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奇幻 > 道德真记全文阅读 > 第67章

第67章


第六十七回宇宙造化,盘古开天辟地创世纪;万物自然,女娲捏土造人启灵智

话说中秋月圆之夜,郑有为躲在山里伤怀,不觉竟沉沉睡去,做起了梦。很奇特的梦:

茫茫上下左右前后六合之方,尽是混沌。郑有为不知置身何处,他也见不到自己的形体,只是有些做梦地感觉而已。不知多久,这里出现了一道人影,提着混沌色的纹络石斧,穿着混沌凝成的粗大衣衫。眉如山岭,目似烈日,身高九丈,沉稳厚重;呼吸间,混沌之气滚滚出入。似迷雾中奔行而过开拓道路的巨人,在身后留下长长的“通道”。如同想到了什么,缓缓停了下来。

盘古!郑有为恍惚地知道。

盘古氏看着四周良久,忽施法去分开那无处不在的混沌。但如迷雾般,分开这里便有他处的涌来,无止无尽。复又使石斧去劈,也如抽刀断水般不能尽意。便此又停下,不知琢磨什么。良久,口中吐出四字:“宇宙造化。”又凝眉思索片刻,忽双手施法毁了石斧,又于口中吐出一道精气,两者交融,化作一团“石,气”混合之存在。盘古氏厚重的双手打出道道自身本源之力,融入两掌间飘浮慢转的“石,气”之中。圆球形的“石,气”越来越大,撑开混沌,瞬间径长有百丈,将自身也包裹进去。继而千丈,万丈,万万丈……

盘古氏一喜,渐渐地停下施法。只见那已不知几何大的圆球竟开始变小,似顶不住混沌地压迫。盘古氏一急,忙又施法去稳定。这一施法,便是一个元会匆匆而过。而这圆球径长却只有百丈,盘古氏施法一停,便又要缩小。当中“石难凝,气不稳”,亦不能如盘古氏般呼吸混沌之气。

“混沌无极不知始也,茫茫迷我心神志,时背三师之教诲也。却观‘恒无’之前无有片片,是为清净地,乃三师之德所育也;又有‘三界’之在,于混沌之中蕴‘清无’,乃三师之法所辟也。吾有感怀,无敢比及,亦无忘三师之教诲也。今浑噩无物,亦无上下所分,亦无四方之定,亦无大道广传;恩感三师,以吾德,以吾力,真心敬之。时闻三师道言‘混沌枯寂,无有始终,亦无所谓生,亦无所谓死’,我思若何,今知——宇宙造化!”盘古氏心下想到,复又环顾回百丈的圆球,收了法力。原来这圆球乃是效仿三圣的三个小世界居所而演变的。

圆球快速缩小,很快不及十丈。便这时,盘古氏忽使双手托住,圆球止了缩势,盘古氏身上紫,金,黑三色同现,身体竟慢慢长高起来。就这样,盘古氏一面施法力往大撑圆球,一面又呼吸混沌之气补充消耗。其每十二次呼吸为自身法力运转一周天,每一周天自身便长高一丈,每长三百六十五丈便要停十二次呼吸的时间休息。

混沌依旧,圆球涨停。只知这已是盘古氏第十二万九千六百次停下休息了,十二次呼吸过后,盘古氏发现无论如何也不能再使这圆球涨一分了。心下想到,此大概便是三师所说的“定数”了。也不强求,依旧托举着,口中念道:

“如是我闻:法有三者,皆为我师;力有三者,我之所学。混沌之中,通演玄妙;恒无之下,大德流传。混沌无物,无存种种;上下无分,四方未定。德不能广以传,法不能广以授,力不能广以教。法,只我一者之法,力,只我一者之力,德,只我一者之德;不能恒久,谓之无用。

“我志:清消混沌,广流净土;化尽浑噩,永燃清明。

“我愿:以我之力,划分上下。以我之法,分定四方。以我之身,化生造化。以我之德,通惯往来。我曰:宇宙造化。我曰:上者为天,下者为地。天有天力,地有地力,我有我力;天有天法,地有地法,我有我法;天有天德,地有地德,我有我德。

“唯恩感我师,点燃清明,消我浑噩。”

