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有佟妃外有两位亲王的料理下,宫中依例敲响了云版,召集八旗王公入内守灵,玄烨哀痛逾恒不能理事,一应诸事全都交在内阁群臣手里。宫人们在内务府的指挥下,开始撤走所有吉色、糊门神、赶制孝衣孝带、搭灵棚,人人忙得不落座,一切都有条不紊地展开了。
这个康熙二十七年的新年也是过得悲悲惨惨的,往年炮仗鞭炮的花哨仪仗今年全停了,连百姓家里头都是藏着掖着般的过完的。除夕本是一年之末,素有避忌之例;元旦乃新岁首,天地人协吉之辰,为吉祥之日。按惯例,即使在大丧期间,皇帝在这两天也要回宫。除夕前,群臣们一再叩请皇帝回宫。玄烨却说:“人主宫殿原多,可以因时移跸。若在庶民,遭此大故,所居止于一室,又迁避何所?回宫断不可行。”又云:“设太皇太后之变恰遇二十九、三十日,将若之何?亦唯有聚集此处,岂可他避耶?”众臣又请皇太后出面劝阻,也无济于事。最后,为了给皇太后和大臣们一点面子,玄烨答应从梓宫旁移到慈宁宫前院,住在皇子们守丧的帐篷内,但仍未回自己的寝宫。
太皇太后初崩的时候,谁也不知道皇上为何是这样的伤心,太皇太后已经是七十五岁的高龄了,要说也是喜丧,太皇太后又死的安详,连个憾事也没有。皇上却在太皇太后的丧礼上闹得不可开交,先是水米不进,只是嚎啕大哭,后来有些意识了,只是吵吵地要割辫。清朝制度,只有先帝驾崩,嗣皇帝才能割发辫。皇后(包括皇太后、太皇太后)丧,皇帝例不割辫。孝庄文皇后崩后,礼部以孝端文皇后、孝康章皇后、仁孝皇后、孝昭皇后丧时,皇帝均未割发辫为例,奏请皇帝不要割辫。谁知玄烨在这事上竟是十分的蛮横,一个人的劝也不听,趁着大家没注意便已经把从小养下的辫子给割了。众人无奈,以为这样总算是有个了解了,谁知皇上又一改旧制,谕令“今孝服俱改用布”。原来满洲旧制:国有大丧,皇帝及宗室公以上,孝服俱用素帛(白纺丝),忙得内务府又立刻采办布服,给众人换上。这样吵吵嚷嚷一直到了正月二十二日行完释服礼后才回宫后才有些收敛。
然而康熙二十七年二月,才刚刚从太皇太后辞世阴影里走出来的清廷又遇到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说它是匪夷所思其实也不一定。佥都御史郭琇忽然参劾明珠八大罪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