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大陆,千年以降,都是实力为尊。
所以,在这一片不大的土地上,崇道已成风尚,有点资源的人家都会将自己家的孩子送去修道。
这就造就了这片大陆上,修道门派多达三四百家之多,修士也同样成为最受尊敬的人。
同时,各家各派为了争夺更好的修炼苗子,也在应用各种手段招收新的弟子。
青城山下有一个不足千人的小镇,小镇名叫山门镇,小镇上居民主要依靠给山上输送生活物资为生。
此时,青城山一年一度的弟子选拔正在山门镇中展开。
平日里安静祥和的小镇,此时却是人满为患。
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纷纷带着自己家的孩子想要送上山去,给孩子博一个好的前程。
山上下来的仙师在小镇的广场搭起高台,忙着检查孩子们的资质、天赋等等,一派热闹的景象。
这时候,小镇的东门走进一个背着一大捆柴的少年。
少年十五六岁的样子,虽然衣衫褴褛,却是浓眉星目、唇红齿白,样貌十分的精神。
不过,少年的表情却是异常的木讷。
少年个子超出一般孩子半头,长期的营养不良,让孩子显得瘦弱单薄。
少年名叫陈东。
平日里以砍柴为生,卖给小镇的饭店、酒肆等商家,以维持生计。
今日,砍柴归来的他见到平日安静的小镇,此时将聚集了如此多的人,一下子有点无所适从。
他背着柴悄悄的绕过小镇的广场上,准备将这些柴从定好的饭店的后门送进去了事。
正在此时,一个苍老的声音响起:“少年,老夫看你骨骼清奇,随老夫学道如何?”
少年茫然的抬头,看见眼前站着一个佝偻的老者。
老者一身修道打扮,精气神却怎么也和修道之人的神清气爽、精力充沛搭不上边,看着就是一个行将就木的垂垂老者。
陈东有点诧异,他回头望了一下自己的身后,发现身边并没有其他人,显然老者就是在和他说话。
老者见少年迟疑,又说了一句:“少年,老夫看你骨骼清奇,可愿随老夫上青城山学道?”
陈东指着自己的鼻子问道:“我?”
“正是!”
陈东摇摇头,然后绕过老者,继续向前走去。
他自然不会相信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会落在自己的头上。
老者一闪身又站在陈东的面前:
“怎么?不愿意吗?上山学道的前途那是无限的光明,至少以后不会为生计发愁啊!”
眼睛中满是殷切的期望。
陈东疑惑的问道:“为什么会是我?”
“前面说过了,老夫不过是见你骨骼清奇,所以才起了爱才之心啊!”
陈东没有说话,继续绕过老者向前走去。
老者还是不死心,追上去陪着小心问道:“怎么样啊?你倒是给个准话啊?”
陈东低头继续走着,走了几步之后,才蹦出几个字:“卖了柴!”
老者大喜,一路跟随陈东来到事先约好的收柴的饭店,眼看着陈东卖完柴,将到手的银子收好,才不放心的问道:
“现在可以走了吧?你想要回家和父母说一声吗?”
陈东摇摇头,简单的说了一句:“走吧!”
老者也没有骗陈东,确实是青城山的修真之人。
只是,在上山的第二日,陈东便发现了,老者在山上的地位不是很高,甚至可以用凄惨来形容。
老者上山已经七十多年,修为自三十多年前进入气生境巅峰便一直无法再突破。
现在已经过去四十多年,眼看着再不能突破的话寿元就尽了,所以才起了收徒之心。
老者名叫吴不成,但一直被山上的同门称为无成。
因为修为一直很低,所以看在山上的待遇自然不会很高,当然也时常会受到一些歧视。
这都很正常,修真界,一直以来就是看实力,没有实力到哪都会被人歧视。
吴不成也不以为然,当然,就算是有什么不满,也不过是私下发发牢骚,腹诽一下,断不敢在人家面前表现出来自取其辱。
他收徒当然不是有什么了不得的衣钵需要传承,不过是知道自己今生突破无望,想着日后自己老的不行的时候有一个可以照顾自己的人。
事实上,以他的资格还不能收徒,能够在山上开门收徒的一般都是晋升为丹生境的主事一级的人才有资格。
但现在的掌教闲空大师,正好和他同期入门,看在以往的情分上,所以特许他收徒。
像他这样的自然是没有资格在山门下摆上台子大张旗鼓的招收弟子,就算是摆上台子,也未必会有人去拜师。
所以,趁着这次山上开门招徒之际,吴不成也随着主事一级下山,然后在镇里转悠,选一些漏网之鱼。
资质就没有什么要求了,当然,能有点天赋是最好不过的,但毕竟希望很渺茫。
陈东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选入山门。
吴不成喜气洋洋的将陈东带回了山上自己的住处。
因为他在山上的地位实在尴尬,自然也不会有好一点的待遇。
这一点从吴不成的住处就可以看出来。
一般的弟子都会站在前山靠近总堂的大片生活区中,因为学习修炼的需要,自然要越是靠近这些地方,越是方便。
吴不成的住处却是在后山的一座山腰之上,地方倒是相当的大,却着实偏僻。
一个篱笆墙的小院子总共两间草屋,吴不成自己住了一间,剩下的一间堆放杂物。
现在陈东来了,自然要腾开,给陈东作为卧室来用。
陈东自小孤苦,自然也不会在意这些,他能来山上,不过是因为吴不成那一句不会为生计发愁打动了他。
对于现在的他,长生不老太过遥远,怎么也比不上吃饱穿暖来的划算。
做人不能好高骛远,远处的红烧肉再好,也比不上眼前的窝头——能得到的才是最好的,这是他爹在世的时候一直教导他的做人道理。
他一直记在心上。
当然,在之后的一生中也一直身体力行,奉为至理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