其音滚滚,震荡的圆球外的混沌都是翻滚不休。圆球内部清晰一片,除了一尊不知多么高大伟岸的巨人,便只有那最顶部大量的“气”与最底部大量的“石”了。但依旧是石难凝,气不稳。

盘古氏的身体在慢慢地随着呼吸解体,圆球外的混沌滚滚而入。心胸往上以至头颅,化成了九重天,托举着三师,以示自己由心地恩感。腰腹往下,化作了九幽;腰腹,化作了而今的人间界。这‘三界’之数,又是效仿三圣之三界。

开天辟地,原来是分清上下。郑有为梦中恍惚的意识到。那“我力,我法,我德”想来是指“人”之意思。

上下分,而四方定。盘古氏的身形渐“消失”,而那“石,气”已然凝聚了三分。已不知几何大的圆球不再缩小,竟自行呼吸着外面的混沌之气,分化两种,一往上一往下。这里已渐有“力”,又不知过了几个十二万九千六百次停下休息的那么长时间,待盘古氏身形完全消失之刻,那“石,气”已凝聚了九分。便此时,圆球一震,竟破碎了!混沌之气狂暴地涌来,充斥在“石,气”之中,竟渐渐地融入到当中。“石”开始往下降,“气”往上升;又是那么长的时间,“上下”一震,那“石,气”已完全凝成了十分。此是“力”成。

又不知过了几个那么久,“上下”一震,混沌之气竟不能再涌入,依旧变成了被呼吸。此是“法”成,亦是天地成,准确说是天地彻底分开,有了“界限”。也意味着盘古氏的“上,中,下”彻底分开而定型,再无生还之可能。九天之上的恒无之门突然激下一道光,一本石书便出现在了九幽,不久后六道轮回生成。天地依旧在缓慢地呼吸着混沌之气变大,在天地之尽头便可见那茫茫的混沌。便是后人所言:“天地尚有残缺,何况人乎?”

画面到此结束。灰暗的感知里,先出现十三个大字:宇宙造化,盘古开天辟地创世纪。后而又是“一变·混沌开”五个大字。

意识在恍惚,郑有为却不能醒转。

梦依旧,却是另一个场景了。

茫茫天地,唯有“石,气”,也未有太大变化。又是那么久,后世曰之“十二万九千六百岁月”;天地一震,于六合中孕育出三十六位生灵。这三十六位生灵各有不同,却皆脱俗无尘气,各有不凡之法力。用而今境界划分,皆属天境。皆是混沌为衣。三十六位生灵立时感应仰望,飞上九天,分皈三圣门下。

天地由此而变。又不知几个十二万九千六百个岁月后。“气”聚成风、云,聚成雨,雨复又聚成水;“石”凝成土,凝成砂,土、砂复又隆成山。水渐多、渐广;山渐多、渐高。气中始有雷霆作,风云起,雨相随。三界初凝日月星,阴阳分,昼夜轮。继而万物相继生,却“仙凡”有别。那“仙”者却是“清气”所聚,那“凡”者正是“浊气”所凝。一者清明,一者懵懂。

原来之前天地之法,力,德皆在孕育三十六位生灵。天地养育平衡万物,是为“道德”;是以,万物成时,道德已有。盘古氏宏愿已成三分。

画面一转,竟不知是跨过了多少个岁月。

一位穿淡红罗裙,上绣万花图的女子。美丽得不可形容,而又让人生不出一丝亵渎之意,但凡见了,莫不是由心的敬仰。端庄,典雅,大气……可谓是集世间所有存在的“正,大”之气质于一身!

女娲!郑有为又是一震,竟不知这是不是在做梦了,不然为何有这般真实地想法感受?

