没理他,很没趣地回他的中心去了。r

“又让你破费了。”喝着茶,马思远说。r

“什么呀,朋友嘛。”徐万山轻描淡写把二人关系拉得很近。既然是朋友有什么好客气的呢?马思远如此说那就有些见外了。“听小马说你家里很朴素?”小马大概就是徐万山的司机,昨晚送东西的那个小伙子。r

“老徐,你可真会说话,简陋就简陋吧,还朴素嘞。”马思远说。r

“怎么搞的?”徐万山很关切地问。r

“这有什么,底子薄嘛。”r

马思远不愿把这话题继续下去。若要继续延伸,那势必要把陈世美的故事再抖落一遍。好事不出门丑事传千里,这事不用自己宣传,早晚人家会知道。他最烦别人打听自己的过去,那终究不是个什么体面的事情。好在徐万山是刚刚认识,如是换个多年旧相识,马思远必定怀疑问话人别有用心。r

马思远说:“不说这些,咱说正事。你这个老徐,我什么也不懂,你又把我扯进来干什么?”r

徐万山很有含意地看着马思远说:“你不挂帅谁挂帅?这是下面公司的具体业务,有哪个主任能跳钻钻地蹦出来?夏大炮你又不是不知道,他听谁的?”r

这是句大实话,马思远还真不能再说什么。“好吧,既然这样,我就充个数吧。你说说,下一步应该怎么办?”r

“关键是资金。听隋科长那意思,好像市社调动资金有点困难?”徐万山对市社机关的势力不甚清楚。r

马思远说:“可不是,别说老隋打丧棒子,市社哪有钱?经贸中心就那么三张破桌子,再屁毛没有一根,这他妈的不是闹玄吗?”r

这之前,马思远从来就没往深处想,现在正式启动了,他才发现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r

徐万山怕马思远泄了气儿,便给他点步:“你别发愁,这事也没什么了不起的,让隋科长跑跑银行,再不行张主任亲自出面,资金一般没问题。”r

马思远看看表,离下班的时间尚早,便大声喊让文书去把夏德志叫过来。马思远向来很少亲自给夏德志挂电话,有事都是让人去叫。吩咐完抓起电话拨了计财科,隋科长说的什么不知道,马思远便说:“好吧,我们等你。”又打电话给宣教科的洪科长说借杨建军用一下。r

夏德志真听话,文书还没回来,他就“噔、噔”地跑了进来。r

杨建军也来了,进门就问他来干什么?马思远说:“你他妈的别没数,瞧得起你。”杨建军就笑,说:“我也没有钱,不用你瞧得起。”马思远说:“你小子狗坐轿子不识抬举。”r

“瞧得起”是马思远对杨建军讲过的一个笑话。当年马思远在小县城工作时发生的事情。小县城剧团有个业务团长是北京人,据说还是马派的传人,真假谁也没有考证。这北京人怕老婆,每月发工资老婆只给他留五元的午饭钱。这北京人好酒,钱不够就四处借,偏偏忘性大,有借无还。久而久之名声就臭了,人见人躲。一天,他又堵住一个小学员要借钱。小学员每月工资才二十元,不借。这北京人很生气,京腔京调地大声训斥:“我借你的钱是瞧得起你,瞧不起我还不借你的!”这故事杨建军听过,徐万山不知道。反正闲着也没事,马思远就再讲了一遍。r

说着笑话,隋科长推门进来。马思远让人重新沏了茶,半真半假地一根指头朝天花板戳了戳说:“诸位,上面吃抽象的鸡,咱们吃具体的鸡。”r

这也是马思远讲过的一个笑话。说是一个老农的儿子是个大学生,学的是哲学专业。放假时,老农杀了一只鸡慰劳儿子。爷俩吃着鸡,老农问儿子什么是哲学?儿子便把书本上的概念讲了,老农听得一头雾水。儿子急了,指着桌上的鸡说,以这只鸡为例吧,在你们眼里,这只是一只鸡。在我们哲学人眼里它是两只鸡,一只是具体的,一只是抽象的。老农还是不懂,儿子说老农不开窍。老农很生气,把桌上的鸡搬到自己面前说,明明是一只鸡,偏偏说成两只,书都念到驴肚子里去了?这样,我吃具体的,你吃抽象的。r

这笑话徐万山和夏德志没听过,隋科长和杨建军都知道,俩人就笑。隋科长说:“抽象的鸡多容易啊,上下嘴皮一巴哒就出来了,可具体的鸡有骨头,可别卡了嗓子眼。”r

马思远知道隋科长话里有话。但有了抽象就得有具体,于是说:“不开玩笑了,书归正传。”r

夏德志牛皮哄哄急着去深圳签合同。马思远不高兴了,冷下脸说:“老夏,你这么大的人了,办事不能稳当点?你以为这是耍玩意儿?合同一签那不是张废纸,资金不落实,违约可要负责任的。你怎么一点数也没有?真以为小酒一端,啥事好办,酒杯一碰,啥事都行啦?”r

夏德志立马稳当多了。徐万山朝马思远点点头,那意思是说,怎么样?没有你坐阵还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