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大清灭亡启示录(1894—1911)全文阅读 > 第21章 强大的北洋舰队何以一败涂地?(2)

第21章 强大的北洋舰队何以一败涂地?(2)


  首先要来普及一下北洋军舰上锅炉的知识。北洋军舰上的锅炉分为两种,一种是火管锅炉,在炉膛里面加水,同时密布一根根炉火管道,管道产生的热会烧沸炉水而产生蒸汽;另一种水管锅炉恰恰相反,炉膛里是火,把水通进密布在炉膛的管道里而产生蒸汽。

  普及这个知识的目的就是让我们明白,无论是火管还是水管,使用时间长了都会老化,火管里面会充满烟灰,水管会积淀水垢,影响热力,最终影响动力。解决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拆下来进行清洗或者重新更换,这就像行驶一定里程的汽车需要保养一样。

  但是,北洋舰队的军舰自从下水后就从来没有更换过锅炉。在1893年,丁汝昌好歹发现了这个问题,申请将锅炉进行更换。但这种锅炉还不能国产,需要去进口。最后,这样的“小事”不了了之,这些老爷级别的锅炉一直使用到海战,加上那质量低下的煤,定远无法达到设计的最大时速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种状况对伊东佑亨来说是求之不得的。虽然他并不清楚北洋舰队因为什么原因而速度慢下去,但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全速航行,以便占了便宜就跑,全身而退。于是日本军舰开足马力,在海面上一路驰骋,定远和其他军舰苦苦追赶近两个小时,仍然追上无望,只好停止了追赶,收队返回旅顺。

  大东沟海战结束了。

  海战惨败的根源

  北洋舰队的损失是巨大的,按照《东方兵事纪略》的记载,它沉没了五艘军舰,1100人阵亡,其中还包括为军舰服务的两名外国人,他们甚至都没有来得及吃一顿饱饭。而联合舰队虽然多艘军舰受到重伤,但没有一艘军舰沉没,阵亡人数仅为115人。

  是时候来对这场战斗进行一个总结了。

  从前面的讲述中,相信大家已经从作战过程中明白了存在于北洋舰队的一些问题,这或多或少都是北洋舰队战败的原因。但是,它们都还不是最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正等待我们解开。

  停止追击日舰后,定远舰上的官兵才有时间去看望一下受伤的丁汝昌,询问他的伤势情况。丁汝昌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我们已经有好久没有见到这位司令大人。

  多年以来,人们对于丁汝昌在这场战斗中的表现争论不一,但基本大部分的争论就集中他在战前摆出的那个令人有点发晕的“人”字形阵形上,有说好的,也有说坏的。

  通过实战的检验,我们发现,这两拨人的观点都有道理。他们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了这个阵形。因为任何一种阵形都是有利有弊的,并非全能,也并非万能,也可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战前的布阵,只是属于战略意图中的一部分,只是一种建立在对敌对己实际情况详细分析后的估计。有的估计到了,有的没有估计到,这很正常,毕竟大家都不是神仙。

  如果没有估计到,那该怎么办呢?两个字——调整。

  伊东佑亨就是一路调整过来的。

  在布阵上,伊东佑亨看上去很随便,他只是把联合舰队分成了两队。但这正是充分利用日本军舰的优势,让高速的军舰单独成队。

  战斗打响后,一开始的战略意图是想实施包抄,实现围歼北洋舰队的梦想,但是伊东佑亨很快发现在强大的定远、镇远面前,围歼的梦想是不可能实现的。于是进一步发挥了日本军舰航速快、炮速快的优势,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积极穿插跑动,对北洋舰队不断进行分割包围,形成局部优势各个歼灭,发扬了协同作战的团队力量。

  如果北洋舰队是身躯庞大的水牛群,那么日本军舰就是团队捕猎的狼群,集中力量对最弱的几头牛紧咬不放,在北洋舰队反应过来之前,迅速完成撤退。这就是伊东佑亨整场海战中的战略意图。

  事实已经告诉我们:只有根据不断变化的战场形势而及时对战略战术作出调整(包括阵形),保持战令畅通,形成对整支舰队统一的指挥,才是最佳的选择。

  而这就是丁汝昌最大的失误。

  在意外受伤之后,他老人家就变成隐形人了,自己不出面,也没有替补出面,全军无令,舰队不整,这就像一支球队没有了主教练,后卫难免打成前锋,最后成了一盘散沙。

  这就是北洋舰队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它并不是某些装备上的缺陷,不是炮弹不多,也不是士兵们士气不高或者战斗力低——根据战后统计,北洋士兵发射炮弹的命中率,甚至还要高于日军。失败的根源是另外一个问题:包括丁汝昌在内的指挥官的问题!

