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军事 > 大明痞儒全文阅读 > 第55章 、朱祁镇题匾 “精忠” 慰阉奴

第55章 、朱祁镇题匾 “精忠” 慰阉奴


五十五、朱祁镇题匾“精忠”慰阉奴r

明英宗复辟成功,史称“夺门之变”。徐有贞功最大,被授翰林学士;石亨、张軏、曹吉祥,自然皆加官晋爵,封伯封侯封公,连太监曹吉祥的干儿子曹钦、段越也被授与都督同知、东厂提督这样的高级军官,周伍最为得意,竟然入阁被委首辅,成了当朝“宰相”!r

首辅虽然年逾花甲,做事却是果断狠毒,首条上奏便是:立即逮捕马上回到京师的帅兵部尚书于谦和大学士王文,奏章称:二人在明景帝病重期间想拥立帝系藩王入京为帝。r

英宗如同从天上接了顶皇冠,梦游般又成了皇帝,神定之余,当然恨透于谦,这家伙竟然敢说:“社稷为重,君为轻”这样的大逆不道之言,差点使自己不得返国。但对于杀于谦,还是提不起胆来:“于谦实有功,如何是好?”。r

徐有贞还能容忍皇帝发善心?马上接话:“不杀于谦,此事为无名!”――只有定性于谦有拥立“外藩”之心,夺门复辟才名正言顺。r

英宗稍微琢磨,便明白了此间的奥妙,立刻准奏。r

至于景帝,从此无人再管他,最后竟被活活饿了多日,含恨而死,年仅三十岁。r

还有野史传说:有一天,宫女为景帝捧上一碗汤药,小太监服侍他饮下。景帝服药后忽然极端痛苦,口不能言!他挣扎了几下,奄然而毙。r

小太监惊慌地哭天抢地:“万岁!万岁啊!怎么……怎么会这样?”r

那宫女也被吓傻了:“我……我也不知道,这是曹公公送的药啊。”r

此事无法辨别真伪,总归景泰皇帝没得善终。r

英宗皇帝心狠还不止于此,据载:英宗心量偏狭,杀于谦、王文、饿死堂弟景帝不说,还差点把弟媳――景帝皇后汪氏生殉,最终为大臣们劝止。r

过时的皇后不如鸡!下岗皇后成了寡妇,虽然没有被活埋,朱祁镇也没有轻易放过寡嫂,废其皇后称号之后,把嫂子赶出了皇宫,到外面居住。r

由于时为皇太子的朱见深(日后的明宪宗)知道这位伯母当时力劝叔父明景帝不要废自己王储的位号,对她很是敬重,在父亲英宗面前一直说好话,使得汪氏出宫时能够带走许多玉器宝物。r

这点令英宗耿耿于怀,一天忽然想起宫内有一条祖传的“玉玲珑玉带”,问及太监。太监回报:玉带由前朝皇后汪氏出宫时带出去了。英宗竟然派宦官上门追索。r

汪氏性刚,见宫中来人要玉带,便从匣中取出玉带,走出屋门,扬手扔入井中,愤怒回了一声:“没有!”r

奉旨索物的太监还在,汪氏便对侍侯她的宫人言道:“我当了七年天子妇,还消受不了这数片玉石吗!”r

悻悻而去的太监当然如实回奏英宗,英宗闻之大恼,干脆遣锦衣卫到汪氏住处,以搜寻玉带为名,来了个变相抄家,把所有珍宝搜了个干净。r

但是,很多事情不能用一时一事来判定一生,日后英宗临崩,竟然遗诏:废除嫔妃生殉制度!这绝对是大明皇室的进步,也是朱祁镇一生中寥寥可数的“善举”。r

须知:明朝自朱元璋起,帝王一直有殉葬制度。太祖皇帝朱元璋死时有46个妃子陪葬;成祖朱棣死后有16妃和数百宫女生殉;连明仁宗也有5妃生殉;明宣宗有10妃殉葬。r

景帝死后被以王礼草草埋葬,直到明英宗儿子朱见深即位,才下诏为叔父“平反”昭雪,恢复帝号。r

明代史书中有两点没有载明缘由及结尾,以致至今成了无头公案:其一,景帝的亲信太监曹吉祥,怎么会火线反戈?其二。于谦之子于冕(字尚贤)非常有才略,此时正在杭州,朝廷通缉未获,史书也就没有再提及。r

实际上这里面大有故事,本文就此揭秘,先说明景帝如何得罪曹吉祥;再叙述于尚贤曲折离奇的半生。r

其实史书中没有记载的还多得是,例如:于谦就刑惨状,明史就极为避讳,实际上当时极为感人,自知已无生路的于谦坦然面对死亡,笑着说道:“此必石亨等人主意,争辩又有何用!”怡然受刑。r

于谦的死刑处决方式极其惨酷,不亚于后来崇祯皇帝处决袁崇焕!于谦先被剁去手脚,再被处死,惨于腰斩,几同凌迟!就是英宗的儿子明宪宗朱见深也看不过了,替老爸修实录时,为掩遮父过,让人删除了处死于谦的有关记述。r

