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就业率看做经济状况的一项主要指标,1990~1991年的衰退就会被视为一次严重的衰退。但那时的股市又怎样呢?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历史数据显示,市场的整体表现并不像经济形势那样“糟糕”。事实上,导致失业率上升的成本削减、裁员和整体的产业规模缩小在华尔街眼里却是使企业更加健康(并因此推动其股价)的有利因素。想想看,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1989年的每股平均价格为36.51美元,1990年下滑到31.08美元。但到1991年,尽管一年中有3个月仍处于官方公布的衰退期,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的平均价格却上涨到37.27美元,超过了1989年的水平!
这就是股市的典型表现,也就是在经济上升期下跌,因为衰退已不可避免;在衰退期见底;而在经济回暖前通常发出上攻信号。
格林斯潘的美联储在这一期间时刻关注着美国经济的内部变化。小企业和新兴企业以疯狂的速度创造着就业机会(我们在本章前一部分讨论过)。有趣的是,许多这样的企业通过承包人和第三方提供商“外购”各种服务。这种“外购”的增长没有体现在就业数据中。但与此同时,高科技产业的其他领域中对电信设备和计算机的订单突然大增。如果大企业没有创造这方面的需求,又是谁订购了这么多的电话和计算机呢?其中的原因何在?
这是即将出现最伟大的技术革命的前兆,随之而来的是股市大涨和经济增长。失业不久的白领阶层开始用他们的才智和创业精神建立新型企业。许多双薪家庭靠一个人的收入生活,而另一个人则开始创办一家新的企业。专业人士深谙在不同企业间跳槽的技巧,并从中捞取更多好处。这成为滋养“单干”现象的肥沃土壤。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经济复苏阶段,小企业的投资和小企业创造的就业成为经济增长背后的引擎。格林斯潘看到了这一现象并给予密切关注,这指示了经济的发展方向。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对科威特发动了一场“无端”的侵略。虽然联合国对伊拉克施加了经济制裁,使伊拉克经济遭到重创,但没能结束伊拉克对科威特的武装占领。就这样,布什政府1991年1月发布了“国家安全第54号令”,授权“采取军事行动促使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海湾战争随后开始了。
几个月后,美国宣布海湾战争胜利,海湾战争一打赢,股市马上就开始了大涨。
此间的美国经济却似乎徘徊在衰退的边缘。白领阶层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大的裁员风险,房地产市场处于衰退之中,在纽约和洛杉矶特别明显。其后的背景是战争对经济影响的不确定性(首先就是美国已有一段时间没打过仗,而现在的战争不同于以往)。许多投资经理和投资者都撤离了股票市场,转向看来更安全的美元资产、美国固定收益证券和黄金。这提出了经济与股市相对关系理论的另一个重要观点:即从投资角度看,黄金并不那么闪光诱人。
黄金事实上已不再是货币的保值储备物,它其实代表不了任何东西。黄金的供求关系难以监控,因为它不像别的金属那样被消费或用于实际目的。实际上,黄金的惟一价值可以说是它的本质特征,因为它可被用来制作珠宝。
在经济前景不明、通货膨胀和战争时期,什么都比黄金有用。一罐石油、一升小麦、半块牛肉……都要比黄金值钱!当然要论送礼,黄金要比一大块猪肉强得多。但如果你饥肠辘辘,生活艰辛,一大块猪肉是多么有诱惑力呀!
投机商和投资者在收复科威特的战争开始前,一直在推高黄金价格(顺便说一下,即使买盘继续,黄金也收复不了当年年内的高点),战争一开打,金价就马上回落到比战前还要低的水平。
美元当时正深受经济停滞的困扰,利率差也对外国货币有利,但在开战前,美元比价一直在上涨。战争一开始,美元就开始下跌,经济基本面的因素重新控制了局面。
我清楚地记得进攻开始时的那个夜晚。作为一名外汇交易商,我在此前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关注着美元对日元比价的大幅上涨。新闻网发布消息,以空袭为先导,美国对伊拉克的进攻开始了。开战时间在美国当地时间的晚上,但亚洲的早间交易即将开盘,美元随时会高开。我看到的第一个报价显示美元对日元的比价升高了2日元。我决定卖出美元,买入日元。我的选择与其他交易商完全相反,包括我的同事在内,他们正拼命地买入美元。我看着这疯狂的买进场面时想,美元为什么没有涨高呢?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个更大的问号:人们买进美元干什么,他们一个月来买入的美元又有什么用?