  北洋舰队强大下的危机

  北洋舰队是朝廷投入最多的一支舰队,也是军费最有保障的一支军队。舰长们等中高级军官拿着相当于如今几十万的年薪,而普通士兵们的年薪不到中级军官的1/30。在外面看海军是个高薪的行业,天之骄子,但只有内部人员清楚,钱都被领导拿走了,职工和领导收入——差距很大。

  但高薪带给北洋舰队军官们的并不是有效的管理和刻苦的训练,他们最热衷的一件事还是——赚钱。

  按照《北洋水师章程》规定,在北洋舰队常年停泊的基地威海刘公岛,除了丁汝昌,各级军官都不得在岸上买房子,必须常年住在舰上。但这一条是基本没人遵守的,比如方伯谦就在威海、烟台、大沽、上海等地拥有多处房产,姓方的一人名下有多套房子。

  丁汝昌不仅在刘公岛上盖了自己住的房子,还修建了大批商铺用于出租,然后这些租金落入了他自己的腰包。聪明的方伯谦发觉了这个发财的机会,也搞了不少出租屋,于是两位房东大人因为争抢租客问题,进行骂战。

  买这么多房子,自然是为了找小三的方便。书生意气强的方伯谦先是与丁汝昌同时看上一位妓女,发生矛盾,然后又与刘步蟾同时想娶一个美女小妾而差点拔刀相向。

  腐败是从中高层开始的,那就不得不影响普通士兵。上行下效,历来就是腐败学得最快。

  在刘公岛基地的周边,有一排排的娱乐场所,包括赌馆、鸦片馆、茶楼、妓院等,从头数过去不下50家。它们都与军方相关,将领们有时是作为顾客来照顾生意,有时是作为幕后老板来照看生意。而大家每年最盼望的就是冬天的到来,一入冬,就可以带着军舰去南方过冬,然后泡在上海或者香港的花花世界里,乐不思归。

  几年时间里,新兴的北洋海军就这样像八旗绿营一样迅速全军腐化了。

  大家都忙着赚钱和享受,日本虽然被列为假想敌,大部分人都知道清日一战不可避免,但战术问题是没有人来研究的,备战工作也不是认真去办的,日本海军的情报,也是没人去收集的。

  日常的训练也就是走走过场而已。当有领导来视察时,旌旗蔽日,把定远和镇远拉出,巨舰出海,让领导高兴一下。如果要看实战演练,也很好办,靶子早就在一个固定的位置准备好,几个预定的开炮点也设置好,检阅开始,军舰开到这些预定地点,闭着眼睛发几炮,百发百中,总算摸索出了一条具有北洋特色的让领导满意的视察模式。

  这些情况其实也引起了朝廷的注意,言官御史们多次弹劾丁汝昌,但都被李鸿章顶了回去。李鸿章需要丁汝昌的原因前面说过了。而需要李鸿章的是谁,答案将随着战争的深入而揭晓。

  方伯谦的结局

  海战的结果传出了,朝廷上下一片哗然,清流言官们找到了事做:不遗余力地参奏丁汝昌。早就看他不顺眼了,更何况还战败了!于是,丁汝昌被专门参,被单独参,被在其他奏折中附带参,反正成了炮轰的对象,众矢之的。与此同时,言官还暗地里将矛头对准李鸿章,要求追究李鸿章的领导责任。

  丁汝昌赶紧向李鸿章写报告,把海战的过程描述了一遍。接到报告后李鸿章仔细阅读,发现了一个兴趣点,马上给丁汝昌回电:“接电,此战甚恶,何以方伯谦先回?”

  丁汝昌明白了,于是他重新写了一个报告。这个新报告重点讲了讲方伯谦如何率领济远舰逃跑,顺便将方伯谦的逃跑定义为舰队变成一盘散沙的直接原因——“方伯谦首先逃回,各船观望星散,将队伍牵乱”。

  后来,李鸿章加上一句:“若非济远、广甲相继遁逃,牵乱船伍,必可大获全胜!”

  李鸿章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就让方伯谦成为北洋舰队战败的替罪羊吧。

  但是,对于李鸿章来说,找到这个替罪羊,还需要堵住“闽党”以及朝中言官们的嘴。

  他们很快想到一个人——刘步蟾。

  刘步蟾属于“闽党”,借刘步蟾之手去杀掉方伯谦,无论是“闽党”还是言官,都无话可说。

  要借到刘步蟾之手,还需要一道程序:让他暂时成为北洋舰队的最高指挥官(代理司令)。

  于是,丁汝昌开始养伤休假,李鸿章命令刘步蟾暂时接替丁汝昌的职位。丁汝昌写好的那第二封战报,由刘步蟾签发。

  按照《北洋水师章程》规定,舰队司令平时有事不能来上班,应该由左翼总兵(林泰曾)代理,左翼总兵也不能来上班时,才由右翼总兵(刘步蟾)代理。所以,按照章程规定,即使是丁汝昌有伤请假,代理司令也应该是由林泰曾来接替,而林泰曾一向老实,他是绝对不会签发把方伯谦定为替罪羊的报告的。李鸿章看中的就是刘步蟾为人强硬,能压服其他福建同乡——借刀杀人之计,很完满。

