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道德经大全集全文阅读 > 第29章 信而贵言 (2)

第29章 信而贵言 (2)


  A. 由于太忙,不予批准

  B. 告诉他你很想帮他,但公司实在太忙了

  C. 予以批准,并尽可能地给予帮助

  2. 假如你是刚上任的部门经理,在对待下属上,你会( )。

  A. 公是公、私是私,不与下属有过多私人交往

  B. 新官上任三把火,对下属严格要求树立自己的威信

  C. 主动与下属交朋友,参加集体活动

  3. 作为经理,在实施重要计划之前,你认为应该( )。

  A. 先取得下属赞同

  B. 自己要有魄力决定一切

  C. 应该由下属决定一切

  4. 你对下属的看法是( )。

  A. 对能力较差的下属应多监督

  B. 应亲近能力较强的下属

  C. 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名下属

  5. 如果你的下属小黄生病请假了,你会( )。

  A.下班后马上去看他

  B. 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希望他早日康复

  C. 等他来上班了,问一声“病好了没有”

  6. 一位下属向你提出某方面的建议,这个建议你实际上正打算实施,那么,你会( )。

  A. 告诉他你也是这么想的,但也对他给予充分的肯定

  B. 闭口不提你正准备实施,只赞扬他的合作精神

  C. 告诉他这是你早就想好的了,并且马上准备实施

  7. 你的下属因工作失误,给公司带来巨大损失,公司正准备严肃处理,这时你会( )。

  A. 让下属认识事情的严重性,让他作自我检讨

  B. 安慰犯错的下属,告诉他谁都可能犯错

  C. 与下属一起思过,主动与下属一起承担责任

  8. 你希望一位执拗的同事按你的建议去做,应该( )。

  A. 尽量使他认识到建议中至少有一部分出自他的头脑

  B. 尽量找出他建议中的问题让他主动放弃

  C. 说出自己建议的优点,让他接受

  9. 有位女士来你店中买鞋,由于她右脚略大于左脚,总也找不到合适的鞋,你会说( )。

  A. 女士,你的右脚比左脚大

  B. 女士,你的左脚比右脚小

  C. 女士,你的两只脚不一样大

  10. 在对下属多赞扬还是多批评的问题上,你的看法是( )。

  A. 对犯错的下属严厉批评,以免再犯

  B. 常赞美下属,使他们积极地工作

  C. 慎用赞美,以免下属骄傲自满

  参考答案:

  1.C 2.C 3.A 4.C 5.B 6.A 7.C 8.A 9.B 10.B

  测试结果:

  1.答对6题以下,说明你的亲和力较差。你应该在生活、工作中多多培养自己的亲和力,与人为善、平易近人都应是你的座右铭。

  2.答对6~8题,说明你的亲和力一般。你不必气馁,在工作中你应与同事打成一片,和他们建立深厚的友谊。只要具有深厚的友谊,谁又能说你不具备亲和力呢?

  3.答对8题以上,说明你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如果你非常注意与下属交谈时的语气,且关心下属,勇于承担责任,与下属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在你的领导下,团队内部气氛和谐。你平易近人,就会深受下属爱戴和敬仰。

  亲和力,指一个人在面对某些人或某件事时所表现出来的亲近感,以及人们对其所表现出的亲近感的认同、接受程度或保持程度。

  领导者及其组织要想生存、发展,进而求得事业的成功,就必须建立持久的亲和力。亲和力不仅仅是商务礼仪,它还来源于每个细节。

  管理般若功:

  高明的领导不随便发号施令

  老子说,“太上下知有之。”就是说最高明的执政者治理天下,老百姓只知道有那么一个人,却感受不到他在管理。老百姓为什么会感受不到他在管理呢?因为最高明的执政者治理天下,清静无为,他们从来不随便发号施令,不发文件,不传达指示,也不标榜自己要为民作主,不扰民。

