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道德经大全集全文阅读 > 第16章 名遂身退 (2)

第16章 名遂身退 (2)


  老子说:揣而锐之,不可长保。意思是说,将铁器锤打得非常锐利,却难以长时间保持这种锋锐。这给正把自己绷得紧紧的、拼命地工作挣钱的职场人士提了一个醒:这种“锐”的状态是难以长久保持的,工作应张弛有度,切勿做工作狂!

  正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常处于过劳状态,必然伤身害己。

  IT行业属于智力密集型产业,整个行业的发展特点是节奏快、员工和经理层的工作压力大,长期处于加班、超时工作状态。其中,职业经理人更是由于对自身期望较高,而使自己处于长期超负荷工作状态。近年来,因过度疲劳而死亡的知名职业经理人为数不少。

  2005年9月,38岁的网易公司代理CEO孙德棣因积劳成疾而辞世。2005年12月,前IBM大中华区及公众事业部总经理李清平,因突发心肺衰竭去世,时年46岁。2006年2月,东软集团嵌入式软件事业部大连开发中心副主任张东突发心脏病猝死,年仅36岁。

  上述几位经理人虽然都来自IT行业,但他们的情况也是职场人士健康状况的一个缩影。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他们长年累月工作狂的工作方式,对自己的健康造成了巨大隐患。

  马克是美国某个乡村地区唯一的一名医生。他是个大忙人,要上门就诊,要提供咨询,要承担当地医疗中心主任的工作,还要经常去法庭担任法医顾问。他不分昼夜地工作,忽视了生活失控的一些信号,例如晚上不回家而睡在办公室里。一天晚上,他居然在开车回家时睡着了,汽车打了几个滚之后才撞到东西停下来。

  长期过累的工作方式不可取。所以,应重新定义个人成功的标准,它应该不仅包括工作,还有家庭和生活,总体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平时工作要注意张弛有度。不要每一刻都投入100%的精力去工作,虽然提倡工作应全力以赴,但应该仅限于某一时间段,最好平时只把70%的精力投入工作。这好比运动会中,只有100米、200米赛跑才冲刺,而5000米、马拉松等长跑是有快慢节奏的。

  小培所在的公司实行末位淘汰制。为了出色完成工作,她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外,其他时间几乎都在工作。有时工作太累时,吃东西也随便对付,晚上睡觉做梦都在跟客户交流。她总觉得有一根看不见的鞭子在后面赶着自己,仿佛每天都在跟时间竞赛。

  后来,小培总感觉发自内心的“累”,还经常出现不明原因的疲劳。即使休息得很充分,她仍然会感觉倦怠、疲乏,常常拖着疲惫的身子去上班,依赖咖啡强打精神。

  其实,小培是因为神经常绷得太紧而患上了“职场急性焦虑”。许多人在经历一次升迁、一场难度较高的职业考试、一次危机处理等职场挑战后,便会突然出现忧郁、烦躁、心慌、胸闷,甚至整夜失眠等各种奇怪症状。这不但严重危害身心健康,还会出现注意力无法集中、精力减退、思维混乱、静不下心等症状,使得工作效率明显下降。

  缓解压力最常见的方法就是放松。一个人只要有两三种确实可以使自己身心得到放松的爱好,一般工作带来的紧张也就没那么可怕的了。

  首先,要给身体留出时间休息。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教授舍德洛斯基建议,你需要吃一些保健食品,给自己订一个健身计划并坚持下去,保证每天睡7~8小时。

  其次,要给工作和生活划分比例。工作和生活也有黄金分割比例。在工作繁忙之时,可以留出70%的时间给工作,剩下30%的时间去侍弄花草、给家人做顿美食。工作不太忙时,最好给生活留下40%~50%的时间。倘若能做到这些,工作和生活也就大致平衡了。

  再次,要多花点时间与外界接触。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与外界接触,哪怕和家人朋友聊聊天。而对于中年朋友,努力做到“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少私寡欲,知足知止”等。

  总之,身处职场,在做好工作的同时,要善于利用各种时间去放松自己的身心,在重大紧迫事件之后进行必要的休息和度假,定期活动以改善自己的健康状态,这些都能帮助自己在工作与生活中找到满意的平衡。

  商海逍遥游:

  见好就收才能财源滚滚

  老子说: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意为:功成了,名就了,就应急流勇退,这是遵循自然规律的表现。

  李嘉诚白手起家而成巨富,堪为当代商人之楷范。然而历数李嘉诚几次重大的赚钱交易,却发现这位被称为“财技之神”的财技谋略家,更多的时候采取的是人弃我取、人取我弃的逆市取胜之道,以及见好就收、及时抽身的“功成身退”之道。

  李嘉诚有句至理名言:“好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好,坏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坏。”这是他多年以来“见好就收”策略的最佳注解,即“拿得起,放得下”。正是善于“见好就收”,才使他在商场上春风得意、百战百胜。

  李嘉诚靠生产塑胶花掘得第一桶金,并成为“塑胶花大王”。然而,早在李嘉诚开发塑胶花之前,他就预见到人类崇尚自然,所以塑胶花无论如何也不能取代有生命的植物花,塑胶花终究会跟不上社会发展的快节奏,只能风行一段时间。

  作为塑胶业的“大哥大”,长江公司虽然拥有稳固的大客户,但是当时整个行业都在走下坡路,最后走向萎缩,已是不能以人的意志来扭转的大趋势。这样,竞争势必日益残酷。此外,越来越多的信息也在向李嘉诚敲响警钟。

  1972年,塑胶业的从业人员达到香港劳工总数的13.2%,塑胶企业达3359家。李嘉诚从海外杂志上了解到,欧洲北美的塑胶花已被消费者扫地出门了。国际塑胶花市场正转向南美等中等发达国家。香港也出现过几次塑胶花积压。

  李嘉诚见微而知着,预见到塑胶花快不行了。于是,他减少了塑胶花的生产量,减少了对塑胶产品的投入,但他深知长江集团在塑胶业的地位和信誉是无价之宝,所以采取一种无为而治的态度,让其自由发展。他将主要精力和心血倾注于缔造以地产为龙头的商业帝国。

  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事业的前景有清醒的认识。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往往受非人力所能为的客观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他能够明察善断、占尽先机。像李嘉诚这样,他最早进入塑胶花领域,赚了一大笔钱后,审时度势,急流勇退,无论是进是退,都占尽先机。

  同样,作为大企业的日本电子家电业巨头松下,通过对产品定位的重新考虑,毅然退出了大型电脑领域,从而为公司免去了潜在的不少无谓消耗。

  在做出这个决定前,松下已经在大型电脑的制造方面投注了十几亿日元的资金,并且已经研制出了样机。但是,松下公司经过调查后发现,当时小小的日本,就有包括松下在内的7家公司在从事大型电脑的科研开发,而市场却远不那么乐观。继续下去,不但利润空间很小,还极有可能陷入恶性竞争的泥潭。在这一背景下,松下果断撤退了。果不其然,后来,家用、小型电脑取得长足发展,大型电脑却比较冷清,这充分证明了松下决策的正确性。

  该投入的时候就要果断地投入,该撤出的时候就应义无反顾地撤出,否则就会窒息而死。请记住,敢于放弃的人才能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