  根据这个战报,李鸿章请旨将方伯谦即行正法。

  朝廷当即同意,李鸿章立即将处斩方伯谦的电报发给北洋舰队,电文的签收方是“丁提督刘镇”,也就是让丁汝昌和刘步蟾同时签收,而以前李鸿章发给北洋舰队的电报都是丁汝昌一人签收——这就是说,刘步蟾必须全程参与杀方伯谦的过程。

  同为福建人的林泰曾、叶祖珪、邱宝仁一齐求见刘步蟾,请求他看在大家都为老乡以及27年同学同事的分上,设法保住方伯谦一命。

  刘步蟾表示:我也没有办法啊。

  42岁的方伯谦被押至旅顺黄金山山脚下斩决。

  就方伯谦战场逃跑来看,他的行为属于严重地违反军纪,被正法是一点都不冤枉的。但是他又很冤枉,他的冤枉在于一个人承担了大东沟决战失败的责任,而丁汝昌解脱了,李鸿章也给了朝廷一个交代,言官们的嘴被堵上了。大家一团和气。

  在死前,方伯谦曾质问:“军无令,队不整,谁之过?”

  这是逃跑冠军最后一次抓住了事件的核心,只是他再也没有去分析判断的机会了。

  在方伯谦死后,丁汝昌的伤奇迹般地“迅速好转”了,刘步蟾当了两天代理司令的使命也宣告结束,丁汝昌重新归位,此后李鸿章发给北洋舰队的电报再也没有列上“刘镇”。

  由于方伯谦是死在刘步蟾任上,方、刘两家自此世代结怨,方伯谦的后人一直保留一个祖训:先辈是被他的同学刘步蟾诬陷害死的,要向刘家报仇!据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福州的方、刘两姓互不通婚。

  海战结束,陆战开始

  日本。当大东沟海战的消息传回时,整个日本都疯了,各地的人涌向东京,欢庆他们的胜利,日本铁路公司特意降低了各地到东京的火车票价。大家其乐融融,并不敢相信能够战胜强大的清国,喜悦来得有点突然啊。

  伊东佑亨胜利了,他的胜利是冒险的胜利。他冒着风险打破了世界海军的权威理论,赌一把却换来了丰盛的成果。他的战术也引起了西方老牌海上强国的注意,在研究之后,欧美海军很快仿效,成为一时的潮流。

  西方媒体用他们的视角关注了这一次战争,伦敦《每日新闻》挖出了清国官场的腐败。在1894年12月13日这篇报道上,值得注意的是标题,很生动,翻译得现代一点就是“人类已经阻挡不了清国官场的腐败”,标准翻译是“清国官场腐败危及人类道德”。

  《泰晤士报》国际新闻版主编姬乐尔来到了清国,经过一段时间内的走访后,他得出了结论:“我们寄希望于清国的潜在力量约达30年之久,认为清国会崛起,但你我都知道,这种幻想是如何破灭的。在我看来,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清国很难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却可以列入弱国的行列之中。在清国看来,历史、地理、近代科学成就、影响西方国家政策的公众势力、公众舆论、议会、报刊,都是些没有什么意义的字眼。中华帝国正在衰亡,它的肢体已经腐烂?”

  桦山资纪找到了伊东佑亨,他首先心有余悸地回顾了一下被鱼雷艇攻击侥幸逃出一命的过程,拍着伊东佑亨肩膀的手似乎还在发抖:“兄弟,你不知道哇!看着鱼雷冒着气泡钻到船底下,那种感觉真的比什么都可怕?”

  然后,桦山资纪要求伊东佑亨好好研究一下鱼雷艇在海战中的作用。

  在大东沟海战中,伊东佑亨连一艘鱼雷艇都没带,因为他并没有重视鱼雷艇的作用。回到日本后,伊东佑亨立即将全日本16艘鱼雷艇全部找来,单独编队,从此与军舰进行配合作战训练,他决心一定要寻找出发挥鱼雷艇最大攻击力的作战方式。

  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从实战中不断学习,这是一个优秀将领迅速成长起来的最大秘诀。事实上在反舰导弹发明以前,鱼雷是击沉军舰的最有效的武器,这个秘密将在接下来的威海海战中被伊东佑亨发现。

  结束了,一切都结束了。这边大清朝廷在杀掉了方伯谦后,一切归于平静。北洋舰队虽然失败,但并非完败,它仍然有不容忽视的实力对日本舰队构成威胁,只要认真反思战败的真正原因,认真思考接下来的应对策略,接下来的战局是会有好转的。

  而这一切并没有发生。李鸿章大人一如既往地对丁汝昌发出了继续“避战保船”的命令,此后的北洋舰队将只能在威海与旅顺之间游弋,一碰到日本舰队就要躲开,让日本军舰在黄海、渤海横行无阻。

  李鸿章不知道的是,他的消极防御战略,又将对接下来的陆战带来严重的影响,清国军队又将陷入失败的命运。

  一场大规模的陆战,已经从平壤打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