但是,公道自在人心,有不怕得罪皇帝的将士们感于于谦忠义,收取其遗骸殓之。一年后,其尸身终于得以归葬杭州。清代诗人袁枚有诗曰:r

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r

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r

――于即于谦,岳则岳飞,两人都曾被封少保,结局也同样令人惨然无语。r

有一点史书着实记载了:英宗复位之后,无限感念当初王振忠心,终于为王振平反昭雪:下诏公祭王公公,招魂厚葬,并把王振从前主持修建的的智化寺,专门用来祭祀王振,英宗皇帝亲题巨匾,以彰其德!r

大明天子对王振“盖棺定论”了,竟然是“精忠”二字!r

真是羞煞岳飞,气煞后世,难煞儿孙!日后儿子朱见深当了皇帝,敢为于谦平反正名,却不知如何对待老爸对王振的“精忠”定论。r

从此国号改成了天顺,英宗大封功臣,前面几位已经说过。有一个重要人物没有提及,那就是火线反水的首领大太监曹吉祥。r

正统皇帝明英宗在御座上屁股还没有坐热,便向群臣宣布:“这次朕能夺宫复位,功劳首推首领太监曹吉祥,曹公公可谓忠心耿耿,即日起封为护国公,统领东厂、内厂!”r

曹吉祥在两个皇帝中间的英明选择终于结出了硕果,立即接受任命:“谢主隆恩!”r

首辅王文此时可还没有被捕,立即反对:“万岁,不可!”r

英宗皇帝质问前朝首辅:“有何不可?”r

王文愤然上奏:“曹公公虽有功也不可封爵,我朝没有太监封爵的先例。”r

英宗不屑一顾:“那就从今天起开个先例!”r

王文不看形势,依旧执行自己首辅责任:“万岁,内监权重会殃及社稷,此风不可长!”r

曹吉祥终于旁观不下去了:“万岁,王文图谋不轨!”r

皇帝大感兴趣:“哦?”r

曹吉祥看来早有准备,出口成章:“长期以来,王文勾结于谦把持朝政,景帝对他们言听计从。就说万岁归来那天,就是王文首先提出将万岁安置南宫,而不让万岁复位。”r

正统闻听,陡然大怒:“王文大胆!”r

王文连忙跪下:“万岁!为臣者职能是协助陛下料理政务,至于登基复位不是臣下所能干预的,望万岁体谅臣工!”r

曹吉祥火上浇油:“他这是讽喻咱家不该干预万岁复位的事,用心何其恶毒也!”r

英宗被说服了,传旨:“来呀!将王文打入天牢!”r

锦衣卫将王文押下之后,曹吉祥还没干休:“万岁,王文在朝执政多年,他手下有不少爪牙……”r

皇帝干脆委以太监中人:“你拟一份名单上来,该清除的决不姑息!”r

曹吉祥一声“遵旨!”,轻易而举到手了清除异己的大权,上交名单中的第一人霍然就是兵部尚书于谦!下余太多,不便一一罗列,总之,曹国公从此在朝中炙手可热,活脱脱一个王振再世。r

王文被当庭逮捕,皇帝才想起了首辅空缺,看到了白发左都御史,已经知道这老头就是铁杆保皇派周伍,随即颁旨:“左都御史周伍,听说你忠心耿耿拥戴朕躬,可谓老成谋国德高望重。即日起,你就接替王文,入阁任首辅一职。”r

周伍做梦也不曾梦到过,自己竟能位极人臣!颤巍巍哭泣叩拜:“臣谢主隆恩!万岁!万万岁!”r

周伍首辅还没开始主政就立了新功,没起身就开始上奏:“万岁,还有个兵部尚书于谦和王文同流合污”r

皇帝点头:“又是参奏于谦?朕倒是知道于谦有罪,怎么不来上朝?”r

杨韬出班:“启万岁,苗疆作乱,于谦往云南平乱,日内就要回京。”r

皇帝认得杨韬,就是此人亲赴漠北将自己接回北京,看来也是忠臣,立即颁旨:“杨卿家有救驾大功,着主持下届科考。”r

周伍闻听,心内焦虑,怎么掺进来一个沙粒子?满朝文武哪个不知,这杨韬是于谦的铁杆呀,随即上奏:“万岁,不知杨大人可否精通八股文章?”r

皇帝心想,还真忘了问了:“周卿家老道持重,依你所见呢?”r

周伍回奏:“科考关乎国运,八股关乎朝堂,请万岁慎之,老臣以为,应该指定精通八股文者为主考,并劳圣躬拟出本届考题。”r

皇帝明白了,早就听说过,这姓周的当年所作八股,满朝无人能懂,当是高手中的高手、高高手:“哦?这……主考官就是你啦!考题么……到时再说。”r

周伍连忙跪下谢恩:“臣遵旨!老臣还要万岁钦点一个副主考。”r

皇帝笑了:“不是说过了吗?怎么那么多事儿?”手指杨韬,“副主考不就是杨卿家吗?”r

一眨眼,杨韬的主考变成了副角色,只得下跪谢恩:“臣杨韬遵旨!”r

皇帝首次坐殿,却一改昔日注重玩乐的工作作风,竟然正儿八经的嘱咐:“哎哎――你们可要为本朝选出人才。”r

周伍、杨韬异心同声:“臣定然鞠躬尽瘁,尽心竭力为国选出上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