制衡外汇市场的经济因素并没有变化,因此我卖出美元买入日元,在我看来这两种货币间的关系将重新步入正轨。第二天美国市场一开盘,美元的比价就出现了大幅下跌。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呢?经济与市场不是一回事(在这里指外汇市场)。当狂热的情绪主宰一切时,你一定要记住基本面最终将重新夺回控制权。拉迪亚德·吉卜林把勇敢和果断定义为“在你周围的人失去理智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坦率地说,这是至理名言——尤其是在投资的时候。
墨西哥比索危机
1994年12月20日,墨西哥政府宣布比索贬值。全世界都感受到这一行动的冲击。简而言之,危机首先起自墨西哥金融体系的不堪重负,包括1994年的货币政策过热和财政扩张。正如外国关系委员会“墨西哥比索危机的教训:独立特别工作组报告”所阐述的那样:“最近的研究表明,墨西哥投资者比外国投资者和观察家更准确及时地发现了局势的脆弱性。因此是墨西哥投资者而非外国投资者发动了1994年11月和12月初的第一拨资本外逃。”
用以解决这场财政和货币危机的办法是允许墨西哥比索对美元的比价自由浮动。实际上,比索因此贬值15%。“在随后的几个月里,比索对美元的比价直线下跌到7.5比索对1美元,创下20年的最低,甚至降到1982年债务危机时的比价之下。”
此外,比索的隔夜拆借利率在某些情况下超过了70%,3个月利率超过50%。这愈发证明如果基本面出现了问题,再高的利率也无法支撑一种几乎一钱不值的货币。
随后,该报告指出,阿根廷、泰国、西班牙、中国香港、瑞典、意大利、加拿大和俄罗斯的金融市场经历了一次“程度不同的波动”,“早在1994年,新兴市场股票和债券的缓慢下跌就预示着一次市场修正,但人们认为其幅度不会超出正常范围”。
美联储当时进退两难。墨西哥当时是(现在也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墨西哥经济在很多具体方面都对美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美联储因此应当对墨西哥施以援手,但是对潜在通货膨胀的担忧在上升,而且我们仍未完全度过中小金融机构的危机。
教训:一国的经济事件会对其他国家产生严重的连锁反应(譬如,墨西哥比索危机、保持美国经济稳定的必要性和对中小金融机构的继续紧急融资)。在经济中,不存在100%的精确或者100%的模糊不清。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危机
聚集一批真正的天才——譬如诺贝尔奖获得者——再用一些非常复杂的经济模型,再加上俄罗斯金融危机,俄罗斯宣布延期偿还国内债务使卢布贬值,把这一切放进被称为国际经济形势不稳的经济搅拌机,你能得到什么呢?你会得到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的崩溃。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作为一个对冲基金公司,使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默顿和迈伦·斯科尔斯设计的投资模型。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相信,这些模型能保证它安全地进行对冲基金运作,也就是利用资本杠杆(按25∶1的比例借贷,然后再进行更大规模的借贷)投资,并(很有希望)获得巨额收益。凭借默顿和斯科尔斯创立的模型,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相信它能够在市场下跌时保证自身的安全。
但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聪明人并没有考虑到诸如俄罗斯政府延期偿还国内债务的这种变量。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持有俄罗斯国内债券,而且在情况危急的时候,它还卖掉了像美国国债这样的安全品种,把赌注押在俄罗斯债券的反弹上。但结果是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损失惨重,一蹶不振,美联储不得不安排紧急融资援救。
