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推理 > 盗墓风云全文阅读 > 26 摇钱树3

26 摇钱树3


将碧玉腰带和玉蝉装入我们备好的旅行袋之后,我们又把目光盯向第三口陶棺。采取同样的方法,大约十分钟时间,我们便把陶棺的拱盖摞到了一边,一看里面的情形,我们更是大吃一惊,只见棺内被红色的朱砂满满地涂了一回,与前两口棺材一样,里面的人骨已所剩无几,但是在棺材的一端,估计是死者头部的位置,赫然放着一顶金玉镶嵌,宝石点缀的头冠。仅此一件,足可以表明墓主人的身份非同寻常。r

我们三人像饥饿过头了的狼,迅速扑将过去。我在最前面,一伸手便将头冠抓在手里,拿起来之后才感觉头冠很沉,毕竟是玉石和黄金做成。心里不禁浮想连篇,这么重的帽子,古时候的人也能戴么?这是不是就是古人用的金冠呢?看这座墓的情况,墓主人也不像皇帝一类的人物啊,怎么也用起金冠了?r

****和胡文才都把脑袋凑过来,两双眼睛死盯着金冠,我听到了****吞口水的声音。斜眼瞟了一眼****,说:“****,想吃啊?”r

****哈哈一笑,说:“哈哈哈,黄金的,哈哈,黄金的,发财了。”又狠狠地咽了一口口水之后说:“不吃不吃,要吃你吃。”接着便伸手来夺我手里的金冠,嘴里还说:“给我看看,给我看看。”r

我把金冠往后一扬,说:“你看个屁,等文大爷研究研究再说。”这一扬,正好把金冠扬到胡文才面前,胡文才伸手就把金冠从我手里夺了过去,还说:“莫争莫争,胡大爷看了再说。”r

夺过金冠后,胡文才转过身去,自顾自的拿着金冠东瞄一眼西探一下,装模作样地把金冠举过头顶,说:“你两个争个屁,不就是一个黄金帽子吗?我老胡不稀罕,不稀罕。”r

****伸手就要去夺,说:“不稀罕你还拿着干嘛?拿来,给我看看,我看看。”r

胡文才将手往上一举,躲过****的一抓,说:“不稀罕我看看总可以吧,还是我看了先。”然后又回过头去,背向我们拿着金冠东看看西摸摸,眼睛鼓得老大,像是要把金冠吞下肚子才罢休的模样。r

****走过去,终于还是把金冠夺了过来,拿在手里,头顶的射灯在金冠上扫来扫去。裂着个大嘴巴,一边吞口水一边说:“他奶奶的,这么重,光拿来卖黄金都不晓得要买多少钱哦。”r

我望着****说:“看过瘾了吧?过瘾了就收起来,继续劳动。”r

****一脸幸福地说:“呵呵,劳动,劳动,呵呵,马上劳动。”说完,继续拿着金冠翻来覆去地看,与胡文才一样,生不得要将金冠吞下去才满意的样子。r

收拾好这个帽子之后,工作继续进行,这座墓不同于以前挖的一些墓,墓里很干净,除了棺材周围铺了少许泥土之外,其它地方没有泥土埋藏,所以里面有些什么东西,一目了然。r

做完三口棺材的清理,接下来,得看看两边的八间耳室里面的情况了。我们先把墓室中央的两百多个各式各样的釉陶俑移到一边,以免被掉过来的砖块砸坏,这些东西都价值不菲,我们全部都得搬回去。r

耳室是用砖封着门的,要打开耳室,得先将封门的墓砖撬下来。看上去似乎很松动的墓砖,因为每块砖之间都是卯榫连接,打开并不容易,用铁锤生生地敲烂几块墓砖之后,第一间耳室终于被我们打开。r

耳室一般是摆放随葬品或者器具用的,以前我们挖过许多墓,很多墓有耳室。根据墓的规模不同和档次不同,耳室的情况也不尽相同。以前挖过的墓,绝大部分耳室是没有封门的,这座墓有八间耳室,而且全部是用墓砖封着。仅此一点,足以证明墓主人绝非寻常之辈。r

用射灯往打开的第一间耳室里一照,里面的情况一目了然。估计这间耳室里面埋葬的是一个随葬的人。耳室里面有一具人的骨架保存得很完整,并不像三口棺材里的人骨架那样被腐蚀得差不多不见影了。电筒一照之下,悠悠地泛着绿光。这样的骨骼我们以前在考古队里见到过,听赵教授讲,这是被毒药毒死的人殉,所以骨骼才保存这么好,而且还泛绿光。r

