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推理 > 盗墓风云全文阅读 > 25 摇钱树2

25 摇钱树2


蓬安山是四川绵阳市附近的一座小山,估计高不过百米。距我们家大概两百里,同样近临涪江上游,相对于这个区域的其它山来说,要陡峭得多,山上丛林密布,也因为这山太陡峭,所以这座山上没有一分田地,山下是一片临江的开阔地,居住着稀稀疏疏的几户人家。其中一户是胡文才的表亲。r

为了选择较大的墓葬挖掘,我们临时投住在胡文才的表亲家,在山上走了一圈之后,我们确定山上有墓,而且比较多。因为这座山地势极佳,近临涪江,视野也很开阔,与周围的山不相连。这样的山,在古时候一定是风水宝地,山上一定埋葬有富贵人家,还可能有富贵人家的家族群墓。况且,这里就在经济发达的绵阳城边,有王侯一样的人物埋葬在这里也未可知。r

绵阳是座古城,古名“涪城”、“绵州”,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涪县以来,已有2200多年历史,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尤以渊远流长的巴蜀文化和遍地可寻的三国遗迹著称于世。从汉代已经非常发达富足的地方历史可以看出,绵阳周围定有高档豪华的墓葬。r

于是我们开始规划这里的盗墓活动:第一,用一天时间找出山上能找出的墓葬。第二,只选择其中较有规模的五、六座墓挖掘。第三,在这里挖掘的整个过程严格保密,不能让任何人知道。包括胡文才的表亲。r

计划周全之后,我们开始了按计划行动,仅用了半天时间,我们便踏遍了全山,完成了找墓作业。我们在这座山上找出大大小小四十多座墓,颇上规模的墓就有十一座。r

找到墓之后,挖掘就得按计划进行。前一周时间,我们共挖掘了三座崖墓,收获非常可观,各式大大小小的陶俑就挖出两百多个,其它各种陶器也是出土颇丰,相较于其它墓葬来说,不一样的是:在其中一座墓里,我们挖到了一罐铜钱,里面装满了“五铢”铜钱,拿回家里一数,竟多达四千多枚。但是这样的挖掘不能让我们高兴起来,我们更希望挖到更大更豪华的墓葬。r

第八天,我们选择其中一座外层封土较少,处于悬崖中间的崖墓首先挖掘。因为这座墓地处悬崖的中间,所以我们用绳子在悬崖上方的大树上绕一转,一边放松绳子一边把自己往下放。这些悬崖峭壁上的墓挖掘起来都很危险,稍不注意,跌下悬崖,必将粉身碎骨。r

为了方便挖掘,我们先在悬崖上面挖了一个可以容纳三个人停留的小平台。虽说地处悬崖,但也有不少柏树在上面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形成了悬崖上面的一片密林。背后浓密的树林挡住了山下人们的视线,我们可以在大白天放心大胆地在山上挖墓作业。山下有一条公路,来往穿梭的车辆和行人使我们挖掘时同样不敢有过大的动作,因为一旦不小心将泥土或者石块掉到了山下,很可能砸中下面的车辆或者行人。r

这处悬崖上的泥土相对比较松散,挖掘也比较轻松,用了不到一小时,向内挖掘大约两米,我们便将短短的墓道清理出来,里面同样用大型的墓砖封闭着墓门。悬崖上的墓与其它位置上的崖墓是不一样的。悬崖上的墓,一般都没有很长的墓道或很宽的朝口。这样的墓很方便挖掘。r

三个人钻进刚挖的一段小洞坐下吸上一支烟之后,准备打开墓门,忽然一阵惊雷从天而降,转瞬即大雨倾盆,无奈,我们只得躲进刚挖的墓道之内,三个人缩在一起,才勉强避过外面的大雨。没想到这场雨一下就下那么久,直到下午五点过才停下来,我们从洞里退出两个人后,这才继续挖掘,****在里面用铁钎拼命地撬封口的墓砖,好半天才算把砖拆开。r

墓砖刚拆开,****往里面望了望,便呆在当地。r

没想到当墓砖拆开后,墓门并没有打开,****大叫:“怪了怪了!这里面竟然还有一道门!”r

我也觉得奇怪,便换出来****,我自己进去看看。映入眼帘的是又一道紧挨着的石门,距离外面的封砖大概有五十公分远,这道门制作极其精美,在石门上面,左右各雕刻着一个仕童做着作揖的动作。r

