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军事 > 大明痞儒全文阅读 > 第53章 、孙太后临危救明廷

第53章 、孙太后临危救明廷


五十三、孙太后临危救明廷r

周伍的运气又来了:古北口外,不甘寂寞的瓦剌人的铁骑又开始骚扰长城各关,战报传到明廷,景帝却正为周伍的歪词夺理惆怅不已,眼前不住出现:太和殿中,众官员跪倒一片,嘴里高呼:“万岁,要叫婶婶呀!”r

金殿上,景帝拍案大怒:“我们的将军都是草包?任凭瓦剌人打进古北口?”竟然坐不住龙座,手持关报走下御阶。r

金殿中,跪满了请愿的大臣们:他们有的摘掉纱帽;有的叩首流血;周伍则蓬首垢面,鼻涕眼泪沾满花白的胡子。r

景帝怒对群臣:“你们干什么?蒙古人打破了古北口,你们不思退敌保国,却在这儿纠缠喊妈叫婶婶的屁事儿!都给我起来!退下!”r

周伍突然站起,昂声而对:“万岁,这正是上天示警!子曰: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国有道,则塞马不兴!皇上呼王妃为母,已属失礼;今又下诏将王妃晋升太后分明是触怒了上帝,使胡人也鄙视我邦,才兴兵犯境。”r

景帝冷笑:“哦?照你所言:如果我将亲娘叫婶婶蒙古人就不打来了?”r

周伍搬经据典:“克己复礼,天下归仁。这是圣人语,非周伍杜撰。万岁只要行周礼、遵孔道,瓦剌自然不战而退。”r

景帝大怒:“满口胡言!孤真后悔。怎么点了你这榜眼?”r

周伍凛然相对:“是臣几十年专研制艺,才精通八股,有幸考中。非仅靠万岁恩赐。”r

连大学士首辅王文也抬起头:“万岁听臣一言!圣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即礼不兴。万岁一有立太后之念,北疆即有兵爨之灾,不可不引起警觉!”r

景帝实在忍不住了:“谁再废话?我杀了你们!”r

众大臣好似商量妥当:“文死谏,武死战,那是做忠臣的本分!”r

跟随景帝身后的曹吉祥插话了:“你们是忠臣,难道万岁是昏君不成?”r

景帝再也不愿理睬群臣,拂袖而去。曹吉祥紧随而去。r

那个与周伍同科的老状元却还没有退休,颤巍巍站起来,向景帝背影高呼:“万岁!为臣子不能劝万岁从善,只有豁出这条老命维护古礼,若能使万岁悔悟,臣死亦瞑目!”他将头撞向石阶,顿时血流满面!r

众臣趁机大呼:“死了人了!”“老状元,你醒醒!”“万岁,您看呀!”r

景帝闻声返回,见状无语。一军士匆匆走来,太监曹吉祥迎上。军士数语,曹吉祥忙将他带到景帝面前。r

军士奏报:“万岁!瓦剌人攻城甚急,居庸关眼看不保,请京师立即派兵支援!”r

景帝接过边报,对跪着的众臣大喝:“你们谁能带兵?谁能靖难?谁能去杀敌,我听他的!”r

内忧外患,这皇帝实在当的太累了,景帝也没啥好招数了,万般无奈之际,想起了慈宁宫,撇下群臣,前往请教这位核心中的核心。r

孙太后愁眉紧琐,听景帝汇报边关战事、朝堂忧患。景帝竟然跪下不起:“瓦剌人已打破古北口,威胁居庸关。眼下于谦去了云南,请太后指点:京师还有谁能领兵打仗?”r

孙太后对景帝对待自己的儿子本来就憋着一个恶气,早就向找个机会训斥景帝一顿,现在机会来了,却不忍心了:“朝中那么多大臣,就没有为国分忧的吗?”r

景帝摇头,几乎哭诉:“他们……唉,儿臣还有一事禀告太后:儿臣本为藩王之子,不宜面南称帝,儿臣请太后收回玉玺,另选贤者登基做皇上!”,说罢将玉玺奉上。r

孙太后大惊,知道明廷在此内外交困之时,允许景帝辞职意味着什么:“混话!快收回去!我听说前面的事儿了,你敬奉生母,这是孝心,为人子者不能忘却养育之恩,这也不违什么礼法。众臣的话呢,也有道理。至于称谓、晋封之类的事,你酌情办就是了。哀家所处的位置不便干预。”r