女娲氏修炼之毕,时观三界之景,因见荒凉的“中界”充满了血斗,一片的野蛮蒙昧,更不比另两界之景。时而久之,便心生不忍,欲改之。但经无数次尝试后,便只能暂歇了这个念头,又回洞府打坐悟道。再过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一日神游物外之时,忽感盘古氏化生天地之残景及所发宏愿,心中大为悸动,自此又遍走世间,一一摄取那万物的灵精之气。当中又以“天地之精”为主;“万物精气”当中自又是“强者自强,弱者自弱”。也就是说,“精气”越强的,越能更容易地体现。

这灵精之气也就是本源;脱离混沌后,成就的自我本源,非混沌之本源。世间万物,究竟几何?难以数计。那万物的本源尽被女娲氏摄来一点,聚于一起,经十二万九千六百岁月方才彻底凝在一起,又把其分成十二万九千六百个与自己相同样子的生灵,阴阳各半。

因女娲氏参悟天地造化,又造出这些生灵皆具有“天,地”之精,是以这些生灵皆呈“黄皮”而又蕴有“灵骨”。厚重之中又有轻灵之气。后世人称之为“捏土造人”。是以人虽后天而就,但所蕴天地之玄奥,是万物所不能及也!

画面又至此止住,唯显现十三个大字:万物自然,女娲捏土造人启灵智。后而又是五个字:二变·万物生。

画面一转,又变。

那些生灵不知经多少岁月,已在人间界“开枝散叶”繁衍成为世间最大种族!苍茫世间,他们占尽了灵山福地,真可用“一群群,一片片”来形容。以部落而居,大大小小,须用“万”计。他们以树上的野果,及死去的蛮兽为食,居无定所。虽有灵山福地占据,但也常常处于游走四处之态。

不知从那一天开始,有那蛮兽生食了这些生灵,忽变得灵智大开,渐破浑噩之状。时渐久之,竟懂吞吐天地灵气之玄奥,一时,更不可收拾。

久之,世间蛮兽,皆欲择人而食!一时,人类伤亡惨重,日子不再似过往般平静;皆大恐,又无力反抗,只能祈祷上苍。

女娲氏感应,心中大为不忍,便欲下界施法救助。奈何三圣有曰:此乃定数,不可力违。女娲氏无奈,只能下界,以微弱法力引导人类抵抗那无尽的蛮兽。另几位道祖见之,也一起下界救苦。

兽族也有不凡者,乞求魔圣指点。魔圣知此乃定变之命数,只领魔祖暗中搅了搅局。

人兽之战,竟持续了十二万九千六百岁劫!当中又有多少传奇轶事叫人神往?最为艰苦的战斗便是轩辕氏统领部落时与当时统领了整个蛮兽的蚩尤之间地战争,涿鹿之战尤为出名。此战,蚩尤大败,被魔圣收为了二代弟子。自此蛮兽远退荒芜之地,少有敢来者。

抵御蛮兽之际,道祖们又教会了人们:筑巢、耕种、狩猎、行医、识文、修身养性以及修行等事。有三皇:伏羲氏,燧人氏,神农氏;为生灵赐名“人”,又清上下之分、男女之别、长幼之序,自此人之名分已定。有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帝,舜帝;为人类定了规矩,礼乐,法度等,自此人类定居各处,开始了安居乐业。有三清:玉清——元始,上清——灵宝,太清——伯阳,弘扬道法,教人修行之玄奥,自此人类踏上了修行途。

此谓:三皇定人伦,五帝制法度。道祖传玄妙,点化四方人。

人类自当永佩洪恩,一时座座神庙耸立大地,种种赞言流传万世。

画面又止,此回只有五个字:三变·人兽战。

再梦时,又是一副场景。

安居乐业恢复了元气的人们忽起内乱,各部落间不再和睦。壮志的男儿们拿着枪矛征战四方,割下了敌人们血淋淋的头颅挂在了腰间。功名利禄,一瞬间蜂涌而来。

催马,饮酒,沙场血与风。东征,西讨,功名转手建。

人间界大乱,所有大小部落均卷入当中!道圣传下法旨,要使人间界统一,永止血乱,统一信仰。十二位道祖再下凡间,女娲氏钦点四大“天命归属之子”。为:武王姬发,霸王项羽,秦王李世民,仁王刘备(世称“汉中王”,此为杜撰。);另有:姜子牙,屈原,房玄龄,诸葛亮等四人任命辅佐。其外挑选的大小兵将更难以多计。

“四天子”领命自人间界四方征战,血乱之中又流传下段段佳话。历经十二万九千六百岁方才定鼎乾坤!东西南北之距,平民历经一世也不能走完!这统一天下之时,所受艰难可见一斑,故此才用了那么长久的岁月!自此四分天下,执掌神器,普天之下尽属皇土,又更名四朝,又称“天朝古邦”,其下诸侯国多不可计,久而那些诸侯国又开始相互吞并,八变之后,自而今四朝各有为数九十左右的诸侯国。

