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远:“将军可得好好查下这个人的来历,在下想以后我们还会与他打交道!”r
朱文龙点点头:“是啊,得好好查下,不过现在以你之见,他们下步会有什么打算?”r
高远想了下回道:“李过新败,他的这只奇兵也被我们给打得差不多了,无兵无将无补给,想在我们腹地翻起浪来,不太可能,最好的办法,是往咸阳,泾阳一线逃去,与庆阳的贼兵汇合!”r
“那大军也赶紧出发,”朱文龙指着地图道:“直插咸阳!”r
高远有些担心:“将军,往咸阳官道狭窄,要穿过秦岭,途中山多坡险,只怕贼兵会利用地型作文章,不得不防!”r
朱文龙胸有成竹地说:“本将军早就派一支精干小队,化作溃散的贼兵,往西安方向沿途侦察,后面跟着一支佯装追击他们的骑兵,就算有埋伏,也会被骑兵队给发现!”r
高远佩服地夸道:“将军,真乃神人,竟早有此安排!在下多虑了,让将军见笑!”r
“哈哈!朱文龙爽朗地大笑:“高先生客气了,这些并不是在下一个人的想法,是与几位将军商议后,才作出的决定!”r
不与手下人争功,心胸宽广,礼贤下士,这是高远死心踏地追随他的原因,这翻话确实让高远感动。r
二天的强行军,大部队顺利地到达了咸阳城,一路上倒也相安无事,深山险谷中,确实有几股贼兵,都被假“溃兵”及后面的追兵给解决掉,几道关隘全部落于甘州军手中,朱文龙每个关隘都分兵驻守,配以火器,丝毫不敢马虎,因为这些官道日后就要成为粮道,秦中多山,道路难行,运输困难,在关中朱文龙没有补给的基地,全靠从甘州一带运送,一量断粮,十几万大军将不战而溃。r
到达咸阳后,离开安就只有几十里了,咸阳当年乃大秦帝国的京城,何等气派何等威武,不过事过境迁,上千年的岁月洗礼,已经面目全非,现在的咸阳城,不过千余户的小县,人口不到二三万,城低墙矮。r
安顿好大军后,朱文龙一行人换作便装,来到咸阳城旧址,在各个角落里,寻找大秦帝国留下的点滴辉煌影子。r
走了半天,除了偶尔能看到一些残垣破瓦之外,没发现什么,武将出身的杨昭武,有些不耐烦了,“我说三弟,你把我们都带到这里来,说看看什么大秦宝藏,大哥被太阳晒得满天大汗,被风吹得满身灰,也没有发现一点跟大秦帝国有关的东西,再说大秦都亡了一千多年了,估计这土地都让风给刮了好几层皮,难道你还真的能找到秦始皇的墓地啊?”r
“哈哈哈........”他这一番话,把大伙都给逗乐了,朱文龙笑得更欢:“大哥,我们可不是来挖墓的”r
“谁敢来盗墓?”突然从东边角落冲出十几个人,手里拿着个锄头,木棒等”武器“,怒视着朱文龙等人。r
张平等人,赶紧把朱文龙给围住护了起来,朱文龙推开他们,示意说没事,走上前向那些农夫行了个礼:“老乡,你们误会了,我们不是盗墓贼!”r
其中一个人,像是个主事的,他并没有放下手中的武器,小心地问:“刚才我还听到你们说要挖墓,只要我们在,你们休想?”r
原来是护陵人,朱文龙解释道:“你们有见过像我们这样子的盗墓戝吗?手中连铲子铁锄都没有,难道用手刨开这墓啊?”r
他人看了看,朱文龙等人,确实不像盗墓贼,不过他们并没有把这伙人当作好人,“既然不是盗墓的,那你们走吧!”r
杨昭武从怀中掏出了一个令牌,这是甘州卫所的令牌,那领头之人见到令牌,赶紧跪在地上,不停地磕头请罪。r
朱文龙将他们扶起来,详细问了些事情,这户人乃世传守陵人,他们也不知道守护这陵墓有多少年,现在连墓主叫什么名字都忘了,只记得姓尉,朱文龙第一反应,这不会是尉缭的墓吧,尉缭认识他的人不多,可他写的《尉缭子》,却流传千年与孙子兵法齐名,只可惜一直无缘拜读,带着遗憾,留了些银两给守墓人,就准备离开。r
守陵人见朱文龙和谒可亲,就从家里拿出一本泛黄的纸帛书本,用篆书写的三个大字,朱文龙没认出来,一旁的高远惊呼:“尉缭子!”r
没想到在这里能得到这绝世兵书,朱文龙别提有多高兴,他本想将书还给那守陵人,守陵人拒绝,说了句“将军认得此书,说明与此书有缘,留在这里,只会埋没了主人!”再三推辞下,朱文龙收下了此书。r
注(中国古代军事家——尉缭,生卒年不详,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姓失传,名缭。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入秦游说,被任为国尉,因称尉缭。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著有《尉缭子》的兵书,他为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立下汗马功劳,主张‘并兼广大,以一其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