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有云: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又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无论一个人犯了多大的错误,只要他能够改过自新,做到心明如镜,用这样的心境去观照世间万物,什么事情他都能看得清楚、弄得明白,在任何诱惑面前,都能保持清醒。
职场易筋经:
做个快乐的透明人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精神与形体相配合,持守住大道,能够不离开吗?“明白四达,能无知乎?”心地明白通达之后,能做到不用智巧吗?这两句话给身处职场的人怎样的启示呢?那就是“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不用智巧伪诈,做个讲实话、做实事、不撒谎、不做作的“快乐的透明人”。
提到“透明”,多数职场人士是排斥的。他们认为,透明意味着自己的弱点会被人一目了然,会不被喜欢,不被尊重,不被看好……所以,他们宁愿花无数时间去伪装自己。其实呢,简单地想事,坦诚地待人,绝非没有智慧,更不难获得成功。
June在一家大型外企做秘书。她不但是公司的第一美女,而且工作能力很强。她可以同时敲定三个部门的开会行程,也可以同时搞定三个部门主管的暧昧态度,还可以将打字、接电话、发传真三件事一起做……更难能可贵的是,她明媚的笑脸照亮了同事们的内心,和他们相处得极为融洽。同事们都觉得她不仅漂亮、聪明,而且真诚、透明!
在工作和与同事的交往中,June总是很坦白,心里有什么意见,有什么看法,从来都是中肯地提出,坚持做到表里如一,本分地做事,真诚地对人。对上司也好,对同级也好,不伪饰,不谄媚,绝不违背内心的真实。真诚、透明是她一贯的作风,与她合作过的人几乎都能感觉到她的坦荡。
例如,每次涉及到人事任免之类的调查,员工总是会推荐她去,而人事部门的领导也常点名让她来做。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非常信赖她,相信她能公平公正地办事。很多和June熟识的人都觉得,和她相处让人感觉很亲近、很安全。
很多职场人士不愿做“透明人”,是因为他们认为“透明人”难以适应职场规则,无法在职场上获得成功。可是,什么叫做事业成功?在单位里,你的工作得到上司和同事认可,你的为人受到大家尊重和欢迎,你拥有了公认的尊严,你健康快乐,这不就是职场成功吗?
相反,“不透明”的职场人士,会给周围的同事带来很强的不安全感,也会让自己变得寂寞和焦虑。也许走到最后,他们什么也收获不到。
露露是某公司的金牌业务经理,是个在别人眼中“不一般”的女人!她业务能力强,曾接连两次参加业内的顶级盛会——百万圆桌会议。她交际手段棒,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她城府极深,谁也猜不透她的心思。
初次与她接触的人,会觉得她热情、直爽。但是,熟悉她的人却都对她敬而远之。因为她两面三刀,明明刚才还夸奖那人如何优秀,但是等那个人一出门她立马就会数落那人的缺点。因为她表里不一,她带新员工,在领导面前对新员工尽显关心,过后却根本不给任何指导。
有的同事说,她太灵活了,让人觉得恍惚;也有同事说,她太习惯于伪装,给人一种深不见底的不安全感。总之,她太不“透明”了,同事们都觉得“还是离她远点好”。没有人和她分享工作上成功的喜悦,也没有人分担她的压力和痛苦。后来,她因患抑郁症而辞职了。
职场不是生死场,而是一个实现理想和价值的地方,是一个应该充满阳光和快乐的地方。
职场之上不仅比业绩,比业务能力,还比做人。不妨问问自己,在获得良好业绩的同时是否感觉快乐?露露能力超群,业绩骄人,可是她快乐吗?而我们前边提到的June,简单、透明、工作出色,最重要的是她很快乐。
所以,何必把太多精力花在如何“变通”,如何“掩饰”,如何“口是心非”,如何“自我保护”上?何必把自己搞得压力极大,焦虑重重?何不轻松一点,简单做事,坦诚待人,做个快乐的“职场透明人”呢?