定鼎乾坤之日,四天子正式登基称“皇帝”。一取,此乃三皇五帝亲授之意;二表示永记三皇五帝之恩德!倒于郑有为以往听来的不尽相同。四天子治理江山一百二十载,复又退位让与儿臣,其下大臣也皆将官职世袭于子孙。

画面又止,浮现五个大字:四变·定乾坤。

继而又是一副画面:

人间界经四朝数千百代人苦心治理,当真是“蒸蒸日上,国泰民安”。彼时,诸侯国地征战还没有开始。

因之前道祖等人地传道,现在佛祖等人地行善世间,及魔祖等人地也在世间各处开坛讲经;人间界的修行之风,渐如风云动。很快,便弥漫向整个人间界有人居住的地方。

“道祖,佛祖,魔祖”皆是世人对他们的尊称。世上本无“道,佛,魔”之分,只因他们的传法讲经,便渐有了派系之分、门户之见。因是他们所分,所以世人便尊称为“祖”。

道祖有:女娲氏,三清,三皇五帝,共十二尊。佛祖有:接引归真佛,七宝准提佛,如来佛,燃灯上古佛,达摩,弥勒佛,药师琉璃光王佛,智慧胜佛,清净喜佛,现无愚佛,功德华佛,大慈光佛,共十二尊。魔祖有:帝江王,句芒王,蓐收王,共工王,天吴王,强良王,龠兹王,祝融王,烛九阴王,奢比尸王,后土王,玄冥王,共十二尊。

因他们地传法讲经,世间但有智慧之物种,皆渐懂修行之法,又渐悟己身法门。经那数十个元会地沉淀,世间会修行之人、物,不可数计,法力高者,更需以“亿”计。

小争端,引发大血案!这是那段岁月常有的事情。

最初的起因乃是两位魔祖讲经之时有了异议,争论之时又欲比拼法力之高低,以验到底谁讲述的有理。正是那盘古氏化生天地后,诞生的“火之灵魂”与“水之灵魂”。——祝融与共工。二尊便在世间展开了争斗,斗了数个年头,共工因被师弟胜得一筹,一怒撞倒了不周山。

不周山乃支地撑天之柱,一倒,顿时九天坍塌,九幽深陷!天外的混沌之气涌入三界,扰乱了三界元气,致使三界各种天灾地祸齐现,生灵死之无数!唯属人间界为最,此界乃生灵聚集最多之界!女娲氏又于三界之中寻觅众多盘古氏未化之血肉灵精,炼成三万六千五百块青石,补天地只用了三万六千四百九十八块;有一块未用,有一块是补天功成之后竟又掉入了凡间。女娲氏见天地已补全,又掐指一算知此乃定数,便未理之。

此后三系渐有了门户之见,又有往日仇怨所积,致使人间界再度陷入血乱之中。当然并不是三法祖他们,是那些求经学法的人、物。这些人、物因有不凡法力,数目又众多,是以四朝也无法管制。

数十年后,祸乱愈发严重,波及到了那些平民。道圣再下旨意,于九天混沌之上摆下九千个“果位”,给那些修行者指出一条修成正果之路!要修成正果,自有许多要求。不光是法力的高低,还有品行功德之类的。于是当时的修者们渐渐地止了血乱,又有本性非是大恶者,一面修行悟法,一面于世间降行功德之事。

时经数十个元会后,真有九千人最先修成了正果,于九天混沌之上的果位,留下了自己独特的印记,又各领三圣法旨,于人间界建立了真正道统。

画面又止,现:五变·取正果。

郑有为不知心中地感想,到现在连意识也变得朦胧了。

又是一副画面:

天地万物未生之时三十六尊生灵已生之后,天地间游离有一股清气,一股浊气。一股是盘古氏最后一次“吸气”而未全部转化为“呼气”的残留存在,一股是转化后的“呼气”而未来得及全部呼出体外的存在。二气游离在天地间,又沾染了无数天地灵精之气,渐经锻炼后,竟通了灵性;却仍是一股“气”的存在。道圣感知,掐指一算知了来龙去脉,先是并未理会。

二气忽一日先后“游到”了九天之上,又在混沌中穿行,竟偶入道圣居所——清净界,恰逢道圣予十二尊道祖讲经论道。一时听了,竟如痴如醉地不能自已。少顷,竟又听得大悟,开了修行之灵根!

