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穿越 > 大明小吏全文阅读 > 第61章 倒霉胖子(八)

第61章 倒霉胖子(八)


城外的官道上。

许大啸边愁眉苦脸的走着,边觉得自己的屁股隐隐作痛。也就是他的体质,换成别人挨了二十藤条,恐怕七八天都起不来。

因为这屁股,上次小队伍下山的时候他没能参加,秦老爷子给了他一个很好的留在山上的理由,美其名曰——看家。所以第二天他只能满心羡慕的听着同伴们眉飞色舞的说着鸟铳是如何的好用,啪啪的几枪,城墙上竟然没敢露出一个脑袋。

鸟铳的使用方法是老爷子教的。

这个对军伍之事无所不知的老人只不过示范了两遍,年轻人们就学会了鸟铳很繁琐的发射过程,而且因为他们都是猎户出身,眼力手力天生的好,鸟铳上手后准头自然也不错。

这一次,许大啸决定说什么也不能再让该死的屁股拖累了自己。忍着痛,在老爷子面前原地跳了两下,又狠狠的在上面拍了三掌以证明屁股确实已好,方才赢得了老爷子让他一起下山的同意。

满以为这次做的也是放上几次鸟铳的轻松事,没想到……

“风子,你们上次下山也扛着这东西吗?”他郁闷的回身对着齐风说道。

这东西指的是他和齐风两人左右肩头合力各扛着一根长约十米的细木杆,木杆上每隔一米多绑着一道火把,每道火把下还挂着一个身披黑衣,腰挎倭刀的稻草人。

两人走在队伍的最末端,从远处看,像是两人之间还有二十多人一道随着两人向前奔走。他们身前的同伴也在做着同样的事,四十多人倒是形成了两道看似像几百人奔袭的蔚为壮观的火龙。

“没有。”齐风回道。

“这是干什么?”许大啸又问了一句,心里有些懊恼,早知道是这样的体力活,还不如在山上看家了。

“虚张声势!”齐风看着那些惟妙惟肖,在微弱的火光下显得与真人无异的稻草人,觉得这是唯一的可能。

许大啸是一个能动手解决问题就绝不会动脑的人,但这并不是说他的脑子有问题,只是懒了一些,一旦动了,也算灵光,“虚张声势?要吓唬谁?”

“不知道。”

“我看这馊主意还是鸟蛋出的。这两天老爷子在山上不时的看着一张纸笑笑,那纸有兄弟看到了,是鸟蛋走时留下的。”

齐风没应声。

说了几句话,离城墙越来越近了,到了约有七十丈的地方,两人小心的把稻草人放下,使之不摔倒,然后,许大啸猫着腰跑到了队伍的前排,在一个阴暗处找到了秦老爷子,腆着脸问道,“老爷子,接下来怎么做?”

老人的注意力全放在城墙上,见城墙上的火光越来越明亮,火把数目差不多有千只之多的时候,方才转头,“把火把灭了,稻草人都背在身上,撤吧。”

“撤?回山?”

“不,去鸭嘴口。”

“鸭嘴口?”许大啸心里嘀咕了一句,这个地方他知道,因官道两旁各有一块巨大的形似鸭嘴的山石而得名,位于县城西面二十里处,是县城通往济南府或京城的必经之地。

但是再有一个多时辰就亮天了,好端端的不回山谷睡觉,去反方向的那里做什么?

“去干嘛?”他不是一个能把疑问忍住的人。

“多嘴!”对他的好奇,老爷子还之以一个冷眼。

城外的火把渐渐的熄了,不像来时的大张旗鼓,小队伍里的年轻人仿佛一群幽灵融入了夜色中。

戚知县大着胆子从垛口处又向城外瞭了一眼,发现不见了一丁点曾让他心惊肉跳的火光,回身问萧辰宇,“走了吗?”

“大概是吧,不能确定。”萧辰宇回道。

“那……让百姓们先别散,再坚持一会儿。”他又小心翼翼的缩回了脑袋。

直至东方见了鱼肚白,晨光可以让人对城外的空荡荡一览无余的时候,戚知县觉得自己的心从嗓子眼又回到了肚子里,无力的挥挥手,“散了吧。”

至于对上城墙之百姓每人赏银一两的事,他没提。

百姓们对青天大老爷把银子看的重于泰山的秉性都知之甚清,对此行得不到赏银也都有心理准备,谁也没问,一个一个面无表情的从他身边经过下了城墙。

回了县衙,戚知县没有选择吃点早餐,然后上床睡一觉让自己紧张了半宿的心休息休息,而是第一时间进了书房,关好房门,拧动书架右下角毫不起眼的青铜佛像,点燃一盏烛火,进了他藏银子的密室。

密室里十几口楠木箱子仍敞着盖,银闪闪的白光和金灿灿的黄光交相辉映,在这个阳光光顾不到的地下角落,极其的耀眼。

戚知县先是绕着箱子走了一圈,而后在箱子的正面寻了一个地方坐下,眼神痴痴的望着箱子里的黄白之物,像是一位帝王在审视着新选的妃子,更像是一个少年忽然遇上了自己痴心数年的少女,想说点什么,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之后,他的目光开始变得迷离,并逐渐发展成痛苦,仿佛那位少女没有理会少年的表白,绝情的拂袖而去,徒留少年的一地伤心。

痴痴了半个时辰,痛苦了半个时辰,最后他叹了一口气,起身出了密室。

对于他来说,最高兴的事,是看着这些银子金子一点点增多,最痛苦的事,是要与这些心爱的东西分离。

在城墙上不确定倭人是否离开的那一个多时辰里,他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把当七年县令攒下的家底都运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去。

正如陈尘所想,他的担心是;倭人如果下次来上千人呢?忠勇队就算是有二百人也挡不住呀,到时候自己倒是有可能逃命,但银子金子可没有逃命的本事。

如果可能的话,他倒是想把忠勇队扩大到两千人,但是一个小县令组建一支二三百人的民间抗倭队伍已是权力的极限,也是县里税银能承担的极限。

“东成……”依然是没吃早饭,出了密室,他便差人唤来了眼前人,他的侄子——戚东成。“你昨天才到,本来是想打算让你休息一下就安排你进忠勇队,但现在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

“何事?大伯您吩咐。”戚东成二十五六岁,脸上一副流里流气的样子。

“倭人不时来骚扰,县里有些重要的东西损失不得,所以要运到你家,叫你父亲妥善保管。”对自己在济南府靠开一间小酒楼谋生的弟弟,戚知县也是不百分百的放心,找了一个聊胜于无的借口。

不过有一点他倒是能确定,就算弟弟和眼前的侄儿知道的运过去的都是金银财宝,只要自己在县令的位置上还坐着,两人就不敢起贰心。

“吃过早饭,我会派人把东西装上车,从县衙选二十多个听话的差役,由你带着押往济南府,切记……路上小心,那东西万万损失不得。”戚知县接着嘱咐道。

“是。”戚东成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但仍恭恭敬敬的回道。

“好了,下去准备吧。”戚知县无力的挥挥手。

戚东成躬身退了出去。

望着侄儿的背影,戚知县心里突然涌上一股极为强烈的失落感,银子这就要离开自己身边了吗?

都怪那些该死的倭人,要是不来这里闹事,自己又何必这么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