我们完全拆掉外面的墓砖,狭窄的盗洞里面一下子宽敞起来,这样,我们三个人都可以进到洞里面同时作业了。r

不知古人是怎么把石门安装上去的,我们找了许久,竟然连一丝缝隙都没找到,整个石门板就象与山体连在一起一样。这下我们可呆了,如何打开这道石门成了最棘手的问题。r

从考古队到现在我们挖掘过许多汉代崖墓,在此之前,从来没有看到过用石门封了墓门之后再用墓砖封墓门的墓。虽然觉得麻烦,但是也不由得心中暗喜,能将墓门做得如此精致的墓,可以肯定,一定是达官贵人的墓。r

外面天色渐暗,看来一场大雨又将来临。无奈,只得用最原始的办法来打开这座墓,我们轮换着用铁锤和錾子在石门的左上角开洞,这个方法虽说既费力又费时,但是这是唯一可以使用的方法了。这块石门很厚,估计不少于五十厘米,直到晚上十点过,我们才在上面开了一个直径约四十厘米的洞。洞一凿通,里面便一股湿润的暖风透出来,使人莫名的产生一种恐惧感。r

我们鱼贯而入,先用高亮度的手电筒在里面扫视一翻,一个前所未见的景象把我们惊得呆在当场。r

这座墓很深,洞进深估计超过四十米。因为汉代崖墓一般来说进深能够达到二十米就已经是很大的墓了。这座墓的进深却超出了许多,虽说是在岩石里面凿洞为墓,却看不到一丝岩石。墓顶布满的精美的壁画,历经两千多年,竟然也一点破损也没有。r

两侧墙面被各种颜色的浮雕布满。在墓的两边,各分布着四间耳室,全部用墓砖封着门。墓砖砌的墙体上,还残留一些文字的痕迹。r

在我们的前面,墓室的中央,摆放着一些高约半人而且东倒西歪的陶俑,像一个乐舞团一样,有舞蹈俑、抚琴俑、吹奏俑、庖厨俑、听琴俑、文俑、武士俑等,陶猪、陶狗、陶鸡、陶马、陶猴子等摆了十来行。这些陶俑也明显比我们以前挖到的陶俑上档次,全部是表面上过釉的釉陶俑。r

墓里很干净,一眼望去,没有看到一点泥土,地面上整齐地铺了一层巨大的地面砖。这估计是我见过的最古老的地面砖了。因为它的年代距今2000年左右。r

****半裂着嘴,盯着面前的一大片陶俑。看过好一阵,干脆蹲在地上,将一件舞蹈俑捧了起来,嘴里说:“哈哈,老文,这些俑漂亮哦,估计价格得高点吧?”r

“那还用说?这些上了釉的,上了釉的肯定要值钱得多。”r

“呵呵呵呵,那是那是。”****一脸幸福。把舞蹈俑往我面前一支,说:“那这是东汉的还是西汉的呢?”r

我看了看陶俑雕刻精细的领口,说:“东汉的。”r

“哦?哎,老文,这么久了,任何陶俑你看一眼就晓得是哪个年代的了,东汉西汉的你瞟一眼就晓得了,我怎么不会看啊?是怎么看的啊?”r

我呵呵一笑,说:“这个太简单了,你看陶俑衣服的领口嘛,从领口上判断东汉还是西汉。”r

“哦?领口?”****将眼睛触拢陶俑领口,看了好一阵,没看出个所以然来,便说:“领口上没写着东汉还是西汉啊?”r

“呵呵呵呵,****啊,哪有领口写字的俑?”r

“那是怎么看的?”r

“简单得很,你看嘛,这个陶俑的领口下摆是向右的,向右的是东汉的。”r

“哦?这么容易辨别?”r

“是哦,简单得很。”r

“那西汉的呢?西汉的是不是就该向左了?”r

“是噻,左西右东,领口下摆向左的是西汉,领口下摆向右的是东汉。”r

“哦,这么简单啊?那太容易辨认了嘛,呵呵,我今后也可以分辨陶俑的年代了。”r

“是噻,简单得很。”我顿了一下,继续说:“也不一定领口向右的全是东汉的。”r

“哦。”r

“如果领口向右,而且是两层以上的领口,即使领口向右,还是西汉的。”r

“哦?那也好辨认噻。”r

“是噻,好认得很,东汉西汉的陶俑很很好分辨的。”r

“呵呵,好啊,太简单了,哎,老文,还有其它的辨认方法,今后多给我老朱讲讲,这么简单,我也学学。”r

“是噻,你娃娃做了这一行,就该好好学习,干一行悟一行,懂不?”r

“呵呵,懂了懂了,我今后虚心学习,呵呵,虚心学习。”r

“走哦,进去看看棺材去。”胡文才在我身后催。r

我们这才放下陶俑,站起来往墓室里面走去,一边走眼睛一边往墓室两边的墙壁上看。r

两侧的墙壁上,在每间耳室的上面,各支着一盏生满绿锈雕工精美的人物青铜灯,也不知古人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安装,青铜灯竟然与岩体合而为一,浑然一体。r