道圣问曰:“汝有何悟?”二气不知对方存在,皆当是问自己。心中一喜,皆忙回话:

清气曰:“圣人在上,弟子蠢物不能见礼了。方闻圣人所讲道法玄妙,弟子痴迷当中却不能解之;今圣人所问,弟子不敢不答。唯觉修行乃是悟力,法,德。”

浊气曰:“圣人在上,弟子蠢物不能见礼了。方闻圣人所讲道法玄妙,弟子痴迷当中却不能解之;今圣人所问,弟子不敢不答。唯觉修行乃悟真,本,性。”

二气同时开口,说完方察觉对方的存在,原来也是一股“气”。

“嗯;掌天地之力,法,德是为修行;求自身之真,本,性也为修行。吾言修行之根本奥秘,乃:修身,修性,修心;掌力,掌法,掌德。”道圣点点头说道。道祖等都认真聆听,虽最先曾闻,但从道圣口中说出,每次都有不同地感受。

“弟子愚蠢,恩感圣人教诲!”二气齐恭敬说道。

“尔等修行之心可真?”道圣问曰。

“弟子蠢物,请圣人指点!”清气道毕,浊气也如此说道。

“赐尔等一场造化如何?”

“弟子蠢物万世不敢忘怀!”二气齐道。

道圣使拂尘对着二气轻轻一扫,二气便堕落凡尘。自此便堕入轮回劫波,以“贵,贱,善,恶,”为主,“人,畜,兽,木,石,气”为变化,每历一劫便是十二万九千六百个“混沌岁月”,共经十二万九千六百劫。所历之劫,在梦中如走马观花一般的闪过,并不能一一见真晓了。

只见那道圣又对十二尊道祖曰:“下界罢!”

“谨遵法旨!”十二尊道祖齐齐敬曰。恭敬退出清净界,复又在人间界挑选门人弟子,广传道法。

与那同时,佛祖、魔祖等也皆下界挑选门徒,广传不二妙法!

岁月匆匆过,人间界的争斗复又开始。

便是那三界广为传闻的“封神一役”。此封神非彼封神,乃是三法祖挑选“天命之人”演的一场“避劫之戏”。画面过的很快,郑有为地意识不能一下子反应过来。只知那最后三圣把“道,佛,魔”三小界安置在了天界,便是而今的东方清净庙堂,西方极乐世界,北方自由魔土。那清浊二气于封神之日历尽劫数,成得正果,皈依道圣座下,是为:玉皇大帝,阎罗大帝。所封之神更是多不可数,不能一一见真晓了。

画面止:六变·演封神。

又梦:

北唐·傲来国·花果山产一石猴……惊动了三界……

画面更快得不可思议,如烟花齐放,不能细细看个真切。一片地混乱。不过郑有为的意识已经清楚要“演”的是什么了。种种画面闪过,郑有为又似重看了一遍《西游记》,多少有些出入,但也不能察觉出来。

很快,画面终止:七变·作普世。

又梦:

彼时,四朝大小诸侯国加起来能有万数。忽一日战乱爆发,未久便牵扯了整个天下的局势。所有诸侯国都主动或被迫加入了这场跨岁月良久地征战。一时,人间界四处狼烟消了又起,尸横遍野。灾民多如牛毛,罪恶时时发生,征战连年不断,邪修比比皆是。无数修者也被牵入当中,功成或身败。

四朝因有道圣旨意,未曾大力插手,只是震慑过些势力太大地诸侯国,或除掉些作恶多端的邪修。

画面一转,几个岁劫的征战后,四朝之地终于算是安稳了许多。又进入了修身养性之间断。大小诸侯国彷佛奉天命般,只余下了三百六十个。四大皇朝再次开始巩固统治政权,复又治民安邦,大行各种“上体天心,下体民生”之手段。