  顺遂民意,就是让老百姓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根据自己的特长去劳动、去创造,春天来了就犁田插秧,夏天来了就防洪抗旱,秋天来了就收割翻土……

  古语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作为一个在位的领导,如果老百姓能忘记他的存在,却又能自由幸福地生活,这样的领导当然是最好的领导。

  汉朝初年,丞相萧何死后,按照刘邦的遗嘱,曹参继任做了丞相,担起了治国重任。

  曹参上任后,遵照萧何所制定的政策治理国家。他对萧何所制定的政策法令,全部照章执行;对萧何所任用的官员,一个也不加以变动,原有官员依然各司其职。曹参对他们按职权范围该处理的事情,从不加以干预。因此在朝廷丞相变动的关键时刻,没有引起任何波动,朝中君臣和原来一样的相安无事,朝政也和原来似的井然有序。

  几个月后,曹参把一些好名喜事、舞文弄墨的官员全部革除,又选了一些言迟舌钝、年高忠厚的人补上空缺。从此,他便将自己关在府中,终日饮酒,不理政事。

  许多大臣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都想当面问一问他。可每次一进曹府,便被曹参拉到桌上痛饮起来。大臣们无可奈何,只能陪着他喝酒玩乐。

  时光飞逝,可曹参既没有设计出“胡服骑射”的变法蓝图,也没有提出和匈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外交新思路,这使本来对他寄予厚望的汉惠帝迷惑不解,汉惠帝沉不住气了。

  一天,曹参的儿子曹窟进宫见驾,汉惠帝便对他说道:“去问问你的父亲,为何不理政事终日喝酒?难道丞相的使命就是终日喝酒吗?”最后还嘱咐曹窟,不要说是皇上问的。

  曹窟回家将汉惠帝的话说了一遍。曹参听完,拿过戒尺把儿子的手掌打得通红,怒喝道:“你小子懂什么?!”

  曹窟把事情回报汉惠帝。惠帝便召见曹参,问道:“你为什么责打你的儿子呢?他所说的话全是我的意思。”

  曹参拜伏在地,叩首请罪,然后问惠帝:“陛下认为自己能比得上高祖皇帝吗?”

  汉惠帝说:“朕怎么敢同先帝相比?”

  曹参又问:“陛下慧眼识人,丞相萧何与我谁优?”

  汉惠帝不解其意地答道:“您恐怕不及萧丞相。”

  “皇上圣明。从前高祖和萧丞相定天下,法令制度都已完备。现在陛下垂拱而治,臣等能守职奉法,遵循前制而不有失,便算是功德了。难道还想胜过前人一筹吗?”

  曹参分析道:“先帝与萧相国在统一天下以后,制定了完备而又卓有成效的法令,我们很难制定出更好的法令来。现在陛下和我们这些做大臣的,应该遵照先帝遗愿,谨慎从事,恪守职责。对已经制定并执行过的法令规章,就更不应该乱加改动,而只能是遵照执行。我现在这样照章办事不是很好吗?”

  汉惠帝听了曹参的解释后说:“我明白了,你不必再说了!”

  汉朝经过长期的战乱,正是需要休养生息的时候,所以曹参无为而治,可稳定民心,使民有所依,这与当时的社会需要是吻合的。

  所谓无为而治者,是指顺其自然,让百姓自得其所。这并非随波逐流,而是静观其变、顺应时势的大智大慧。曹参不仅懂得施行无为而治,还知道顺势而为,真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得“道”之人,甚至是一位“太上”级别的领导者了。

  这类的领导非常高明,他们一切遵“道”而行,无为而治。他们从不轻易发号施令,因为他们相信老百姓能干好自己的事,用不着去对他们指手划脚,一切事情都让老百姓自己做主,老百姓干好了自己的事情,他们不会认为这是“太上”的功劳,因为他们认为:“太上”并没有叫我们干什么呀,我们一直是按自己的想法在做呀,我们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