管理般若功:
狠抓反而难以抓好
老子说:“爱国治民,能无为乎?”意思是说,爱民治国能做到自然无为吗?老子主张的“为”,是“为无为”,是以“无为”的态度去为。老子并不反对人类的努力,他鼓励人们顺应客观规律去“为”,去发挥主观能动性,而反对违背客观规律去“妄为”。
福特汽车公司在美国的新泽西州有一家装配工厂。为了提高汽车装配的质量,该工厂在大型的汽车装配流水生产线上,给每位工人都安装了能使整条流水生产线暂停的按钮,以便及时排除质量缺陷。
这是一项风险相当大的管理改革。如果工人随意按动暂停按钮,工厂的生产率就会明显下降,后果会很严重。但事实上,该工厂的生产率根本没有因此受到影响。
工人们每天总共按动暂停按钮二三十次,每次平均只有10秒钟左右。每次暂停10秒钟,二三十次加起来也只有三五分钟而已。而他们却能充分利用这10秒钟时间,紧紧松动了的螺母、螺栓,进行必要的调整,以保证生产的质量。
因此,这项管理改革取得了十分显着的成效。在头几个月里,从装配流水线上下来的汽车,缺陷从平均每辆17.1个下降到0.8个,减少了95.3%;成品汽车中需要返工的数量,比以前减少了97%。
这是一个实行自主管理,赢得出色成果的成功典型。这个案例中自主管理的对象,不是中层或基层管理人员,而是广大工人。它把自主管理的面扩大了,向下延伸到企业最低层次。
可以说,企业中的每一个人,包括广大工人在内,都是值得信赖的。当上司信赖他们,给予他们一定的权力的时候,当他们在工作、劳动的实践中感到可以多多少少掌握自己命运的时候,工作效率、工作成果就会大大提高,企业就可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近而得到丰厚的回报。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曾不止一次地说:“虽然人类有作为王者的力量,但唯有在适合自然的法理时,才能发挥力量而君临天下。如果违背自然的法理去做,王者就会变成暴君,而不能发挥威力。所以为了行王者之道,就必须服从自然的法理。
“倘使人类以其微小的聪明才智去思考问题,依照自己所想的肤浅方法去处理事务,违背了天地自然的道理,其失败与挫折乃是意料中的事。因此,人类虽然应该运用智慧去行事,但仍然需要遵照超越人类智慧的伟大的天地自然法则与道德去经营,才是获得成功的保证。”
正是松下幸之助先生对“无为”的执着,才有了松下企业精神中的“顺应同化精神”。“顺应同化精神”的内涵是:公司发展壮大,必须顺应自然规律,想人为改变社会发展趋势是不会成功的。事实上,“顺应同化”也就是顺应客观规律。
把顺应规律提升为企业精神,可见松下幸之助对“无为”的重视!也正因如此,当人们问及松下幸之助他一生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时,他毫不犹豫地答道:“在于顺应自然法则。”
与松下幸之助不同的是,中国的很多管理者爱讲“狠抓”。其实,狠抓,往往使员工无所适从,反而常抓不好。听其自然,反而会好些。
“听其自然”,就是“自然无为”,是顺应规律办事。而“狠抓”,往往是“妄为”,是违背规律办事。凡顺应规律的,不用“狠抓”,就会“顺其自然”而有所进展,取得预想的结果。凡违背规律的事,因其不可能“顺其自然”,就非得人为地“狠抓”不可。然而,由于它是违背规律的,即使“狠抓”,也难收实效。
所以,现实的情况往往是,“狠抓”了,但“为”而无“功”。而且,由于“狠抓”往往是违背规律的,因此想“抓”也“抓”不下去,不得不虎头蛇尾地半途而废。这种事过去有,今天在中国企业管理领域也比比皆是。因此,老子的“无为”思想,在今天的管理舞台上,同样是匡正时弊、大有可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