八变·天地动。

至此画面不再,许久又现十一个大字:天地九变,是非真假多虚幻。

梦境至此不再显现,郑有为意识又归混沌,并不能及时醒来。

他不知道,现实中的每一变都要经过十二万九千六百个岁劫,每个岁劫便是十二万九千六百个浑沌岁月,每一个浑沌岁月便是十二万九千六百个元会,每个元会便是十二万九千六百个岁月,每一个年岁便是这天地吞吐呼吸的一周天。

这天地之中的三界种种,到而今这一步,经过了多少劫难?没人可以说得清楚。三圣也不能。

天地此八变始于盘古氏立愿分混沌,继于女娲氏恩感造生灵,此后六变乃至最终的九变,皆是于这二者产生出的因果缘终。是曰:宇宙造化,盘古开天辟地创世纪。万物自然,女娲捏土造人启灵智。

而今,天地依在呼吸那混沌之气,如是便也依在增长,天地尽头有多远,一周天一个样。

郑有为一梦醒来,恍恍惚惚,许久才回过神来。心神如枯木逢春,被那浩瀚的八变激起了心中的热血。抬眼望去,朝阳正在凝视着他,心神又慢慢沉静下来,但也不再是那浑浑噩噩、死气沉沉之态了。也不想再像以往一般流浪乞讨,当心中有了希望或渴望的时候,是很厌恶那的。

他知道,当自己有了大法力后,一定能为父母重塑魂魄。魂魄后天而就,灵识先天而成,万物之转世亦是灵识的转世。灵识的力量虽不及魂魄,却蕴藏着不可复制的存在——记忆。有此记忆,父母依旧是父母;没了记忆,即便魂魄依旧,怕又是一个人了罢。每当看到晶球里的三团灵识,他都觉得很亲切。只是,他不知道该如何修行,他对那阅览过的经文忘得一干二净,就像从来没有读过一般。

或许可以做点小买卖,来自食其力。郑有为看着蒸蒸日上的朝阳想到。他不想再乞讨了,可笑的是,他做买卖的钱就是乞讨时无意积攒下来的。进了城,他并不知道该做什么买卖。游荡许久,他想到了那些村庄里的饭菜中放得很少的盐。他用全部的家当买了一袋盐,扛着往一些村庄走去。

村庄里的钱很少。这是他走了五个村庄卖完那袋盐后地感受,也是他的成果。他只堪堪地赚回个本钱。往村庄卖东西,他打消了这个念头。或许可以把村庄的运到城里去卖,他有了新的想法。

全部的家当,他收购了些粮食,与念恩各带些往最近的城里走去。事实证明他的想法还是有些靠谱的,虽然花了两天时间才处理掉,但也比去村庄卖盐强。城里也有平民是种地的,但终究是有些做买卖的也顾不上种地,何况他要的价钱又是很低的?

并没有赚多少利,当他看到有个平民的小女孩盯着冰糖葫芦渴望时,他把赚的钱买了一串冰糖葫芦,送给了小女孩。这种以前他觉得很“没面子”,很“丢人”的事,现在做完竟觉得心中很舒畅的样子。但他还得继续谋生,最起码不能再乞讨了。

贩卖粮食并不能有多大的利润,这一次他看中了茶叶。往村庄运是不行的,只能在那些村庄里购买些好茶叶了,这想来是极难的。如果有,人家也来卖了。不过不试试,又怎么知道呢?他想到了用东西去换,钱,肯定是很难买到的。

用盐。

只是当遇到一条河流的时候,念恩竟驮着满袋的盐直接跑了进去,在河里欢快的游玩起来。这次连本钱都没了。无奈,郑有为只能在山上寻捡些木柴运到城里卖掉。好在山里的野味不至于令他受饿。这是无本的买卖,城里现在的柴火也很少。

很长一段时间内,他都是做这种买卖,倒也赚了不少,直到人们庄稼收割完,有了柴火,这买卖又不行了。他又开始另谋生路。

岁月似在他身上停止了步伐,虽然他依旧很显老态。

人生,从此开始了漂泊。不再是浑浑噩噩地流浪了。

一年下来,他也赚了那么几两银子。

又是中秋月,淡淡地伤神时,又做了一梦。

毕竟怎样;且听下回心语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