景帝求告:“就为此事,儿臣着实为难!要我改变称呼,不是为人子之道;晋封母亲就触动了那些老臣,一个个寻死觅活痛哭流涕,都在殿前跪了一天了。我……还是我德不服众,不如摘下这皇冠让给有德有才者!”r

孙太后怒言:“你给我戴上!走,陪哀家去看看!”r

来到金殿,看见大臣们仍直挺挺跪着。r

孙太后拐杖击地,怒喝:“你们可真会挑时候!蒙古人攻城掠地近在咫尺,你们不去商量如何抗敌,却在这喊娘叫婶子的无聊事儿上纠缠!”r

周伍身为左都御史之职,却明白:按大明律条,御史奏事,错了也不须负责,所以首先发难:“太后,这称谓有关国体大纲,有道是:纲举目张,我汉室从来以纲常礼教治天下。”r

太后冷笑:“就靠你们这些“人才”理社稷、保天下?迟早有一天我大明的天下要拱手送给胡人!”r

众大臣逐渐齐心:“太后言重了!”r

孙太后怒喝:“都给我站起来!我可是正宗皇太后,谁敢不听?”r

大臣们只有纷纷磕头:“尊懿旨!”r

孙太后对景帝吩咐:“快上朝,召集兵部,商议应战抗敌!”r

此时的兵部却是个空壳,于谦不在京,侍郎未配备,九门提督石亨倒是能率军,但却肩负拱卫京师重任,北京当然要比居庸关更重要,无法抽调。r

孙太后还没等到兵部主薄们应诏上殿,就看见了大内侍卫统领刘钧带几个侍卫巡逻走过殿前。r

孙太后眼前一亮。吩咐太监:“把那个头儿叫过来!”r

太监领命把刘钧被带到太后跟前。r

刘钧倍感意外,进殿叩拜:“臣刘钧参见太后千岁,千千岁!”r

孙太后的确认识他:“起来吧。哀家问你:前些年紫荆关殉国的刘泉总兵是你什么人?”r

刘钧低头回话:“那是臣的兄长。”r

太后点头:“你在刘泉手下做过参将?”r

刘钧:“是。”r

太后追问:“你与蒙古人打过仗?”r

刘钧回奏:“臣曾随九门提督石大人在大同,常与瓦剌人交手。”r

孙太后一言石破天惊:“皇上若命你领兵,抵抗瓦剌入侵,你可有方略?”r

这刘钧随石亨多年,对战事却不陌生,沉思片刻即回奏:“瓦剌部队千里奔驰,利在速战;我军一边坚守,一边抄其后路断其粮道,他们大批人马粮草不济,必然不战自乱,那时我军再出击必然获胜。”r

孙太后连连点头:“好、好!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r

谁知就在此时,禁卫首领来报:“有刘钧大人的家人扣阙报急,其夫人难产,即将不行了”r

太后也吃惊了:“你家夫人怎么了?”r

刘钧只得回奏:“臣也不知怎么回事儿。”r

太后果断非常,传令让刘府的家人进宫秉报,不多时,果然是刘钧的亲信家丁哭拜在进殿之外:“爷出门后,夫人就腹痛临盆,稳婆到了,说是大人孩子都保不住了!”r

孙太后听得清楚,插话:“怎么会有这种事?”r

家丁不懂朝礼,立时接话:“稳婆说,因为出血不止,不行了,叫我赶快找爷回府”r

孙太后对身旁太监吩咐:“你去,传哀家懿旨:找最好的太医,速到刘府救人!”r

太监回答了声:“是!”,便匆匆而去。感动得刘钧跪下连连叩头:“谢太后!谢太后!谢……”r

孙太后把手一挥:“快回家去,照顾你夫人孩子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