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仙侠 > 带着日历走官途全文阅读 > 第1卷 第三章 古道斜阳天渐晚,残庙何曾有人还 上

第1卷 第三章 古道斜阳天渐晚,残庙何曾有人还 上


  杨远方从东海市乘动车到达边南省东宁市时已是4月9号的中午了。

  他的老家就在东宁市的一个小县白Y县里,县里没有火车站,还得到汽车站坐客车回去。

  所以等到他到达白Y县时已是下午三点多了。一到车站,正巧一辆开往山头镇小客车刚刚出发,他连忙又是坐了上去。

  他的老家半山底就是山头镇辖下的一个行政村。

  小客车开出县城城关镇,就进入了浦溪镇地界,浦溪镇过去就是山头镇了。

  半山底村就是处在浦溪镇与山头镇的交界处。

  半路上,杨远方就在一个三叉路口下车了。这个三叉路口正好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大坪地,他一下车,面前就是一个新盖的水泥亭子,上书“半山底村欢迎您”,亭子左侧那条大的公路就是开往山头镇镇政府所在地的山头村,右侧那条小的公路,往里步行半个多小时就是半山底村了。

  他背着电脑包,拉着行李箱,走进亭子,稍微休息了一下。

  亭子虽是新建,可是里面已是被小孩子们涂鸦画狗,打上了很明显地记号,像是孙悟空在如来佛祖的手掌上撒一泡尿表示自己来过一样,其实他们何曾会想到,孙悟空就是被压在他撒一泡尿的地方五百年的。

  人是很念旧的,总想呆在一个地方不走,在这个地方处处留下自己的痕迹。可是生活就逼着他非要离开不可,不离开就没活路了。就像孙悟空,谁又能知道他当时的想法呢。那个他呆了五百年的地方也可算是他的一个家了,说不定此时的他已是不想离开这里了,毕竟孙悟空争斗了这么多年,反而是这被压的五百年是他最心安的日子,此心安处是吾乡!可是不离开不行,因为他要活着。

  也不知道为何,杨远方看着亭子墙壁上痕迹,心里会冒出这些想法,这些感慨。大概也算是一种近乡情怯吧!他其实最大的愿望就是和爷爷能够永远的生活在那所老房子里。可惜人生是无奈的、生命是脆弱的,最后他还是要走出这里。

  这不只是爷爷的意思,生活也逼着他要这样做。生活就是那么的霸道,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总得按着它的意思走。说的明白一点,就算他想一辈子呆在这里,他老婆、他孩子肯吗?就算他们肯,那他自己呢,难道他就肯让自己的老婆和孩子跟着他受苦吗?

  这就是人生。

  ……

  从亭子往里走大概十几分钟的路程,就会看到一个破旧的山神庙。

  这个山神庙是建立在一条古道边上的,古道正好穿过它的大门,然后从它的侧门出来。

  在国家村村通工程还没落实前,由于穷,半山底村根本就没有公路,所以这条古道当时是很有人气的。

  自从公路通了以后这条古道渐渐荒废了,古道两旁以及路中间长满了密密麻麻的芦苇,人根本就不敢从其中穿过去。这几年由于城镇化的太厉害,农村几乎没剩几个人,肥沃的土地也俱已荒废,以前很有层次感的梯田以及杂草全无的森林,如今人已是很难穿越其中了。人迹少了,荒山里面就滋长了很多野生动物,特别是野猪,那个更是成灾的出现。偶尔有胆子大的人从这条古道上穿过,后来就不敢走了,说是里面有成群的野狗以及野猪,很是危险。

  破庙还在公路右侧的山坡上,要向上走个几十阶的石梯才能到它门口。

  所以这个以前兼职亭子的破庙已是很少有人来了,平常都是大门紧闭的。

  可这时,杨远方远远的看见,大门已被打开,还有几个人影在那晃动着。

  这时已是五点多了,春末的太阳已是快落到西山之上了,正好被破庙西侧的一棵参天大树给挡住,微弱的残光一点点的洒到门前,给破庙披上了一层神秘的丝纱,很是朦胧与幽暗,再加上时不时晃动的人影,一般人还真会起鸡皮疙瘩、毛骨悚然。