人殉是我国商周时期奴隶主下葬时候常用的一种方式,那时候的人殉或者人牲制度很流行,仅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一些商代大墓里面,有的墓就埋有许多人殉和人牲。但是到秦汉时期这种殉葬方式已基本废止了,却被我们这么轻易的就遇到了。不过这些不是我们关心的,因为我们不是考古,是盗墓。考古会很注意墓的组成、来历和保护。我们可不一样,我们会为了获得里面有价值的文物去破坏其它对我们没有意义的任何东西。r

这间耳室里的主人可以肯定是个随葬的奴隶。因为除了碧绿的遗骨可以证明之外,在他身躯的旁边是一口陶制的古琴,一口与实物大小相当的陶琴。这是墓中主仆身份的象征。一副泛着绿光的骨架再加上一口陶琴,估计这个骨架的主人是这座大墓主人的一个琴师一类的仆人,当大墓主人下葬的时候,便将他最喜欢的琴师连同陶琴一并做了殉葬。其它,别无一物。r

做了这么多年的考古、盗墓工作,我们早已经很清楚物以稀为贵的道理,与实物相当大小的陶琴,可以肯定是个稀罕物件。不敢说是绝世孤品,但是以前这么几年的考古挖掘、盗墓活动,是的确一个都没见到过的,甚至看了那么多书,也是没有这方面的介绍,这是件宝物。r

我们不去理会那具泛着绿光的骨架,只取陶琴。很小心地把陶琴从耳室里取出来放到大墓的入口门边。r

****和胡文才估计不知道这个陶琴的价值,都耷拉着脑袋,失望的表情完全写在脸上。r

看来我得给他们打打气了,于是我说:“你们知道这个古琴的价值么?”r

两人一脸的疑惑,都傻兮兮地望着我,胡文才摇一摇头说:“不就是一个烧料子吗?能有多大价值?”r

我摇一摇头说:“你错了!物以稀为贵,这个陶琴,我们探古这么长时间了,是第一次发现,在我的记忆当中,以前的资料里也没有记录。看来是个新的发现。如果这个东西存世量极少,那么其价值肯定很高。”r

“那你说这东西能卖多少钱?”****在一边插话。r

“具体能卖多少钱我也估计不出来。但是我觉得少了二十万,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卖这个陶琴的!”r

“什么?二十万?”胡文才诧异地问。r

我点点头继续说:“我只是估计二十万,说不定还会更高,弄得好的话,上百万也有可能!”r

两人都惊在当地,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好半天,胡文才伸了一下舌头说:“乖乖,没看出这个玩意儿这么值钱!”r

“所以你们都别死踏踏地耷拉着脑袋,这里的东西都是价值不菲的宝物,小瞧不得。”r

听了我的话,看得出两个人都特别振奋,也没有了之前那种死气沉沉的感觉了。****甚至又开始了他那左旋之音,一边唱一边提着錾子往第二间耳室走去。r

有了精神,干起活来就特别有力,抓紧时间我们紧接着开始清理第二间耳室。r

采取同样的方法,我们很快打开了封住耳室的墙砖。与我们预想的一样,里面确有一副完整的泛着绿光的骨架。同样是个随葬的人而已。不过我们翻遍了骨架周围,却一无所获,这间耳室除了一具透着绿光的骨架之外,竟空无一物。r

虽然空无一物但砖已经拆开了,我们也得进去瞧瞧。三个人鱼贯而入,在耳室里认真地搜寻起来。果然,除了一具泛绿的骨架之外,别无一物。r

****把脑袋凑过来,说:“老文,你说刚才那个是个随葬的琴师,这间耳室里面除了骨头,屁都没有一个,那又是什么啊?也是人殉吗?”r

我摇摇头,说:“看骨骼,保存如此完整,而且绿悠悠的,应该是被毒死了的人殉。但没有其它东西,我也确定不了。”r

****有些失望,将手里的錾子拎起来照着地上的那具绿悠悠的骨架就是一阵猛打,几下便将那具完整的骨架打得粉碎。r

我吃了一惊,吼道:“****,你疯了吗?”r

****这才直起腰来长长地舒了口气说:“反正没有用,留在这里干什么?”r

“****啊****,你简直是猪脑!对我们没有用,你也没必要去给他砸烂噻!你娘的!我们是探古,不是鬼子进村,打烂了对你有什么好处?”r

****看我有些生气,呵呵一笑说:“好好好,我不打了,不打了,你就把这个死人骨头抱回去挨着你睡觉吧。”估计是怕我再教训他,说完就从撬开的砖墙洞里爬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