在墓室的最端部,整齐地放着三口巨大的陶棺。三口陶棺两侧竟然还立着两根郁郁葱葱一人多高的小树。r

稍一愣神之后,我们直奔主题,得先看看陶棺里有什么值钱的东西没有。r

三个人脚步随着目光走,完全被墓室最里面的三口大陶棺给吸引住了,默默地往里面走。r

走到棺材旁,三个人都象闻到猪肉的狗,一双双眼睛都在棺材上描来描去。r

****伸手在棺材上的一点点画像浮雕上摸了摸,说:“老文,这么大的棺材,肯定东西装得多哦。”r

“呵呵,那还用说,这墓的规模是我们没见过的,规模大肯定收获大噻!”r

“哈哈哈哈,开棺发财!”胡文才将背包取了下来,“砰”的一声扔在棺材盖子上。r

我回头看看三口棺材周围,一眼又瞟到了墓室两角的两株绿悠悠的树子,便默不作声地向一角的树子走去。还未走拢,已经将树子看个清楚。我马上惊叫起来:“摇钱树!”r

****和胡文才在我后面,异口同声地“啊”了一声,接着,两个人飞快聚了过来。r

三个人围在绿悠悠的青铜摇钱树前,都裂着嘴,呆住了。r

摇钱树高度估计超过两米,上下连红陶座子共十层,每张叶子上都挂了一个猴子,树子旁边的地面上落着一只凤凰,绿锈之间竟然散发着丝丝金光,这是株镏金摇钱树!我哈哈一笑,说:“镏金摇钱树!哈哈!镏金摇钱树!发达了!”r

****把脑袋触拢摇钱树,看了看,说:“镏金了吗?我怎么看不出来?”r

“****啊****,呵呵,这东西两千年了,镏金当然脱落了很多了,你仔细看看,镏金了的。”r

****围着摇钱树左两步右两步,看了之后才说:“哈哈!真镏了金的,哈哈,宝贝!”r

胡文才吁了口气,问:“先收拾这个吗?”r

“不忙,这东西氧化严重,暂时不动,最后再来收拾这个。”我说。r

“哈哈哈哈,发达了,好哇,最后来收,先开棺哇?”r

我回头看看身后的三口大棺材,说:“嗯,先清理棺材。”r

三个人这才回头走向棺材,准备开棺。r

三口大小一样的陶棺排列整齐,每口陶棺加上拱盖的高度都超过我的耳朵高。陶棺上面雕刻得极为精美,让人有种不忍心下手的感觉。r

稍一迟疑之后,我们还是决定打开陶棺盖,看看里面是否还有值钱的器物。r

陶棺的拱盖很沉,我和****、胡文才是抬不起来的。于是我们便用铁钎和錾子一点点往一边拨。第一口陶棺终于被我们锨开拱盖,一看里面,不禁大失所望,里面除了几块没有完全腐烂掉的骨头之外,已然空无一物。r

****有些生气,竟然骂了起来:“你娘的!这么漂亮的一口棺材,连点像样的东西也不装,害得你朱大爷空高兴一场!”r

“别骂了别骂了,你掏了人家的坟,没挖到东西你还好意思骂人家。挖这些东西靠缘分,能挖到是运气,挖不到也是运气,你小子别动不动就发火噻!”胡文才自视清高的教训起****来。r

“少他妈唧唧歪歪的!才开第一口棺材,没挖到东西就值得你牢骚一阵,这里还有两个没开,难说也是空棺材,如果也是空棺材,难道你们还痛哭一场?闲话少说,继续开关棺。”我插话。r

好一阵失望之后,我们把目标转向中间的第二口棺材,还是用錾子和铁钎拨动,费了很大力气,终于将拱盖拨到了一侧,用手电筒一照,几个人的精神一下子提了起来。棺材内终于有东西出现了,在几块还没有完全氧化的人骨之间,看到一只玉蝉,由于时间太过久远,死者的骨骸已所剩无几,但其腰间的一根用金丝嵌碧玉的腰带还完好如初。r

玉带用金丝编缀而成,保存完整,尚未散断。****有些迫不及待,伸手就把还未完全腐烂的骨头抛到了一边,躬身拿起碧玉腰带在腰杆上围了一下,说:“我的妈呀,发了,这么好一根腰带,老子要栓几个月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