  不过对于杨远方来说,那真没什么感觉。现在至少还是白天,换成是晚上,他也会无动于衷,不要说是毛骨悚然鸡皮疙瘩什么的,就算是一点点的迟疑他也不会迟疑一下。

  因为,这个破庙,他太熟悉了,熟悉到破庙之上有多少根梁子,每根梁子有多个洞,他都一清二楚,闭上眼睛他都能指出哪个洞在哪里。

  这个破庙就是他们几个孤儿逃出孤儿院后的一个大本营,每一天出去乞讨,晚上都会回到这里休息。

  这个破庙说来其实是他们的第二个大本营,第一大本营也是一个庙,那个庙里城关更近。不是他们不想找一个更好的地方,而是唯有这神仙住的地方才会收留他们过夜,其他的地方会招人嫌弃,被人赶的。

  想到那第一个大本营,杨远方神情有点恍惚,眼里闪过了一幕幕场景……

  在那个大本营还没呆多久,大概是一个月左右后。他们之中有个名叫小三孤儿突然有一天生病了,全身发热,浑身发软,他们那时每一天都会轮流着留一个人下来照顾他,其他的出去乞讨,到时留点食物回来给他们吃。

  几天后,小三的病慢慢有好转了,还有力气到庙旁边捡些柴火。

  这一天晚上,大家乞讨完早早就回来了,因为大家想给病好的小三庆祝庆祝,最大岁数的阿大还特意用乞讨的钱,买了些糖回来,那是他们这辈子第一次吃到糖,每个人都舍不得一下吃完,舔了几口就包好放了起来。

  不曾想,就在那天晚上,正当大家喝着稀粥的时候,小三突然发狂,扔掉手上的碗,见人就咬,其他孤儿们纷纷避开,岁数最小只有五岁的小九躲避不急,加上又没有防备,被他抱住死死的咬住脖子,小九发出了惨叫声,大家这才反应过来了跑了过去,想把他们分开,可是他就是死咬着不放,稍微懂事的阿大,拿起一根木棍,砸到小三的后脑勺,原本是想把他敲晕的,可不曾想,小三是放开了小九,可是他并没有昏倒,而是继续扑向另一个小孩……

  这一天的事情,对杨远方和其他小孩子们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噩梦,一个永远不想去回忆的噩梦。

  小三死了,口吐白沫死了。小九第二天早上也死了,她的嘴里还含着她最喜欢吃却舍不得吃的糖,原来她当时喝了稀粥,正低头拿起口袋的糖,放进嘴巴吸的时候,才被小三咬个正着的。

  阿大指挥着他们在庙旁挖了两个土坑,他们合力地把小三和小九放了进去,阿大掏出口袋里包好的糖放在了小九身上,杨远方等剩下的六个孤儿一看他这样做,也掏出自己的糖放在了小九身上。

  很是奇怪,他们居然都没有哭,只是默默的用手捧着土,一捧一捧的洒在了两人的身上,渐渐的两人一点一点的被土遮住直到看不见……

  当天下午,杨远方七个孤儿很有默契的轻悄悄地收起东西朝着一个方向默默走着,直到天黑,他们停下来的时候,正好走到了这里,当时这里没有公路而是一条山间古道,一条一直向上的古道,他们就在这条古道半中间的破庙里住了下来,他们又开始了乞讨的生活。

  他们再也不去提起曾经有两个叫小三和小九的伙伴,只是他们白天去乞讨的时候,相互之间偶尔会在之前的那个庙旁相遇,而等到对方走后,自己可能会发现在那两个小土包上各插着一颗棒棒糖。