这与投资者有什么关系吗?俄罗斯债务崩溃是一个全球性问题,给早已疲软的国际市场带来了一连串冲击,特别是在亚洲和某些拉丁美洲国家。其二,由于俄罗斯债务的延期偿还,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和另外几家对冲基金遇到了投资血本无归及其他的投资难题。市场出现了短暂停顿,但还是顶住了压力艰难前行。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在一段时间里占据了财经新闻的头条。但你的401(k)计划(至少在1998年)在安全和保障方面还没有问题,而且正朝着纳斯达克1999年的暴涨猛冲。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危机与你有什么关系吗?毫无关系。这就是问题所在,一群非常聪明的家伙做了傻事。这制造了新闻,却丝毫没有影响到经济的总体发展;尽管有些人认为没有美联储精心安排的紧急融资援救,一些大银行和经纪公司将会破产,带来更为严重的问题(我对此并不怀疑)。
股市泡沫和泡沫的破碎
近几年来,我们亲眼目睹了证券市场剧烈的上下动荡,包括1999年纳斯达克的直线暴涨,紧接着就是2000年和2001年的所谓泡沫破灭。让我们看一下市场上最近发生的几件事。
1997年10月:道琼斯工业指数创纪录地下跌554点,或7.2%(这个跌幅比臭名昭著的1987年大股灾还要大,但按百分率计算要小一些)。几天后,股市出现337点的反弹,当周收盘报7442点,仅下跌4%。正如1997年11月《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上一篇名为“市场颠簸前行”的文章所说:“不论本周市场是上涨还是下跌,投资者都做好了迎接更猛烈的情绪波动的准备。”
1999年12月: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纳斯达克市场所有上市股票指数)到年终上升了86%。互联网公司狂热席卷市场,推动科技股的市盈率达到极高的水平。
2000年12月: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年终下跌了39%。
2001年第一季度: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比2000年第四季度下滑了25%,比2000年第一季度同期低60%。
科技股大跌的时候到了。整个2001年,证券市场持续走低,熊途漫漫。投资者不但为持有的股票焦虑,也越来越担心他们的退休金储蓄,即401(k)计划。包括股票和其他投资的401(k)计划曾给人们带来富裕的希望。
股市成为每个人关注的焦点。每天螺旋式地涨涨落落(那些日子里下跌的次数更多)同样耗费了新闻媒体的大量笔墨。“市场”不再只属于华尔街,它成为全国的一部分。
绕了一圈,我们又重回最初的问题:华尔街与商业街有什么联系,反过来又怎么样?华尔街特别是纳斯达克市场的投机泡沫无疑已经破碎,但这对美国经济有什么作用?之间是否真有联系?
为明天打算的投资者必须仔细研究新闻消息及其细微之处。就如同由你自己负责制定401(k)计划中的“资产分配”项目一样,你未来的经济命脉也掌控在自己手中。是的,你要和别人一样处于反复无常的市场的控制下(除非你有和比尔·盖茨一样多的财富)。但要再强调一遍,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标准决定怎样及何时投资,而不应听信经济学家或谈话节目主持人毫无意义的闲谈。
那么格林斯潘的公文包中有什么奥秘呢?当然只有他本人和他最亲密的助手们知道。但其中仍有迹可寻,中央银行官员机密的报告和书信中颇有些与你当前的投资密切相关的数据,你(投资者)应当留意。
这就是经济。一切都取决于你。
启示
作为投资者,不论是做长期投资还是短期投资,我们都不应该胆怯。证券价格直线下跌,纳斯达克市场股票跌得特别惨,退休金和401(k)计划里的财富蒸发了,确切地讲,许多人在2001年底拥有的财富甚至比不上他们两年前的水平。当时,2001年夏天的头条新闻是连续裁员导致的失业率上升;同时,2001年抵押贷款利率低于7%,联邦基金利率只有3.5%,而且有望继续调低;失业率为4.5%(但不久后就会升高);通货膨胀率保持在2%。2001年8月(很久之后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才宣布美国已于2001年3月进入经济衰退期)的GDP显示经济仍以0.2%的速度增长。经济没有全速前进,但增速仍是正值。
股市同期却仍在下跌。高科技产业持续低迷,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比其在2000年3月创下的5000多点的历史最高纪录下跌了将近2/3;但道琼斯指数相对只跌了近6%;美国家庭房地产的价值总体处于历史最高水平,新屋开工和新屋销售增势强劲。分析一下2001年第一、二季度的股市动向,把大量投资押在股票上时机未到。不一致的经济信号,GDP增长放缓和低失业率并存,都对投资者提出警告,形势正在变化。换句话说,虽然有些情况似乎不错,比如房地产的价格和低失业率,但GDP的减速增长却已证明经济正在降温,而经济的停滞不前对一个投资者来说通常意味着股票价格将持续下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